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朱子語略》與《朱子語類》異文同義替換研究

      2023-12-28 14:18:25平,陳
      武夷學(xué)院學(xué)報(bào) 2023年10期

      陳 平,陳 鴻

      (1.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 武夷學(xué)院朱子學(xué)研究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2.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 福建師范大學(xué)中華文化傳承發(fā)展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

      《朱子語類》 是南宋大儒朱子與其門人對答的集錄,對研究朱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吨熳诱Z略》成書時(shí)間較早,宋《郡齋讀書志·附志》卷五記載:“《朱子語略》二十卷,右楊與立編次晦庵先生之語,蕭一致刻于道州。”又據(jù)《湖南省道州志·卷四》記載,蕭一致嘉定十六年在任。其下任許綸,寶慶三年到任。可判斷《朱子語略》這本書很可能是在嘉定十六年到寶慶三年(1223-1227 年)期間刊刻,其語言精簡,與《朱子語類》之間有大量的異文。

      本文以中國科學(xué)院國家科學(xué)圖書館藏明弘治四年南京國子監(jiān)刻本《朱子語略》(文中簡稱《語略》)為底本,校以國家圖書館藏明成化九年陳煒覆刻本的影印本《朱子語類》(文中簡稱《語類》),并參校溫州市圖書館藏明弘治四年南京國子監(jiān)刻本《朱子語略》(文中簡稱“溫圖弘治本”)、上海市圖書館藏清咸豐六年刻本《朱子語略》(文中簡稱“咸豐本”),研究其中的異文同義替換現(xiàn)象。

      一、單音節(jié)替換單音節(jié)

      (一)本義不同而引申義相同的同義詞

      1.鑒—看

      圣人之心如鑒事物之來,若小若大,四方八面,莫不順而應(yīng)之,此心元不曾有這物。(《語略》卷二)

      鑒,《語類》卷十六作“看”。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審察”。

      鑒,《說文·金部》:“大盆也。”本義指古代用來盛水的大盆。盆中盛水可用來照視,故引申出“照察,審辨”義?!逗鬂h書·郭太傳》:“其獎(jiǎng)拔士人,皆如所鑒?!碧祈n愈《進(jìn)順宗皇帝實(shí)錄表狀》:“圣明所鑒,毫發(fā)無遺?!薄短煊昊ā返谑换兀骸拔嵝植槐貋硗仆?,伏惟滿飲鑒微誠。”

      看,《說文·目部》:“睎也?!北玖x遠(yuǎn)望,引申出“觀察,估量”義?!稌x書·刑法志》:“古人有言:善為政者,看人設(shè)教?!碧茀蔷ぁ敦懹^政要·論仁義》:“太宗曰:‘朕看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國祚延長?!?/p>

      2.其—真

      “敬”之一字,其圣門之綱領(lǐng)。(《語略》卷三)

      其,《語類》卷十二作“真”。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的確,確實(shí)”。

      其,《說文·盡心上》:“箕,簸也……其,籀文箕?!北玖x為簸箕,后借為人稱代詞,又用作副詞,表示論斷,相當(dāng)于“乃,的確”的意思。如《詩·豳風(fēng)·七月》:“八月其獲,十月?lián)p萚?!薄睹献印けM心上》:“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p>

      “真”字本義的考釋諸家有歧說,后虛化作副詞,可表“的確,確實(shí)”義?!盾髯印し鞘印罚骸按苏嫦染又砸?。”《雜說》:“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警世通言·宋小官團(tuán)圓破氈笠》:“聽子所言,真忠厚之士也?!?/p>

      3.亙—更

      大處有大辟闔、大消息,小處有小辟闔、小消息,此理亙?nèi)f古而不息。(《語略》卷十一)

      亙,《語類》卷一百一十五作“更”。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經(jīng)歷”。

      更,《說文·攴部》:“更,改也?!蓖趺朗⒅赋觥凹坠俏闹?,更字作,金文作等,從攴從丙,丙亦聲。從攴表示擊鼓,從丙說明與五夜更替有關(guān)……更字的本義指五夜的一次更替,即更時(shí)”。[2]“更”后引申出“經(jīng)歷”義?!冻o·九章·悲回風(fēng)》:“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統(tǒng)世以自貺?!敝祆浼ⅲ骸案?,歷也?!?/p>

      4.乍—猝

      問氣質(zhì)之性,曰:“性譬之水,本皆清也。以凈器盛之,則清;以污穢之器盛之,則臭;則濁然。本然之清,未嘗不在。但既臭濁,乍也難得便清。”(《語略》卷十一)

      乍,《語類》卷四作“猝”。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突然”。

      乍,《說文·亾部》:“止也,一曰亡也?!贝俗直玖x爭議較多,何金松“據(jù)甲金文形體,結(jié)合卜辭用例和后起對應(yīng)字等方面考察,乍像鋤頭掘除草木之形,本義是挖、掘?!娩z掘除木根,必須速度快,用力猛,故乍引申為‘突然’‘猛然’”[3]?!睹献印す珜O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敝祆浼ⅲ骸罢?,猶忽也。”

      猝,《說文·犬部》:“犬從艸暴出逐人也?!北玖x指狗從草叢中突然跑出追人,引申為突然、立刻。《玉篇》:“猝,言倉卒,暴疾也,突也?!苯鸲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六:“張生猝病,(紅娘)與鶯往視疾?!?/p>

