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蛟 陳澎軍 韓繼軍 翟彩嬌 繆源卿 崔士友
摘要: 為探明鹽逆境下緩釋氮肥類型及其減氮處理對水稻生長、穗部性狀、產量及稻米品質的影響,以南粳5055為材料進行盆栽試驗,土壤含鹽量1.5g/kg。共設置8個處理:不施氮肥對照(CK)、施常規(guī)尿素處理(CG)、施大顆粒尿素處理(HFA)、施大顆粒尿素減氮10%處理(HFA-10)、施大顆粒尿素減氮20%處理(HFA-20)、施硫包衣尿素處理(HFB)、施硫包衣尿素減氮10%處理(HFB-10)、施硫包衣尿素減氮20%處理(HFB-20)。研究結果表明,與CG處理相比,HFA-20處理莖蘗成穗率顯著提高21.36%(P<0.05),HFA-20處理水稻產量、有效穗數分別提高5.44%、7.41%(P>0.05),HFA-20處理氮素農學利用率顯著提高了34.01%(P<0.05)。同一緩釋肥處理而言,與HFA、HFA-10處理相比,HFA-20處理水稻千粒質量顯著提高(P<0.05);與HFB、HFB-10處理相比,HFB-20處理水稻千粒質量顯著提高(P<0.05)。緩釋肥及其減氮處理的糙米率、精米率與CG處理相比無顯著差異。但是與CG處理相比,HFA、HFA-20、HFB-10、HFB-20處理稻米膠稠度顯著提高(P<0.05),其中HFA-20處理膠稠度最高為80.00 mm??梢姡驹囼灄l件下,鹽逆境下施用大顆粒尿素減氮20%處理可使水稻不減產并對提高水稻莖蘗成穗率、氮素利用率及食味品質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 灘涂;緩/控釋肥;氮肥減量;氮素利用率
中圖分類號: S14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4440(2023)07-1483-09
Effects of slow-release fertilizer and nitrogen reduction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panicle traits,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under salt stress
ZHANG Jiao1, CHEN Peng-jun2, HAN Ji-jun2, ZHAI Cai-jiao1, MIAO Yuan-qing2, CUI Shi-you1
(1.Jiangsu Yanjia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tong 226012, China;2.Jiangsu Geological Bureau/Coastal Saline-alkali L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MNR,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types and nitrogen reduction treatments on rice growth, panicle traits, yield and rice quality under salt stress,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Nanjing 5055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e soil salt content was 1.5 g/kg. There were eight treatments:no nitrogen fertilizer control(CK), conventional urea(CG), large-grain urea(HFA), large-grain urea with 10% nitrogen reduction(HFA-10), large-grain urea with 20% nitrogen reduction(HFA-20), sulfur-coated urea(HFB), sulfur-coated urea with 10% nitrogen reduction(HFB-10), sulfur-coated urea with 20% nitrogen reduction(HFB-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G treatment, HFA-20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iller ear formation rate by 21.36%(P<0.05), the yield and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in HFA-20 treatment were increased by 5.44% and 7.41%, respectively, and the agronomic use efficiency of nitrogen in HFA-20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34.01%(P<0.05). Compared with HFA and HFA-10 treatments, the HFA-20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1 000-grain weight(P<0.05). Compared with HFB and HFB-10 treatments, the 1 000-grain weight of ric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HFB-20 treatme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rown rice rate and milled rice rate between CG treatment and slow release fertilizer and nitrogen reduction treatment. But compared with CG treatment, the gel consistency of rice under HFA, HFA-20, HFB-10 and HFB-20 treatment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5), and the highest gel consistency under HFA-20 treatment was 80.00 mm. So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is experiment, application of large-grain urea with 20% nitrogen reduction under salt stress could not reduce the yield of rice and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iller yield, agronomic use efficiency of nitrogen and taste quality of rice.
