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擴展 胡敏杰 李偉峰 高樹廣 張 軍 占二勇 孫 妍
(1.周口市農業(yè)科學院 河南周口 466601;2.駐馬店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河南駐馬店 463000)
芝麻屬胡麻科芝麻屬, 一年生草本作物, 是我國重要的優(yōu)質油料經濟作物之一, 其富含蛋白質、油脂、不飽和脂肪酸、芝麻素、維生素E 和抗氧化物質[1-2],具有營養(yǎng)保健等功效,常被用于食品和醫(yī)藥行業(yè)等領域[3-4]。 近年來,隨著人民對營養(yǎng)保健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和種植結構的調整,芝麻成為廣大消費者和育種者關注的熱點[5],種植規(guī)模和產量逐年遞增[6-9]。目前品種老化且單一、產量低而不穩(wěn)、抗逆性差和不適宜機械化收割等因素制約著芝麻產業(yè)的發(fā)展,針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新時期的育種目標, 周口市農業(yè)科學院聯(lián)合開封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測中心以鄭芝13 為母本、漯芝16 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通過病圃選擇、 連續(xù)南繁加代鑒定選育而成的芝麻新品種周芝11,2021 年通過河南省芝麻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鑒定編號:豫品鑒芝麻2021007)。 本文作者介紹了周芝11 的選育經過及配套栽培技術,真正做到了良種良法配套, 為品種生產上獲得最大經濟社會效益提供了參考依據。
2009 年以鄭芝13 號為母本、 漯芝16 為父本配制組合, 組合田間編號為09-24;2009-2010 年結合南繁加代在多元病圃中種植, 進行抗病篩選, 連續(xù)2 代混合選擇,以最大程度保留優(yōu)良性狀[10];2010 年結合抗性進行農藝性狀單株選擇(F3); 2011 年繼續(xù)進行綜合農藝性狀單株選擇(F4~F5)[11]; 2012 年獲得優(yōu)良株系(F6);2013 進行新品系高代鑒定(鑒定編號:13J16)。 2014 年參加周口市芝麻品系(種)比較試驗,3 點匯總平均產量1 699.80 kg/hm2,比豫芝4 號(CK)增產14.87%,居參試品種第2 位。 2018-2019 年參加國家黃淮區(qū)芝麻新品種試驗;2020 年參加國家黃淮區(qū)芝麻新品種展示試驗,表現(xiàn)優(yōu)異;2021 年通過河南省芝麻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
周芝11 屬單稈型,三花四棱,莖稈綠色,茸毛中等,花色為白色,籽粒純白,蒴果四棱,結蒴較密,成熟時蒴果輕裂;平均株高178.3 cm,腿位69.8 cm,黃梢尖較短4.0 cm,主莖果軸長度104.5 cm;單株成蒴數(shù)88.7 個,蒴粒數(shù)61.0 粒,千粒重3.018 g;平均生育期85.8 d,屬于早熟品種。
2018-2019 年國家黃淮區(qū)芝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品種抗病性鑒定由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芝麻研究中心在原陽芝麻枯萎病圃完成。 鑒定結果顯示,枯萎病病情指數(shù)最高時,周芝11 僅為7.58,表現(xiàn)出高抗枯萎病,以及抗旱、耐漬、抗倒伏。
周芝11 籽粒純白,飽滿,千粒重較大,商品性優(yōu)良。 根據2019 年農業(yè)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測定結果,其蛋白質(干基)含量為55.5%、脂肪(干基)含量為20.2%。
2018-2019 年參加國家黃淮區(qū)芝麻新品種試驗,2 年平均產量1 415.85 kg/hm2, 比豫芝4 號(CK)增產11.41%,達到極顯著水平。 由表1 可知,2018 年黃淮區(qū)芝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產量表現(xiàn),周芝11 平均產量為1 325.40 kg/hm2,比豫芝4 號(CK)增產12.05%,5 個試點中有4 個試點比CK 增產, 增產點次占80.0%。 由表2 可知,2019 年黃淮區(qū)芝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產量表現(xiàn),周芝11 平均產量為1 506.3 kg/hm2,比豫芝4 號(CK)增產10.86%,6 個試點都比對照增產,增產點次100%。2 年11 個點有10 個點比對照增產,增產點次占90.9%。 由表3 可知,2020 年黃淮片區(qū)芝麻新品種展示試驗產量表現(xiàn),所有試點均增產,平均產量1 272.45 kg/hm2,較豫芝4 號(CK)增產6.65%。周芝11 豐產潛力較好,適應性和穩(wěn)定性較好。
