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夢玲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強調:英語教學要以主題為引領,在主題的映射下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同時,應以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為基本原則,展開課程內容的甄選工作,由此體現(xiàn)出英語課程教學的時代特征(教育部2022)。其中,“整合”成為一個關鍵詞,要求教師整合和概述課程內容。為體現(xiàn)主題意義的引領價值,教師要以主題意義為導向,創(chuàng)建大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圍繞主題整合課程內容,幫助學生建構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讓他們基于主題意義展開學習和探究。如此,學生的語言理解、文化解讀、思維和自主學習等能力都能得以提升。
在主題意義的基礎上開展大單元整體教學活動,是推動英語課程改革、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舉措,其價值和意義十分明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主題意義下單元教學的重要性,也一直致力探索更具創(chuàng)新性和更高效的單元教學模式。從側重點來看,以探究主題意義為目的的單元整體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中內容和形式單一的弊端,體現(xiàn)了英語課程的育人價值,能夠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傊?,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無論是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還是對課程的改革創(chuàng)新,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高媛媛2021)。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有部分教師對主題意義的概念和內涵認知不夠清晰和透徹。那么,主題意義究竟指什么呢?結合教學實踐經(jīng)驗和學習成果可知,主題是一個統(tǒng)整性的概念,是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意義、整合學習資源的基點和主線,一切活動都要圍繞主題展開,而以主題為中心的教學和學習活動會不斷向縱深發(fā)展,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探究和認知深度。在明確主題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主題意義的內涵。簡單來說,主題意義是在互動中產生的一種兼具開放性和多元性的概念,涵蓋了個體與文本、個體與他人及個體與自我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當教師基于主題意義展開英語教學活動時,要對話題和主題進行重點區(qū)分和辨析,從主題中精煉主題意義。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為例,food 是一個話題,F(xiàn)ood culture 是一個主題,而“How to understand food culture?”或“Differences in food in different cultures”等是學生在與文本、他人和自我展開互動時建構和生成的主題意義。從這個角度展開分析,大單元整體教學是以主題意義為導向的教學活動,主題意義貫穿大單元教學的始終。
結合以上內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基于主題意義探究,創(chuàng)建大單元整體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解析教材、組建知識系統(tǒng)的基礎上,提煉單元中的主題意義,增強與文本、他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深入理解主題,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大單元整體教學是時下初中英語學科中的熱點話題,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是培養(yǎng)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而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大單元整體教學,能夠為學生構建自我提升和發(fā)展的平臺。為探究英語教學內容的主題意義、強化初中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著力探索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大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提煉主題、挖掘主題意義,促使他們在理解和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領會英語大單元體系中不同教學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提升聽、說、讀、寫能力,進一步發(fā)展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自主學習等能力,培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
以探究主題意義為目的實施大單元整體教學計劃,首要任務是明確主題意義,提煉單元體系中的主題意義,確定后續(xù)教學活動的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換言之,教師要致力探索和明確主題意義(陳亞紅2021)。從過往的教學經(jīng)驗來看,一般情況下,主題意義是以隱性的方式深藏于教學內容中,需要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提煉,以概括和總結等為主要手段,將主題意義凝練為一句話。對此,教師要展開深度解讀教材的活動,從大單元角度入手,找準單元中各個板塊之間的關系,確定大單元整體教學的主題,并結合主題推斷主題意義,實現(xiàn)“教材內容—教學主題—主題意義”的過渡和轉化,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指明方向。具體而言,通過深度解讀教材的方式明確主題意義,可從兩個步驟入手,分別為找關聯(lián)和定意義。下面,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2 School life 為例展開分析。
第一步,解讀教材內容,找關聯(lián)。該單元編排了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 等板塊。在Welcome to the unit 板塊,編寫者以標簽為載體,列舉了British English 和American English 之間的差異,引入了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學習初步樹立對比意識,為后續(xù)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在Reading 板塊,編寫者安排了School lives 的語篇,主要分為Life in a British school、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 兩個部分,重點分析了英國和美國學校生活之間的差異,并以School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為標題,鼓勵學生在閱讀后展開自主練習,進一步明確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和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 的異同點。在Grammar板塊,編寫者安排了Comparing the amount of things、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adverbs 等小模塊。從這些小模塊的標題中不難看出,它們共同指向比較這一概念,由此可以得知,該單元的重點概念為比較,主要內容為學校生活。
第二步,明確主題范圍,定意義。經(jīng)過上一個步驟的分析和研究,學生已經(jīng)能夠弄清單元各個板塊之間的關聯(lián),可將提煉出的主要概念和主要內容進行整合和概括,將主題范疇定位于比較異同。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單元的話題School life 和聽力、閱讀等板塊的主要內容,確定大單元的主題意義,即Compare school lif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由此出發(fā),大單元整體教學便確定了方向,學生也能大致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
