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多元文化教育視域下在留學生教育中實施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探索
      ——以“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女性”課程為例

      2023-11-30 11:50:17葉鴻宇中華女子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教書育人 2023年30期
      關鍵詞:留學生案例思政

      葉鴻宇 (中華女子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一、留學生的思政教育

      來華留學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增進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培養(yǎng)其社會經濟發(fā)展所需人才作出了積極貢獻。[1]

      隨著“全球化”不斷發(fā)展,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不斷深入,我國綜合國力及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來自發(fā)展中國家的在華留學生人數也不斷增多,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2-3]這些留學生不僅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載體,更是連接中國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橋梁與紐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4]對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我國國際傳播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實現(xiàn)我國留學生教育推動中外人民相互了解、促進各國民心相通目標的重要路徑。[5]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留學生的回信中對留學生的鼓勵,希望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的中國,把想法和體會介紹給更多的人,為促進各國人民民心相通發(fā)揮積極作用”就是對其重要性的認可與強調。[6]

      要培養(yǎng)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就要讓留學生首先對中國有更加深入、全面、真實的了解。為留學生開設的課程中要融入針對性的思政內容,探索成功的課程思政方法,是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路徑。以“課程思政”為理念,發(fā)掘留學生課程的思政元素,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中融入系統(tǒng)思想教育,[7]融入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關于中國的方方面面是促進留學生了解中國的有效途徑。我們不應局限于傳統(tǒng)認知中的思政教育,而應針對來自發(fā)展中國家留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課程思政可涵蓋廣泛內容,如2018 年教育部頒布的《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guī)范( 試行)》中關于對中國的認識和理解方面的論述:“來華留學生應當熟悉中國歷史、地理、社會、經濟等中國國情和文化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公共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和道德意識”。[8]這些內容或可成為課程思政的重要參考與內容構成。

      本文希望通過對中華女子學院來自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碩士研究生的“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女性”案例課程展開課程思政探索與分析,討論如何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努力讓來自發(fā)展中國家的留學生了解中國、與中國“心相通”,進而成為主動的中國故事講述者。

      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由于本案例研究的對象為發(fā)展中國家的來華留學生,他們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我國歷來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對留學生的課程思政探討也應將該理念融入其中。多元文化教育作為以尊重多元文化為重要原則的理念,正是支持本研究中對來自不同地區(qū)的留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重要理論基礎。

      班克斯提到多元文化教育時強調,所有學生不分性別、種族等都應有平等的機會并受到尊重,還就該理念的落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了解不同文化、增進相互了解與包容是重要內容。[9-10]多元文化教育強調:對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國際學生,要在對其文化有所了解的基礎上,給予尊重并相互包容。

      萬明鋼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應承認不同文化的差異與差異平等,[11]這是多元文化教育基礎的第一步,承認差異正是尊重不同文化的態(tài)度的體現(xiàn)。與此同時,求同存異理念的融入是我們將該理念應用于實踐的一種可行路徑。錢民輝將其歸為“多元一體教育”的下位概念,此處的“一體”指“多元文化與主流文化共存于一個整體社會中”,[12]即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不僅承認差異,還注重多元文化與其所處大環(huán)境所屬文化的共存。本文案例中,多元文化指國際學生所屬的各種文化,而主流文化則主要指其學習所在地——中國的文化。

      綜上,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承認并尊重不同文化差異、堅持差異平等的理念,在實踐中要注重多元文化與主流文化在一個整體社會中共存的教育理念。下文的案例探討將基于本理念展開。

      三、思政化探索的教學實踐

      課程思政主要希望課程教師能夠有較高的思政素養(yǎng),巧妙設計思政內容并融入日常授課中。因此,在案例課程“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女性”的思政化教學實踐設計中,考慮教學對象——發(fā)展中國家留學生的特點,結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進行課程實踐的設計與展開。

      (一)課程的思政化實踐設計

      案例課程的目標是希望留學生通過課程了解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和中國女性在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的作用與做出的貢獻。這是這些留學生中國模塊課程設置中特色且重要的課程。

