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用藥群體:他們各個臟器(如肝臟、腎臟)發(fā)育尚未完全,神經系統(如大腦)、運動系統(如骨骼)發(fā)育也不完善;體內代謝與成人顯著不同,用藥后的反應與成人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這些“特殊性”沒有具體的指標表示,不便于家屬遵照執(zhí)行,因此,錯誤用藥導致的不良事件時有發(fā)生。本文就來說說常見的6種兒童用藥誤區(qū)。
誤區(qū)一:兒童是成人的“縮小版”,用藥量可以同比例縮小
當孩子生病而家里又沒有專門的兒童藥時,很多家長在焦急中會突然“急中生智”,把成人藥減半量或者更小量喂給兒童服用,殊不知這種做法非常危險—很可能因為藥物成分和藥物性質造成過量用藥、錯誤用藥,有些時候還有可能導致藥物中毒,不僅延誤病情,嚴重的甚至還會危及生命。而且,大多數藥物都需要通過肝腎代謝,而孩子的肝腎及其他器官發(fā)育尚未完全,對藥物的代謝和成人顯著不同,錯誤用藥導致不良反應的風險也更高。
所以,家長一定要遵醫(yī)囑選擇兒童藥;如果沒有兒童藥,用藥前請咨詢醫(yī)生或藥師。
誤區(qū)二:多種藥物混在一起服用,這樣治療起效快
雖然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但偶爾的感冒、發(fā)熱在所難免,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話是這么說,自己的孩子生病家長卻不可能冷靜,總想著把家里的藥物—退熱藥、感冒藥、消炎藥—一股腦地都找出來,甚至還要加上金銀花水、菊花茶等,一起喂給孩子服用,認為這樣治療起效快。殊不知,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有可能導致肝衰竭,而兒童肝臟發(fā)育不完全,發(fā)生不良事件的風險更高,后果也更嚴重。
比如,復方氨酚烷胺和感冒靈不能混在一起服用,這兩種藥物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混在一起服用容易導致乙酰氨基酚過量,甚至可能對兒童肝腎功能造成損傷。氨酚黃那敏和布洛芬也不能混在一起服用,氨酚黃那敏含有對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退熱,而布洛芬也是退熱藥,這兩種藥物放在一起相當于同時服用了兩種退熱藥,可能導致藥物中毒。另外,止咳藥和化痰藥也不能混在一起服用,尤其是低齡兒童不建議服用化痰藥;盡量通過物理排痰的方法將痰液有效排除,及時清除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保證呼吸道通暢。
誤區(qū)三:生病了要趕緊用藥,越早越好
常見的如兒童感冒后咳嗽以及發(fā)熱的用藥。兒童感冒多為病毒性感冒,往往呈自限性(通常自己會慢慢變好)。對于輕微的咳嗽,在保持空氣流通、保證孩子休息的基礎上,家長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即可,不必著急用藥;若兩三天后病情仍不見好轉甚至加重,應該先去醫(yī)院檢查,再針對性地選擇藥物。
此外,對于中低度的兒童發(fā)熱,家長也不要著急喂服退熱藥物。專家建議,兒童發(fā)熱超過38.5度,才需要使用藥物治療;發(fā)熱不超過38.5度,可以先進行物理降溫,如擦拭大血管豐富的頸部、腋窩、大腿根等部位,幫助身體散熱。
誤區(qū)四:平時多吃點保健品,孩子聰明能長個兒
近些年,所謂的“兒童保健品”層出不窮,引得家長跟風購買,仿佛買晚了就會導致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以補鈣為例,其實健康的孩子只要做到均衡飲食,就能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鈣,因此不必要吃兒童鈣片之類的保健品。再以很多家長“刮目相看”的DHA為例,在胎兒期和嬰兒期,DHA對神經系統和腦部的發(fā)育確實有幫助,但是并不能提高智力,更不會讓孩子變聰明;還不如多吃些深海魚(如金槍魚、沙丁魚、秋刀魚),其中也富含DHA。
簡單來說,正常飲食就可以保障兒童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誤區(qū)五:看孩子病好得差不多了,家長就想把藥停掉
“吃藥是治病的,病好了就不用再吃藥了!”很多家長這么想。但是,對于病究竟是徹底好了還是快要好了,他們卻分不太清,常常想當然地就把藥停掉了……
其實,孩子生病后用藥的療程非常重要:如果療程不夠,病情看著雖然減輕了,但是停藥后很可能出現加重或者反復。比如,服用抗菌藥物治療疾病需要持續(xù)一定的時間,這樣才能將體內的致病菌完全殺滅。家長不能因為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而減量或停藥,否則可能導致致病菌卷土重來,疾病也遷延不愈。
誤區(qū)六:孩子發(fā)熱就是有炎癥,得趕緊服用抗菌藥物
不只是發(fā)熱,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嗓子痛、拉肚子、嘔吐等也需要服用抗菌藥物。但是,這些癥狀很多是病毒引起的,而抗菌藥物對病毒無效;相反,盲目應用抗菌藥物可能導致患兒白細胞降低,機體免疫力也隨之下降,繼而增加發(fā)生其他感染的風險。所以,在感染的初期,由于無法判斷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不可以貿然用藥;家長需要帶孩子去醫(yī)院進行血常規(guī)檢測,明確感染的類型。如果確實是細菌感染(白細胞或者淋巴細胞升高),醫(yī)生會判斷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同時確定好使用劑量和使用療程。
最后,為幫助家長增強記憶,避開兒童用藥誤區(qū),保障兒童用藥安全,筆者將“藥”點編成了一首順口溜:
兒童藥物要專用,成人藥品須慎用;
藥物配伍要合理,避免毒性風險增。
混合用藥需警惕,避免成分一加一;
遵循醫(yī)囑是關鍵,家長責任記心間。
抗菌藥物非萬能,病毒感冒不適用;
多用濫用有害處,足量療程要提醒。
溫馨提示
對于兒童,治療疾病時需要謹遵“能外用就不內服,能內服就不打針;能局部用藥就不全身給藥”的原則,各位家長務必善加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