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杰
(華陽電業(yè)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目前,國際、國內煤炭市場價格不斷飆升且居高不下,為降低生產運營成本,后石電廠燃用低熱值、高灰分煤的比例逐年上升。燃用低熱值煤時須加大給煤量,造成全投磨煤機、灰渣系統和飛灰傳送系統超負荷運行,設備一旦故障就須限載[1]。因此,后石電廠經研討和優(yōu)化調整,將CP1~CP4單臺磨煤機從常態(tài)出力58t/h提升至最大出力69t/h,將CP5~CP7單臺磨煤機出力從常態(tài)出力48t/h提升至最大出力58t/h。改進后,燃用18.42~19.25kJ/kg的低熱值煤時磨煤機不需要全投,保留1臺備用。如果磨煤機全投不考慮備用,當燃煤熱值>16.74kJ/kg時,機組可帶滿負荷,并增設燃料不足、快速降載邏輯以穩(wěn)定工況。在CP5~CP6的DCC原有外殼體下,將原液壓馬達驅動改為雙變頻電機驅動,并重新設計傳動輪系,更換驅動輪、導向輪、張緊輪、鏈條和刮板等,優(yōu)化PLC控制系統,提升DCC出力。對CP1~CP7飛灰傳送系統進行靜電除塵器電源交叉改進和優(yōu)化電場二次電流設定值,擬將第一、二級輸灰管路由8根管增至16根管,并提升配套壓縮空氣系統和灰?guī)熵搲合到y出力,優(yōu)化PLC控制系統,配合2023年定檢,擬先于CP3試點,后續(xù)視效果再進行推廣[2]。
后石電廠燃用低熱值、高灰分煤的比例逐年增加,2022年入爐煤平均熱值約18.78kJ/kg,比原設計熱值23.86kJ/kg低21.3%以上,其中<18.84kJ/kg的低熱值煤約428萬t,約占全年燃煤47.8%,見表1。
燃用低熱值煤時須加大給煤量,磨煤機出力系數降至0.8左右,負荷500MW以上就必須全投,導致研磨困難,煤粉顆粒較粗。由于沒有備用磨煤機,申請“磨煤機定?!背32猾@批準,從而使磨煤機無法正常按期定保,造成惡性循環(huán),任一臺磨煤機故障就必須限載[3],因此提升單臺磨出力尤其迫切。
燃用低熱值、高灰分煤時灰渣量變大,DCC出力超出原設計值,發(fā)生故障時容易過載,無法正常出渣且容易大塊結焦,一旦掉渣就可能導致DCC故障,CP5/CP6的DCC出力沒有得到提升,異常狀況尤為突出,異常統計見表2。
表2 CP5~CP6機組DCC異常統計表
燃用低熱值、高灰分煤時,煤粉細度不足會導致飛灰顆粒粗、灰量多,EP一、二電場傳送頻率增加,使飛灰傳送管道磨損加劇,常造成堵管、破洞,導致灰無法正常傳送。同時對高負荷的處理時間不足,往往以加抱箍、打耐磨膠等方式臨時處理,造成短時間內可能再次出現異常。如此循環(huán)往復,導致迎峰度夏期間經常出現多個灰斗料位增高。為了防止灰斗脫落甚至電場坍塌,影響電除塵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需要采取人工放灰的方式,進而出現飛灰揚塵污染環(huán)境、灰袋無法自然分解且處理困難的情況,同時售灰收入也有所減少。
低熱值煤的主要特點是含碳量低、水分高且灰分高,機組在同樣負荷下需要加大給煤量,并且研磨困難,煤粉顆粒較粗,燃燒產生的灰渣量和飛灰量加大、顆粒也較粗。該文針對低熱值煤特點制定改進技術對策,如圖1所示。
圖1 根據低熱值煤種特點制定的技術對策
后石電廠的鍋爐設計為CP1~CP4機組磨煤機4運1備可帶滿負荷,CP5~CP6磨煤機5運1備可帶滿負荷,而在燃用低熱值煤后,變成全投磨煤機才能帶滿負荷。經研究決定,在提升單臺磨煤機出力的同時保證煤粉細度,即可滿足設計要求。但單臺磨出力增大,一旦出現故障,影響較大,因此通過增設邏輯來迅速降負荷,以穩(wěn)定工況。