      課程教師希望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實踐,提升留學生對中國女性的了解和中國發(fā)展狀況的認知。例如在中國發(fā)展狀況認知方面,針對許多留學生所在國家農村占地廣大且農業(yè)為主要經濟構成的現(xiàn)狀,課程專門設計了去中國農村探訪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讓留學生到自己熟悉的土地,去看看自己不太熟悉的中國農村經濟發(fā)展模式、看中國鄉(xiāng)村振興、學習中國的發(fā)展經驗。

      又如在了解中國女性方面,因為留學生有一個共識,即婦女的發(fā)展狀況是衡量世界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尺,如習近平主席在聯(lián)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 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到:“世界的發(fā)展需要進入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續(xù)的軌道,婦女事業(yè)是衡量的重要標尺?!盵13]因此,本案例課程在考慮如何思政化設計的過程中,將該共識作為設計基礎,希望留學生通過課程了解中國女性經濟狀況的提升和中國女性的全面發(fā)展,進而了解中國的總體發(fā)展狀況。事實上,從留學生后期的反饋看,大家普遍認為中國對女性的發(fā)展非常重視,因此對中國非常認可,認為世界應當向中國學習。一方面,通過課程向留學生展示了中國女性的努力和中國女性的獨立自主、自立自強的風貌;一方面讓留學生了解中國對女性的重視程度在提升,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伴隨著對女性的認可與尊重,讓大家看到中國為推動性別平等的實現(xiàn),在經濟領域做出的努力與獲得的巨大成果。

      案例的課程思政設計一方面助力了留學生對課程內容更好地吸收與掌握,另一方面努力實現(xiàn)課程目標,并通過課程思政設計讓留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努力達到讓她們與中國“心相通”的教育使命。因此,本案例的課程思政實踐針對性地設計了一些形式生動的教學活動。

      (二)比較教學實踐——尊重多元文化的女性參與經濟發(fā)展主題課堂互動

      實踐課程思政秉持平等相處、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的原則。達成這一目標的方式之一為比較學習實踐,即在教學中秉持三人行必有我?guī)煹膽B(tài)度,請教師與留學生各自介紹中國、留學生所屬國的情況,讓留學生進行中外對比,分享對比結果,看她們能向中國學習什么以及中國能向她們學習什么。

      對比過程中,教師引導留學生思考某些方面兩國情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背后的原因,并通過比較讓留學生對中國的情況有更深入、全面的認知。相同點往往基于文化價值觀的共性,其他發(fā)展中國家與中國共性的部分就是我們不同文化間可相互理解的內容。不同點背后是不同的價值體系、經濟發(fā)展模式等,留學生可通過了解不同點對中國的發(fā)展模式以及價值觀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將了解到的內容作為友好交往的重要前提。

      案例課程的主題與經濟活動中的女性相關,雖然內容以介紹中國為主,比較學習卻十分必要。以“女性如何貢獻國家經濟發(fā)展”的話題為例,比較教學實踐的具體方式為:先由教師分享中國女性為國家經濟發(fā)展做出的各種貢獻,并請留學生分享其所屬國的女性為該國發(fā)展做出的貢獻,然后請留學生就中國與該國相關情況存在的異同進行比較。一方面,留學生能因分享自己國家的經濟狀況與女性貢獻感到自豪,愿意積極參與;同時,因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差異大,多元文化中的文化碰撞與交流、相互學習和交融可為留學生打開心扉去學習提供助力,使其真心誠意地認可中國做的優(yōu)秀的部分,達到課程思政期望的效果。案例課程鼓勵留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比較討論,以促成師生間以及生生之間的相互學習。這與上文提及多元文化理念中蘊含的在秉持承認不同文化差異基礎上踐行差異平等理念的過程較為契合。另一方面,通過留學生的分享,我們可向她們學習其經濟發(fā)展、文化、價值中優(yōu)秀的經驗,以謙遜、尊重與包容的態(tài)度促成課堂中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學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比較教學實踐中,通過引導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學生以自己的視角將其熟知的所屬國情況與中國和同學們所屬國的情況進行對比,大家共同學習、分享認知。大家以主動參與對比的方式加深對各個發(fā)展中國家女性參與經濟發(fā)展狀況的了解,同時在對比的過程中不局限于了解各國女性在經濟發(fā)展中做出的貢獻,還需要更廣泛地了解各國女性在社會發(fā)展以及文化發(fā)展中做出的貢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了解一門學科,從而對該學科本身有更深刻的認知,借助比較教學實踐也能促進課程思政目標的達成。