Key words: tidal flats;slow or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nitrogen reduction;nitrogen use efficiency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1]。據報道,2050年中國將出現較大的糧食缺口,自給率僅達到87.56%,到2050年需要增加1.8×107 hm2耕地才得以實現糧食完全自給[1]。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大背景下,邊際農田的建設和利用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2]。在鹽堿地區(qū)種植水稻是鹽堿地改良與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3-5]。以往關于鹽分脅迫對水稻產量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鹽分濃度的增加,產量越來越低[4,6-8]。如朱明霞等[7]在采用盆栽法,模擬不同程度鹽堿脅迫對水稻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土壤含鹽量為0.11%~0.22%,鹽逆境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不顯著,當土壤含鹽量大于0.22%時,產量構成因素千粒質量、有效穗數、穗粒數及結實率均受到顯著影響,導致水稻產量下降明顯。羅成科等[8]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鹽分濃度脅迫對水稻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低濃度鹽分(0.10%)處理能夠輕微提高水稻產量(與對照差異不顯著),主要表現在每穗粒數的增加;高濃度鹽分(0.2% ~ 0.4%)處理水稻產量明顯下降,且主要表現在每穗粒數和千粒質量的減少。據報道,一般在鹽漬化土壤中作物不能正常生長的重要原因是高濃度Na+離子對植物的毒害作用[9]。然而,作物產量不僅受到鹽分濃度的影響,也會受到鹽堿類型、施肥量、肥料類型及施肥方式等影響[10-11]。
合理施用肥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鹽分對作物的脅迫,同時也減少肥料浪費及水體富營養(yǎng)化風險[12]。氮肥是水稻生產中最主要的肥料,是直接影響水稻生長發(fā)育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對提高水稻產量發(fā)揮重要作用[13]。鹽脅迫下氮素吸收量降低可能是造成水稻生長遲緩的主要原因[14]。但是,過量的氮肥投入并不能保證水稻進一步增產,還可能導致氮肥利用效率降低,造成成本增加和資源浪費,增加農業(yè)面源污染風險[15-16]。緩/控釋肥作為一種新型肥料,可以為水稻生育后期持續(xù)提供充足氮素,提高葉片葉綠素含量和光合功能,延緩功能葉衰老,進而促進干物質生產能力[17-18],減少20%~30%氮肥用量可以保障水稻不減產或甚至增產[19-20]。同時,施用緩/控釋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施肥次數和降低勞動成本,對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生態(tài)效益均有積極意義。另外,施用緩/控釋肥可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和堿消值,降低稻米的堊白粒率,有利于協調稻米加工品質、外觀品質和淀粉RVA譜三者之間關系[21]。然而,目前在鹽堿地生產中有關緩/控釋肥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產量及穗部性狀等影響報道不多。本研究采用盆栽試驗模擬灘涂水稻種植,選用兩種不同類型緩釋肥和常規(guī)尿素進行試驗,研究緩釋肥及氮肥減量對鹽逆境下水稻生長、穗部性狀、產量及稻米品質的影響,并分析氮肥農學利用率,明確鹽堿地水稻增產增效緩/控釋肥施用方法,為沿海灘涂增糧增效栽培方式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2020年6月11月,于江蘇沿江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鹽池大棚內進行,試驗采取盆栽模擬方式,試驗土壤取自農場麥茬耕層土壤,除去秸稈雜物、晾干、粉碎、來回混勻、風干備用。試驗前,供試土壤基本化學性質為:有機碳9.20 g/kg、全氮1.12 g/kg,堿解氮146.87 mg/kg、速效磷15.68 mg/kg、速效鉀83.01 mg/kg,電導率0.26 dS/m、pH值8.26。供試肥料類型為中煤大顆粒尿素(氮含量46%,緩釋肥料),漢楓硫包衣尿素(氮含量37%,硫含量10%,緩釋肥料),常規(guī)尿素(氮含量46%),磷肥為過磷酸鈣(P2O5 含量12%),鉀肥為氯化鉀(K2O含量 60%)。水稻品種為南粳5055。
