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 陳鳳英 段 卉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2.山西醫(yī)科大學體育教學部,山西 太原 030001)
高血壓是一種危險系數(shù)較高的心腦血管疾病,對各個年齡段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較大的威脅。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每年由于高血壓導致的心血管性死亡率達到30%-50%,這已成為我國人口死亡率增加的主要病源[1]。伴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群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逐漸增大,易閉塞頸動脈竇,最終有可能造成血管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機能減退,增大患病率。大于65 歲的老年高血壓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血壓波動大,晝夜節(jié)律異常,并發(fā)癥增多且治療難度大[2,3]。我國在治療老年高血壓時,常采用飲食干預、藥物干預與運動干預等方法。對于輕度患者,以改善飲食、起居為主,而中、重度患者以藥物治療和運動鍛煉為主。長期使用藥物治療會給人體帶來一定的藥性依賴以及相應的副作用,適宜運動則可以調節(jié)患者情緒,減輕動脈壁的僵硬程度,增益血管內皮功能。目前,合適的有氧運動鍛煉作為運動干預的一種重要形式,可能成為研究學者推崇的一種治療方式[4-6]。
太極拳是一種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也是東方國家一項傳統(tǒng)的健身健心項目,強調“氣、冥想、身心合一”的哲學思想,具備緩慢而溫和的特征,練習難度較低,運動空間、場地不限,種類豐富(包括24 式太極拳,吳式、楊式等多派太極拳),習練者可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不同動作進行鍛煉,極其符合老年人群的身體特點及生理規(guī)律[7,8]。謝業(yè)雷等[9]在對85 位中老年人進行24 周太極拳鍛煉后發(fā)現(xiàn),一周4 次,一次60min 的有氧運動,明顯提高受試者的迷走神經(jīng)活性,維持心室顫動的閾值,延緩人體心臟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促進著老年人群的健康發(fā)展。何敬和等[10]通過將太極拳訓練的實驗組與藥物對照組進行比較后得出,太極拳運動不僅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促進糖的利用,調節(jié)各期患者的血壓,還可以減少藥物治療中患者的用藥量,促進人體各指標向著良性方向發(fā)展。
空竹運動通過人體四肢協(xié)調配合完成,沒有激烈的身體對抗,沒有專業(yè)的場地限制,通常是老年人休閑有氧運動的主要選擇。2006 年我國將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 年雜技演員將其帶入了央視春晚,2008 年以后多省開始舉辦空竹展示活動等一系列舉措,均有效推動了空竹運動的發(fā)展[11]。該項運動巧妙運用了人體生理結構,發(fā)力點由軀干到四肢,充分動員身體肌肉,促進習練者血管的舒張、血液以及淋巴液的回流,從而提高機體新陳代謝,最大程度地減少高血壓的發(fā)生。其中,拋、擺、繞等動作的完成,使人體消化道受到腹壁、膈肌的接觸按摩,刺激胃液的分泌,提高人體消化吸收能力,更加滿足了老年人的需求[12]。鄭寧寧[13]對老年人群進行12 周的空竹訓練后發(fā)現(xiàn),抖空竹作為一項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可以顯著鍛煉老年人的柔韌、靈敏、協(xié)調以及力量素質,提高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為老年生活潤色。
健身氣功強調隨遇平衡、虛實互換,呼吸、意念與身體活動的結合。從運動角度分析,其動作柔和緩慢,不存在與他人的肢體對抗,練習方式靈活,安全健康,對機體免疫、睡眠質量、慢性疾病預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調節(jié)功效,深受老年人群的喜愛,是我國一項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目前,體育總局已經(jīng)發(fā)布推廣了十一套健身氣功[14]。安慶標[15]將受試者分為三組,對其中兩組進行健身氣功干預后得出,干預組體重、體脂率明顯降低,且其血壓皆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極大程度上避免了病情的惡化加重,更有利于患者人群的身心健康。另有研究顯示,健身氣功五禽戲的持續(xù)練習,可以減緩老年患者的靜息心率,改善人體心理狀態(tài)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也能調節(jié)五臟,調暢氣血,為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起到很好的作用[16]。
步行運動簡單易行,安全高效,廣場舞日漸風靡,普及性高,更接近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為大眾最常見的有氧鍛煉方式。白雅萍等[17]對48 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廣場舞練習干預,經(jīng)過健康教育以及熱身準備、基本舞步練習、放松整理等教學步驟,再對比干預前后兩次測試指標,發(fā)現(xiàn)舞蹈組受試者收縮壓有所下降,PSQI 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指出廣場舞練習可以調控人體血壓于正常水平,有效改善人體睡眠質量。陳美娟等人[18]對老年高血壓受試者進行時長4 個月的6min 步行干預后,發(fā)現(xiàn)治療組人群脈搏波傳導速度呈現(xiàn)減緩趨勢,腦卒中發(fā)生率有所減少,這間接反映了高血壓患者血管硬化得以改善,受試者靶器官損害減少,健康指數(shù)增加。
