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飄
(河北大學,河北保定 071002)
《周易》蘊涵著豐富的哲學義理與時代關切,既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生存背景,也是中華文化的“大道之源”,同時還奠定了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論域?!肚彾取ど稀吩弧扒ぁ瓰樯掀肌搽x為上篇終,……咸恒……為下篇始……既濟未濟為最終……”可見既濟、未濟在六十四卦當中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位置。因此本文謹就其中對《既濟》《未濟》二卦的闡示,提供研究此二卦的幾個維度,以此抉發(fā)《周易》所蘊含的思想義理。
許慎《說文解字注》注“濟”曰:“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這里指的是濟水,一條古水名?!吨芤鬃⑹琛吠蹂鲎ⅲ骸凹葷?,以皆濟為義者也。小者不遺,乃為皆濟,故舉小者以明既也。”;孔穎達疏:“濟者,濟渡之名;既者,皆盡之稱。萬事皆濟,故以既濟為名?!?;程頤《周易程氏傳》注:“各當其用,故為既濟,天下萬事已濟之時也?!保恢祆洹吨芤妆玖x》注:“既濟,事之既成也。”;來知德《周易集注》曰:“既濟者,事之已成也?!蓖ㄟ^對以上注解的疏理可知,“濟”,本指濟水河,后引申之義為“成”;“既”為已然、已成之意。因此“既濟”原初應指的是成功渡過河這件事,在古代渡河是一件大事,平安渡河,則萬事皆濟。因此《既濟》卦的基本卦義就是事情的完成。如《雜卦傳》所說:“既濟,定也”。
“未濟”原初應指的是尚未渡過大川,后則比喻事情尚未開始。如來知德《周易集注》所說:“未濟,事未成之時也”?!凹葷庇袌A滿之意,《周易》如果以此卦為終結(jié),則表示理已窮盡,無所事事了,然而宇宙萬物生生不息,物本無窮盡之理,因此《周易》以“未濟”為終篇,即是終結(jié),也表示新的開始。程頤就賦予了“未濟”生生之義而昭示“理”的無窮無盡?!吨芤壮淌蟼鳌吩唬骸拔礉鷦t未窮也,未窮則有生生之義?!?/p>
若以卦象來論,《既濟》《未濟》卦就是《坎》《離》的組合,因此研究《既濟》可從《坎》《離》二卦談起。
《既濟·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睆呢韵蟆啊眮砜?,既濟卦呈水火相交之象,離為火,處于下位;坎為水,處于上位?;鹦匝谉?,水性溫良,水火相互交融而相輔相成。然而,如果火勢過大,則會將水燒干;水勢如果過大,則會將火熄滅。從卦爻結(jié)構(gòu)看,初九、九三、九五,陽居陽位,六二、六四、上六,陰居陰位。這就是“剛?cè)嵴划斠??!彼?,從表象上看,既濟卦即是事情完成之后的和諧相狀,但同時也留下了很大的隱患。
《未濟·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從卦象“”來看,坎為水,離為火,火處于上位,水處于下位。水的性質(zhì)是向下滋潤萬物,火的性質(zhì)是發(fā)熱燃燒,初看二者似乎不能相互輔助,其實這里暗藏著剛?cè)嵯酀猿晒I(yè)的可能性。王弼解卦象為“存不忘亡,既濟不忘未濟也?!本褪沁@個道理,即君子應當效仿此水火相輔相成象,處既濟之時就要深思豫防。
《既濟》卦辭曰:“亨小,利貞。初吉終亂?!薄都葷ゅ琛吩唬骸凹葷?,小者亨也。利貞,剛?cè)嵴划斠?。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敝祆洹吨芤妆玖x》認為,“濟”下疑脫了“小”字,按照朱熹的講法,應是“既濟,小亨?!奔葷畷r,天地既交,陽升陰降,六爻之位各得其所,屬于一件事情或事物的小有亨通,所以初吉;但天下之事物極必反,若不時刻警覺,最終將走向禍亂。
