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占恒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在文化建設上出新招、開新局,推動文化大省建設走深走實,為浙江改革發(fā)展注入文化精神動力
“加快建設文化大省”,這是2003年7月10日習近平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習近平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僅在《之江新語》一書中,就有170多處講到文化,可謂是高頻詞。在《文化是靈魂》《文化育和諧》《“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文化經濟”點亮浙江經濟》等篇目中,提出了文化改革發(fā)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新舉措,奠定了浙江文化改革發(fā)展的四梁八柱,成為推動浙江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關于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戰(zhàn)略思想、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和重大決策部署,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
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十分注重從文化深處思考浙江的改革發(fā)展,十分注重從戰(zhàn)略高度研究謀劃浙江文化大省建設,十分注重從全局視野和長遠眼光來增強浙江的文化軟實力。
前瞻性謀劃部署“加快建設文化大省”。2003年7月10日,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并將此作為“八八戰(zhàn)略”的底層邏輯和基礎架構。2005年7月,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專題研究部署文化建設,習近平圍繞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著眼于不斷增強浙江的文化軟實力,在認真總結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經驗和啟示的基礎上,提出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思路和目標任務。習近平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基本思路,可以簡要地概括為“兩大戰(zhàn)略”“三個力”“八項工程”“四個強省”?!皟纱髴?zhàn)略”,就是深入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zhàn)略。“三個力”,就是增強先進文化的凝聚力、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提高社會公共服務能力。“八項工程”,就是實施文明素質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護工程、文化產業(yè)促進工程、文化陣地工程、文化傳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并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促進文化事業(yè)的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八膫€強省”,就是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強省、衛(wèi)生強省、體育強省,由此形成了完整系統(tǒng)的文化大省建設的理論體系和發(fā)展布局。
文化力量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文化是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把文化放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歷史長河中來認識,放在浙江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的宏大視野中來把握,特別重視文化的深層次、全局性、根本性作用。2005年7月28日,習近平在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指出,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fā)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我們必須用戰(zhàn)略的思維、時代的要求、發(fā)展的眼光來審視文化建設,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把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認識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fā)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
善于用先進文化、用具有吸引力的正面的東西,去占領每一個陣地。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性問題,也是習近平謀劃部署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他多次指出,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系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設,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也關系到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前途和命運。2004年12月28日,習近平在省政協(xié)九屆九次常委會議上深刻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比較好辦,依靠政府和市場來推動就是了,比較有挑戰(zhàn)的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如何在對外開放的多樣化社會里,堅持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統(tǒng)領意識形態(tài),一個是如何消除負面文化或者說劣質文化的影響,有效抵御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各種滲透、顛覆和破壞活動。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歸結起來,就是守土有責。解決這兩個問題,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善于用先進文化、用具有吸引力的正面的東西,去占領每一個陣地,讓負面的東西和敵對勢力無法乘虛而入,失去生存的土壤。
“浙商文化”是浙商發(fā)展之魂。習近平高度重視浙江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他在2005年7月28日召開的省委全會上說,千百年來,浙江人民積淀和傳承了底蘊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這種文化傳統(tǒng)的獨特性,正在于它令人驚嘆的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智慧和力量。浙江在沒有特殊政策、沒有特殊資源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浙江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浙江精神”在起作用。2006年6月16日,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fā)表短論,強調“浙商文化”是浙商發(fā)展之魂。同時,他還注重結合新的實踐,豐富和發(fā)展浙江精神。2005年,習近平倡導開展“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大討論,總結提煉出“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與時俱進的浙江精神。2006年8月29日,習近平專程登上位于臺州市椒江區(qū)東南52公里東海海上的大陳島視察,看望老墾荒隊員,他勉勵當地干部群眾發(fā)揚“艱苦創(chuàng)業(yè)、奮發(fā)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努力把海島和漁農村建設得更加美麗。正是這些精神傳承,構成了浙江的文化特質,是浙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地和民營經濟發(fā)源地的重要成因。
