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華(嘉興市政協(xié)文史特邀員)編撰
季山(黑龍江大學)審核
1964 年67 歲
11 月,先生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2 月5 日至18 日, 國務院為三門峽工程問題在北京召開治理黃河會議, 周恩來總理主持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先生作為水利界知名專家,與中央有關部委和有關省區(qū)負責人及張含英、黃萬里、張光斗等知名專家和長期研究黃河、從事治黃工作的科技人員共100 余人,參加了這次會議,這次會議是當代治黃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先生在會上建議: 黃河三門峽庫區(qū)和京廣鐵路以東的河槽都嚴重地受到泥沙淤積的損害, 應在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還未受到制止以前, 迅速在中游干支流上建設攔沙庫,攔住黃河的大量泥沙,以確保渭河平原及下游黃淮海平原的安全。這個意見得到周恩來總理的肯定, 指示先生率領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師生赴黃河現(xiàn)場搜集資料,提出設計方案。是年開始先生又主編了一部大型水力水電工程的工具書《水工設計手冊》,原稿放在出版社,惜毀于“文革”期間。
1965 年68 歲
3 月, 先生率領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河川專業(yè)的應屆畢業(yè)生和專業(yè)教師, 前往山西磧口作實地勘察, 黃河水利委員會亦派工程技術人員及勘測隊參加,歷時4 個月。制定《黃河磧口攔沙水庫設計方案》,分別報送水利電力部和周恩來總理。后因“文革”,這個方案未能實施。
1966 年69 歲
“文革”開始,先生所任北京水電學院院長。職務,被學院造反派奪權,交出印信。被視為“臭老九”。
1968 年71 歲
先生應學院水工班畢業(yè)之邀,編寫《重力壩的設計與施工》《水利水電工程的經(jīng)濟數(shù)學》講義,每日為該班補習功課兩小時。
1969 年72 歲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遷至河北省磁縣岳城水庫英烈村,先生攜家眷前往,被分配從事報刊信函收發(fā)工作。其間創(chuàng)作了一部科技幻想小說(約50 萬字),可惜書稿放在北京水電學院家屬樓庫房毀于大火。
1972 年75 歲
10 月,時任中共河北省委、原三門峽工程局局長劉子厚得知先生被下放在岳城水庫勞動,隨即派員接送先生一家返回北京居住。
1977 年80 歲
9 月,先生在下放岳城水庫期間所著的《水工隧洞的設計理論和計算》一書由水利電力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為此書題簽書名。
1978 年81 歲
2 月, 先生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 月,先生作為特約代表,扶杖出席河北省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大會。并登上大會主席臺發(fā)言。
3 月,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
6 月,水利電力部聘請先生擔任顧問。是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頒發(fā)獎狀,授予先生水利電力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的稱號。
1979 年82 歲
5 月29 日,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聘先生為水利工程學科組成員。
10 月,先生一家由北京西郊紫竹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家屬宿舍遷居復興門外大街木樨地。
11 月17 日, 南京市梅園新村紀念館主任華建中、資料組長林華民一行來訪, 并將《梅園新村———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團辦公原址》明信片一套贈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