《未濟》卦辭曰:“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薄墩f文》:“汔,涸也?!薄般唷敝傅氖呛铀珊?;《周易本義》又說:“汔,幾也。幾濟而濡尾,尤未濟也。”“幾”指的應是將動而又未動的狀態(tài)。因此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小狐貍想要渡過即將干涸的河水。即是“將要”,說明“過河”這件事情尚未完成。因此《未濟》卦的基本卦義就是事情尚未結(jié)束?!段礉ゅ琛吩唬骸拔礉?,亨;柔得中也。汔濟,未出中也。濡其尾,無攸利;不續(xù)終也。雖不當位,剛?cè)釕??!碧幬礉畷r,六五以柔得中位,故說亨通。
吉兇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皆備于辭。卦爻辭就圍繞著“變易”這個論域展開。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無咎?!薄断蟆吩唬骸耙菲漭?,義無咎也?!蓖蹂觥吨芤鬃ⅰ方狻耙贰睘橥蠣?,“濡”為浸滯?!拜喴贰薄拔插Α本扔魃形撮_始行動。此卦描寫的應該是渡河的場景。處于渡河之初,拖曳車輪,使車不再前進;狐貍渡河之時,尾巴被水打濕了一點,以減緩前進的速度。初九處于既濟卦的開端,事情剛開始尚未取得成功,因此君子就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這樣的結(jié)果自然是于義無咎。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薄断笤弧罚骸捌呷盏茫灾械酪病?。此時是事物發(fā)展的第二階段,繼續(xù)說過河的事。《周易正義》王注:“茀,首飾也;”孔疏:“茀者,婦人之首飾也。”婦人丟了首飾,不要忙于去找,七日后會再得到。六二雖以陰居陰,但承接中正之道,勸誡君子要恪守中道,等待時機,總有一天必會為上所用。因此王弼說“不須己逐,而自得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薄断蟆吩唬骸叭昕酥瑧v也?!备咦谑谴髧闹信d之主,鬼方是北方之國,當時鬼方還未歸服,于是大國出兵征戰(zhàn)。九三以陽居陽,形式大好,可出兵伐國,但上體為“坎”,有險難之象,因此不可速達,經(jīng)過三年后才成功。然后此時已財匱力困,進入了疲倦期,故說“三年克之,憊也”。此爻警示此時更要注意防微杜漸,不要被戰(zhàn)爭的勝利沖昏了頭腦。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薄吨芤准狻芬莘?乾為衣,故稱“繻”。袽,敗衣也。乾二之五,衣象裂壞,故“繻有衣袽”。離為日,坎為盜,在兩坎間,故“終日戒”。謂伐鬼方三年乃克。旅人懃勞,衣服皆敗,鬼方之民,猶或寇竊,故“終日戒”也。
王弼注曰:“繻”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履得其正,而近不與三、五相得。夫有隙之棄舟,而得濟者,有衣袽也。鄰于不親,而得全者,終日戒也。
程頤《周易程氏傳》曰:四在濟卦而水體,故取舟為義。四,近君之位,當其任者也。當既濟之時,以防患慮變?yōu)榧?。繻當作濡,謂滲漏也。舟有罅漏,則塞以衣袽。有衣袽以備濡漏,又終日戒懼不怠,慮患當如是也。
初爻時水位較低,二三爻水位漸高,到六四時水位已很高了,故不可不準備破絮等東西以防船漏。綜上,六四以陰居陰,應是當位,但正處于下體與上體的過渡處,也就是“初吉”到“終亂”的轉(zhuǎn)折點。因此處于六四時,更要保持清醒的憂患意識,終日警懼。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薄断笤弧罚骸皷|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睎|鄰,西鄰,古來學者多認為指殷、周兩方。李杞《周易詳解》:“紂居東山,故為東鄰;文王居岐,故為西鄰?!薄读呢越?jīng)解》:“紂為東鄰”“文王為西鄰”。《周易通義》:“殷在東,周在西。東鄰指殷人,西鄰指周人?!鄙檀漓胱罘?,殺牛是大祭,而禴祭是小祭,但為什么大祭不如小祭呢?王弼的解釋是,祭祀“在于合時,不在于豐也?!奔粗苋思榔冯m然簡陋,但把握住了祭祀的最佳時機,因此實實在在地受到了上天的庇佑,縱然殷人殺牛祭祀,祭品豐盛,卻錯過了時機。