表1 2018 年周芝11 在國家黃淮區(qū)芝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產量表現(xiàn)
表2 2019 年周芝11 在國家黃淮區(qū)芝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產量表現(xiàn)
周芝11 適宜選擇在地勢較高、易于排灌、非重茬的河南、安徽等黃淮芝麻主產區(qū)地塊種植。 麥茬地小麥收獲高度應低于20 cm,便于滅茬深耕及秸稈還田,同時要清除田間和地頭麥秸。 夏播則以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播種為宜[12]。每公頃播種量為3.0~4.5 kg,播種以等行距(35 cm)或寬窄行條播(15 cm 或65 cm)等方式。 播前用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可減少種子上的病菌,減少菌源的初次侵染,可達到防病的目的。
根據土力情況可進行合理密植,提高產量。 高水肥地塊,一般密度為15 萬~18 萬株/hm2;肥力中等、較差地塊一般密度為18.0 萬~22.5 萬株/hm2。 1~3 對真葉時間苗2 次,4~5 對真葉時及時定苗, 防止出現(xiàn)“高腳苗”。
芝麻是需肥較多的農作物。 在前茬作物收獲后,要及時搶墑播種, 播種時施用腐熟的牛糞、 雞糞15 000~22 500 kg/hm2作有機底肥,現(xiàn)蕾至初花期根據長勢追施尿素105~150 kg/hm2,盛花后期為防止早衰用0.3%磷酸二氫鉀溶液葉面噴施1~2 次[12]。
在芝麻生產中, 病蟲草害是造成芝麻減產的主要因素,嚴重年份可減產20%~30%,甚至絕收。
4.4.1 病害防治 芝麻花期, 高溫、 多雨、 高濕利于病害的發(fā)生。 應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及時做好病害防控工作。 防治芝麻枯萎病、莖點枯病, 應在芝麻定苗前選用40%苯醚甲環(huán)唑懸浮劑10 000 倍噴灑1~2 次(如噴施后7 h 內遇中雨以上降雨應重噴);在花期每公頃用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600 mL,施藥1 次(如遇中雨以上降雨,雨后上述藥劑加噴1 次)。 田間發(fā)現(xiàn)零星病株時,應及時噴藥防治,并拔除、銷毀重病植株;若遇連陰雨天氣,雨后應及時補噴,上述藥劑還可防治枯萎病、莖點枯病、白粉病、葉病等多種病害。 另外,為減少枯萎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播種前可選用NEB 菌肥進行拌種,每千克種子用藥12 mL,拌勻后晾干,用于播種。間苗期前后每畝用12 mL NEB 菌肥(美國根茂公司生產)灌根;現(xiàn)蕾期及花期每畝可噴施12 mL NEB 菌肥(稀釋3 000 倍) 進行枯萎病和莖點枯病等病害防控2 次,噴霧間隔期10 d。 根據實際病害情況使用井岡霉素、地衣芽孢桿菌等微生物提取物質防控真菌類病害。
4.4.2 蟲害防治 苗期主要防治蟋蟀、 小地老虎和甜菜夜蛾。 于晴天傍晚前用高效氟氯氰菊酯乳劑防治蟋蟀和小地老虎危害,同時可防甜菜夜蛾。 及時清除地頭雜草,麥茬芝麻地頭不要堆積麥秸。
4.4.3 雜草防除 苗前封閉除草, 播種前可采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2 250 mL/hm2乳油、72%異丙甲草胺乳油2 250 mL/hm2或960 g/L 精異丙甲草胺乳油50~65 g,兌水50 L,均勻噴施土表,防除雜草;苗后除草在芝麻出苗后可使用1 500 mL/hm2的5%精喹禾靈乳油或10.8%高效氟吡甲禾靈乳油750 mL/hm2兌水600 kg 噴施,進行雜草防除。
在芝麻封頂時及時打頂,摘去頂芽生長點2~3 cm。在蒴果由青變黃、 下部有2~3 個蒴果開裂時為適宜收割期,收獲后小捆晾曬,防止霉變,確保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