      (三)小組主題討論——更深層次參與鄉(xiāng)村振興課堂討論

      案例課程教學時正值中國歷經第一個百年實現(xiàn)全面小康,走向第二個百年的重要時期。留學生在中國經歷了疫情背景下異軍突起的新媒體直播的發(fā)展,作為中國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參與者——中國農村女性,在疫情中,很多中國農村女性直播帶貨農產品取得了顯著成績,這也成為現(xiàn)象級的媒體事件,留學生是這一事件的親歷者。

      案例課程的思政設計考慮到中國這一獨特的女性經濟實踐帶來的影響,進行了一場關于該主題的討論,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討論活動開始前,讓大家準備一些關于中國農村女性直播帶貨的實踐活動介紹,并分組討論,在課堂與大家分享。分享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包括女性直播帶貨農產品實踐活動是什么以及留學生對這種女性參與的經濟形式有哪些思考。

      該小組主題討論思政設計立足以下關鍵思路:

      其一,提前收集準備資料可讓留學生主動了解中國農村女性以直播帶貨形式參與鄉(xiāng)村振興的具體內容,讓留學生在討論準備的過程中對中國女性參與經濟概況、中國女性借助新媒體參與鄉(xiāng)村振興的情況、中國女性經濟發(fā)展狀況、中國女性參與電商的情況等有概要性了解,并以此為窗口,讓她們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新時代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和人民生活水平。

      其二,分小組討論,要求各小組留學生從不同渠道獲取相關信息, 不但可讓各個小組獲取的信息更有深度,而且更有信息廣度, 不同小組從不同途徑獲取的信息能夠最終拼湊出一個關于中國農村女性直播、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較全面的概況。同時,分享可拓寬大家了解中國信息的渠道,以后可更好地使用各種渠道全面了解中國,而且相互驗證后的信息的真實性更強。留學生最終選擇的路徑包括各種類型的媒體,如學校為留學生訂閱的中國日報英文版、電視上可收看的中國國際電視臺、留學生在中國使用的微信朋友圈、購買物品使用的網上購物平臺等。不同的媒體形態(tài)都擁有自己的媒介特點,內容關注點也略有差異,因此案例中的小組主題討論最終呈現(xiàn)出豐富、立體的中國農村婦女直播帶貨參與鄉(xiāng)村振興的概貌。

      其三,案例中關于女性直播帶貨的小組主題討論設計初衷是希望增加留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大家的自主學習動力,結合之前課程中教授的經濟發(fā)展相關理論,對女性參與鄉(xiāng)村振興進行更加理性的思考,也對中國新時代新形式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有更深刻的認知。事實上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帶來了意外效果,留學生的思考并未局限于中國女性參與鄉(xiāng)村振興問題本身,而是在結合一些經濟發(fā)展模式理論對該現(xiàn)象進行討論的基礎上,將女性直播賣農產品的形式進行了簡單的總結,將討論提升到理論探討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大家在討論中和自己所屬國女性的創(chuàng)業(yè)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兩者之間的異同,對她們國家女性創(chuàng)業(yè)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享,此處與前文提及的比較教學實踐形式是很好的融合。大家還歸納了一些討論案例中值得借鑒并應用于她們國家的中國經驗,中國經驗就這樣在本案例的小組主題討論中得以傳遞,這是較為成功的課程思政結果,帶來的效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后續(xù)影響。

