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柯
古代的“高爾夫”名叫捶丸,起源于盛唐的步打球,宋元時期形成并興盛。
捶丸是一種用球桿擊球入穴的運動,參與人數(shù)不限,可分組,也可各自為戰(zhàn)。捶丸以“籌”的多少定輸贏,對犯規(guī)的行為也有具體的懲罰。“藝術皇帝”宋徽宗是捶丸的忠實玩家,沉迷漢文化的金朝皇帝金章宗也愛捶丸。元代才子張可久在散曲里寫道:“步款莎煙細,袖慳猿臂搧(shān),一點神光落九天?!泵糠甏杭敬蠛脮r光,官員們來到柳岸湖畔的寬闊場地,輕展手臂,揮桿擊球,球在空中劃出漂亮的弧線,恰似“一點神光落九天”。
捶丸技術是“加分項”。元明時的雜劇《慶賞端陽》里有“你敢和我捶丸射柳,比試武藝嗎”的獨白??梢娫诋敃r,捶丸和射箭一樣,都是重要才藝。
捶丸不只是成年人的游戲,兒童也可以參與。宋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縣令鐘離家中婢女在打掃庭院時,突然盯著院子里的一塊洼地黯然神傷。鐘離追問得知,婢女本是前任縣令之女,年幼時經(jīng)常在此學習捶丸,后來家道中落淪為婢女,看著眼前舊物,不由觸景生情。
捶丸既然是古人的“必備技能”,那么,如何打出水平、打出風采呢?
好球杖是必備物品。好球杖應以秋冬季節(jié)的木材為原料,此時的木頭最為堅固。黏合劑由上好的牛筋制成,黏得牢,絕無脫裂的煩惱。古人相信精致考究的球杖好用且有利于“球運”。珍貴的球杖自然得有專門的盛放器具,也得有“球童”負責攜帶,跟隨主人參加比賽。
“指導教材”必不可少。元代成書的《丸經(jīng)》詳細記錄了捶丸活動的器具、場地、技巧、要求,既可供入門者學習,也有利于熟練者進步,堪稱捶丸愛好者的“案頭寶書”。為了確保競技的公平性,古人對捶丸比賽的規(guī)則做了詳細規(guī)定,這也是《丸經(jīng)》里的重點:不許借棒與他人使用;不循規(guī)矩,即逐去之;公開透明,不得用靠近對方球窩等小動作干擾裁判、擾亂比賽……細致的規(guī)則和對規(guī)則認真遵守,是體育賽事公正的保障,也是古代社會重視良序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