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是每個人的事。習近平高度重視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2006年6月10日,他在“文化遺產日”調研時指出,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是每個人的事。只有我們每個人都關心和愛惜前人給我們留下的這些財富,我們民族的精神和獨特的審美情趣、獨特的傳統(tǒng)氣質才能傳承下去。當年,浙江許多傳統(tǒng)文化傳承保護的重點工作和重大工程,習近平都親自過問和部署。如關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他擔任研究工程委員會主任,并為研究成果作序。關于加強對西湖文化保護,他指出,西湖的周圍,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對這些歷史文化遺存,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利用好,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關于大運河保護,他要求繼續(xù)做好運河綜保工作,使杭州的經濟和自然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關于良渚古城遺址保護,他兩次到良渚調研,強調“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闭窃诹暯降年P心支持下,2017年7月6日,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宣布“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式成為中國第55處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讓全世界了解到中華五千年文明并非虛言,不僅改寫了中國歷史,也改寫了世界歷史,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從“文化自信”到“兩個結合”的理論創(chuàng)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文化自信。2016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強調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由此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和完善了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的譜系,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質和文化理想,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更加明確而廣闊的文化建構。202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兩個結合”。黨的二十大對為什么進行“兩個結合”、怎樣實現(xiàn)“兩個結合”進行了科學闡釋,強調“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擺上重要議程。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專題研究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問題。他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他要求,要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增強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yè)全面繁榮、文化產業(yè)快速發(fā)展,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接著,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引導全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幾千年來,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飽受磨難,卻綿延不絕,歷久彌新。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深刻指出,歷史和現(xiàn)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fā)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與時俱進,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因此,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實現(xiàn)中華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是行為規(guī)范的基礎,是人們對事物有沒有價值以及有多大價值的觀點和看法,具有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強調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帶頭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動群眾。
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刻把握“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的基本規(guī)律,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重要論斷,倡導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弘揚中華文明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在巴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重要演講中提出,“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019年5月15日,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強調,“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薄爸腥A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薄氨貙⒁愿娱_放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因此,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fā)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不懈地在文化建設上出新招、開新局,推動文化大省建設走深走實,不斷為浙江改革發(fā)展注入文化精神動力。