      (四)新媒體推送——女性貢獻全面小康的數字化知識面拓展

      案例課程的思政設計中還納入了一種有效輔助留學生拓展知識面的方式——新媒體內容推送,作為課程多媒體學習資料的一部分。

      新媒體推送的內容主要涵蓋兩類,其一為中國女性參與鄉(xiāng)村振興的故事,向留學生展示中國女性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鄉(xiāng)村振興中做出的努力以及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路徑。其二為中國女性參與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故事,展現(xiàn)中國婦女加入中國發(fā)展的浪潮中為社會發(fā)展、總體經濟發(fā)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向留學生推送的新媒體資料形式較多元,包括婦女參與鄉(xiāng)村振興的紀錄片,關于女性參與鄉(xiāng)村振興經驗的電視、廣播、網絡新媒體等各種報道,主要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內容推送。因為推送基于新媒體平臺,其重要特點為互動性,可讓受眾自發(fā)探索想要了解的內容,留學生在學習了相關內容后,通過鏈接其他感興趣的相關內容,了解更多信息,這也是基于新媒體特點的知識再拓展。

      新媒體推送部分的思政設計和實踐與上述小組主題討論的內容息息相關,可視為小組主題討論內容的重要構成和知識補充,是課程思政總體設計中的重要一環(huán)。

      (五)參與式觀察——數字時代女性線上創(chuàng)業(yè)實踐的參與式教學

      參與案例課程教學的留學生到中國后就開始學習使用網絡購物平臺購買各種商品,對線上購物的全過程較為熟悉,這也成為該課程參與式觀察思政設計的重要基礎。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鼓勵留學生通過網購平臺了解依托網絡開店創(chuàng)業(yè)實踐的女性,根據《2019 阿里巴巴全球女性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研究報告》數據,阿里平臺上,女性創(chuàng)業(yè)者比例達到49.25%。[14]通過購物了解中國女性的創(chuàng)業(yè)實踐, 讓留學生對中國的網絡經濟賦權展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教師鼓勵留學生在購買一些農產品時有意識地了解助農產品,觀察線上助農產品的銷售方式,對中國女性線上參與鄉(xiāng)村振興的方式有直觀了解、親身體驗,讓留學生作為身在中國的女性,參與到鄉(xiāng)村振興、中國的總體經濟發(fā)展進程中。

      觀察實踐所得為第一步,將其梳理成為女性參與線上經濟的理論模式是留學生在理論方面的巨大收獲。在上述小組主題討論部分提到的,讓留學生分享網購實踐就是基于本部分的參與式觀察實踐進行的。從留學生的分享可知,親自參與實踐讓大家收獲了經驗,貢獻中國鄉(xiāng)村振興讓她們愉快且自豪,而對實踐所獲進行模式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能讓大家在學術層面有巨大收獲。參與式觀察讓留學生對中國的鄉(xiāng)村振興、女性可做出的貢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六)小組訪談研究——關于婦女發(fā)展狀況的問題導向式教學實踐

      課程中一個重要的思政設計是分小組布置研究任務,要求留學生通過訪談中國女性,了解中國女性的工作、生活、財務狀況、收入支出等情況,并通過對中國女性財務狀況的了解,對中國經濟發(fā)展概況有一定的認知。留學生需要自己設計具體研究問題、聯(lián)系受訪女性,并進行深度訪談。大家比較認同親身全程參與了解到的信息和結果,認為研究結果反映了真實的中國女性發(fā)展狀況。

      小組訪談研究思政實踐形式的設計涵蓋以下幾個考量因素和效果:

      其一,設計研究問題,了解中國女性。小組訪談的研究問題與女性財務狀況相關,也與女性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留學生了解的不僅僅是中國女性的財務狀況,更是她們的生活方式、工作選擇、財務獨立的積極狀態(tài)、財務狀況提升后女性在家庭中地位提升帶來的性別更趨平等的狀況。

