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淑花
音樂學科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教導學生音樂知識,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發(fā)展的教育任務?!读x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重視學生的藝術體驗,激發(fā)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參與,缺乏對學生音樂潛能的激發(fā),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應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并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來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豐富音樂知識儲備,提高音樂素養(yǎng)。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對整堂課的構建有重要作用[1]。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要想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要發(fā)揮教育智慧,精心設計教學內(nèi)容,更需要以學生的需求、學習方式和特點為出發(fā)點,選擇適宜的引導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欲望。從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的角度來看,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實現(xiàn)高效課堂構建:
喜歡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小學階段的一些音樂作品充滿了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師應立足兒童實際,結合音樂作品特點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故事情節(jié)的吸引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湘教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的《粗心的小畫家》是一首生動、有趣的兒歌,歌曲旋律簡單,朗朗上口,歌詞內(nèi)容很生活化,仿佛是學生身邊發(fā)生的故事。在演唱課堂上,教師將兒歌轉化成一個關于粗心的小畫家的故事,并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學生的關注:“有一位叫丁丁的小男孩,他特別喜歡畫畫,這一天他十分開心,拿著一大把畫筆,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現(xiàn)在就來讓我們看一看他都畫了些什么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走進故事情境,并在圖片的啟發(fā)下自主了解后續(xù)故事的發(fā)展:“丁丁畫了一只螃蟹有四條腿,畫了一只鴨子是小尖嘴,畫了一只兔子是圓耳朵,畫了一只大馬沒有尾巴……”接下來,教師繼續(xù)講述:“丁丁的一位小伙伴來看他,看到他的畫作忍不住笑了出來,這位小伙伴十分喜歡音樂,于是就順口將丁丁作畫編成了一首兒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粗心的小畫家》?,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聽一聽這個小伙伴是怎么唱的吧!”學生在故事情境下保持著對丁丁作畫的興趣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初步了解歌曲,感受到了歌曲的歡快、幽默。
這樣的課堂導入與音樂作品內(nèi)容密切相關,且契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為學唱歌曲作好了準備。
問題是課堂構建的重要支撐,也是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關鍵手段。在小學音樂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以啟發(fā)學生對新知的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杜鵑圓舞曲》的聽賞課堂上,教師首先播放《頑皮的小杜鵑》,引導學生自由舞蹈,并適時呈現(xiàn)圖片引出主題:“看!我們的舞蹈吸引了一群可愛的小伙伴,你們看,他們是誰?”學生根據(jù)之前所學的內(nèi)容很快認出了這是杜鵑鳥。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頑皮的小杜鵑》這一課所學的內(nèi)容說一說關于杜鵑鳥的知識,進而引出本課主題。接下來,教師繼續(xù)播放《杜鵑圓舞曲》,并向學生提問:“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一首和杜鵑鳥有關的樂曲,請大家仔細聆聽這段音樂,說一說樂曲中出現(xiàn)了什么聲音。另外,你知道這首樂曲屬于什么體裁嗎?”多數(shù)學生能夠通過聽覺體驗說出樂曲中有杜鵑鳥的聲音,但是對圓舞曲這一音樂體裁知之甚少。對此,教師可為學生科普圓舞曲的知識。教師繼續(xù)提問:“根據(jù)這首《杜鵑圓舞曲》中你能說一說圓舞曲的特點嗎?”學生根據(jù)感受紛紛發(fā)言。在學生發(fā)言后,教師總結。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欣賞圓舞曲的相關知識,還為學生自主聽賞音樂提供了支持。
當然,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學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游戲導入、語言導入等。教師應保持開放的思維繼續(xù)探索,并基于生本教育理念進行優(yōu)化設計,讓學生在自然、有趣的課堂導入中產(chǎn)生參與音樂探究的熱情。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讓學生自主參與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進而完成學習任務。當然,在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是不可或缺的。教師應采用恰當?shù)姆绞脚c學生展開互動交流,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效更加顯著。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聽覺主動體驗音樂是學生參與課堂的途徑,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方法。
例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山谷回聲真好聽》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重視學生的自主參與,輔助學生自主感受音樂、學習音樂。在講解“強弱音”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行聯(lián)系生活中的各種聲音,感受聲音的強弱。學生發(fā)散思維,有的學生想到在下雨天聽到雷聲大,雨聲小,體現(xiàn)了聲音的強弱不同;有的學生提出敲桌子時用力敲聲音大,輕輕敲聲音小,表現(xiàn)了聲音強弱;等等。教師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鼓勵他們模仿、對比,進而感知、了解聲音的強弱,加深對聲音特點的認識,為學習歌曲作好鋪墊。在教學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聆聽音頻,自主學唱回聲,體驗音樂。學生隨著音樂律動,感受音樂中歡快的情緒。教師對回聲進行解釋,并列舉話筒回聲、隧道回聲等進行說明。接下來,教師要求學生再次聆聽音樂,獨立找出原聲和回聲部分,進行標記、學唱。學生通過反復辨認,確定了歌曲中回聲的部分,并嘗試演唱。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聽、唱的體驗,說明原聲與回聲部分的區(qū)別,進而感受原聲與回聲的強弱不同。