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戈
這里是沅陵。這里的水,有浪,有靈,有韻。這里的山,有根,有骨,有勢,有氣象。
我在想,究竟用怎樣的語言,才配得上沅陵這一方山水。
一
入住酒店,環(huán)視房間,擺放有序的幾本書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信手翻開《水韻沅陵》瀏覽,讓我對完全陌生的沅陵有了些許概念。又翻開《文韻沅陵》看了看,突然對這片古老又新生的地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用心走進沅陵的愿望。
《水韻沅陵》《文韻沅陵》《茶韻沅陵》《綠韻沅陵》《沅陵老城記憶》《二酉文化探幽》《市民文明手冊》《湖南省沅陵縣招商引資政策措施》《沅陵縣中藥材百億產業(yè)發(fā)展招商聯(lián)絡手冊》等等,我徜徉在沅陵文化的“書山”上,頓生仰慕之情。
我驚嘆,一間普通客房,便可成為沅陵向世界延展渴望發(fā)展的末梢神經。
住進這個房間,我仿佛走進了沅陵深處,感受到沅陵跳動的脈搏。
在古代,沅陵曾是大湘西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是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數民族聚集地。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別具特色的文明。
沅陵古城便是其中最璀璨的星辰。古城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灰木青瓦,苗寨風格,那是當年沈從文先生在蕓廬抬眼可望的一幅畫。
20 世紀90 年代,修建五強溪水電站,這里,上演了觸動靈魂的10 萬移民大搬遷。10 萬人舉家搬離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沅陵人,該背負著怎樣的大義,該有多么的心痛和不舍,才作出如此悲壯的決定和義無反顧的犧牲?!
還有,推行河長制,禁養(yǎng)禁漁,把群眾賴以生存的網箱全部清出河道,那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收入啊,沅陵人說,那是壯士斷腕。
現在,沅陵已然獲得了新生。
沿岸后靠的城區(qū),于兩岸山上,綻放出充滿活力的顏值。一江碧水,穿城而過,沿斜坡而建的臺階,便成了一年一度中國傳統(tǒng)龍舟競賽時,沅陵人為參賽龍舟擂鼓催征的天然場所。
沅陵鳳灘水電站下游沅水兩岸風景 郭曉勇攝
二
“兩岸茂林修竹,掩映三兩人家,間或有一葉小舟欸乃而過”。一條小路,掩映在翠竹林內,雖長滿青苔,卻蜿蜒朝天。
沅陵人,順著這條小路,世代跋涉了上千年,一直尋找著心中那一縷陽光。
古老的吊腳樓,懸掛于沅水沿岸,不經意間,便可聽到悠揚入心的山歌。
“溪里水兒綠油油,對對魚兒水中游,妹愛魚兒把尾擺,看哥怎么把妹求。”“戀郎要戀胡子郎,胡子上頭有蜂糖,去年六月親個嘴,今年六月還在香。 ”
這生動的情歌,這幽靜的環(huán)境,我擔心,一個北方人,用北方化的語言,怎么也寫不出沅陵這個南方古城的溫婉、細膩、典雅和柔美。到沅陵,風景再美,也繞不過文化的山脈。
走到二酉山下,順著陡峭的臺階,躬身拾級而上,偶抬頭,仰視“中華書山”藏書洞,心中便肅然起敬。
中華文脈,順著沅水酉水被捋成了一條線,一路輾轉顛簸,在二酉山上打了個結,留下延續(xù)文明的火種。
上山那天,我看到二酉山下,酉水岸邊,一群護河的年輕志愿者,在撿拾河邊的垃圾,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愜意。
守護一方山水,也在守護一脈文化。
“二酉山,是仙山,仙山對著沓五灘。三垴九洞十八灘,七十二巖到石堤?!眰鞒甑摹队纤栕印罚诋數孛缱鍓褲h口中喊成了歲月滄桑,唱出了社會變遷,吼出了萬丈豪情。從他們堅毅的眼神、粗獷的嘶喊、鏗鏘的腳步中,我讀懂了沅陵人的地域性格。
三
穿行于山水之間,幸有當地一名向導陪同?!昂昧?,我又成功地把各位講得睡著了?!彼@句話一出,便有三五人嚷道:“聽著呢?!薄皼]睡著,是聽迷了?!薄敖又v,接著講。”
這幾天,她講林則徐、講沈從文、講龍興講寺、講借母溪的“狃花女”“狃子客”,講沅陵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語調平緩,親切深情。有一次,她用很長時間,講了一個小人物的故事。她說,“知道沈從文為什么說沅陵是個美得讓人心痛的地方嗎?”于是,她講了沈從文妹妹九妹的凄美故事。
講者用情,聽者入心。我環(huán)顧了一下車內,竟然有人似我,早已淚眼婆娑。由此,不得不說,沅陵的文化基因,已經滲透到每個人心里,在人們心里扎了根。行走在沅陵,恰逢湖南省懷化市第二次旅游發(fā)展大會將在沅陵舉辦,沅陵,正在全力以赴籌備這場盛會。
沅陵是中國龍舟之鄉(xiāng),是龍舟競賽的發(fā)源地,所以,旅游發(fā)展大會上,龍舟競渡是不可或缺的盛大表演。幾十條龍舟,上百條漢子,將在沅水之上,奮楫逐鹿,乘風破浪,張揚沅陵各族人民的精神風貌。
一條靖州龍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打聽才知道,靖州龍舟是沅陵那些搬遷人后代組建的團隊,為助力故鄉(xiāng)發(fā)展,回到了魂牽夢繞的沅陵,助力這次旅游發(fā)展大會。
“我多想回到家鄉(xiāng),再回到她的身旁,讓她的溫柔善良,來撫慰我的心傷?!睅资畟€沅陵后人,在家鄉(xiāng)溫暖的懷抱中,唱響這首藏在他們心中的歌。
在辰州古街,有人掛起“歡迎回家”的橫幅;古街上,不知誰循環(huán)播放起“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這里是遠走他鄉(xiāng)沅陵人的精神朝向,是他們靈魂安放的天堂。
這是沅陵人割舍不斷的信念。血濃于水,在這樣的情境中,再次融合在一起。
四
短暫的行程,看不盡山清水秀,品不盡風情萬種,咀嚼不盡沅陵的厚重醇香。
但我卻對沅陵有了更多的期待。刷抖音,加好友,是沅陵人,展現沅陵風貌的,一律點贊。
多條龍舟入水演練,沅水穿沅陵縣城段夜色斑斕、燈火輝煌,龍興講寺、虎溪書院煥然一新,辰州古街人流如織,少男少女們穿著民族盛裝在沅水江畔載歌載舞。
這個秋天,每個沅陵人臉上都綻放著笑容。
沅陵的故事正在發(fā)生,沅陵的發(fā)展還在繼續(xù)。
領導連夜督導建設工地,辰州古街、沅陵夜景的短視頻,沅陵人紛紛留言,喜悅之情、愛家鄉(xiāng)之情、對未來的期待不言而喻。
奮戰(zhàn)在沅陵建設中的眾人,是資源的聚合,是能量的脈動,是文化的傳承與裂變。
他們像行走的纖夫,每一步都緊貼大地,落地有聲,踏石留印。
青山不墨千秋畫,流水無弦萬古琴。
沅水,匯萬溪,納百川,聚能量,吞吐之間,一念千里。
這條生態(tài)河、發(fā)展河、幸福河畔的沅陵,正大步向前,走出山水風度,走出沅陵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