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發(fā)
(福建省二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沖鉆孔灌注樁的后注漿技術將注漿管與鋼筋籠連接在一起,通過成孔作業(yè)、放置鋼筋籠,最后高壓注入水泥漿。水泥漿在壓入樁側和樁端的過程中,固化樁底沉積物和樁側泥皮,增強樁底的穩(wěn)定性,承載力得到顯著提升[1],有效降低基礎的沉降量,在高層建筑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結合實際工程項目,分析后注漿技術提高承載力機理,研究沖鉆孔灌注樁關鍵技術。
寧德天行萬安苑項目,總建筑面積為99970m2,占地面積32481m2,包括8幢18層的住宅樓、1幢17層的住宅樓及部分沿街商鋪,地下室共1 層,為停車場和設備用房。高層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抗震設防烈度為7 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基礎為鉆孔灌注樁。沖鉆孔灌注樁適用于各種地層,可獲得較高的單樁承載力,樁身長度、樁徑選擇范圍大,樁身長度易控制,單樁承載力高,穿透能力強,能克服振動干擾和擠土效應,且對周圍建筑物影響較小。根據地質初勘數據,場地巖土體自上而下分述如表1所示。
表1 場地巖土地質數據
沖鉆孔灌注樁是高層建筑常用的基礎。樁端后注漿技術,利用壓漿機械,向持力層進行壓力注漿,水泥漿與土體結合,強化樁端承載力,固化樁底沉積物和樁側泥皮,增強樁底的穩(wěn)定性,有效解決樁底沉渣以及泥皮過厚的問題。
注漿前,在鋼筋籠的兩側預先埋設注漿管,然后進行加壓。樁側受壓時,樁端形成了一個球形的泥漿區(qū),沿著四周向土體擴散,徑向擴散增大了樁徑,豎向的擴散增加了樁身長度。經過穩(wěn)定的持力層過濾后,樁身四周的土體,其滲透性大幅降低,成為具有密封性的填充區(qū)[2]。填充區(qū)形成了封閉空腔,樁身側面形成泥皮,在1~2MPa 的注漿壓力下,填充區(qū)區(qū)域穩(wěn)定,注漿結束。樁端后注漿機理如圖1所示。
樁側泥漿的擴散,可視為徑向滲流。水泥漿主要在兩個方向上滲流,一是沿樁身四周的間隙向上擴散,一是向樁身四周的土體擴散,增加樁身四周的摩阻力。水泥漿在軸向壓力的作用下,對樁側的土體造成一定的徑向收縮,水泥漿迅速填充這部分收縮,如圖2所示。
圖2 樁側漿液擴散機理
⑴后注漿技術提高樁端阻力
后注漿技術可以改善土層的密實度,沖鉆孔施工過程中,水泥漿注入持力層,使砂石滲透進松軟的土體,實現土體固化,夯實持力層[3]。壓力注漿施工,在樁端產生一個半球形的樁頂,有效的擴大樁端的承載面積,改善樁端的承載能力。水泥漿經高壓注入樁底,相當于施加預應力,極大的提高樁端力和樁側摩阻力,提高持力層的強度,使基礎的沉降均勻,減少總沉降量。
⑵后注漿技術提高樁側摩阻力
持續(xù)的注漿高壓力下,水泥漿在樁端處形成膨脹區(qū),注漿后期,水泥漿沿著樁側的空隙向上返流,通過擠壓作用,減小泥皮對樁側阻力的影響,增加樁身與土體間的摩擦,進而增加樁側阻力[4]。在壓力作用下,水泥漿在樁身周邊形成“泥漿脈”,改善周圍土體的力學性能,提高單樁的承載力。
后注漿鉆孔灌注樁的單樁承載力包括三個方面,加強段的樁身側阻力、不加強段的樁身側阻力和樁端球狀區(qū)的擴散阻力[5],單樁極限承載力可按式⑴計算:
式中,R為樁身半徑,m;qi為鉆孔灌注樁的單位側阻力,kN/m2;hj為第i層土的厚度,m;r,擴大頭部的半徑,m;qj鉆孔灌注樁的單位端阻力,kN/m2;hj為后注漿增強段高度,m。
為了研究不同參數對單樁承載力的影響,利用Flac3D 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數值仿真分析模型,保持樁徑為0.8m 不變,得到不同樁身長度情況下的承載力分析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樁身長度情況下的承載力分析