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學唱歌曲,并重點學習回聲部分,設計“師唱原聲,生唱回聲”“生唱原聲,師唱原聲”“生獨立完成原聲與回聲部分”“生用‘啊’帶入旋律中演唱”等教學活動。這樣學生能在體驗中逐漸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通過律動感受音樂節(jié)奏,從多次的聆聽中感受音樂情緒,并通過自主學唱體驗強弱音,突破歌曲難點。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經(jīng)歷了從感受到學習的過程,掌握了歌唱的方法,也提高了音樂審美力和音樂表現(xiàn)力。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是必不可少的[2]。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通過相互交流產(chǎn)生情感的碰撞,在合作學習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例如,在湘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綜合課《兩只小山羊》的教學指導中,教師可采用手偶、演唱、表演等多種方式,塑造特色音樂形象,促使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參與表演活動。這首音樂主要包含“小橋相遇”“橋中爭吵”“打斗落水”三個片段。教師可將學生分組,要求各組學生自主分配角色,相互討論,設計臺詞和動作,在相互啟發(fā)中通過肢體表演來表現(xiàn)音樂中兩只小山羊的形象。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師給予各組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打磨表演過程。學生的表演熱情很高,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通過肢體動作將歌曲中“小山羊”的形象展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教師進行課堂巡視,對各小組的討論進行點撥,及時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和體驗音樂學習活動并充分發(fā)掘自身的藝術潛力。最后,教師為各小組提供了表演展示的機會。趣味的表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的表演欲得到了充分釋放,同時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也認識到要互相禮讓的道理。這樣的活動以學生合作的方式展開,能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參與表演活動。童趣的綜合表演與音樂教學的多樣化融合,突出了學生自主參與的重要性,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采用一系列充滿童趣的活動展開教學,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體驗音樂,充分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同時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展示音樂編創(chuàng),引導學生進行評價是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音樂教學指導中,教師應創(chuàng)建開放、寬松的課堂環(huán)境,增強學生對變奏曲的體驗。同時,教師應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音樂理解,并引導學生在聽覺享受中進行點評,提高音樂素養(yǎng)。
在音樂課堂上,學生學習了音樂知識后會產(chǎn)生創(chuàng)作表達的愿望,教師應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并搭建開放平臺,鼓勵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成果。例如,湘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我是小音樂家》是一首極富童趣的兒童歌曲,全歌以天真、充滿童趣的語言,活潑、歡快的旋律,生動表現(xiàn)了孩子們想當音樂家的美好愿望,表達了他們喜愛音樂、參與表演的愉快心情。為了深入挖掘歌曲的魅力,教師以“音樂家”為主題,增加了音樂游戲、歌曲表演、用打擊樂器伴奏等內(nèi)容,利用多種形式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認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從音樂感知入手,通過聽、唱、舞、編等生動的音樂實踐,讓學生自主探究與發(fā)現(xiàn),以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作好準備。在課堂上,教師搭建了即興展示平臺,讓學生以“小音樂家”的身份,利用所學樂理知識編創(chuàng)簡單的旋律,并配合舞蹈律動展現(xiàn)出來。在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生感受并展示輕松自然的聲音、活潑歡快的情緒,并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即興表演,從中體會當“音樂家”的樂趣,進而在愉快的氛圍中提升音樂感知力和表現(xiàn)力。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評價應充分體現(xiàn)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從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在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參與,不僅要多角度、多方位、多標準地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及時評價,還要讓學生參與其中,引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思考。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評價氛圍,讓學生大方地對自己和他人的表演進行評價;拓寬考查評價渠道,增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觀察,讓學生在課堂上的綜合表現(xiàn)能夠得到充分體現(xiàn);采取多種形式,如自我評價、小組內(nèi)評價等,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效果,更好地發(fā)揮評價功能。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應搭建展示平臺,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貫徹聽覺領先、動覺切入的教學宗旨,使學生深入情境中體驗情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展示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造,體會音樂學習的成就感。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對自主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進行思考,為更好地實現(xiàn)自主學習積累經(jīng)驗。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參與構建高效課堂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育任務的落實。作者結合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對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出了建議,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諸多不足。教育工作者應繼續(xù)潛心鉆研,在課堂實踐中不斷探究,摸索出更多適合不同學段學生特點的自主參與學習的方式,構建高效音樂課堂,讓學生徜徉在音樂課堂的同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