武漢/余悅
如果造訪我國云南西南部盈江縣那邦壩,你可能會在路邊的樹上看到這樣一種奇怪的植物,它有著兩片對稱的大葉子,神似倒掛的駝鹿鹿角,它就是鹿角蕨科鹿角蕨屬的瓦氏鹿角蕨,又叫蝴蝶鹿角蕨,是目前公認的鹿角蕨18 個原種之一。除我國云南省外,鹿角蕨也分布在緬甸、印度東北部、泰國這樣的熱帶國家,常附生于樹干上。這頭來自熱帶的“鹿”,近幾年來由于其獨特的形態(tài)和特別的美感,以及室內(nèi)園藝的風行,受到了越來越多園藝愛好者的關(guān)注和喜愛,在擁有了第一棵鹿角蕨之后,應該大多數(shù)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這種“鹿角”在普通家庭園藝的條件下應該怎么繁殖呢?要解答這個問題,還要從鹿角蕨的分類說起。
鹿角蕨目前公認的原生種有18 種,它們又分為多芽型和單芽型鹿角蕨,多芽型即成年之后會產(chǎn)生側(cè)芽的鹿角蕨,如‘爪哇’‘立葉銀鹿’‘皇冠’等;單芽型即不會產(chǎn)生側(cè)芽的鹿角蕨,如‘何其美’‘女王’‘亞猴’等。鹿角蕨的自然條件下的繁殖方法有兩種:側(cè)芽繁殖和孢子繁殖,側(cè)芽繁殖是一種無性繁殖,類似于扦插、高壓,或者是球根植物的側(cè)球,理論上會完全復制母本的基因,后代表現(xiàn)也與母本一致(在完全不考慮環(huán)境影響和基因突變的情況下),但這種繁殖方式只適用于能夠產(chǎn)生側(cè)芽的多芽型鹿角蕨。
而后一種,孢子繁殖,則是一種有性繁殖,類似于我們常見的種子繁殖,由于每一種鹿角蕨都可以產(chǎn)生孢子,所以這種方式適用于所有品種,然而在有性繁殖的過程中,由于有受精的過程,因此必然會有基因的改變,對于基因較穩(wěn)定的原生種來說,孢子播種后代的表現(xiàn)大多數(shù)情況下與母本也差異不大,但對于雜交產(chǎn)生鹿角蕨園藝種來說,其產(chǎn)生后代就可能有多種情況。此外,孢子播種也是鹿角蕨雜交選育的必經(jīng)步驟,許多鹿角蕨園藝種就是由原生鹿角蕨相互雜交選育出來的優(yōu)良個體,如經(jīng)典的‘皮陳’鹿角蕨,就是由‘爪哇’和‘銀鹿’雜交得到的。現(xiàn)在,就由我來帶大家了解鹿角蕨的繁殖方式中最神秘也是最有趣的孢子繁殖(圖1)。
圖1 18 種原種鹿角蕨
鹿角蕨的孢子產(chǎn)生于形似鹿角的孢子葉背面,成熟后會轉(zhuǎn)變?yōu)樽厣?,刮下后就可用于播種,但對于剛開始種植鹿角蕨的花友來說,更多則是直接購買鹿角蕨的成熟孢子。在倍鏡下,我們可以看到類似蟲子的孢子囊和小小的孢子,它們的關(guān)系類似于種莢和種子(圖2)。
孢子播種比較適宜的溫度范圍是18~28 ℃,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密閉培養(yǎng),所以對環(huán)境濕度沒有要求,適宜的光照強度為明亮的散射光,切忌陽光直射,這樣會讓播種盒內(nèi)的溫度急劇升高,幾個小時可能就會讓發(fā)芽的孢子死掉。
在開始播種前,我們需要準備的有:一次性透明飯盒、細泥炭、小毛刷、白紙、開水,以及大家靈巧的雙手。
在貼好品種標簽一次性飯盒里面裝入大概1~2 厘米的細泥炭(推薦使用沒有用過的泥炭土,這樣后續(xù)不容易長菌和雜蕨),挑出雜質(zhì),碾碎大顆粒,用手輕輕壓平壓實后,緩緩加入剛燒開的開水,均勻潤濕土壤,用手指輕輕壓下浮土,最后蓋上蓋子,大概放置一個小時等土壤完全冷卻。這一步也可以加入涼水后,使用微波爐加熱來滅菌,注意加熱時需開個小口,加熱后也要等待土壤完全冷卻(圖3)。
圖3 土壤消毒
把孢子輕輕倒在白紙上,如果有成團的孢子可以輕輕分開,毛刷蘸取少量的孢子粉,伸到剛剛消好毒的土面上,刷桿輕輕敲擊手指使孢子落下,一個區(qū)域灑一次或兩次孢子即可,蓋上飯盒蓋子,放到適宜的環(huán)境,等待出綠,出綠所需的時間根據(jù)品種和環(huán)境的不同會有很大的差異,在我播種過的近十種孢子中,出綠最快的不到兩周,而最慢的品種,即使在十分適宜的條件下,也需要將近兩個月。如果孢子播種過程中環(huán)境溫度持續(xù)在十幾攝氏度,出綠所用的時間也會相應更長。
從孢子出綠,到配子體成熟也同樣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一般需要一個半月以上,成熟的配子體看起來就像綠色的小木耳堆疊在一起,單個配子體呈心形,且部分配子體間隙會有黃毛,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幫助它們完成授精過程了(圖4~5)。
圖4 心形配子體
圖5
自然條件中,在水的輔助下,精子器產(chǎn)生的精子會游向頸卵器使其中卵子受精,所以這個階段我們也需要給它提供有水的環(huán)境,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方式,我的具體方法是使用涼白開,7~10 天泡一次水,使水沒過所有配子體即可,每次10~20 分鐘,之后把水倒掉,使其恢復成泡水前的干濕程度即可,直到大部分配子體都長出水滴狀的真葉(圖6)。
在配子體成熟后,我們不僅可以直接泡水讓同一品種的配子體互相授精,還可以進行雜交的操作,在泡水前,將不同品種的配子體移栽在一起,這樣在授精過程中,就有可能一個品種的精子使得另外一個品種的卵細胞受精,這樣就完成了一次雜交,或者也有人會采取更簡單的方法,即在播撒孢子時就把不同品種的孢子播種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雜交過程。
鹿角蕨的真葉會從配子體的頸卵器中長成,呈水滴型,從開始授精到長真葉所需的時間同樣不固定,快的可能一個月,慢的可能需要半年時間,在真葉長大后,就可以把鹿角蕨小苗移栽到水苔上,然后繼續(xù)悶養(yǎng)即可,它們的生長速度也會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只要細心養(yǎng)護,死亡率就會很低(圖7~8)。
圖7 小苗移栽
圖8 一歲的銀鹿孢子苗
相對于其他繁殖方式,鹿角蕨的孢子繁殖真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在播種前,最重要的是準備好自己耐心和細心的態(tài)度,只要做好這個,孢子播種一定會帶來無窮的樂趣和驚喜,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園藝愛好者開始嘗試種植鹿角蕨,甚至雜交培育出更多優(yōu)秀的品種,讓這種小精靈一樣的美麗植物展現(xiàn)它非凡的魅力!
鹿角蕨的孢子囊和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