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敏 王 佩(江蘇省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無錫 214000)
筆者擔任初二年級某班班主任時,遇到一位名叫小蕓(化名)的學生,她呈現(xiàn)出的心理問題具有青春期學生的典型特征,行為表現(xiàn)如下:小蕓因期中考試成績優(yōu)秀,連續(xù)幾天都樂不可支,飄飄然。有同學遇到學習問題向她求助,她滿臉不屑、愛搭不理,導致同學開始慢慢疏遠她;因為驕傲,她的學習成績迅速下滑,加上被同學孤立,她情緒低落,屢次與老師和同學發(fā)生沖突,作業(yè)也連續(xù)幾天不做。
筆者找她談話之后,她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學習情緒突然高漲,學習到深夜不休息,家長擔心影響健康,打電話向我求助。但這種高漲的情緒持續(xù)時間不長,一遇到不開心的事,她的情緒立即又跌進低谷,再次“重復昨天的故事”——與老師頂嘴,與同學爭吵,不做作業(yè)。事實證明之前談話的效果不明顯,到底該如何幫助她呢?筆者想到陪小蕓爬一次山,或許能啟悟她跳出這種“過山車式”的情緒怪圈。
那天是周六,我們從山腳出發(fā),走出熙熙攘攘的人群,山逐漸陡起來。筆者拋出了第一個問題:“小蕓,你現(xiàn)在是什么感覺?”
小蕓回答:“剛才人太多了,擠得難受,現(xiàn)在好多了!”
筆者追問道:“你再往山路上面看,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
小蕓回答:“我發(fā)現(xiàn)越往上走人越少?!?/p>
“為什么?”
“因為越往上面爬越累,有的人怕累,中途就放棄了?!?/p>
“明明山頂上有寬闊的視野,能看到更美的風景,他們?yōu)槭裁捶艞墸俊?/p>
“堅持不下去了唄!”小蕓回答完,隨即好像感悟到了什么,歪著頭疑惑地看著我。
“是呀!人生不就像爬山嗎?如果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了,那么永遠只能在山下徘徊,終將無法領略人生巔峰的風景!”
小蕓若有所思,然后突然抬起頭對我說: “老師,我們今天堅持到底!你來追我呀!”
筆者和她約定:“我們現(xiàn)在每人手中只有一瓶礦泉水,就靠這一瓶水,我們走完全程,如何?”她爽快地答應了,卻不知道已經(jīng)進了筆者的“圈套”。
走了大概半個多小時,我們找了一個地方稍作休息。路旁有一棵樹,樹心已經(jīng)被蛀空了,斑駁的樹皮看上去傷痕累累,但仍枝繁葉茂。
筆者指著樹問小蕓:“看到這棵樹,你想到了什么?”
“生命的奇跡呀!都這樣了它居然還能活著?”
“記得我第一次爬山遇見它,那時我剛剛到這里工作,遇到了很多不順心的事,當我準備放棄時,看見它油然而生一種慚愧感,最終選擇了挑戰(zhàn),戰(zhàn)勝了一個個困難?!?/p>
小蕓纏著筆者,讓筆者講那些不順心的事,我們邊走邊聊,不知不覺已經(jīng)爬了將近四分之三的山路。筆者帶著她走進林間,攏起雙手開始“喊山”比賽,看誰喊得又響又遠。
“哦……”
“哦……”小蕓也跟著我大喊起來。
喊累了,我們癱坐在石頭上。筆者問她:“現(xiàn)在是什么感覺?”
“很爽,很舒服!心底好像被清空了一樣!”
“我們說的空靈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只有‘空’了,生命才會‘靈’哦!所以,當你有煩惱的時候,不妨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吼幾聲,釋放完之后,心就‘空’了,精氣神也就生出來了,就又可以整裝待發(fā)了!”
說完,筆者拉起她的手繼續(xù)往上爬,邊爬邊教她深呼吸的正確方法。
即將達到一個頂峰的時候,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兩條路:一條路由石階鋪成,雖然繞了幾個彎,但是能穩(wěn)步走到山頂;另一條路則完全是由爬山者踩出來的,陡而險,需要手腳并用才能爬上去。
筆者停在路口,問小蕓:“你看怎么走?”
“當然走這條才好玩嘛!”她指著那條既險又陡的路。當我們手腳并用爬完這段險途后,筆者請小蕓回頭看,山景盡收眼底。她不禁發(fā)出感慨:“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筆者問她:“如果我們正得意,腳一滑從這里掉下去了,結果會怎樣?”
“當然很危險,可能小命就沒了!”
“所以,當我們處在人生巔峰、看到美麗風景的時候,也是人生最危險的時候,千萬不能驕傲自滿、得意忘形,更要小心謹慎…… ”
“否則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唄!”小蕓搶過我的話說道,“你不就是要讓我謙虛一點,不要驕傲嗎?”
“你懂了就行?!惫P者心里暗喜。
“其實愈接近成功,我們愈要穩(wěn)步前行?;蛟S我們選擇另一條路會更穩(wěn)妥些,你說呢?”
這次小蕓沒有頂嘴,累得在不停地喘氣。
等爬到山頂,我們發(fā)現(xiàn)用了一個多小時。小蕓以為我們登山的任務已經(jīng)完成了,就把礦泉水一口氣都喝完了,還興奮地讓我給她拍照留念。筆者心里竊喜:“小樣!后面還有‘好事’等著你呢……”
下山是條盤山道,彎彎曲曲,山下的建筑看起來很近,但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要走到山腳恐怕還要花一個多小時。
走了半小時后,小蕓用手撐在膝蓋上歪著頭問我:“還有多遠呀?怎么還沒到呢?”
“是不是感覺很無聊呀?”
“是呀!這一路上也沒什么風景,這樣走太沒意思了。我的水已經(jīng)喝完了,渴死了!”
“誰讓你在山頂就把水都喝完了?”
“我以為都爬到山頂了,下山又不用花什么力氣,于是就喝完了,哪知道還有這么遠呀!”
“是呀!我們總以為登頂需要集聚所有能量,下山就可以歇一歇,放松一下,其實登頂既是終點,也是新的一段路開始的起點,不是嗎?”
小蕓回答道:“原來你在這兒等著教育我呀!”
“其實,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巔峰,更多更長的路不就像這下山的路嗎?沒有風景,還很枯燥,只能重復著往前走。能否堅持下去,就看我們的信心、耐心和毅力如何了。”
她直起身開始追趕我。就這樣,我們花了整整兩個半小時走完了全程,小蕓喝著剛買的水躺倒在草坪上。
筆者湊過去說道:“你今天征服了一座山,難得有這么一次體驗,把今天的收獲寫下來唄?”
“不寫!累都累死了!”小蕓“抱怨”道。
過了一周,小蕓還是把自己寫的感悟交給了我,整整寫了兩頁紙。文章中有幾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現(xiàn)摘錄如下:
人生路漫漫,要看到更大的世界、更美的風景,我們必須堅持、再堅持,忍耐、再忍耐! 人生總有不如意,抱怨、逃避都不能解決問題?!安淝邦^萬木春”,我們只有擁抱它們,相信自己,積極挑戰(zhàn),人生才會柳暗花明。驕傲自滿很容易讓自己摔跤,愈是成功時愈要謙虛謹慎。走向成功的每一天也許很枯燥,只是在不斷地重復昨天,但只要我們每天堅持做好這些平凡的事,我們就能熬過最深的夜,創(chuàng)造出自己生命的偉大。
看來,這次的“登山輔導”成功了。筆者也從中獲得了啟示:在教育實踐中,一次深刻的體驗遠勝于長篇大論的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