“上六:濡其首,厲。”《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鄙狭幱诩葷K,水終于打濕了小狐貍的頭,故說“厲”。雖然既濟卦整體呈現(xiàn)和諧貫通的相狀,但只要在事情發(fā)展的過程中掉以輕心,盲目冒進,最終仍會走向失敗。
“初六:濡其尾,吝?!薄断蟆吩唬骸板ζ湮?,亦不知極也?!背趿躁幘酉?處于未濟之初,說明情況危險,不可渡河,若執(zhí)意渡河,就會深陷困境,如小狐渡河就會濡其尾。
“九二:曳其輪,貞吉?!薄断蟆吩唬骸熬哦懠?,中以行正也?!本哦幱谖礉畷r,又以剛?cè)峋又猩蠎??!耙菲漭啞保鉃樽詣友泳徢斑M的速度,使車不冒險猛進,如此才能行中正,得到貞吉的結(jié)果。
“六三:未濟,征兇,利涉大川?!薄断蟆吩唬骸拔礉鲀矗徊划斠??!边@是事物發(fā)展的第三階段,六三以陰柔之質(zhì)居于險位,不能行中正之道,因此占卜結(jié)果為“征兇”。但隨后又給出一個矛盾的結(jié)論,又可以渡過大川。朱熹認為,六三以柔乘剛,如果能“棄己委二”,解除溺身的危機,那么將會走出險境,因此有“利涉大川”之象。程頤則將此爻看做是事物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既從本爻分析了“未濟征兇”,又從《未濟》全卦分析了“利涉大川”?!吨芤壮淌蟼鳌肪驼f:
未濟征兇,謂居險無出險之用,而行則兇也。必出險而后可征。三義陰柔不中正之才,而居險不足以濟,未有可濟之道、出險之用,而征,所以兇也。然未濟有可濟之道,險終有出險之理。上有剛陽之應,若能涉險而往從之,則濟矣,故利涉大川也。然三之陰柔,豈能出險而往?非時不可,才不能也。
六三以陰居險,沒有出險之用,結(jié)果自然為“兇”;但是事物沒有終窮之理,六三又上應陽位,因此只需等待時機,終會走出險境。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薄断蟆吩唬骸柏懠谕觯拘幸?。”鬼方是當時西北遠方異邦;大國指商朝,當時商最強大,統(tǒng)治天下,各國稱之為“大邦”或“大國”。程頤將“震”解釋為“動之極”,討伐鬼方,需用力之久,最終才會勝利。九四剛走出險境,尚處于文明之初,此時“其德未盛”,因此需用三年時間才能贏得勝利。
“六五: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薄断蟆吩唬骸熬又?,其暉吉也?!绷逡匀峋幼鹞?,處文明之盛,可以主未濟一卦,因此必得貞正,吉而無悔。又六五以柔應于九二,正如君子以德行馭天下,以功實而稱位,取信于民,自然光盛有暉。
“上九:有孚于飲酒,無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薄断蟆吩唬骸帮嬀棋κ祝嗖恢?jié)也?!薄吨芤准狻芬莘f:孚,信;是,正也。六位失正,因之“有孚失是”;程頤則將“失是”解釋為“失其宜”。如果飲酒從樂而耽肆過禮,以至于濡其首,最終將入于兇吝。此爻仍是警戒之語。
《既濟》《未濟》作為整個《周易》系統(tǒng)的最后兩卦,一方面,充分體現(xiàn)了《周易》生生相續(xù)、變易無窮的生命意義。另一方面,《既濟》《未濟》兩卦的相輔相成,不斷地告訴我們在事物發(fā)展之初,要腳踏實地,恪守中道;在事物發(fā)展的過程中也要及時糾正錯誤,終日警懼。只有保持“未雨而徹桑土,未火而徙積薪”的憂患意識,才能保證生命之生生不息、無窮變通,同時也能完成自我生命之順徜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