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我們每天都會經(jīng)歷一些事,看見一些事,聽說一些事。這些事中,總有那么一件會被你深深地記在腦海里。這件事是什么時候、在哪里發(fā)生的呢?這件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是怎樣的呢?在這個單元中,我們要學會把一件事情寫清楚。
◎莫懷戚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兒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yīng)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蔽覀兌夹α?。
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p>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兒,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拔易卟贿^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選文時有改動)
事件的起因是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文章的開頭,可以交代清楚時間、人物、地點、人物在做什么。
散步的過程中,一家人產(chǎn)生了分歧,事件有了波折。我們在寫一件事的時候,把過程寫清楚,再寫出波折,可以使文章更精彩。
事件的結(jié)果是一家人走了小路。年輕的夫妻背起了這個家的“整個世界”。寫清楚事件的結(jié)尾,也是我們寫作時要注意的。
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判斷,正確的是()。
A.妻子只疼愛兒子
B.母親很聽“我”的話,因為“我”很強壯
C.第四自然段的景物描寫襯托了一家人和諧的氛圍
D.第七自然段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景物
2.閱讀文章,以下選項不正確的是()。
A.母親愛“我”的兒子
B.母親的身體不好,但熬過了嚴冬
C.母親和兒子差不多重
D.小路不好走,但風景好
3.“我”在做決定的時候是怎么考慮的?請用“”在文中畫出來。
4.讀完全文,你能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嗎?
5.你怎么理解最后一段“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小小
妙老師,第2題的正確答案是哪個?我感覺不太好選擇。
妙老師
第2題要求選出不正確的選項。A、B、D選項在文章中都能找到相對應(yīng)的內(nèi)容。當我們看到最后一段,我們不能僅從“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這句話就得出母親和兒子差不多重的結(jié)論。所以選C。
智智
妙老師,怎樣答第4題才會得滿分?
妙老師
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我們可以從文中感受到這是一個互相關(guān)心、尊老愛幼的家庭——但這樣的答案還是單薄了些,我們可以結(jié)合文章中的相關(guān)語句來說明。比如“我”在做決定時的考慮,“我”和妻子一個背著母親一個背著兒子,母親為了孫子決定走小路……加上文章中的內(nèi)容佐證,答案就更完整了。
叨叨
妙老師,第5題該怎么回答呢?
妙老師
單從字面意思理解,這句話是說這一家四口是一個完整的家庭,年輕的夫妻背著老人和孩子,就是背著整個家。家就是一個小世界。如果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那就是夫妻擔負著孝敬老人、撫養(yǎng)下一代的任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