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成玉
向天空扔石子的人,并非在打一群鳥,而是向遼闊探聽虛實。只是,那石子并未落下來,不知飛往何處。許是帶著一顆心向上,飛向了夜空,濺了一身星光。那星河里的漣漪,你是否看到?
一顆石子扔進霧里,誰能看見霧的漣漪,便是心有漣漪之人。
弘一法師說過:“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肯吃虧的人,心有漣漪。感激亦然。懂得感激,就像微風吹過,一棵草的點頭致意;就像對著山谷吶喊,山谷報以連綿不絕的回聲。如此,一個人的心,因懂得感激而存有謙卑,因懂得感激而蕩出回響。懂得感激的人,內心是遼闊的,并泛著美麗的漣漪。
佩索阿說:“我不匆忙,忙什么呢?太陽和月亮不慌不忙,它們是對的?!毙挠袧i漪的人,不慌不忙。他們堅信,風能吹滅一盞燈,也能在另外的地方吹亮另一盞燈。
人們總是愿意把美好的東西看了一眼又一眼。竹刻與書寫的時代,節(jié)省了敘事;信息時代,節(jié)省了抒情。但是不論何時,美,萬萬不可節(jié)省。心有漣漪的人,在這世上只服膺一種權威,那便是美。見到美,豈能不臣服!而且對于美,還自有一番高見:美要離得遠一點才會牽腸掛肚。
馮友蘭愛貓,家里一直都養(yǎng)著貓,“文革”期間,家被抄了,人都吃不上飯,但他有時還是會問:貓有吃的嗎?另有一人因為酒駕進了看守所,偶爾會有貓偷偷順著墻壁的窟窿溜進來,他便每天留個饅頭喂它。在他看來,這只貓就是菩薩,不然,干嘛非要跑到看守所來呢?這里要魚沒魚,要老鼠沒老鼠,只有干巴巴的饅頭。這只貓給他帶來生命的樂趣,也帶來救贖。心上有貓者,是心有漣漪之人。心上有狗者,亦然。
從心開始,一切始于心,那是所有美好扎根的地方。當然,如果你疏于打理,那里也會長滿荒草,也會生出丑惡。
每次出門都會帶一本書,卻不一定要打開它。我至少想帶著它的氣息,如同附庸風雅的人帶著一把琴,卻從未聽見琴聲響起,因為那琴是無弦的。心上有書者,心上有弦者,皆是心有漣漪之人。
心上有花,心上有云,心上有風,心上有蝶,心上有濤……只要向上走著,向美望著,向善靠著,便是心有漣漪、熱氣氤氳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