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日本大學應屆畢業(yè)生成了世界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每人都手握幾個企業(yè)“內(nèi)定”,分分秒秒準備炒了那些苦苦等待他們的公司。2023年6月1日,日本15歲以下人口為1429萬,同比減少308000人(同比減少2.11%),而75歲以上人口為19868000人,同比增加763000人(同比增加3.99%)。由此可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nèi),日本社會勞動力缺乏現(xiàn)狀不會改變。
“少子化”是出生率下降,“高齡化”是人口結構中老年人口比例增加。日本總人口數(shù)在2010年達峰值12805萬后一路下滑。據(jù)日本總務省估算,至2060年日本人口將降至峰值的2/3。目前日本已遭受“少子高齡化”困擾。許多工廠招不到人而關門大吉,便利店則因缺少人手而縮短營業(yè)時間。觀光旅游業(yè)也因人手不夠叫苦連天。出租車界則到處打廣告,宣稱提供的收入不低于大企業(yè)工薪族。
關于“少子高齡化”問題,迄今為止日本社會的探討主要圍繞3個角度展開。一是原因探究,二是如何看待,三是怎樣應對。
2023年,日本未婚人口總數(shù)為3279萬,其中男性終身未婚率為28.25%,女性終身未婚率為17.85%。為什么如此眾多人口“終身未婚”?一般認為包括社會經(jīng)濟變化,個人價值觀的轉(zhuǎn)變以及日本獨特的文化背景。
為什么年輕人不再關心婚姻甚至戀愛?2006年,日本專欄作家深澤真紀發(fā)明了一個流行詞“草食男”。她用這個詞形容那些并非缺乏戀愛機會但卻對戀愛不積極不主動,對“肉欲”淡漠的男性。但這僅是現(xiàn)象概括,至于“草食男”背后的生成原因,有關專家眾說紛紜。
劉迪
似乎這些措施并沒有緩解“少子高齡化”趨勢。
社會學家山田昌弘在《少子社會》中指出,男性收入相對低下導致他們不婚或晚婚,這是出生率下降的原因。經(jīng)濟學家大西廣在其新著《“零人口”的資本論——持續(xù)不可能的資本主義》中說,“勞動者貧困化是人口減少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須擺脫“資本主義文明”,才能避免“日本民族消滅”。
長期以來,日本社會一直高度重視“少子高齡化”問題,輿論強調(diào)“少子高齡化”對社會整體的危機,呼吁政府、社會采取積極措施予以應對。事實上日本政府也是不斷加強相關措施,如資助增建兒童保育設施,提供兒童津貼,減免兒童醫(yī)藥費,減免育兒家庭稅收,延長產(chǎn)假時間,提供出產(chǎn)補貼等。此外日本政府還建了不少老年活動設施,確保老年人的健康及疾病預防,鼓勵老人繼續(xù)工作,參加社會活動。
但是,似乎這些措施并沒有緩解“少子高齡化”趨勢。事實上,這個趨勢是如此強大,以至于政府或社會迄今為止的努力都是杯水車薪。但如果我們跳出“少子高齡化危機論“或”人口增長幸福論”這樣一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新的解決辦法。
日前讀伊利亞金·奇斯列夫(Elyakim Kislev)的《單身快樂》,他從個人幸福的角度探討終身未婚問題。伊利亞金·奇斯列夫是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他在這部著作中探討了全球單身卻幸福的男女,表達了對未來社會的樂觀解讀。
日本經(jīng)濟學家高橋洋一在其新著《未來年表 人口減少危機論的謊言》中,否定了人口減少將造成危機的論點。他說那些整天叫嚷人口減少危機的人都是公務員。高橋認為只要采取恰當?shù)慕鹑谡撸耆梢宰屇切┓莿趧尤丝谵D(zhuǎn)化為勞動人口。高橋還強調(diào),只要制定非婚男女的“婚外子”制度,日本出生率將會上升。
在新時代,面對“少子高齡化”危機,也許每個國家都需要自己的制度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