      5.惺—醒

      “平旦之氣”,只是夜間息得許多時(shí)節(jié),不與事物接,才惺來便有得這些自然清明之氣,此心自恁地虛靜。(《語略》卷十二)

      惺,《語類》卷五十九作“醒”。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睡眠狀態(tài)結(jié)束”。

      惺,《廣韻·青韻》:“了慧貌?!北玖x為聰慧,機(jī)靈。明袁宏道《靳尚祠》詩:“骨讒猶可懺,舌惺豈不悔。”后引申出“清醒”義,又引申指睡眠狀態(tài)結(jié)束或尚未睡著。

      醒,《說文·酉部》:“醉解也?!北玖x為酒醉消除,恢復(fù)常態(tài),引申為清醒,又引申指睡眠狀態(tài)結(jié)束或尚未睡著?!对鲰崱罚骸靶?,夢覺也。”

      6.即—?jiǎng)t

      無義即做浩然之氣不成。(《語略》卷十二)

      即,《語類》卷五十二作“則”。

      按:該詞在文例中用作連詞,表承接。

      即,《說文·皀部》:“即食也。”本義為就食,后用作連詞,表承接?!赌印し菢飞稀罚骸袄撕跫礊椋焕撕跫粗??!睗h賈誼《過秦論》:“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內(nèi),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p>

      則,《說文·刀部》:“等畫物也。從刀從貝。貝,古之物貨也。”郭沫若認(rèn)為“則字從刀從鼎,當(dāng)是宰割之宰之本字”。[4]后用作連詞,表承接?!兑住は缔o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寒來?!薄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項(xiàng)羽聞龍且軍破,則恐?!?/p>

      7.底—者

      浩然之氣,只是這個(gè)氣。若不曾養(yǎng)得,剛·底便粗暴,弱底便衰怯。(《語略》卷十二)

      底,“溫圖弘治本”與“咸豐本”均作“者”。

      按:該詞在文例中是代詞,用在形容詞、動詞、動詞詞組或主謂詞組之后,組成“者”字結(jié)構(gòu),用以指代人、事、物。

      者,《說文·耂部》:“別事詞也?!狈接袊J(rèn)為“者”的本義是“辯治”,是“諸”的古字,辯治有“理正分別”之義,于是“者”引申為別事詞即指示代詞。[5]

      底,《說文·廣部》:“山居也,一曰下也。”本義為倚山根建的棚屋,也表示物體的最下面部分。后又用作代詞,用在形容詞、動詞及其詞組之后,用以指代人、事、物。又如《語類》卷七十七:“剛?cè)嵋再|(zhì)言,是有個(gè)物了,見得是剛底,柔底。”

      (二)本義與引申義相同的同義詞

      1.乃—惟

      夫子三千門人,一旦·乃呼曾子一人而告以此,必是它人皆當(dāng)未得。(《語略》卷五)

      乃,《語類》卷二十七作“惟”。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僅僅;只”。

      “乃”作副詞時(shí),有“僅僅;只”義,如《呂氏春秋·義賞》:“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备哒T注:“乃猶裁也?!薄妒酚洝ろ?xiàng)羽本紀(jì)》:“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p>

      “惟”作副詞時(shí),也有“僅僅;只”義,與“乃”同義?!墩撜Z·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文心雕龍·論說》:“逮江左犟談,惟玄是務(wù)?!?/p>

      2.認(rèn)—恁

      讀書者當(dāng)將此身葬在此書中,行住坐臥,念念在此,誓以必曉徹為期??赐饷嬗猩跏?,我也不管,只·認(rèn)一心在書上。(《語略》卷六)

      認(rèn),《語類》卷一百一十六作“恁”。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任憑”。

      “認(rèn)”有“任憑”的意思,同“任”?!肚迤缴教迷挶尽た熳炖畲渖徲洝罚骸罢J(rèn)你家財(cái)萬萬貫,弄得你錢也無來人也死。”

      “恁”也有“任憑”義?!缎情秳儆[·賓童龍國》:“棋楠從土產(chǎn),花布恁商營?!?/p>

      3.小—子

      論語是門弟子所集,故言語時(shí)有長長短短不類處。孟子,疑自著之書,故首尾文字一體,無些·小瑕疵。(《語略》卷七)

      小,《語類》卷十九作“子”。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細(xì)微”。

      小,《說文·小部》:“物之微也。”《漢語大字典》:“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卜辭作三點(diǎn),示微小之意,與古金文同?!矗杭坠俏摹 髩m沙小物狀,與少本為一字,后分化為二字?!北玖x為細(xì)微?!兑住ど罚骸熬右皂樀拢e小以高大?!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叭粍t小固不可以敵大?!?/p>

      子,《說文·子部》:“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稱。象形?!薄稘h語大字典》按:“甲、金文十二支第一位之‘子’和第六位之‘巳’‘子某’之‘子’分用不混。前者與《說文》籀文形近,象小兒頭上有發(fā)及兩脛之形;后者與小篆形近,上象幼兒頭及兩臂,下象兩足并入襁褓中?;蛞詾槎呤且蛔之愺w?!印玖x當(dāng)是‘幼兒’,象形?!币瓿觥坝仔?,細(xì)微”義。如:子雞;子畜;子藍(lán)。漢曹操《四時(shí)食制》:“郫縣子魚,黃鱗赤尾。”《中國諺語資料·一般諺語》:“老姜蒸牛,子姜炒鴨?!?/p>