      其二,比較環(huán)節(jié)加深對中國的認知。有留學生在訪談中自主設計了比較環(huán)節(jié),用同樣的訪談問題對家鄉(xiāng)的親友進行了訪談,在獲得兩國女性的反饋后對兩者的異同進行了比較。有留學生分享時表示,通過比較訪談結果,看到了中國總體發(fā)展狀況、人們的經濟狀況和生活狀態(tài),尤其是女性的狀況與她們家鄉(xiāng)的親友相比較要好得多。留學生還比較了女性獨立自主的情況、參與勞動的情況等,認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在經濟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巨大不同,希望家鄉(xiāng)的女性能夠像中國女性一樣,走出家門去參與社會工作,既可提升財務狀況,又能提升家庭地位和生活的滿意度。

      其三,小組訪談的數據研究環(huán)節(jié),讓留學生通過梳理收集到的數據,對受訪女性的總體狀況、中國家庭文化模式和中國經濟發(fā)展狀況有更整體、清晰的概念。

      在對中國女性的認知方面,由于是分小組研究,對每個小組將負責的部分進行整理和分享,讓大家對中國不同行業(yè)、背景、狀態(tài)的女性的經濟狀況有更全面的了解。留學生還通過訪談中國女性,與中國各行各業(yè)的女性面對面展開真實、深入的交流,一方面通過女性這個窗口加深她們對中國的感知,另一方面通過與中國女性的直接接觸加深她們與中國的聯(lián)系與情感。

      在中國家庭文化模式方面,留學生通過訪談了解女性所在的家庭,了解中國的家庭文化,了解各式各樣的家庭財務開支狀況、生活狀態(tài)、家庭成員的構成和獨特的家庭模式。有留學生提過中國的家庭模式很獨特,與世界上許多國家不同,所以她們對中國的家庭充滿好奇。留學生通過訪談研究實踐的契機觀察與感知到:中國家庭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家庭成員間的相互支持對家庭成員個體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在對中國發(fā)展狀況的認知方面,留學生通過訪談研究,以幾位女性、幾個家庭為窗口,了解她們所處的城市乃至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狀況、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的生活滿意度的提升。

      總體而言,小組訪談研究的思政設計基于小組研究的形式、在留學生做研究的過程中給予的支持與引導、不同小組同學間的信息分享、研究的開放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等,這些都讓案例課程思政收獲了良好效果,效果包括留學生對中國女性近距離真實接觸,以女性為窗口增進對中國女性、中國家庭、中國整體發(fā)展狀況的了解,通過留學生所屬國女性與中國女性狀況的對比,增進留學生對中國的理解,并讓大家自主發(fā)現(xiàn)可借鑒的中國模式與中國經驗。

      (七)實地調研實踐——“百聞不如一見”的鄉(xiāng)村婦女面對面實地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留學生的回信中說:“中國有句俗語:百聞不如一見,歡迎你們多到中國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的中國。”[15]

      案例課程中一個重要的思政設計正是踐行習近平主席在回信中的精神,融入實地考察活動。結合案例課程關于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女性主題, 課程安排留學生到中國農村去調研實踐, 到中國最基層去實地了解中國女性的經濟生活。實地調研實踐的課程思政設計中融入了許多思政化細節(jié)。

      其一,參觀女性創(chuàng)業(yè)基地,了解中國農村女性如何參與經濟活動。案例課程安排留學生前往河南農村探訪一個草莓生產基地。該基地的創(chuàng)始人是一位女性,學成后返回家鄉(xiāng),聯(lián)合她所在的村莊及附近多個村莊,把當地臨近區(qū)域建設成大型草莓種植基地。她帶領周邊所有村里的女性一起種植草莓、共同致富,為周邊村莊的女性提供了就業(yè)機會,為當地的農村經濟發(fā)展、鄉(xiāng)村振興做出了巨大貢獻。

      帶留學生考察該基地主要是希望她們看到中國鄉(xiāng)村振興過程中女性扮演的角色,同時對中國農村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有更多了解。留學生面對如此大規(guī)??茖W種植的草莓基地,看到大棚里品類繁多的草莓,聽到草莓基地給當地帶來的巨大經濟貢獻,內心受到了深深震撼,感觸頗多。許多留學生所在國的農村地區(qū)都占該國國土的大部分地域,農村經濟發(fā)展問題是整個國家發(fā)展的重中之重,許多留學生兒時在農村長大,對案例課程實地調研的地方充滿親切感,對這種大規(guī)模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感到震撼,對這種為當地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的經濟模式頗感興趣。許多留學生表示,希望能夠將這里的經驗帶回祖國。案例課程中實地調研實踐活動的設計讓留學生直面中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成就,通過實地考察了解中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模式、學習中國農村發(fā)展經驗,達到良好的思政效果。