2.1.1 提升單臺磨煤機出力
2.1.1.1 優(yōu)化磨煤機控制參數
通過調研其他電廠,并結合設備設計參數和試驗數據,該文通過調整磨煤機入口溫度來增加干燥出力,并調整磨煤機入口風量來增加通風出力。改進后,CP1~CP4單臺磨煤機從常態(tài)出力58t/h提升至最大出力69t/h,燃煤熱值>19.25kJ/kg時,磨煤機4運1備可帶滿負荷。CP5~CP7單臺磨煤機從常態(tài)出力48t/h提升至最大出力58t/h,燃煤熱值>18.42kJ/kg時,磨煤機5運1備可帶滿負荷。并根據磨煤機最大出力測試結果修訂操作規(guī)程(SOP)、報警值和記錄表。如果磨煤機全投不考慮備用,燃煤熱值>16.74kJ/kg時,機組可帶滿負荷。
2.1.1.2 優(yōu)化旋轉分離器轉速
良好的煤粉細度可有效保證燃燒完全,降低灰渣和飛灰中可燃物的含量。通常煤粉細度會隨磨煤機出力的提升而下降,特別是在磨煤機出力提升的階段,煤粉細度R75從31.6%升至37.6%,R200由0.8%大幅升至6.8%。確保磨煤機電流和差壓等參數在設計范圍內,優(yōu)化旋轉分離器轉速,經實際測量,煤粉細度R75和R200分別降至28%和1.2%。具體修訂參數見表3。
表3 旋轉分離器轉速修訂
2.1.2 新增“RUN DOWN”邏輯
燃用低熱值煤高負荷運行過程中,每臺磨煤機出力均接近上限,當任一臺磨煤機故障跳閘時,其余磨煤機無備用調節(jié)空間,鍋爐水燃比不匹配,如果降載不及時或降載速率較慢,可能會因主蒸汽溫度低而造成鍋爐主燃料跳閘(MFT)。經過探討,該文通過所有運行磨煤機最大出力演算出最高負荷,并與鍋爐輸入指令進行對比,當偏差超過設定值時“RUN DOWN”動作,自動快速降負荷。目前CP1~CP4新增跳磨“RUN DOWN”邏輯,CP5~CP7新增“總燃料量不能支撐當前負荷” RUN DOWN觸發(fā)條件。當“RUN DOWN”動作時,報警提示“降載動作或燃料不足”,控制模式自動切換至BI(鍋爐輸入控制),負荷自動降載至“可滿足上限”。
CP1~CP6灰渣系統DCC原設計出力為3t/h~10t/h,其中CP1~CP4三菱鍋爐為雙爐膛結構,灰渣量較多,已于2014年提升出力至10t/h~30t/h后,效果明顯。CP5~CP6的CE鍋爐為單爐膛結構,灰渣量相對較少,當時并未改進。在運行方面,優(yōu)化鍋爐吹灰順序,特別是針對前屏過熱器LS-02A/B吹灰時容易掉大渣,將一對同時吹灰改為單根吹灰,并通過攝像頭實時監(jiān)視DCC渣量情況,及時停止吹灰,以匹配DCC出力。但現出力已不能滿足燃用低熱值煤的需求,異常情況見表2。因此擬在CP5~CP6的DCC原有外殼體下,將原液壓馬達驅動改進為雙變頻電機驅動,重新設計傳動輪系,更換驅動輪、導向輪、張緊輪、鏈條和刮板等,優(yōu)化PLC控制系統,提升DCC出力。CP7的DCC原設計出力10t/h~30t/h可滿足需求,無須改進。
后石電廠電除塵器采用單室五電場形式,逐級分4列布置共20個電場,配置20臺可控硅整流變以提供高壓電場電源。電場內部分布G型陽極板與螺旋線圈型陰極絲,每個電場分別配置2個集灰斗與飛灰傳送器,共40個灰斗與飛灰傳送器。配置2臺除塵空壓機與干燥器,以提供壓縮空氣,為輸灰系統提供氣源。
首先,原設計4臺ACB開關各帶一列電場,其中一臺ACB開關故障跳閘,就會造成一列電場全部跳閘,相應跳閘電場對應灰斗灰粒變粗,導致灰無法正常傳送,也易造成煙囪粉塵濃度超標。經過電除塵電源交叉改進后(如圖2所示),當一臺ACB開關跳閘時,不會出現一整列電場跳閘,而是不同列個別電場跳閘,最多失電2個電場,仍有3個電場正常運行,問題得以改進。