      4.害—失

      問存心、養(yǎng)性先后。曰:“先存心而后養(yǎng)性。養(yǎng)者,養(yǎng)而勿害之謂。性不可言存。”(《語略》卷十五)

      害,《語類》卷六十作“失”。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損害”。

      害,《說文·宀部》:“傷也?!北玖x為“損害,傷害”?!秶Z·楚語上》:“子實(shí)不睿圣,于倚相何害?!表f昭注:“害,傷也?!薄对企牌吆灐肪硎模骸吧窈腕w安,則群祅莫害,可致長生之道矣。”

      失,《說文·手部》:“縱也?!北玖x為“遺失,喪失”?!墩撜Z·陽貨》:“既得之,患失之?!蹦铣喝螘P《奏彈劉整》:“范今年二月九日夜,失車欄子夾杖龍牽等。”

      “失”的常見義是“遺失”,因此《語類》的“養(yǎng)而勿失之謂”容易造成誤解,《語略》的異文則有助于正確理解詞義?!斑z失,損失”本身也是一種損害,因此“失”能引申出“損害”義。

      另,《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均沒有收“失”的“損害”義,當(dāng)補(bǔ)。

      二、單音節(jié)替換復(fù)音節(jié)

      (一)單音節(jié)替換同義連言詞

      1.殺—減殺

      必不一切從古之禮。疑只是以古禮·殺。(《語略》卷八)

      殺,《語類》卷八十四作“減殺”。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減省”。

      殺,《說文·殺部》:“戮也?!北玖x是殺死、致死,后引申出“減省”義,音shài?!吨芏Y·地官·廩人》:“若食不能人二鬴,則令邦移民就谷,詔王殺邦用?!编嵭ⅲ骸皻ⅹq減也?!薄豆騻鳌べ夜辍罚骸啊洞呵铩忿o繁而不殺者,正也?!焙涡葑ⅲ骸皻?,省也?!?/p>

      減,《說文·水部》:“損也。”本義為水比原來的量少,有所損失,后引申出“省去一部分”義?!抖Y記·樂記》:“樂也者,動于內(nèi)者也;禮也者,動于外者也。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睉?zhàn)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殺”“減”詞義相同,組合成同義連言詞“減殺”,義也為“減省”。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四:“已上三十六善皆全者,當(dāng)位極人臣,壽考令終;或有不全,則禍福相折,以次減殺?!泵魃虻路兑矮@編·列朝二·沖圣日講》:“列圣經(jīng)筵,每月用初二、十二、廿二,凡三日,而日講則不拘期,一切禮儀視經(jīng)筵俱減殺。”

      2.欠闕—闕

      踐形,是有這個(gè)物事,腳實(shí)踏著,不欠闕了他底。(《語略》卷十五)

      欠闕,《語類》卷六十作“闕”。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缺少”。

      欠,《說文·欠部》:“欠,張口氣悟也。象氣從人上出之形。”王筠《釋例》:“人之欠伸,大抵相連卬首張口而氣解焉。氣不循其常,故反之以見意也?!倍斡癫米⒃唬骸扒氛撸瑲獠蛔阋?,故引申為欠少字?!北玖x為張口打哈欠,后引申出“不足;缺乏”義?!墩滞āで凡俊罚骸扒?,欠闕?!碧瓢拙右住逗骋埂吩姡骸昂鲆驎r(shí)節(jié)驚年幾?四十如今欠一年?!彼涡翖壖病短ど小べx木樨》詞:“傍邊只欠個(gè)姮蛾,分明身在蟾宮宿。”

      闕,《說文·門部》:“門觀也。”本義為宮門外兩邊的樓臺,后引申出“缺乏”義?!秶Z·楚語下》:“民多闕則有離叛之心?!蹦铣沃x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欠”“闕”為同義詞,組成同義連言詞“欠闕”。又如宋陳亮《又乙巳春書》之二:“亮輩根本工夫自有欠闕,來諭誠不誣矣。”《語類》卷四:“理只是一個(gè)理,理舉著全無欠闕?!?/p>

      3.必須—必

      古人為政,一本于寬,竊謂今必須反之以嚴(yán)。蓋必須如是矯之,而后有以得其當(dāng)。(《語略》卷十六)

      必須,《語類》卷一百八十作“必”。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一定”。

      必,《說文·八部》:“分極也。”段玉裁注曰:“極,猶準(zhǔn)也。凡高處謂之極,立表為分判之準(zhǔn),故云分極?!焙笥米鞲痹~,表示事理或主觀上確定不疑,相當(dāng)于“一定”。

      須,《說文·須部》:“面毛也?!北玖x為胡子,后用作副詞,有“必定”義。

      “必”“須”是同義詞,組合成同義連言詞“必須”。

      4.憐憫—憫

      今人說輕刑者,只見所犯之人為可憐憫,而不知被傷之人尤可念也。(《語略》卷十六)

      憐憫,《語類》卷一百一十作“憐”。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同情”。

      憐,《說文·心部》:“哀也?!北玖x為同情。

      憫,《集韻·準(zhǔn)韻》:“憂也。”本義為憂傷,后引申出“同情”義。

      “憐”“憫”是同義詞,組合成同義連言詞“憐憫”。

      (二)單音節(jié)替換“不×”