      其二,與鄉(xiāng)村女企業(yè)家面對面,了解女性創(chuàng)業(yè)經驗。案例課程的實地調研實踐中,安排留學生與農村女企業(yè)家面對面交流,請女企業(yè)家給大家分享大學畢業(yè)毅然選擇回到鄉(xiāng)村貢獻家鄉(xiāng),歷經艱辛終獲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留學生通過面對面交流,聽女企業(yè)家講創(chuàng)業(yè)故事,向女企業(yè)家提出許多心中疑問,深入了解中國女企業(yè)家如何在農村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自我經濟賦權、賦權當地眾多農村婦女的經驗。大家一方面因為女性能如此勇敢地選擇自己創(chuàng)業(yè),歷盡艱辛、排除萬難而深受感動,希望自己能夠回到家鄉(xiāng)去創(chuàng)業(yè);另一方面,看到這位女企業(yè)家盡自己所能幫助她所在的整個社區(qū),有感于她強大的社會責任感,領略了中國女企業(yè)家的責任與風骨,知曉了中國女性對經濟發(fā)展做出的貢獻與擔當。案例課程的實地調研實踐以中國女性創(chuàng)業(yè)拼搏的真人事跡帶給留學生關于中國女性的印象,將該女企業(yè)家作為中國許許多多心系家鄉(xiāng)、充滿責任感的女企業(yè)家的縮影,展示了中國經濟發(fā)展中普通人的責任與擔當,展示了中國社會的真實發(fā)展狀況。

      其三,探訪農村活動中心,讓留學生與普通村民尤其是農村婦女面對面。

      安排探訪農村活動中心,一方面可讓留學生了解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當代中國,感知農村地區(qū)人們勞作之余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如寫書法、畫畫、讀報等。留學生從與村民連比畫帶翻譯的溝通中感受到這里的村民洋溢著的生活的幸福感,這是中國經濟文化發(fā)展給百姓帶來的最重要的改變,也是中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評判指標,是極有說服力的事實。另一方面,探訪活動讓留學生欣賞到了在村委會請來的書法、繪畫教師的專業(yè)指導下,村民們創(chuàng)作出的令人驚艷的作品。這些作品讓留學生們對中國的傳統(tǒng)書法、水墨畫產生了濃厚興趣,并通過與村民的交流了解了一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被深深吸引。

      其四,實踐活動的一個特別行程安排是帶留學生走訪村里的婦女之家——婦女聯(lián)合會在村一層級最基層的組織。留學生走訪時恰逢當地婦女組織的幾位負責人在動員當地女性村民參加村委會選舉活動。村委會選舉動員活動正是中國鼓勵基層婦女參政、參與社會服務的一個重要縮影。當留學生了解到正在開展的活動內容時,紛紛感到驚嘆。有留學生為見證中國鼓勵基層女性走出家門、服務社區(qū)而深感鼓舞,希望她們國家的農村女性也能走出家門,改變生活狀態(tài)。當地婦女之家的一位負責人還為留學生介紹了婦女之家和多層級農村全覆蓋的婦女聯(lián)合會,通過負責人的介紹,留學生了解到婦女之家主要為賦權當地婦女、服務當地婦女而存在,是當地女性參與當地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載體。大家更對中國的婦女聯(lián)合會有這樣多層級的設計、在基層發(fā)揮巨大作用產生了濃厚興趣,認為這樣的機構組織設計非常值得學習。

