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新春
在新一輪巴以沖突(以下簡稱“加沙沖突”)不斷升級之際,“兩國方案”卻出人意料地成為相關各方使用的高頻詞,時隔20多年后再次成為國際焦點。
此輪加沙沖突造成1948年以來以色列平民最大傷亡,也導致近幾十年來巴勒斯坦人最大傷亡,巴以關系遭到重創(chuàng)。歷史的車輪可能轉向和平的道路,也可能轉向更暴力的軌道。從這一視角看,“兩國方案”盡管不是處理當前加沙沖突的現(xiàn)實路徑,卻是著眼從根本上解決巴以沖突的方案。人們之所以在當前的場景下頻頻提及“兩國方案”,是因為制定戰(zhàn)后加沙管理方案已經迫在眉睫,而戰(zhàn)后加沙的管理問題同“兩國方案”密切相關。只要戰(zhàn)后加沙需要巴勒斯坦人來管理,就必須讓巴勒斯坦人看到建國的希望,這是避免加沙問題重蹈覆轍的必要條件。否則,這輪加沙沖突就不是終點,而僅是歷次沖突之一。這是“兩國方案”在戰(zhàn)火紛飛時期成為高頻詞的核心原因。
一直以來,雖然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兩國方案”是解決巴以問題的唯一出路,但是落實“兩國方案”的希望卻變得越來越渺茫。自1993年巴以簽署《奧斯陸協(xié)議》以來,“兩國方案”的進程接連受挫,2014年最后一輪巴以和談失敗后,和平進程完全中斷。和平進程停滯不前,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希望變得不再現(xiàn)實,這是暴力沖突循環(huán)往復的主要原因。令人感到沮喪的是,巴以雙方國內政治的變遷、地區(qū)和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都朝著不利于“兩國方案”的方向演進。從“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的辯證思維出發(fā),這輪加沙沖突可能打破當前的慣性趨勢,為“兩國方案”或巴以和平提供一線新的希望。
迄今為止,“兩國方案”還僅僅是個概念,巴以雙方遠未就細節(jié)達成基本共識。但歸納1993—1999年和平進程期間“兩國方案”的各個版本,其大體框架還是清晰的:巴勒斯坦國的領土包括約旦河西岸和加沙,以色列需要用自己的領土置換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耶路撒冷將被分割,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老城實施某種方式的共管;少量巴勒斯坦難民返回以色列,其他大量難民或返回巴勒斯坦或在現(xiàn)居住國定居,難民能夠得到一些經濟補償。這是巴以之間最大的公約數(shù),盡管難度較大,但仍然是所有方案中最可行的,其他一國方案、聯(lián)邦制或維持現(xiàn)狀等則更不可行。
“兩國方案”要煥發(fā)新的生機,首先必須從巴以兩國做起,因為巴以才是矛盾的主體。過去20年以色列國內政治向右翼的方向傾斜和突進,在這種背景下,原本支持“兩國方案”的中左政黨也不愿公開討論“兩國方案”,“兩國方案”從以色列政治中漸漸淡化和消失,這輪沖突也注定會對以色列政治形成重大影響。
在巴勒斯坦方面,哈馬斯從一開始就反對“兩國方案”,特別是2007年哈馬斯在加沙建立自己的政權后,巴勒斯坦事實上存在法塔赫和哈馬斯兩個分裂的政權,雙方對“兩國方案”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此輪加沙沖突后,至少短時期內哈馬斯會元氣大傷,巴勒斯坦現(xiàn)有政治格局面臨大重組,法塔赫地位上升的可能性增大,若以色列以此為契機給予法塔赫更大的政治空間,巴勒斯坦建立統(tǒng)一、包容性政權的機會將會增大。
與此同時,巴以關系近年來不斷倒退。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數(shù)次宣布中止同以色列的安全合作,雙方關系處在崩潰邊緣。在以色列右翼政府看來,哈馬斯與法塔赫沒有本質區(qū)別?,F(xiàn)在,以色列必須思考如何改善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關系。關于戰(zhàn)后加沙的管理問題,近期美國與以色列提出過多個方案,每個方案實施起來困難重重。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塔米爾·海曼認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是未來管理和重建加沙的唯一選項”。但是法塔赫缺乏重回加沙的現(xiàn)實條件,這需要以色列和周邊阿拉伯國家協(xié)助和提供。經濟上,經過此輪大規(guī)模戰(zhàn)爭后,加沙重建需要大量資金。政治上,要讓巴勒斯坦人看到建國的希望,讓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在加沙獲得合法性,讓加沙人相信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是比哈馬斯更好的選擇。若能如此,巴以關系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由于巴以問題的歷史性和特殊性,將其完全留給巴以雙方解決是不現(xiàn)實的,國際社會必須積極參與,為重啟“兩國方案”提供必要支持。10多年來,巴以問題明顯被美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邊緣化,這一現(xiàn)狀亟待改變,也有可能改變。美國總統(tǒng)拜登最近提出,“這次加沙沖突結束之后,必須要有進一步的設想,我認為這個設想一定是‘兩國方案’?!迸c此同時,中國、英國、法國、阿盟外長緊急會議也都呼吁落實“兩國方案”。可以說,巴以問題再次成為國際政治的焦點問題,“兩國方案”再次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正如20世紀90年代初一樣,支持“兩國方案”的國際氛圍已經形成,必須珍惜這一寶貴時機。
巴以和談之路向來崎嶇坎坷,落實“兩國方案”絕不會一帆風順。這次沖突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災難,但也為“兩國方案”帶來了一線希望,期待相關各方以真誠的意愿和執(zhí)著的努力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