      1.歉—不慊

      然,才有歉于心,便是餒了。(《語略》卷十二)

      歉,《語類》卷五十二作“不慊”。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慚愧”。

      歉,《說文·欠部》:“食不滿。”本義吃不飽,后引申出“不足”義。宋蔡絳《鐵圍山叢談》卷三:“魏公薨于鄉(xiāng)郡,而鄭公不吊祭,識者以為盛德之歉。”明馮夢龍《掛枝兒·調(diào)情》:“碌碌之夫,遇事推調(diào),不是膽歉,盡曲情寡。”

      慊,《說文·心部》:“疑也?!北玖x為嫌疑,后引申出“滿足;滿意”義,音qiè。《孟子·公孫丑》:“行有不謙于心,則餒也?!壁w歧注:“慊,快也。”《莊子·天運(yùn)》:“今取緩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齙嚙挽裂,盡去而后慊?!背尚⑹瑁骸般唬阋??!?/p>

      “歉”“慊”為反義詞,與“不慊”則語義相同。

      2.惡—不善

      人心都有這個(gè)義理,都好善,都惡惡。(《語略》卷十四)

      惡,《語類》卷五十九作“不善”。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不好”。

      惡,《廣韻》:“不善也?!迸c“善”是反義詞,與“不善”則語義相同。

      三、復(fù)音節(jié)替換復(fù)音節(jié)

      (一)動賓結(jié)構(gòu)

      1.致志—致意

      須是專心致志,一切從原頭理會過。(《語略》卷一)

      致志,《語類》卷一百四作“致意”。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意念”。

      志,《說文·心部》:“意也。”本義為“意念”。《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p>

      意,《說文·心部》:“志也?!北玖x為“意念”?!秴问洗呵铩らL見》:“申侯伯善持養(yǎng)吾意,吾所欲則先我為之?!备哒T注:“意,志也?!?/p>

      “意”“志”分別與“致”組成“致意”“致志”,詞義相同,均指“集中注意力;一心一意”。

      《漢語大詞典》“致意”條的第3 個(gè)義項(xiàng)“關(guān)注;集中心思”,首例為嚴(yán)復(fù)《原強(qiáng)》,偏晚,可根據(jù)此異文提前書證。

      2.奈煩—耐煩

      大凡事,只得奈煩做將去。才起厭心,便不得。(《語略》卷十九)

      奈煩,《語類》卷一百七十作“耐煩”。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不急躁”。

      “耐煩”有“不急躁”義。《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二程等得不耐煩,堅(jiān)執(zhí)要行。”清李漁《凰求鳳·酸報(bào)》:“呀!為甚么原故,氣得這等利害!小姐,勸你耐煩些?!?/p>

      “奈”可通“耐”。禁得起,受得住。唐司空圖《退居漫題》詩之一:“花缺傷難綴,鶯喧奈細(xì)聽?!彼吸S庭堅(jiān)《和文潛舟中所題》:“誰奈離愁得,村醪或可尊?!?/p>

      “奈煩”義同“耐煩”。元關(guān)漢卿《四春園》第一折:“則今番臨繡床有些兒不奈煩。”《水滸傳》第三回:“誰奈煩等你?去便同去。”

      (二)并列結(jié)構(gòu)

      1.同義連言詞

      (1)分?jǐn)?shù)—分別

      而今且要看天理人欲,義利公私,分?jǐn)?shù)得明,將自家日用與它勘驗(yàn)。(《語略》卷二)

      分?jǐn)?shù),《語類》卷一百一十七作“分別”。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區(qū)別;分辨”。

      別,《說文·刀部》:“分解也?!北玖x為分離骨和肉,引申出“區(qū)別;分辨”的意思,如《水經(jīng)注·淇水》:“不遇盤根錯(cuò)節(jié),何以別利器乎?”

      數(shù),《說文·攴部》:“計(jì)也?!北玖x為查點(diǎn),計(jì)算。引申出“分辨”的意思,如《詩·小雅·巧言》:“往來行言,心焉數(shù)之?!敝祆浼瘋鳎骸皵?shù),辨也。”

      分,《說文·八部》:“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北玖x是使整體變成及部分、使相聯(lián)系的離開,后引申出“辨別,區(qū)別”義?!墩撜Z·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呂氏春秋·功名》:“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

      “分”“數(shù)”“別”使同義詞,組成的“分別”“分?jǐn)?shù)”也是同義詞,“分?jǐn)?shù)”義為“分辨”。

      另,《漢語大詞典》“分?jǐn)?shù)”條下失收該“分辨”義,當(dāng)補(bǔ)。

      (2)關(guān)防—防閑

      人是逐一理會。身上許多病痛,都要關(guān)防。(《語略》卷四)

      關(guān)防,《語類》卷十五作“防閑”。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防范”。

      “關(guān)防”有“防范”義。宋司馬光《上聽斷書》:“今國家政事未有不先經(jīng)兩府相與商議,然后施行。關(guān)防祕密,外人莫得而知?!薄度辶滞馐贰返谑呕兀骸八麅鹤咏凶鼋疖S,卻是一字不通的,考期在即,要尋一個(gè)替身。這位學(xué)道的關(guān)防又嚴(yán),須是想出一個(gè)新法子來。”