1.2 試驗設計
試驗所用塑料盆直徑為30.0 cm、高為32.8 cm,每盆土質量15 kg。根據前人研究結果在灘涂水稻生長過程中,在淡水或微咸水灌溉條件下較短年限內水稻生長期間稻田耕層土壤鹽分動態(tài)監(jiān)測的最大值為0.138 %~0.183%[2],因此本試驗設置土壤含鹽量為0.15%,即將22.5 g粗海鹽(尊粵-大粒鹽)均勻溶解到水中,然后均勻拌入土壤中,加水浸泡3次使土壤中的鹽分均勻分布。試驗設置8個施肥處理:不施氮肥對照(CK),施常規(guī)尿素處理(CG,施氮量300 kg/hm2),施大顆粒尿素處理(HFA,施氮量300 kg/hm2),施大顆粒尿素減氮10%處理(HFA-10,施氮量270 kg/hm2)、施大顆粒尿素減氮20%處理(HFA-20,施氮量240 kg/hm2),施硫包衣尿素處理(HFB,施氮量300 kg/hm2)、施硫包衣尿素減氮10%處理(HFB-10,施氮量270 kg/hm2)、施硫包衣尿素減氮20%處理(HFB-20,施氮量240 kg/hm2)。每個處理設置10盆重復,共80盆。CG處理氮肥運籌為基肥、分蘗肥、穗肥比例為4∶2∶4,分蘗肥分別在移栽后7 d和14 d等量施入,穗肥分別在倒4葉和倒2葉抽出時等量施入;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處理均采用基肥(緩釋肥)+穗肥(普通尿素)模式,氮肥運籌為基肥∶穗肥=6∶4,穗肥施肥時間與CG處理一致。各處理的鉀肥、磷肥施用量相同,1 hm2 P2O5施用120 kg,K2O施用80 kg。磷肥作為基肥一次性全量施入,鉀肥分基肥和穗肥兩次施入。水稻于6月6日播種,7月1日移栽,每盆3穴,每穴3苗。實施精細化管理,并及時防治病蟲草害,10月25日收獲。
1.3 測定指標與方法
1.3.1 莖蘗、株高和SPAD值動態(tài) 每個處理選取長勢均勻的4盆12穴作為調查對象,從移栽后,每隔7 d調查莖蘗數,直到分蘗停止發(fā)生,進而計算莖蘗成穗率。莖蘗成穗率=每穴有效穗數/每穴最高莖蘗數×100%。于水稻各關鍵生育期,調查株高動態(tài)變化;孕穗期開始,每隔7~10 d選擇代表性植株測定劍葉SPAD值。
1.3.2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成熟期選取代表性植株3盆,測定每穗粒數、癟粒數、實粒數、有效穗數、結實率和千粒質量等產量構成因素,以及水稻穗長、穗質量、著粒密度、一次枝梗性狀(枝梗數、實粒數、千粒質量、空癟粒數、結實率)、二次枝梗性狀(枝梗數、實粒數、千粒質量、空癟粒數、結實率)等穗部性狀。計算理論產量,按照標準含水量14%換算千粒質量和稻谷產量。
1.3.3 氮素農學利用率 氮素農學利用率按如下公式計算:氮素農學利用率(kg/kg)[19]=(施氮區(qū)產量(kg/hm2)-不施氮區(qū)產量(kg/hm2))/施氮量(kg/hm2)。
1.3.4 土壤理化性質 水稻收獲后,每個處理取3盆采集土壤樣品,測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質,具體測定方法按照土壤農化分析常規(guī)方法進行。
1.3.5 稻米品質 水稻收獲后,晾干并室內儲藏3個月后測定稻米品質。其中,糙米率、精米率、膠稠度測定方法參照NY/T 83-2017標準執(zhí)行,粒長、長寬比和整精米率測定方法參照NY/T 2334-2013標準執(zhí)行,直鏈淀粉和蛋白質含量測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方法分別參照NY/T 2639-2014標準和GB 5009.5-2016標準執(zhí)行。
1.4 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利用Excel 2010和DPS 7.05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采用LSD多重比較法對不同施肥處理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進行顯著性檢驗和相關性分析,顯著水平設置為P<0.05。
2 結果與分析
2.1 鹽逆境下緩釋肥和氮肥減量對水稻莖蘗、株高和葉片SPAD值動態(tài)的影響
