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悠
高三那年,我第一次見到老陳。
瘦長的臉頰襯得眼睛更加清澈明亮,光禿禿的頭頂散發(fā)著智慧的光芒。老陳走進教室之前,我曾無數(shù)次聽說過與他相關的傳奇:他當班主任的那年,帶出了十年來我們學校高考成績最好的文科班。只不過因為身體原因,老陳只當了那一年班主任,我高三時他只是我們的任課老師。
“大家好,我姓陳,今后一年就由我來擔任大家的歷史老師?!笔萑醯纳碥|在講臺前站定,捏著粉筆的手指仿佛僅有一層皮包裹著骨頭,身上的氣質(zhì)讓人不自覺便想起“仙風道骨”這四個字——五十多歲的老陳就這樣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從此參與到了我的人生當中。
“只要你向著光,總有一天能站在自己的舞臺上”
老陳能帶出成績那么好的文科班是有原因的。我常常想,如果高三那年老陳也是我的班主任,我的高考之路是不是會不一樣?
高三時,我們班的班主任很喜歡按照成績排名表,一組一組地把我們叫出去開會。經(jīng)常和我一起開會的幾個同學都是走讀生,只有我是住校生。一次會上,班主任細數(shù)了他們幾個的家長平日里對他們的關懷和照顧,然后對我來了一句:“你呢,你是留守兒童對吧?”
是的,我是留守兒童。
我從小便生活在農(nóng)村,八歲那年,祖輩賴以生存的土地已經(jīng)不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于是父母選擇去外地務工,從此我成了千千萬萬個留守兒童中的一員。十三歲那年,家人拼盡全力把我送進了臨市的中學,我開啟了住校生活。
小時候,我很在意爸媽不在身邊這件事,長大后我明白了很多,也理解了爸媽,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們也想陪在我的身邊。但我還是不能忍受班主任在這樣的場景下說出這句話,讓我和其他同學有了強烈的對比。我沒有再聽她講,而是站起來說了句:“老師,以后這樣的會就不用再叫我了。”
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陷入了自我懷疑:留守兒童是不是很特殊?沒有父母的細心呵護,留守兒童能考過城里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嗎?
老陳很快注意到了我的異樣。一天放學后,我和同學留在教室里繼續(xù)學習。忽然一片陰影投在我的書桌上,我抬起頭,看見了本不該這時候出現(xiàn)在教室里的老陳。他看向我,指了指教室外,然后便徑直離開。
我站起身走出來,老陳果然在等我,他帶我到了操場。我們在操場上,從夕陽西下走到夜幕四合,老陳一直沒有說話,我也猜不透他的心思,只能跟著他兜圈。
不知過了多久,夜晚的微風已經(jīng)吹走了我心中一直以來的焦躁,老陳才在操場的一角站定,背著手開口問道:“這段時間你狀態(tài)不好?”
因為怕被父母知道,叫他們擔心、自責,我一直都把那天開會時發(fā)生的事埋在心底,沒有告訴任何人。但老陳開口的那一刻,壓抑已久的委屈重新翻涌出來,我終于忍不住,將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老陳沒有插嘴,耐心地聽我說完,然后指了指操場角落的一塊大石頭:“大家會忽視這塊石頭嗎?”
我搖了搖頭,它的體積這么大,無論何時都能被大家看到。老陳又示意我看向夜晚的燈光下升騰旋轉(zhuǎn)的細小灰塵:“這些呢?雖然小,但只要有光,你不也一樣能看到它們嗎?”
我愣住了,一瞬間明白了老陳的意思:石頭贏在了起跑線上,它不需要做什么就能被世人看見;而細小的灰塵,也不是沒有被世人看見的機會。
老陳又邁開了腳步:“也許在原生家庭這方面,你的確沒有優(yōu)勢。但是孩子,只要你向著光,總有一天能站在自己的舞臺上?!?/p>
“你記住,無論什么時候,我都是你堅強的后盾?!崩详愓f這句話時,我們恰巧走到了一塊燈光照不到的地方,觸目所及皆是黑暗,但老陳的眼睛卻散發(fā)著炯炯的亮光——是我的光。
“永遠不要做水上的浮萍”
那年的我渴望通過高考改變命運,也很明白“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個道理。所以當老陳問有誰愿意擔任歷史課代表時,坐在第一排的我克服心中的膽怯,第一時間舉起了手,又在空中用力揮舞了幾下。
我清楚地記得,老陳看向我,原本凹陷的臉頰被笑容填平了,我還能看見他的兩顆長長的門牙:“這位同學,希望未來一年我們可以好好合作?!?/p>
我的想法沒有錯,當上歷史課代表后,我的確有了很多和老師接觸的機會。每次考試后,我都會去辦公室領答題卡,有了新的資料也是我去辦公室搬回來。這樣一來,我基本每天都會去一次辦公室。
“來了?過來看看你的答題卡,這次考得還行,但還是有不應該丟分的地方。”每次我推開辦公室的門,辦公桌正對著門口的老陳總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我,然后把我叫到身邊分析試卷。即使已經(jīng)五十多歲,老陳的視力還是很好,沒有被老花鏡遮擋的眼睛清澈明亮,頭頂散發(fā)著智慧的光芒,一如初見時那樣。
我認真地聽老陳講題,聽著聽著,偶爾也會走神,想:老陳的頭頂為什么總是光禿禿的?難道真的是“聰明絕頂”?