      “防閑”也有“防范”義?!对姟R風(fēng)·敝笱序》:“齊人惡魯桓公微弱,不能防閑文姜,使至淫亂,為二國患焉?!薄逗鬂h書·列女傳·孝女叔先雄》:“家人每防閑之,經(jīng)百許日后稍懈,雄因乘小船,于父墯處慟哭,遂自投水死?!?/p>

      “關(guān)”,門閂,用于鎖門;“防”,堤也,用于制水;“閑”,圈欄也,用于制獸。都引申為“防備;防范”。

      “關(guān)”“防”“閑”是同義詞,分別組合成同義連言詞“關(guān)防”“防閑”,詞義相同。

      (3)勞擾—繁擾

      坤順承天,惟以成物,都無許多勞擾作為,故能以簡而作成物。(《語略》卷十一)

      勞擾,《語類》卷七十四作“繁擾”。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繁雜紛亂”,與下文的“簡”對應(yīng)。

      “勞擾”有“繁雜紛亂”義。宋李綱《梁谿集·乞于殿前衙置宣撫司札子》:“若置宣撫使司,則百事又皆紊亂勞擾?!鼻逍焖伞端螘嫺濉な池洝罚骸皫熗轿聪ⅲ普{(diào)繁興,江、淮、襄、蜀、尤極勞擾。”

      “繁擾”也有“繁雜,紛擾”義?!赌鲜贰そ畟鳌罚骸罢路睌_,訟訴殷積。”

      也作“煩擾”,義為“雜亂;紛擾”?!豆茏印そ亍罚骸皟?nèi)無煩擾之政,外無強(qiáng)敵之患也。”《三國志·蜀志·王平傳》:“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p>

      勞,《說文·力部》:“劇也。”本義為辛勤勞苦,后引申出“頻繁;繁多”義。宋曾鞏《上元》詩:“風(fēng)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闌送目勞?!彼瓮醢彩镀蛑浦萌緱l制》:“省勞費(fèi),去重?cái)?,寬農(nóng)民,庶幾國用可足,民財(cái)不匱矣。”

      擾,《說文·手部》:“煩也?!北玖x為勞煩不寧,后引申出“紛亂”義?!读凶印ぶ苣峦酢罚骸敖耦D識既往,數(shù)十年來存亡、得失、哀樂、好惡,擾擾萬緒起矣?!倍拍痢栋⒎抗儋x》:“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繁,《說文·糸部》:“每糸,馬髦飾也?!倍斡癫米ⅲ骸耙隇榉倍啵赘钠渥肿鞣?,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薄稌ぶ衮持a》:“簡賢附勢,寔繁有徒?!薄蹲髠鳌こ晒吣辍罚骸敖癖姺倍鴱挠嗳暌?,無傷也?!倍蓬A(yù)注:“繁,猶多也?!?/p>

      煩,《說文·頁部》:“熱頭痛也?!焙笠瓿觥胺倍?;繁雜”義?!稌ふf命中》:“禮煩則亂,事神則難?!碧苿⒅獛住妒吠āぽd言》:“言事相兼,煩省合理?!?/p>

      “勞”“擾”“繁”“煩”為同義詞,分別組成同義連言詞“勞擾”“繁擾”“煩擾”。

      另,《漢語大詞典》“勞擾”條收“勞苦煩擾”“煩勞打擾”二義,而失收“繁雜紛亂”義,當(dāng)補(bǔ)。

      (4)差異—詫異

      中、庸只是一個(gè)道理,以其不偏不倚,故謂之“中”;以其不差異可常行,故謂之“庸”。未有中而不庸者,亦未有庸而不中者。(《語略》卷十四)

      差異,“溫圖弘治本”與“咸豐本”均作“詫異”。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奇怪;反?!?。

      “詫異”有“奇怪”義?!稓w硯錄》:“人咸詫異稱神,余卻愧抄來墨卷也。”《夜譚隨錄》:“騎者至,見而詫異,解其縛而詢其故,侯猬縮而泣,告之?!?/p>

      “差異”也有“奇怪;反?!绷x?!墩Z類》卷九十五:“真?zhèn)€是未有無對者??吹闷茣r(shí),真?zhèn)€是差異好笑?!庇志砥叨骸笆篱g自有這般差異的事。”明劉基《二鬼》詩:“忽然宇宙變差異,六月落雪冰天逵。”

      詫,《集韻·祃韻》:“夸也?!北玖x為夸耀,后引申出“驚訝;詫異”義?!缎绿茣ご髦恋聜鳌罚骸伴喪?dāng)?shù)年,父子繼為宰相,世詫其榮?!彼紊塾骸对屶狄鳌罚骸白蛉罩耸?,今日張羅,人間常事,何詫何嗟?”