鹽逆境下,與CK相比,各施氮肥處理的水稻莖蘗數增幅較大(圖1)。各施氮肥處理的水稻莖蘗數在移栽后22 d(2020-7-23)開始迅速增加,在移栽后43~57 d(2020-8-13至2020-8-27)達到最大值。與CK最大莖蘗數(每穴5.67個)相比,CG、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各處理最大莖蘗數分別增加了194.12%、229.41%、200.00%、160.29%、214.70%、167.65%和200.00%(P<0.05)。與CG處理相比,HFA和HFB處理最大莖蘗數分別增加了12.00%和7.00%。同時,CK和各施氮肥處理水稻株高具有相似的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與CK相比,各施氮肥處理最高株高分別增加了16.93%、12.33%、13.15%、16.85%、9.81%、13.05%和5.15%。與CG處理相比,緩釋肥等氮量施肥處理和緩釋肥減氮施肥處理水稻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CK和各施氮肥處理水稻抽穗期-成熟期葉片SPAD值動態(tài)變化表現出相似的規(guī)律:SPAD值抽穗期-灌漿期逐漸增加,灌漿期-成熟期逐漸降低(圖2)。與CK相比,CG、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處理葉片SPAD值水稻抽穗期(2020-09-01)分別增加了3.77%、5.03%、6.24%、3.26%、0.16%、4.31%和3.41%;灌漿期(2020-9-18)分別增加了4.51%、6.30%、7.06%、6.97%、7.11%、7.02%和6.04%;成熟期(2020-10-8)分別增加了30.36%、25.06%、37.63%、29.85%、31.84%、26.06%和30.02%;抽穗期-成熟期分別增加了9.87%、10.96%、13.27%、11.12%、11.55%、11.61%和11.32%。
2.2 鹽逆境下緩釋肥和氮肥減量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與CK相比,各施氮肥處理水稻產量均顯著提高(P<0.05)(表1)。 同一緩釋肥,減氮20%處理相比于未減氮和減氮10%處理水稻產量提高,但差異不顯著(P>0.05)。HFA-20處理水稻產量比HFA和HFA-10處理分別增加了3.79%和6.02%,但差異不顯著(P>0.05);HFB-20處理水稻產量比HFB和HFB-10處理分別增加了8.47%和8.34%,但差異不顯著(P>0.05)。
就產量構成因素而言,與CG處理相比,HFA和HFB處理有效穗數分別增加了11.08%和4.67%,HFA-10和HFA-20處理有效穗數增加了3.67%和7.42%。HFA和HFB處理每穗粒數與千粒質量均低于CG處理。同時,CG、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處理水稻莖蘗成穗率分別為72.00%、71.43%、73.20%、87.38%、70.40%、74.36%和64.05%(表1,圖1)。與CG處理相比,HFA-20處理莖蘗成穗率顯著提高了21.36%(P<0.05)。因此,結合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分析,HFA-20處理水稻產量與CG處理相當,主要是由于HFA-20處理有效穗數、莖蘗成穗率較高。同一緩釋肥,HFA-20處理每穗粒數比HFA和HFA-10處理分別增加了3.96%和3.67%(P>0.05);HFB-20處理每穗粒數比HFB和HFB-10處理分別增加了16.69%和12.25%(P<0.05)。HFA-20處理千粒質量比HFA和HFA-10處理分別增加了2.37%和2.35%(P<0.05),HFB-20處理千粒質量比HFB和HFB-10處理分別增加了2.52%和0.97%(P<0.05);有效穗數和結實率在同一緩釋肥處理間均沒有顯著差異性。因此,結合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分析,同一緩釋肥各處理下水稻產量差異主要是每穗粒數和千粒質量的差異引起的。
2.3 鹽逆境下緩釋肥和氮肥減量對水稻穗部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性狀的影響