在課堂教學初期,教師帶領學生在解讀教材內容和明確主題范疇的過程中,確定單元的主題,并結合單元各個板塊的主要內容,推理出主題意義,既能幫助其整合學習內容和資源,又能促使其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認識到不同教學內容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從而深度解讀單元主題,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是大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只有具備清晰且明確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才能向著有序化和科學化的方向邁進,學生的學習行為才能有據(jù)可依?;谥黝}意義探究的大單元整體教學的教學目標的設定要以主題意義為導向,設定知識、技能、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目標,創(chuàng)建層次遞進、內在關聯(lián)緊密的目標體系,讓學生圍繞目標展開學習和探究(張瑾2021)。
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聚焦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將主題意義與大單元內的聽、說、讀、寫教學內容融合起來,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大單元整體教學的需求,使主題意義的價值導向作用得以體現(xiàn)。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4 A good read 為例,從主題建構的角度來說,明確本單元的主題范疇可以定位于“書與自我”,在此基礎上,結合該單元各板塊的主要內容,確定主題意義為“How to read?How to be a good reader?”,以此推動學生展開大單元學習活動。若停留在明確主題意義的階段,學生將很難展開實踐探索。因此,教師在主題意義的引導下,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To introduce the different kinds of books;To guess meanings of words from the context。
能力目標:To discuss the favourite books;To skim the text for overall meanings and scan for details。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To develop a good habit to read books;To understand the thoughts and emotions in books。
在明確目標后,學生的學習活動會更加有序,他們在解讀單元知識、建構大單元知識體系的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主題意義,并按照主題意義的內涵展開對應的探究活動,不斷增加英語學習深度。
立足主題意義設定英語大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是構建大單元整體教學體系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也是踐行和落實新課標要求的必經(jīng)之路。在此基礎上,后續(xù)的大單元整體教學計劃會圍繞主題意義展開,使學生將單元內各板塊的教學內容關聯(lián)起來。歷經(jīng)此過程,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能得到明顯提升。
在明確主題意義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從實踐的角度出發(fā),將大單元視域下不同教學板塊關聯(lián)起來,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讓學生在主題語境中與大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深度對話,在語言組織、思維發(fā)展和文化理解等過程中構建有層次、有質量的英語知識體系。
在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時,教師要精準聚焦主題意義,圍繞主題意義選擇語境的素材、確定語境的形式,精心設計大單元整體教學的主線,從而讓學生在語言生成、語言建構、語言組織和語言運用的過程中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和認知,從而推動主題意義與大單元整體教學的深度融合(張瑩2020)。
例如,在講授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時,師生共同提煉出本單元的主題意義為“認識家鄉(xiāng)”和“如何為家鄉(xiāng)作貢獻”。在此基礎上,教師聚焦主題意義,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題語境,讓其在語境中展開思考和探究。首先,基于本單元的主題意義,教師提出“從環(huán)境、飲食和活動等方面,明確陽光鎮(zhèn)的特征,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經(jīng)歷,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的統(tǒng)領性問題,借此創(chuàng)設“介紹我的家鄉(xiāng)”的主題語境。其次,在主題語境下,學生將此單元各板塊連接起來,在Comic&Welcome 板塊了解交換生的愛好,結合陽光鎮(zhèn)的實際特征,繪制游覽路線、制訂游覽方案,并在閱讀板塊將陽光鎮(zhèn)的主要特征與自己的家鄉(xiāng)作對比。再次,在語法板塊,學生進一步利用本單元重點語法知識,如名詞性物主代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等,描繪家鄉(xiāng)的奇聞軼事,實現(xiàn)知識的拓展與遷移。最后,在學生從聽、說、讀、寫等層面完成“介紹家鄉(xiāng)”的學習任務后,主題意義隨即得到了體現(xiàn)。由此,教師組織總結性活動,鼓勵學生在大單元整體視域下,圍繞自身取得的學習成果,集中展開匯報和展示工作,以“家鄉(xiāng)一日游”為主題,撰寫和口述項目報告。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將本單元所學知識與技能應用于實踐,還能夠從情感和思想上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和歸屬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活動既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形式,又是凸顯、踐行和升華主題意義的有效載體。要想讓學生深入理解主題意義,教師就要設計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讓其在主題意義的引領、活動的加持下,全面梳理單元知識、建構單元體系、理解英語主題,從而在層層遞進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達到升華主題意義的目的,并使主題意義真正扎根于大單元整體教學中(葉雪蘭2021)。多元化的活動可涵蓋實踐應用、自主體驗、概念解讀、遷移拓展等類型,教師要依據(jù)主題意義的類屬范圍、課程內容的差異,靈活地選擇不同類型的活動,體現(xiàn)活動的價值和意義。
以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下)Unit 4 Life on Mars 為例。該單元從想象推理和科學探索的角度,探討了人類移民到火星的可能性,暢想了火星上的生活狀態(tài),并對地球上的生活與火星上的生活進行了對比,實際暗含了“保護地球環(huán)境”的深刻內涵?;诖酥黝},教師開展遷移拓展類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查閱與火星相關的知識,從讀后續(xù)寫的角度對本單元的閱讀語篇Moving to Mars 展開續(xù)寫,結合科學知識,對人們在火星上的生活狀態(tài)進行預測和分析,使其明確火星上的資源條件、生存環(huán)境等特征,樹立起“保護共同生存的家園——地球”的環(huán)保理念,從而升華單元主題意義,拓展大單元整體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教師在概述和總結主題意義的基礎上,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要求,通過深度解讀教材、立足主題意義、聚焦主題意義和設計多元活動等策略,將主題意義和大單元整體教學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創(chuàng)建完整和優(yōu)化的學習模式,還能夠讓學生圍繞主題自主建構知識體系。這是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上的一次巨大進步,能夠推動初中英語課程的整體改革,為培養(yǎng)和提升初中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