      差,《說文·左部》:“貳也,差不相值也。”本義為“失當(dāng);差錯(cuò)”,后引申出“異;奇異”義?!读簳@傳》:“(沈約)于坐策顯經(jīng)史十事,顯對其九……顯問其五,約對其二。陸倕聞之嘆曰:‘劉郎可謂差人。’”唐韓愈《瀧吏》詩:“颶風(fēng)有時(shí)作,掀簸真差事。”

      異,《說文·異部》:“分也?!睏顦溥_(dá):“甲骨文異字作人頭上戴物。兩手奉之之形,‘異’蓋‘戴’之初文。”[6]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古金文)象人舉手自翼蔽形。”[6]引申出“驚異;詫異”義?!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巴鯚o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睍x陶潛《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p>

      “詫”“差”“異”是同義詞,組成同義連言詞“詫異”“差異”。

      (5)斷制—斷割

      論“進(jìn)以禮,退以義”,曰:“三揖而進(jìn),一辭而退?!M(jìn)以禮’,揖讓辭遜;‘退以義’,果決斷制?!保ā墩Z略》卷十六)

      斷制,《語類》卷五十八作“斷割”。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決斷”。

      斷、制、割均有“決斷”義。

      斷,《說文·斤部》:“截也?!北玖x為把條狀物截開分成斷,后引申出“判斷;決斷;決定”義?!兑住は缔o上》:“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蹦铣簞③摹段男牡颀垺ぶ歌Α罚骸叭舴蜃⒔鉃闀?,所以明正事理,然謬于研求,或率意而斷?!?/p>

      制,《說文·刀部》:“裁也。從刀從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本義為修剪枝條,后引申出“決斷”義?!稌ぶ芄佟罚骸白h事以制?!辈躺蚣瘋鳎骸爸疲枚纫??!?/p>

      割,《說文·刀部》:“剝也?!北玖x為用刀切斷,后引申出“決斷”義。《韓非子·說難》:“深計(jì)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彼鼗⑶啬怪窈啞稙槔糁馈罚骸袄粲形迨А簧醚_割?!薄短綇V記》卷三〇三引《瀟湘錄》:“(蒼璧)見殿上卷一珍珠簾,一貴人臨階坐,似剸割事?!?/p>

      “斷”分別與“制”“割”組成同意連言詞“斷制”“斷割”,二者為同義詞?!皵嘀啤庇秩纭稌涡獭罚骸拔r(shí)庶威奪貨,斷制五刑,以亂無辜?!薄俄n非子·難四》:“人君非獨(dú)不足于見難而已,或不足于斷制?!薄皵喔睢庇秩纭俄n非子·安危》:“危道:一曰斲削于繩之內(nèi),二曰斷割于法之外?!薄杜f唐書·姚崇傳》:“崇獨(dú)當(dāng)重任,明于吏道,斷割不滯?!?/p>

      (6)簽押—僉押

      今則不然,每欲行一文字,則經(jīng)由數(shù)司簽押各相牽制,事何由成!(《語略》卷十六)

      簽押,《語類》卷一百二十八作“僉押”。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署名,畫押”。

      “簽押”義為“署名,畫押”。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唐中書指揮事謂之‘堂帖子’。曾見唐人堂帖,宰相簽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p>

      “僉押”,也可表示“簽名,畫押”義?!墩Z類》卷一百六:“某向?yàn)橥膊?,許多賦稅出入之簿,逐日點(diǎn)對僉押,以免吏人作弊。”《語類》卷一百二十八:“書行給舍繳駁,猶州郡行下事,須幕職官僉押,如有不是,得以論執(zhí)。”

      簽,《篇海類編·花木類·竹部》:“簽書文字也?!敝冈谖募騿螕?jù)上署名或題寫文字以為標(biāo)識。宋蘇軾《乞罷詳定役法札子》:“臣既不同,決難隨眾簽書?!?/p>

      僉,《說文·亼部》:“皆也?!北玖x為眾人同說,后可通“簽”,指簽署。宋周密《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開寶四年九月,凡樞密院官皆只押字,不僉名。不知渡江后如何?合考?!?/p>

      押,《字匯·手部》:“簽署文字也?!北玖x指在公文或契約上簽字或畫符號作為憑信。宋王溥《唐會要·百官奏事》:“(景龍)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勅,諸司欲奏大事,并向前三日錄所奏狀一本,先進(jìn),令長官親押。”

      “簽”“僉”“押”詞義相同,組成同義連言詞“簽押”“僉押”。

      (7)賦予—付予

      問“命”字之義。曰:“命,謂天之賦予,所謂天令之謂命?!保ā墩Z略》卷十六)

      賦予,《語類》卷六十一作“付予”。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給予”。

      賦,《說文·貝部》:“斂也?!北玖x為斂取,征收,引申指授予,給予?!肚f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娋呀耘T唬骸粍t朝四而暮三?!娋呀詯??!薄稘h書·哀帝紀(jì)》:“太皇太后詔外家王氏田非冢塋,皆以賦貧民?!鳖亷煿抛ⅲ骸百x,給與也?!?/p>

      付,《說文·人部》:“與也。”本義為給予,交給?!稌よ鞑摹罚骸盎侍旒雀吨袊裨截式劣谙韧酰镣跷┑掠?,和懌先后迷民,用懌先王受命?!睂O星衍疏:“言天既付中國民與其疆土于先王,今王思用德和服先道此迷惑之民,用終先王所受大命?!?/p>

      予,《說文·予部》:“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倍斡癫?/p>

      注:“予、與古今字……象以手推物付之?!庇小百n予;給與”義。《詩·小雅·采菽》:“君子來朝,何錫予之?”《荀子·修身》:“怒不過奪,喜不過予?!睏顐娮ⅲ骸坝瑁n也。”

      “賦”“付”“予”為同義詞,組成同義連言詞“賦予”“付予”,都有“給予”義。

      2.逆序詞

      (1)易簡—簡易

      此個(gè)道理問也問不盡,說也說不盡,頭緒盡多,須是自去看??磥砜慈?,則自然一日深似一日,一日分曉似一日,一日易簡似一日,只是要熟。(《語略》卷三)