就一次枝梗性狀而言,與CK相比,CG處理一次枝梗的枝梗數、總粒數顯著增加(P<0.05);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處理一次枝梗的枝梗數、總粒數與CK無顯著差異(P>0.05)(表2)。與CK相比,各施氮肥處理(CG、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一次枝梗的千粒質量均顯著提高(P<0.05)。同時,與CG處理相比,HFA處理一次枝梗的千粒質量顯著降低(P<0.05),HFA處理一次枝梗的枝梗數、總粒數、結實率與CG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與CG處理相比,HFB處理一次枝梗的枝梗數、千粒質量均顯著降低(P<0.05),HFB處理一次枝梗的總粒數、結實率與CG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另外,同一種緩釋肥,與HFA處理相比,HFA-20處理一次枝梗的千粒質量顯著提高(P<0.05),HFA-10處理一次枝梗的枝梗數、總粒數、結實率和貢獻率與HFA處理均無顯著差異(P>0.05)。與HFB處理相比,HFB-20處理一次枝梗的千粒質量顯著提高(P<0.05),HFB-10處理一次枝梗的枝梗數、總粒數、結實率和貢獻率與HFB處理均無顯著差異(P>0.05)。
就二次枝梗性狀而言,與CK相比,各施氮肥處理(CG、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二次枝梗的總粒數、千粒質量和貢獻率均顯著增加(P<0.05),CG和HFB-20處理二次枝梗的枝梗數顯著增加(P<0.05)。同時,與CG處理相比,緩釋肥HFA和HFB處理二次枝梗的總粒數、千粒質量均顯著降低(P<0.05),HFA和HFB處理二次枝梗結實率、貢獻率與CG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另外,同一緩釋肥,HFA-10處理二次枝梗的枝梗數、總粒數、千粒質量、結實率和貢獻率均與HFA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與HFA處理相比,HFA-20處理二次枝梗的千粒質量顯著增加(P<0.05),HFA-20處理二次枝梗的枝梗數、總粒數、結實率和貢獻率均與HFA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與HFB處理相比,HFB-10處理二次枝梗的千粒質量顯著增加(P<0.05),HFB-10處理二次枝梗的枝梗數、總粒數、結實率和貢獻率均與HFB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與HFB處理相比,HFB-20處理二次枝梗的總粒數和千粒質量均顯著增加(P<0.05),而HFB-20處理二次枝梗的枝梗數、結實率和貢獻率均與HFB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
2.4 鹽逆境下緩釋肥和氮肥減量對氮素農學利用率的影響
與CG處理相比,HFA、HFA-10和HFA-20處理氮素農學利用率分別提高了2.15%、10.30%和34.01%(圖3)。與CG處理相比,HFB-20處理提高了15.18%。HFA、HFA-10和HFA-20處理氮素農學利用率分別為21.13 kg/kg、22.82 kg/kg和27.73 kg/kg,HFB、HFB-10和HFB-20處理氮素農學利用率分別為18.09 kg/kg、20.02 kg/kg和23.83 kg/kg。可見,同一緩釋肥,氮素農學利用率隨施氮量減少均呈增加趨勢。HFA-20處理氮素農學利用率比HFA處理提高23.78%(P<0.05),比HFA-10處理提高17.69%(P<0.05);HFB-20處理氮素農學利用率比HFB處理提高24.10%(P<0.05),比HBA-10處理提高15.98%(P<0.05)。
2.5 鹽逆境下緩釋肥和氮肥減量對稻米主要品質性狀的影響
與CK相比,各施氮肥處理(CG、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質含量均顯著增加(P<0.05)(表3)。各施氮肥處理(CG、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稻米長寬比與CK相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處理稻米糙米率和精米率與CG處理相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與CG處理相比,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處理稻米蛋白質含量均顯著增加(P<0.05)。與CG處理相比,HFB、HFB-10處理稻米直鏈淀粉含量顯著增加(P<0.05),HFA處理稻米直鏈淀粉含量顯著降低(P<0.05)。與CG處理相比,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處理稻米膠稠度分別增加了3.29%、2.63%、5.26%、2.63%、4.82%和3.07%。可見緩釋肥及其減氮處理使稻米膠稠度提高,其中HFA-20處理稻米膠稠度最高。