與未注漿的普通樁相比,采用后注漿技術的單樁,其承載力得到顯著提升。樁身長度為5m 的單樁,承載力由420kN提升至716kN,承載力提升70.5%。隨著樁身長度的逐步提高,樁端后注漿的單樁承載力提升效果逐漸減緩,至樁身長度達到30m時,承載力提升32.7%。因此,樁身長度并非越長越好,樁底達到穩(wěn)定持力層2m 以下,可滿足工程需要。
同樣的,保持樁身長度10m 不變,得到不同樁徑情況下的承載力分析數據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樁徑情況下的承載力分析
樁徑對承載力的影響,與樁身長度對承載力的影響類似,樁徑為0.6m時,普通樁的承載力為490kN,樁端后注漿的單樁承載力為830kN,提升69.5%。隨著樁徑的逐步增大,承載力的提升效果逐漸減緩,樁徑為1.5m時,承載力僅提升了24.6%,與增加的施工成本相比,性價比不突出。因此,推薦選用樁徑0.8m或1.0m。
在保持樁徑、樁長不變的情況下,彈性模量較高的水泥漿,經高壓注漿得到的單樁,可獲得較高的承載力。彈性模量Ec 分別為800MPa 和1200MPa 的荷載曲線如圖3所示,相同的樁徑條件下,彈性模量為1200MPa的混凝土樁,均大于彈性模量為800MPa 的混凝土樁,在承載力方面明顯優(yōu)于低彈性模量的混凝土樁。
圖3 荷載曲線
注漿量對承載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灌注樁的體積上,表現為樁身長度和樁徑的組合。注漿量越多,承載力的增幅越大,隨著水泥漿的注入,注漿區(qū)域與地基的接觸越多,單樁的承載性能越好,基礎的沉降量越小。不同注漿量的沉降量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沉降量曲線
未注漿的樁基,其沉降量是最大的,灌注樁直徑2m,樁長2m 的地基的沉降量次之,灌注樁直徑3m,樁長3m 的地基的沉降量最小。而且,隨著荷載的逐步增大,沉降量的差異更加明顯,樁端后注漿技術的優(yōu)勢顯著。
沖鉆孔是后注漿灌注樁的關鍵工藝,主要包括成孔、清孔、終孔和清孔檢測等工序。
⑴成孔
成孔應保證垂直度偏差小于1%,鉆機安裝應保證水平周正。開鉆前認真校正孔位中心。成孔時,鉆機要對準已經測定的樁中心,逐漸旋進鉆孔[6]。鉆進過程中應經常測驗孔徑和孔形,嚴控成孔質量,確保鉆機平穩(wěn)。
⑵清孔
清孔的主要作用是更新已經成孔的內部泥漿以及孔內鉆渣,減少鉆孔底部的沉淀量,以防樁底的沉淀過多而影響灌注樁的承載力。清孔時應持續(xù)置換泥漿,清除孔底所有的沉淀砂土,孔底部0.5m 范圍內的泥漿含砂率應小于8.5%。
制作前應將鋼筋徹底去除銹蝕,并用拉直設備調直,主應力筋應采用整根鋼筋。確需接長,應采用焊接方式,焊接連接區(qū)段為35d且不小于0.5m[7]。若鋼筋籠長度大于10m,應分為若干段分別制作。分段之間的主應力筋的接頭應錯開,兩個接頭之間的間距應大于0.5m。吊裝鋼筋籠時,應對準樁孔中心,按樁位中心定位,嚴格保證鋼筋籠的垂直度。
導管埋置深度,一般為2~6m,必須連續(xù)進行壓力注漿,嚴禁中途停止施工。注漿過程中,應監(jiān)測導管內的水泥砂漿的下降情況和水位變化,及時測量混凝土面高度。注漿結束時,導管外的泥漿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大,可小幅度的上下串動導管,確保灌注順利進行。
結合寧德天行萬安苑項目,分析沖鉆孔灌注樁注漿技術及工程應用,得出以下結論:
⑴樁端后注漿技術,利用壓力注漿,強化樁端承載力,固化樁底沉積物和樁側泥皮,增強樁底的穩(wěn)定性,有效解決樁底沉渣以及泥皮過厚的問題;
⑵后注漿技術的單樁,承載力得到顯著提升。隨著樁身長度、樁徑的增大,承載力提升的效果逐漸減緩,推薦工程中樁徑為0.8m 或1m,樁身長度保證樁底嵌入穩(wěn)定持力層2m 以下;相同條件下,彈性模量較高的后注漿灌注樁的承載力明顯優(yōu)于低彈性模量的樁,注漿量越多,承載力的增幅越大,基礎的沉降量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