      易簡,《語類》卷一百一十三作“簡易”。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簡單易行”。

      “易簡”有“平易簡約”義?!兑住は缔o上》:“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鼻逦涸础稄?fù)何竹薌同年論會計(jì)書》:“至救時(shí)務(wù)之書,宜易簡不宜繁難?!?/p>

      “簡易”也有“平易簡約”義。《墨子·非命中》:“惡恭儉而好簡易,貪飲食而惰從事?!薄妒酚洝⒕词鍖O通列傳》:“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p>

      (2)二三—三二

      讀書法,且先讀數(shù)十過,已得文義四五分;然后看解,又得二三分;又卻讀正文,又得一二分。(《語略》卷六)

      二三,《語類》卷六作“三二”。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約數(shù),常用于表示較少的數(shù)量”。

      “二三”作約數(shù),不定數(shù),表示較少的數(shù)目,猶言“幾”?!秶Z·吳語》:“(越王)曰:‘勾踐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于邊?!睗h王褒《僮約》:“日暮以歸,當(dāng)送干薪二三束。”唐皎然《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諼二三尺?!?/p>

      “三二”也可作約數(shù),表示較少的數(shù)量?!赌鲜贰ず箦鷤飨隆ば煸罚骸板鸁o容質(zhì),不見禮,帝三二年一入房。”

      (3)通貫—貫通

      論孟中庸,待大學(xué)通貫浹洽,無可得看后方看,乃佳。(《語略》卷七)

      通貫,《語類》卷十四作“貫通”。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通曉明白”。

      “通貫”有“通曉,貫通”義。宋陸游《楊夫人墓志銘》:“二子未從外塾,而于幼學(xué)之事,各已通貫精習(xí)。”《醒世恒言·馬當(dāng)神風(fēng)送滕王閣》:“幼有大才,通貫九經(jīng),詩書滿腹。”

      “貫通”也有“通曉,貫通”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正貫》:“然后援天端,布流物,而貫通其理,則事變散其辭矣?!碧祈n愈《順宗實(shí)錄三》:“聰明強(qiáng)記,歷代史傅,無不貫通?!?/p>

      (4)笑語—語笑

      凡人多動作,多笑語,做力所不及底事,皆是暴其氣。(《語略》卷十二)

      笑語,《語類》卷五十二作“語笑”。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談笑,又說又笑”。

      “笑語”有“談笑”義。唐賈島《喜雍陶至》詩:“今朝笑語同,幾日百憂中?!薄冻蹩膛陌阁@奇》卷五:“眾女眷或在前,或在后,大家一頭笑語,一頭行走。”

      “語笑”也有“談笑”義。《南史·袁粲傳》:“郡南一家頗有竹石,粲率爾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嘯詠?zhàn)缘?。主人出,語笑款然?!彼侮悗煹馈洞簯咽距徖铩吩姡骸笆S鲩T追語笑,卻嫌歸鬢著塵沙?!?/p>

      (三)重疊式

      聵聵—憒憒

      人心之靈,天理所在,用之則愈明。只提醒精神,終日著意,看得多少文字!窮得多少義理!徒為懶倦,則精神自是聵聵,只恁昏塞不通,可惜?。ā墩Z略》卷四)

      聵聵,《語類》卷一百四作“憒憒”。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昏聵糊涂”。

      “聵聵”有“昏聵糊涂”義。漢揚(yáng)雄《太玄·玄攡》:“曉天下之聵聵,瑩天下之晦晦者,其唯玄乎!”宋蘇軾《與米元章書》之二:“天下豈常如我輩聵聵邪?”

      “憒憒”也有“昏聵糊涂”義。漢班固《詠史》:“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王導(dǎo))自嘆曰:‘人言我憒憒,后人當(dāng)思此憒憒。’”

      聵,《說文·耳部》:“亂也?!北玖x為“混亂,糊涂”。

      憒,《說文·心部》:“聾也?!北玖x為“耳聾”,后引申出“糊涂”義。

      “聵”“憒”分別組成疊音詞“聵聵”“憒憒”,詞義相同。

      (四)偏正式

      毫芒—毫毛

      此四者皆我所固有,其初發(fā)時(shí)毫芒如也。及推廣將去,則廣大無窮。(《語略》卷十三)

      毫芒,《語類》卷五十三作“毫毛”。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細(xì)毛”。

      毫,《集韻·毫韻》:“長銳毛也?!北玖x為細(xì)而尖的毛,后引申出“極細(xì)微,細(xì)小”義。

      芒,《說文·艸部》:“艸耑也?!北玖x為某些禾本科植物籽實(shí)外殼上針狀的尖毛?!秴问洗呵铩彆r(shí)》:“得時(shí)之稻,大本而莖葆,長秱疏穖,穗如馬尾,大粒無芒。”漢劉楨《魯都賦》:“黍稷油油,秔族垂芒?!?/p>

      “毫芒”有“細(xì)毛”義?!俄n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睍x葛洪《抱樸子·釋滯》:“離朱覿毫芒于百步?!?/p>