2.6 鹽逆境下緩釋肥和氮肥減量對水稻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與CK相比,HFB-10和HFB-20處理土壤電導率增加(P<0.05)(表4)。與CK相比,CG處理土壤pH值顯著升高(P<0.05),緩釋肥及其減氮處理(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與CK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與CK相比,HFB-20處理土壤有機碳和全氮含量均顯著提高(P<0.05),HFB-10處理土壤速效磷含量顯著提高(P<0.05)。與CK相比,且HFA-10、HFA-20和HFB-10處理土壤速效鉀含量顯著降低(P<0.05)。各處理堿解氮含量無顯著差異。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處理土壤電導率、有機碳、堿解氮和速效鉀含量與CG處理相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與CG相比,HFB-20處理土壤全氮含量顯著提高,HFA、HFA-10、HFA-20、HFB、HFB-10和HFB-20處理土壤pH值均顯著降低(P<0.05)。另外,同一緩釋肥處理,HFA-10和HFA-20處理土壤電導率、有機碳含量、全氮含量、堿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鉀含量與HFA處理相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HFB-10和HFB-20處理土壤電導率、pH值、有機碳含量、堿解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與HFB處理相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與結論
3.1 鹽逆境下緩釋肥和氮肥減量對水稻穗部性狀、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合理施用肥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緩鹽分對作物的脅迫,同時也減少肥料浪費及水體富營養(yǎng)化風險[12],施用緩釋肥是緩解中國水稻生產中施氮量高、氮肥利用率低等問題的有效措施,但緩釋肥施用量、施肥方式及組配均會對水稻產量造成諸多影響[20,22-24]。黃思怡等[25]在雙季稻種植試驗中發(fā)現,與常規(guī)施肥相比,減氮10%~20%仍可保證水稻產量不減少甚至增產。金丹丹等[22]在濱海鹽堿地上的研究結果表明,與常規(guī)處理的水稻相比,等氮量施用2種新型肥料處理的水稻產量沒有明顯差異,但產量構成因素卻有一定的差異。本研究結果表明,與CG處理相比,HFA-20處理水稻產量增加5.47%(P>0.05)。并且就同一緩釋肥而言,HFA-20處理水稻產量高于HFA,HFB-20處理水稻產量高于HFB(P>0.05),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22,25]類似。結合穗部性狀及產量構成因素發(fā)現,HFA-20處理水稻產量與CG處理相當的原因主要是在保證一次枝梗穗部性狀沒有明顯不利影響的基礎上,水稻莖蘗成穗率顯著增加;而相比HFA處理,HFA-20處理水稻不減產主要是由于一次枝梗的千粒質量顯著增加,進而表現為千粒質量顯著增加。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可能是(1)緩釋肥在基肥施用后,水稻穗期補充尿素作為穗肥,能夠促進抽穗至灌漿成熟期功能葉片的生長和很好地提高干物質積累量[24,26]。(2)不同肥料類型在本試驗鹽逆境(鹽分0.15%)條件下具有不同的鹽-肥互作效應,進而造成了水稻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差異性[12];(3)相比等氮量緩/控釋肥,氮素農學利用率提高是緩/控釋肥減量20%處理水稻不減產的主要原因之一[27],但同時應該注意到施肥會導致土壤鹽分積累,緩/控釋肥等氮肥量處理在水稻生長期間土壤鹽分積累比減氮處理更為明顯,影響了水稻對土壤養(yǎng)分的吸收[28]。
另外,考慮到施用緩釋肥采用“基肥+穗肥”一基一追的模式,相比常規(guī)施肥“基肥+蘗肥(2次)+穗肥(2次)”的多次施肥模式,在保證水稻產量基礎上減少緩釋肥用量可以兼顧節(jié)氮省工省力的多重效益。因此,今后在灘涂鹽堿地種植水稻時,選擇適宜緩/控釋肥合理施用或緩/控施肥結合速效肥既可以促進水稻分蘗的早生快發(fā),又可控制無效分蘗現象,有利于提高水稻的莖蘗成穗率,可為灘涂水稻的高產穩(wěn)產奠定基礎。