2003年以來,歷屆省委、省政府按照習近平作出的“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增強浙江的文化軟實力”的決策部署,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不懈地在文化建設上出新招、開新局,推動文化大省建設走深走實,不斷為浙江改革發(fā)展注入文化精神動力。
明確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2005年7月,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作出《關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設的決定》,提出了文化大省建設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2008年6月,省委制定《浙江省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綱要(2008-2012)》,延續(xù)重點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體系等“三大體系”。2011年11月,省委制定《關于大力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決定》,明確提出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在提升文化軟實力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文化浙江。2017年11月,省委、省政府印發(fā)《浙江省傳承發(fā)展浙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行動計劃》,通過5年實施文化浙江十大工程,把浙江打造成為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化高地。2022年6月,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進一步強調,“高水平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睆摹拔幕笫 钡健拔幕瘡娛 保俚健拔幕叩亍钡拇蛟?,有力推動了浙江文化高質量發(fā)展,極大提升了浙江文化引領力、文化創(chuàng)造力、文化傳播力、文化服務力和文化競爭力。
打造精神文明新高地,提升文化引領力。堅持守好紅色根脈,弘揚紅船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倡導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讓每個人成為文明實踐的主人。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因地制宜構建“實踐中心—實踐所—文化禮堂”格局。讓“最美現(xiàn)象”從風景變成風尚。深入推進“最美浙江人”主題宣傳,廣泛開展“最美行業(yè)”創(chuàng)建,建成“最美浙江人”展示館,開設“最美”課堂,舉辦“最美浙江人”微紀錄片大賽,推進“浙江好人榜”建設,社會正氣得到大力弘揚。讓公民道德素質持續(xù)提升。大力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文明校園等創(chuàng)建,一批市縣成為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持續(xù)開展小城鎮(zhèn)文明行動,全面推廣“禮讓斑馬線”文明行動;加強好家風建設,探索推行“好家風信用貸”等激勵機制;深入實施“春泥計劃”,加強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等,文明新風尚得到大力弘揚。
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再到“文化高地”的打造,有力推動了浙江文化高質量發(fā)展,極大提升了浙江文化引領力、文化創(chuàng)造力、文化傳播力、文化服務力和文化競爭力。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升文化創(chuàng)造力。目前,全省擁有江郎山、西湖、大運河(浙江段)、良渚古城遺址等4處世界遺產。近年來,浙江文學作品在全國重要文學獎項中摘取了70多項榮譽;浙產影片基本穩(wěn)定在100部以上,位列全國第二;浙產電視劇每年在250-3000集、動畫片在25000-30000分鐘左右,數量均居全國第二;一批藝術家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等,以精品和人才詮釋“一部戲劇史,半部在浙江”。特別是2005年以來,在習近平親自批準、高度重視、長期關懷下,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出版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歷經十余年努力,對現(xiàn)今存世的先秦以降、民國之前的紙、絹(含帛、綾)、麻等材質的中國古代繪畫留影存形,建立詳細、準確的數字化檔案,成功實現(xiàn)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從物質形態(tài)向數字形態(tài)的衍生與轉化。目前已出版《宋畫全集》《元畫全集》《先秦漢唐畫全集》《明畫全集》《清畫全集》5集60卷226冊,收錄12405件套中國繪畫,來自海內外263家文博機構,開創(chuàng)了中國繪畫歷史大型斷代集成的先河,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對外文化交流有聲有色,提升文化傳播力。浙江深入實施媒體融合發(fā)展工程、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文化走出去工程,主流輿論持續(xù)鞏固壯大,浙江故事廣泛傳播,浙江文化印記、文化符號更加鮮明,文化影響力持續(xù)擴大。浙江出版聯(lián)合集團全面啟動《之江新語》多語種翻譯出版推廣工程,計劃推出英文版、西班牙文版、法文版、德文版、日文版等20個語種;以“美麗浙江”為主題,浙江電視周、攝影展、圖書展、非遺展等文化活動持續(xù)開展;“1+11”省市英文網站集群形成傳播矩陣,浙江英語頻道ZTV NEWS、天目新聞客戶端英語頻道等開設,傳遞“浙江好聲音”;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重點任務項目,組織開展與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俄羅斯等文化影視交流項目。
高效率豐富文化產品供給,提升文化服務力。深入實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文化產品服務精準供給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高水平實現(xiàn),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顯著增強。近年來,全省年均送戲下鄉(xiāng)2萬場次、送書200萬冊次、送電影30萬場次、送講座展覽4000余場次、開展“文化走親”活動1000余場次、培訓基層文化隊伍10萬人次,讓文化深深扎根浙江鄉(xiāng)土。把文化的種子“種下去”,“百名專家聯(lián)百村四季行動”“百名教授回鄉(xiāng)走進百家文化禮堂”等活動涵蓋了2100多項服務內容,供村民“下單”,鄉(xiāng)村也有了與時俱進的文化活動。
大力發(fā)展新興文化業(yè)態(tài),提升文化競爭力。深入實施萬億級文化產業(yè)推進工程,加快推進文化產業(yè)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聚力打造全國文化內容生產先導區(qū)、文化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文化產業(yè)新興業(yè)態(tài)引領區(qū),文化整體競爭力顯著提升。目前,全省擁有各類文化產業(yè)園區(qū)140多個,多數園區(qū)文化產業(yè)產值占比超70%,產業(yè)集聚力逐步顯現(xiàn)。2022年,全省5700余家規(guī)上文化企業(yè)營收13400多億元。上市文化企業(yè)達到45家,民營文化企業(yè)超30萬家,文化生產力得到不斷解放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