這樣想著,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自己長長的馬尾辮,怪不得我總是考不好。
老陳給了我那么多的關照,作為課代表的我也打定主意不能讓他丟臉。每節(jié)歷史課上,我都是最專注的那個,也是回答問題最積極的那個。但高三日復一日的堅持真的很累,我也免不了有懈怠的時候。
有一天晚上,本該上歷史晚讀的我們,卻都在三五成群地聊天。誰都沒有注意到和我們相熟后總是帶著笑容的老陳已經(jīng)黑著臉站在了教室門口,誰也不知道他站在那里看了多久。
“就這么浮躁?都能考上好大學了?”老陳沒有大吼,但語氣里的怒火已經(jīng)壓抑不住了。教室里瞬間安靜了,正和同桌小聲嘀咕的我也緩緩抬起了頭,正對上老陳的眼神。那雙總是帶著笑意的眼睛,第一次對我射出寒光。一瞬間,無數(shù)畫面在我腦海里閃過,我覺得自己也許是這么多學生中最令老陳失望的那個。
“永遠不要做水上的浮萍”——這是老陳身體力行告訴我的。越臨近高考越要認真復習,不能因浮躁而亂了思緒。五十多歲的老陳,每天伏在辦公桌上為每位同學注明失分的原因,有時下了晚自習,還能看見老陳的辦公室亮著燈。我下定決心要痛改前非,無論如何,我決不能辜負老陳的期望。
臨近高考,老陳卻忽然消失了一段時間,班主任說他是有事脫不開身。日子一天天過去,許久沒有在辦公室見到老陳的我開始懷疑班主任的說辭,高考在即,老陳怎么可能消失這么長時間?在我的追問下,班主任告訴了我真實原因,原來老陳是有病脫不開身。是的,五十多歲的老陳突發(fā)腦出血住院了。班主任囑咐我不要告訴其他同學:“快高考了,歷史老師不想讓你們分心……”
我那時才知道,老陳為什么那么瘦,為什么是光頭,為什么不再擔任班主任。再次在辦公室見到熟悉的身影時,我明顯感覺到老陳憔悴了許多,原本就寬大的衣服,穿在身上已經(jīng)晃晃蕩蕩了。察覺到我來了,老陳伏著的上半身抬了起來:“咱們班同學這陣子表現(xiàn)怎么樣啊?”我走近看著老陳桌子上攤開的資料和試卷,禁不住紅了眼眶。
高考,我雖發(fā)揮得不夠好,沒有跨過心儀高校的門檻,但成績足夠上一所“211”院校。畢業(yè)時,老師們寫給我們的臨別贈言中,我收獲了整個學習生涯最高的評價,是來自老陳的:“我一直都相信你,眼里有光的孩子永遠都不會輸?!?/p>
回母校拍畢業(yè)照的那天,我們站在教學樓前高大的楊樹下,這一年我們看著它從落葉紛飛到枝繁葉茂。我迫切地盼望看到老陳的身影,但班主任一出現(xiàn),就告知我們歷史老師有事不來了。盛夏時節(jié),我經(jīng)歷了高三的第一個遺憾。
老陳還缺席了謝師宴。謝師宴之前,我聯(lián)系了老陳,他很愉快地答應來。那天很多同學也發(fā)消息問我老陳會不會來,我在班級群里發(fā)了自己和老陳的聊天記錄,告訴大家他會來。我以為這能彌補拍畢業(yè)照時的遺憾,但老陳最終還是失約了。
謝師宴當天的早上,我收到了老陳的消息,這也是我最后一次和老陳聯(lián)系:“××,你好!今天老家有事,不能參加聚會了,深表歉意!祝同學們一切順利!”我心中有千言萬語,但最終只回復了四個字:“謝謝老師?!?/p>
從謝師宴回來,我忽然想起拍畢業(yè)照那天,我回頭看教學樓的瞬間注意到有一個瘦削的身影站在遠處的樹影下。只是被攝像師的喊聲吸引,我沒來得及細看,等拍好照再回頭,只模糊看見了一個離去的背影。
公交車駛過滿是楊樹的小道,盛夏的風吹過臉頰,我確定那個背影是老陳?!笆铝朔饕氯?,深藏身與名”,這是他的作風。
我再沒見過老陳,只能偶爾通過母校的公眾號了解老陳的動態(tài):老陳開了教研會,老陳卸任了歷史組的組長,直至公眾號上也沒了他的身影——老陳退休了。而后,我再沒了老陳的消息。
再后來,大學時的我也考取了教師資格證。這么多年過去了,從小長大的村子里還是有很多留守兒童,我想要回去教他們,將老陳給予我的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我希望他們帶著這份力量,闊步走在人生的舞臺上。
他說我的眼里有光,但老陳不知道,他才是我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