3.2 鹽逆境下緩釋肥和氮肥減量對稻米品質和土壤性質的影響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鹽逆境下稻米品質對鹽分濃度、水稻品種及氮肥施用量均會產生不同的響應效果[18,29-30]。周根友等[30]研究發(fā)現,鹽逆境下稻米加工品質和直鏈淀粉含量顯著下降,蛋白質含量顯著增加。王洋等[18]研究發(fā)現,低鹽濃度對相對耐鹽的水稻品種的品質影響較小或品質還有所提升,但對耐鹽性差或鹽敏感水稻品種的品質有明顯的不利影響,而且隨著鹽分濃度的增加水稻品質普遍表現為逐漸降低的規(guī)律。本研究結果表明,相比CK,鹽逆境下各施氮肥處理的稻米糙米率、整米率和整精米率均顯著增加(P<0.05),說明在鹽脅迫下氮肥施用均可以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質。本研究發(fā)現,緩釋肥及其減氮處理使稻米膠稠度提高,與CG處理相比,HFA、HFA-20、HFB-10、HFB-20處理稻米膠稠度顯著提高(P<0.05),其中HFA-20膠稠度最高為80.00 mm。說明與施用常規(guī)肥料相比,施用緩釋肥可以在保障水稻加工品質的前提下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質,特別是大顆粒尿素緩釋肥減氮20%處理,這與董曉亮等[29]在濱海鹽堿地上的研究結果相似。董曉亮等[29]研究發(fā)現,緩/控釋肥配合無機肥施用,氮肥施用量減少20%時,水稻各階段的生長指標、稻米食味值顯著提高[29]。這是由于緩/控釋肥中的營養(yǎng)元素緩慢釋放使養(yǎng)分淋失降低[31-32],從而增加了水稻生長發(fā)育當季的土壤養(yǎng)分,有助于沿海灘涂水稻的根系生長發(fā)育,營養(yǎng)物質進一步從根系更好地吸收,從而促使了水稻產量的增加和優(yōu)質食味米的產生[18,24,29]。
4 結論
在本試驗條件下,與HFA和HFA-10處理相比,施大顆粒尿素減氮20%處理(HFA-20)水稻千粒質量顯著增加(P<0.05),與HFB和HFB-10相比,施硫包衣尿素減氮20%處理(HFB-20)水稻千粒質量顯著增加(P<0.05)。從穗部性狀及產量構成因素來看,與施常規(guī)尿素處理相比,施緩釋肥減氮處理水稻不減產的原因主要是在保障穗粒數、千粒質量以及一次枝梗、二次枝梗主要性狀的基礎上,增加了有效穗數及莖蘗成穗率。同時,大顆粒尿素減氮20%處理(HFA-20)氮素農學利用率顯著高于CG、HFA和HFA-10處理,硫包衣尿素減氮20%處理(HFB-20)氮素農學利用率顯著高于CG、HFB和HFB-10處理,緩釋肥減氮20%提高了氮素農學利用率,減少了水稻生長前期因施肥導致鹽分積累進而阻礙鹽逆境中水稻的營養(yǎng)吸收,這也可能是緩釋肥減氮20%水稻不減產的重要原因。
本試驗條件下,鹽逆境下施用適量緩釋肥對提高水稻有效穗數、莖蘗成穗率、千粒質量、產量、氮素利用率及食味品質有一定積極作用。然而,本試驗結果為1年盆栽模擬結果,今后還需在灘涂實地水稻種植過程開展進一步驗證研究。
參考文獻:
[1] 向棟良. 基于供需平衡的2050年中國糧食安全研究[J]. 農業(yè)科學, 2020, 10(8): 590-601.
[2] 陳 君,張長寬,林 康,等. 江蘇沿海灘涂資源圍墾開發(fā)利用研究[J].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39(2): 213-219.
[3] 王相平,楊勁松,姚榮江,等. 蘇北灘涂水稻微咸水灌溉模式及土壤鹽分動態(tài)變化[J].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4, 30(7): 54-63.
[4] 張 蛟,翟彩嬌,崔士友. 微咸水灌溉灘涂稻田鹽分動態(tài)及其水稻產量表現[J]. 江蘇農業(yè)學報, 2018,? 34(4): 799-803.
[5] 張 蛟,崔士友,胡帥棟,等. 水稻種植對沿海灘涂土壤有機碳及碳庫管理指數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20(3): 107-112.
[6] 許 軻,唐 磊,張洪程,等. 不同機械直播方式對水稻分蘗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4, 30(13): 43-52.
[7] 朱明霞,高顯穎,邵璽文,等. 不同濃度鹽堿脅迫對水稻生長發(fā)育及產量的影響[J]. 吉林農業(yè)科學, 2014, 39(6): 12-16.
[8] 羅成科,肖國舉,張峰舉,等. 不同濃度復合鹽脅迫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7, 31(1): 137-141.