      “毫毛”也有“細(xì)毛”義?!盾髯印べx》:“精微乎毫毛,而盈大乎宇宙?!薄端貑枴ご桃摗罚骸安∮性诤撩砝碚撸性谄つw者?!?/p>

      (五)附加式

      翻然—幡然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是“隱君以求其志”。及翻然而起,“使是君為堯舜之君,使是民為堯舜之民”,是“行義以達(dá)其道”。(《語略》卷十七)

      翻然,《語類》卷四十六作“幡然”。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迅速轉(zhuǎn)變貌”。

      按:“翻然”有“迅速轉(zhuǎn)變貌”義。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若能翻然大舉,建立元?jiǎng)?,以?yīng)顯祿,福之上也?!薄端鍟奂o(jì)下》:“若有識存亡之分,悟安危之機(jī),翻然北首,自求多福?!?/p>

      幡,通“翻”,義為“變動;反覆”?!稘h書·禮樂志二》:“幡比翄回集,貳雙飛常羊?!薄稘h書·高帝紀(jì)下》:“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鳖亷煿抛⒁龂喝绱驹唬骸熬痈呶葜隙﹃菜?,言其向下之勢易也。”

      “幡然”也有“迅速轉(zhuǎn)變貌”義?!睹献印とf章上》:“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薄盾髯印ご舐浴罚骸熬又畬W(xué)如蛻,幡然遷之?!睏顐娮ⅲ骸搬εc翻同?!?/p>

      (六)其他復(fù)合式結(jié)構(gòu)

      1.污穢—不凈

      性譬之水,本皆清也。以凈器盛之,則清;以污穢之器盛之,則臭。(《語略》卷十二)

      污穢,《語類》卷四作“不凈”。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不干凈”。

      “污穢”有“骯臟,不干凈”義?!抖鼗颓?十恩德>之六》:“干處與兒眠,不嫌污穢與腥羶?!痹盍垺度章勪洝罚骸肮耪?,祭之用牲,以七體為貴,羊首牛首,肩臑心肺,皆上體也;至于腎腸臀足之類皆不用,以其在下而汚穢也?!?/p>

      “污穢”“凈”為反義詞,與“不凈”則語義相同。

      2.資稟—資質(zhì)

      好仁者,自有一般人資稟較寬和溫厚。(《語略》卷十三)

      資稟,《語類》卷二十六作“資質(zhì)”。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品性資質(zhì)”。

      按:“資稟”義為“天資;稟性”。又如《除尚書右丞諸公免書》:“某駕駛寒陋,資稟冥煩?!薄端疂G傳》第六一回:“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氣,資稟聰明。”

      “資質(zhì)”有“稟性、天賦”義?!稘h書·梅福傳》:“故京兆尹天章資質(zhì)忠直,敢面引廷爭?!薄墩Z類》卷七十:“大抵資質(zhì)柔巽之人,遇事便不能做事?!?/p>

      另,《漢語大詞典》“資稟”條只有“規(guī)定發(fā)給的糧米”義項(xiàng),當(dāng)補(bǔ)“天資;稟性”義。

      3.利欲—利祿

      義剛曰:“韓公雖有心學(xué)問,但于利欲之念甚重?!保ā墩Z略》卷十八)

      利欲,《語類》卷一百三十七作“利祿”。

      按:該詞在文例中的意思是“貪圖財(cái)利”。

      按:“利欲”的“利”為名詞,義為“爵賞,利祿”?!秶Z·晉語九》:“夫以城來者,必將求利于我。”韋昭注:“利,爵賞也?!薄抖Y記·表記》:“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编嵭ⅲ骸袄撡p也?!薄袄钡摹坝笔莿釉~,“利欲”就是對爵賞、利祿等私利的欲望?!豆侍締坦珡R碑》:“雅性謙克,不吝于利欲?!薄侗阕印徟e》:“不為利欲動,不為屬讬屈。”

      “利祿”的“利”則是動詞,義為“貪愛,喜好”。《禮記·坊記》:“先財(cái)而后禮,則民利?!编嵭ⅲ骸袄?,猶貪也?!薄妒酚洝に挝⒆邮兰摇罚骸岸嚼赘钙蕖?,華督攻殺孔父,取其妻?!薄袄摗本褪秦潏D爵祿。又如《禮記·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祿也?!编嵭ⅲ骸斑`,猶去也。利祿,言為貪祿留也。臣以道去君,至于三而不遂去,是貪祿?!?/p>

      《語略》與《語類》中的異文同義現(xiàn)象頗為普遍。從詞匯學(xué)的角度看,它記錄了宋元時(shí)期的詞匯使用特征;從文獻(xiàn)角度看,它為《語略》與《語類》的整理、校勘提供重要的資料。因此,全面發(fā)掘、整理這些異文,對于我們研究古漢語同義詞、詞匯訓(xùn)詁以及朱子文獻(xiàn)整理都極有參考價(jià)值。

      左贡县| 建阳市| 武隆县| 随州市| 曲松县| 漠河县| 台中市| 闽清县| 温宿县| 临海市| 陆川县| 阿图什市| 灌云县| 苏州市| 平湖市| 丽江市| 玛沁县| 长子县| 永和县| 九寨沟县| 安化县| 罗山县| 五指山市| 渭南市| 汶上县| 南江县| 印江| 福安市| 伊吾县| 仪征市| 吕梁市| 吴江市| 二连浩特市| 方山县| 北票市| 定安县| 苗栗市| 多伦县| 樟树市| 本溪市| 清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