在運動時,患者心率應保持自身最大心率的60%-75%,使運動負荷保持在正常的范圍之內,避免運動過度造成二次傷害[19]。秦淑英[20]在研究運動強度與人體高血壓關系時發(fā)現(xiàn),高強度干預組收縮壓降壓效果優(yōu)于中等強度以及低強度降壓效果,而中等強度干預后血壓水平又低于低強度干預,但高強度干預受試者舒張壓、收縮壓與干預前并無顯著差異。結合MMSE、GDNF 分析,得出中等強度運動最易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有較好的調節(jié)作用。在高血壓臨床實驗中,每周2-3 次的中等強度運動是該疾病的一級預防措施。
生命在于運動,規(guī)律合理的運動能有效提高人體的健康水平,減少人群患病率。針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調查分析后,夏方根[21]建議高血壓患者應根據(jù)自身條件及愛好,選擇1-2 種有氧運動,適當增加每周的運動次數(shù),運動時間保持在30-90min,做到規(guī)律運動,能加強自身健康管理,有效控制血壓。張浩天[22]認為長期進行有氧運動可以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相比于其他鍛煉周期、時間,8 周以上,運動時長60min 的降壓效果更顯著。
運動頻率是反映運動者規(guī)律活動的重要指標,與自我認知健康情況息息相關,運動頻率越高,自我評價健康狀況越好[23]。陳文聰[24]在研究健身運動對老年人血管彈性影響時,發(fā)現(xiàn)運動頻率越高,人體肌肉力量越大,血管彈性越好,脈搏波傳導速度減慢,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Ramos,JS 等[25]比較不同的高強度和中等強度連續(xù)訓練對參與者主動脈壓力的影響,得出一周3次,一次4min的高強度運動(每周共12min)足以改善人體主動脈血壓。Pescatello,LS 等[26]研究發(fā)現(xiàn)有氧運動訓練可以使高血壓病人的血壓降低1-5 毫米汞柱。最有效的運動干預至少包括12 周,每周3-4 次,每次持續(xù)40min 的中到高強度的有氧運動。
焦慮[27]是面對某種危險或威脅時,個體內心的狀態(tài)反映。美國焦慮患者占總人口的18.1%,數(shù)量高達4000 萬,但僅僅只有1/3 的患者接受治療。規(guī)律運動作為一種綠色的治療方式,不僅能促進大腦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對人體焦慮程度也具有一定的緩解降壓效果。吳菊萍[28]開展長達3 個月的八段錦有氧運動干預實驗,讓受試者進行一天1 次,一次30min 的規(guī)律鍛煉。結果顯示,有氧運動有調節(jié)人體氣血失調、氣機紊亂等功能,同時實驗數(shù)據(jù)中HAMA以及SAS 評分降低,這表明運動可以調節(jié)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維持人體穩(wěn)定健康的身心狀態(tài),利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發(fā)展。
陶蕊等人[29]對40 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6 次/周,1 小時/次的有氧運動干預后得出,患者的總膽固醇、脂蛋白量在經(jīng)過8 周運動后,數(shù)值變化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高密度脂蛋白在時長16周的運動中,數(shù)值差異并不明顯。而收縮壓和舒張壓在患者運動8 周、16 周后,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進一步表明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壓、血脂,更利于維持人體健康水平。還有研究顯示,有氧運動能增加人體肌肉組織攝取以及氧化能力,增強脂蛋白酶活性,改善血脂。減少胰島素含量,有效調控人體血糖值[30,31]。
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受生理、心理、社會以及環(huán)境等四方面因素影響,患者生活滿意度低,相應生活質量評分低下。李海玉[32]在研究中概括得出目前我國對高血壓常采用藥物治療,而長期服用藥物會影響患者的身體質量;采用適當?shù)挠醒踹\動如太極拳進行干預治療,患者在工作以及生活的狀態(tài)、軀體化癥狀、心理健康、睡眠狀況等方面均有明顯提高,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影響。楊潔[33]在實驗中將藥物治療組及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康復運動治療組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參與運動的患者,其心功能指標機體氣體交換以及免疫系統(tǒng)均得以改善,自感勞累度降低,情感維度評分上升,生活質量大大提升。張琳等[34]對90 位患者進行為期6 月的實驗干預后發(fā)現(xiàn),進行健步走的干預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其血壓值、生理、心理征狀都產生了積極的改善效應,大幅度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高血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老年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藥物進行治療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合適的有氧運動簡單易行,安全高效,能有效推動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發(fā)展,已成為一種受推崇的治療方式。適宜的運動強度、時間及頻率是高血壓患者生命健康的前提保障。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運動時,應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結合自身特殊性,綜合考慮運動習慣、運動耐力等特點,進行循序漸進、安全性的運動干預,科學防治,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