[9] 陳淑芳,朱月林,胡春梅. NaCl脅迫對嫁接番茄生長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 江蘇農業(yè)學報, 2006,22(2): 145-149.
[10]嚴 凱,蔣玉蘭,唐紀元,等. 鹽堿地條件下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對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8(2): 67-74.
[11]LI M,? YANG L,? SHEN M, et al. Study on crop yield stability in a typical region of rice-wheat rotation based on long-term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1, 27(4): 117-124.
[12]單晶晶. 肥鹽交互作用對濱海鹽漬土與冬小麥生長的影響及肥料效應研究[D]. 煙臺: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2017.
[13]朱兆良. 中國土壤氮素研究[J]. 土壤學報, 2008, 45(5): 778-783.
[14]呂艷超. 施氮量對鹽脅迫下寒地粳稻生長發(fā)育籽粒淀粉積累及產質量的影響[D]. 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6.
[15]張福鎖,王激清,張衛(wèi)峰,等. 中國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現狀與提高途徑[J]. 土壤學報, 2008, 45(5): 915-924.
[16]楊 丞,汪 洋,張萬洋,等. 灌溉模式與施氮量互作對水稻莖蘗產量形成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2021, 35(2): 155-165.
[17]侯均昊,張晨暉,許 軻,等. 優(yōu)化控釋尿素施用方式提高沙質低肥力土壤水稻產量和品質[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21, 27(4): 630-642.
[18]王 洋,張 瑞,劉永昊,等. 水稻對鹽脅迫的響應及耐鹽機理研究進展[J]. 中國水稻科學, 2022, 36(2): 105-117.
[19]田 昌,周 旋,謝桂先,等. 控釋尿素減施對雙季稻田氨揮發(fā)損失和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 2018, 32(4): 387-397.
[20]陳 貴,魯晨妮,石艷平,等. 不同緩控釋肥搭配脲銨對水稻產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J]. 浙江農業(yè)學報, 2021, 33(1): 122-130.
[21]李 武,鄧 飛,胡 慧,等. 緩控釋氮肥對機插雜交秈稻稻米品質的影響[J]. 核農學報, 2018, 32(4): 779-787.
[22]金丹丹,宮 亮,李 波,等. 2種緩/控釋肥對濱海鹽堿地區(qū)水稻產量及氮代謝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 2020, 34(4): 334-339.
[23]徐辰峰. 不同類型緩控釋肥對水稻南粳9108氮素利用的影響[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21, 49(3): 156-159.
[24]高 捷,李思宇,成大宇,等. 緩控釋肥對水稻產量與品質影響的研究進展[J]. 作物雜志, 2022(3):20-26.
[25]黃思怡,周 旋,田 昌,等. 控釋尿素減施對雙季稻光合特性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 土壤, 2020, 52(4): 736-742.
[26]張洪程,吳桂成,戴其根,等. 粳型雜交水稻超高產形成規(guī)律與栽培途徑的探討[J]. 雜交水稻, 2010,? 25(S1): 346-353.
[27]程 爽,車 陽,田晉鈺,等. 水稻緩控釋氮肥應用研究現狀與展望[J].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20, 41(2): 1-8.
[28]王瑞萍,白巧燕,王 鵬,等. 咸水淡水輪灌模式及施肥量對玉米生長和土壤鹽分的影響[J]. 灌溉排水學報, 2017, 36(1): 69-73.
[29]董曉亮,侯紅燕,張金鳳,等. 緩釋肥和無機肥配施對濱海鹽堿地水稻生長和食味品質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21, 37(4): 1-7.
[30]周根友,翟彩嬌,鄧先亮,等. 鹽逆境對水稻產量、光合特性及品質的影響[J]. 中國水稻科學, 2018,? 32(2): 146-154.
[31]張招娟,黃家偉,黃瀧健,等.施用不同種類肥料對紫色馬鈴薯生長、產量品質及花青素的影響[J].江蘇農業(yè)科學,2021,49(21):94-99.
[32]顧穎慧,劉虹丹,劉文成,等.硫包衣緩釋肥施用方式調控紅皮強筋小麥產量、品質及氮效率的特征分析[J].南方農業(yè)學報,2021, 52(9):2382-2390.
(責任編輯:成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