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打的兩篇小說,張力蘊于明暗之間。天高云淡的情態(tài),雨驟風急的心結。
指尖的短篇小說《紅蘑菇》別出心裁,于淡然處跌宕,盡顯精神之虛實明暗,將隱秘與玄妙投射于現(xiàn)實的夢境、夢境的現(xiàn)實。男女二人原本被世俗地撮合,租來的小家似乎要上演大齡同居者的糾葛,卻不料劇情轉而凌虛高蹈,模糊了背景的煙火之氣、市井之聲。焦點處,二人互為知音、惺惺相惜,卻將心緒步步超脫。他們幼年即被恐懼與虛幻囚禁——一個魔咒披著紅蘑菇的盛裝,被他蹦蹦跳跳收入籃子,獻給愛吃蘑菇的親人;另一個魔咒化為山洪猛獸,騎著美麗的小河,大搖大擺沒過她家房頂……小說宛如一次“精神特寫”,實驗地展示兩個找不回鄉(xiāng)愁的靈魂掙扎中的撫慰、無望中的救贖。他們作繭自縛、演繹親近的抗拒,又用撕開自我的極端方式表達熱辣辣的感動。
這世間,誰把遽然離場作為一種饋贈?是紀念愛,還是以失去的方式擁有?抑或是愛而不能的行為藝術?肉身和精神無法實現(xiàn)的,要用冰冷的時間來完成,于是,將一種人間無處承載的心事,交回穿越兩千五百年的一個夢境。誰人解得夢中之夢?
周游的中篇小說《凝視》,寫人與黑暗的精神對峙。在幼兒園里調皮搗蛋的“我”,因將馬晴晴的發(fā)卡拋入樓下背陰死角,不得不獨自走向那“不干凈”的黑暗地帶。童年時被黑暗凝視、夢魘中找不到出口的體驗,如同旋渦式的吸附,讓刻骨銘心的回看一次次欲罷不能,不同年齡的“我”在同一現(xiàn)場陷入、輪回、審視、剖問,讓“黑暗”與“恐懼”現(xiàn)出豐富的層次。當年在明暗交界處觸發(fā)的深不可測的震撼,如同令人驚悸的閃電,將童年那段時空照得纖毫畢現(xiàn),一個時代諸多人物的心性、氣質與表情,形成了飽和度極高的意象空間。小說從心理細節(jié)描摹童年世界和“長大”的過程,寫出了一種說來驚詫的陌生。經(jīng)歲月之網(wǎng)過濾的舅舅,丟失了對“我”而言最活潑的記憶,而“我”從童年開始的“凝視”卻層層深入,并且體悟到兒時原始的恐懼感,比成人世界中的更加逼真。四十年輪回,重返故地似乎充滿了戲劇性。夏老師與馬晴晴作為戲劇沖突形式上的“肇事者”,對“我”已是另一番意義。當年“我”為何對馬晴晴突然失去了興趣?如今的“我”緣何希望知道馬晴晴身在何處?過度放大的心理陰影,掩去多少轟轟烈烈!
一次童年的驚悸,化為伴隨一生的隱喻,隱喻的黑暗在看不見的地方、內心深處。小說對這種特殊經(jīng)驗的發(fā)現(xiàn)與刻畫頗有深度,咀嚼幾多人生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