圖2 電除塵電源交叉改進
其次,電除塵飛灰產生量估算如下:總煤量×飛灰含量(百分比)×0.85(0.15底渣)×0.8(一電場收集80%飛灰。同理,二電場收集剩下的80%,以此類推)。當飛灰含量大于20%時,高負荷產生的飛灰量大于傳送量(一電場設計飛灰傳送量46t/h),灰斗料位就會繼續(xù)上升。考慮高料位多發(fā)生在電除塵一、二電場對應的灰斗,因此重新優(yōu)化電場的二次電流與充電比參數,降低前2個電場出力,增大后面3個電場出力。但經實際驗證發(fā)現,該方案效果有限,燃用低熱值煤種時,容易出現煙囪粉塵濃度超標,并且后面3個電場對應的灰傳送量超過設計值,高料位灰斗數量也會增加。
最后,參考麥寮電廠,擬將靜電除塵器(EP)傳送負荷最大的第一、二電場,由原來的2個傳送器共享一根輸灰管道改進為獨立傳送,即將原8根輸灰管道增至16根,并提升配套的壓縮空氣系統和灰?guī)熵搲合到y出力,優(yōu)化改進PLC控制系統,傳送負荷較輕的第三、四、五電場輸灰管道保持不變。
在燃用低熱值、高灰分煤后,磨煤機故障率增加,如磨輥和磨盤磨損嚴重造成磨本體差壓升高。為防止出現堵煤現象,需要降低單臺磨出力。沖刷會使煤粉管漏粉頻發(fā),磨煤機襯板脫落,造成磨煤機內部故障。鍋爐受熱面受沖刷影響而增大(高灰分),發(fā)生爆管概率也隨之增大。保養(yǎng)和改進方法如下:1)更換磨輥、磨盤焊材。磨輥、磨盤磨損后通常采用堆焊的方式進行修復,升級磨輥、磨盤堆焊材料材質,提升其耐磨性能。2)磨煤機襯板螺栓頭部原為外凸式,容易受到磨損,無法牢固固定襯板,改為沉孔式可避免磨損[4]。3)檢查旋轉分離器葉片。結合定檢檢查,及時更換磨損嚴重的葉片,有效保持合格的煤粉細度,盡量避免產生較粗的飛灰顆粒。4)充分利用定檢、調停機會檢查鍋爐受熱面是否存在出列或變形的管排,如果有應及時恢復,對無法及時恢復增加防磨瓦并采取防偏轉措施進行防護[5]。對重點部位和發(fā)生過異常的部位逢停必檢,縮短保養(yǎng)周期,并適當提前更換磨損嚴重的爐管。
截至2022年11月30日,全廠38臺磨煤機均已完成最大出力測試和調整,CP1~CP4磨煤機最大出力為69t/h、CP5~CP7磨煤機最大出力為58t/h,可連續(xù)安全穩(wěn)定運行。新增“RUN DOWN”快速降載邏輯,CP1~CP7邏輯已載入,機組啟動后測試正常。CP5/CP6的DCC已于2022年7月11日訂購,待結合2023年定檢實施。改進了飛灰傳送系統,配合2023年定檢擬先擇CP3試點,后續(xù)視經營狀況和改進效果,再擇1~2部機實施改進,逐步滿足燃用低熱值煤的需求。
節(jié)約煤炭采購成本:以每年可多燃用100萬t低熱值煤、采購低熱值煤以40元/t有利價差保守估算,年節(jié)約煤炭采購成本人民幣4000萬元,折單部機組效益約571.4萬元。
減少限載:經統計,2022年煤質因素限載次數比2021年同比下降約75%,限載負荷由500MW~520MW提升至550MW~570MW。
減少跳機:新增“總燃料量不能支撐當前負荷” RUN DOWN快速降載邏輯,提高機組自動控制水平,降低了磨煤機跳閘后水燃比嚴重失配導致跳機的可能性[6]。
通過上述改進措施,后石電廠成功提升了機組燃用低熱值煤能力,降低了煤炭采購成本,同時減少了機組限載和被迫停機的情況,確保了機組運行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在今后的生產經營中,后石電廠將繼續(xù)優(yōu)化技術策略和工作方法,使機組運行更高效、穩(wěn)定、可靠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