      事實上,這種基層組織架構源自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從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可知,中國共產黨擁有龐大且高效的基層組織, 正是這種基層組織架構形態(tài)特征,把最廣大的中國人民組織起來,帶領中國人民獲得了真正的民族獨立,這種組織架構的有效性經歷了歷史的檢驗。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其組織架構正是采用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模式。婦女之家探訪行程設計以一個農村婦女之家為窗口,向留學生普及了這種獨特且成功、有效、有中國特色的組織架構,讓留學生在驚嘆與佩服之余,對中國、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四、留學生課程思政的幾點思考

      (一)課程思政中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應用

      面對多元文化背景的留學生群體,開展思政教育應考慮到其特殊性,即她們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我們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都存在差異。以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為基礎開展的教育活動體現(xiàn)我國自古以來君子和而不同的認知。教師應主動了解留學生所在國家的歷史、文化、價值觀,秉持尊重文化差異、堅持差異平等的態(tài)度,秉持三人行必有我?guī)煹睦砟?,帶著開放和謙遜的姿態(tài),秉持相互學習、互相尊重的原則,求同存異,因材施教,或可在與留學生平等地相互溝通中讓其欣然了解與其存在差異的中國文化、理念與價值觀。

      (二)課程思政的體系化設計

      每一門課程的課程思政設計都要考慮學生所在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和培養(yǎng)目標,課程思政也是總體課程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應當服務于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

      例如:在內容方面,案例課程的思政設計中展現(xiàn)的中國女性參與中國經濟發(fā)展狀況的內容與這些留學生的“女性與社會發(fā)展”的專業(yè)主題非常一致。同時,案例課程思政的內容與課程本身有機地融為一體,不僅帶著自己領域的特色,而且與專業(yè)的其他課程相互補充又相互聯(lián)系,構成有機整體。

      在形式方面,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形式的實踐課程方面,可以發(fā)揮每種形式的優(yōu)勢,不同實踐課程形式相互取長補短。例如,案例中的比較實踐可拓寬留學生學習的廣度,新媒體推送可增加學習內容的多樣性,而訪談實踐可提升學習的深度,讓留學生自己去探索課程涉及的專業(yè)領域,同時實地實踐則讓留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接觸真實的中國。

      總之,課程思政的設計可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課程實踐給留學生帶來不同層次的知識認知,不同的形式與內容之間相互補足,共同構成生動、豐富的知識體系,實現(xiàn)課程思政目標。

      (三)課程思政的有意義學習

      從本研究的課程思政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有意義學習的重要性。例如結合留學生的農村成長背景,讓她們在熟悉的領域中了解中國。就如認知同化學習理論中的奧蘇貝爾有意義接受說中提到的,所謂有意義學習,即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和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建立實質性的非任意聯(lián)系。[16]此處實質性聯(lián)系指新的符號或符號代表的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表象和已經有意義的符號、概念或命題的聯(lián)系;而新舊知識的非任意聯(lián)系指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有關觀念在某些合理或邏輯基礎上的聯(lián)系。以本研究中的比較教學實踐為例,該形式的實踐學習可讓留學生將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與她們自己在所屬國的經歷相關聯(lián),通過比較她們所屬國與中國的不同情況,可尋找合適她們國家的發(fā)展模式與能帶回她們國家的知識與經驗,幫助大家通過比較實踐學習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農村發(fā)展狀況與女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且符合來華留學事業(yè)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培養(yǎng)其社會經濟發(fā)展所需人才的初衷。

      猜你喜歡
      留學生案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隊活動(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思政課“需求側”
      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tǒng)計案例拔高卷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留學生的“撿”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小學科學(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宁河县| 麻阳| 马关县| 武陟县| 南涧| 建瓯市| 新化县| 凌云县| 天峻县| 大石桥市| 芦溪县| 六安市| 广南县| 云梦县| 新源县| 邵阳市| 大方县| 南乐县| 青冈县| 胶南市| 黄石市| 高邮市| 双城市| 齐河县| 从化市| 三台县| 松潘县| 马边| 锡林浩特市| 珠海市| 铁力市| 房产| 自治县| 玉门市| 长兴县| 银川市| SHOW| 东乌珠穆沁旗| 嘉祥县| 高邮市| 建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