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臘月八,眼前花
還有二十二天過年家
有豬的,把豬殺
沒豬的,打娃娃
娘啊娘,你莫打
門背后掛了個豬尾巴
唆給一口,油喇喇
……
喊唱到最后,必然是大家一起跳躍哄笑,前仰后合,順手拿起一樣東西假裝是豬尾巴,作勢要往同伴的嘴里塞,說,唆一口,唆一口。發(fā)紅發(fā)紫的臉蛋被笑撕得變了形。這種互相戲弄的游戲玩過之后,地上的虛土慢慢恢復原狀,一些大小不同的布底鞋印,安靜地躺在上面,映襯著村子里的荒涼與靜寂。
童音的唱誦,此起彼伏,像撒出的豌豆,稠密,鏗鏘,悠長,凌亂。在各個小巷道里傳出,在冷風中蹦啊跳啊,那聲音散發(fā)出特別的味道,朝著村子的各個方向飄啊灑啊,像是有人交代的任務(wù),身不由己地喊啊喊;像是被誰催趕著,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歡快,越來越濃烈,越來越急迫……
娃兒們并不理解它包含的意思,只是喊順口了,止不住了,喊得自己越發(fā)開心了,這聲音天天喊,喊得大人心上發(fā)慌發(fā)緊,母親掐著指頭又把臘月的日子重新數(shù)一遍,再盤算一次。臘月八一過,日子的程序表上,每天都被一件大事占著,安土,磨面,殺年豬,掛粉條,縫新衣,納布鞋,跟年集,蒸饅頭,炸油餅,煮酒,掃霉(掃房子),糊墻糊頂棚糊窗子,貼對子……數(shù)完了盤算完了心里更緊更慌了,像臘月的風吹過干裂的臉和手,皮肉上咧著血色的小口子,又疼又癢,焦躁難忍。
二
二十二天,倏忽一下就過去了,孩子們天天盼過年,穿新衣,吃白饃,啃骨頭。大人們卻用脊背把日子使勁往后頂,希望它慢慢走,往后的日子慢慢來。他們的背卻像被大浪推著搡著,人的脊背哪能拗過日子的大浪,一年一年,被推著趕著催促著往前走,一年一年人被推到年跟前。推到年跟前,人人得拼命跨過去啊。
天剛麻麻亮,祖母的小腳就在滿院子鋪好的雪地上印出一串一串圖案,她站在圖案中央,拖著長長的埋怨的語調(diào)喊:該打臘八去嘍,早早地把臘八打回來哦!臘八是莊稼的油。打得早,收成好;打得晚,地變懶。好臘八都讓人搶光嘍!
聽到“臘八”二字,我慌忙從夢境里逃出來。打一個激靈,明明剛才已經(jīng)在河道里打臘八,卻怎么還在自家的炕上躺著。莊稼莊稼,要靠臘八。聽大人們的意思,一年的莊稼收成,全借著這一天的臘八了,自從被指派了打臘八的任務(wù),我心里又緊張又期盼,可是到了這一天,卻被瞌睡蟲黏住了。最好的臘八怕是被別人打光了,咚咚咚,心里打起鼓來。從暖烘烘的被窩爬出來,揉揉干澀的眼睛,把一層一層的棉衣棉褲胡亂包裹在身上,把自己變成小熊貓,翻身下炕,跌跌撞撞幾欲飛奔出門。厚厚的木門扇,咯吱一聲響,門外,滿樹滿枝,滿院子,一片白,梨樹的枝條毛茸茸的,屋頂上的瓦楞,呈現(xiàn)波浪形的雪線。眼睛被雪光刺了一下,只見哥哥也在對面的廂房探頭出來。
我們各自扛上镢頭鐵锨,掄起背篼,背篼太大,一直垂到膝蓋彎,背篼底部和小腿腳后跟一直在打架,走一步磕一下,走一步磕一下,背篼倒是歡快極了,自它在綿綿秋雨里把最后一些苞谷棒子運送回家,它已經(jīng)在草棚底下閑待了足足兩個月,好不容易才盼到這一天,可以出去溜達溜達,它能不歡快嗎?它在我脊背后面跳躍著。我們不責怨它,任由它撒歡,只貓著腰踮著小碎步,變成了白茫茫天地間的兩個小黑點,蓬蓬的雪地上印出一串細長的腳印,那腳印推著我們,一直朝前,把更多的腳印嵌在雪地上。天地那么安靜,腳下,咯吱咯吱……咯吱咯吱……雪和雪歡快地互相打斗;眼前,呼哧呼哧……呼哧呼哧……嘴里冒出煙霧似的白氣,一團一團在捉迷藏。好像被白色包裹的天地之間,一切隱遁,就只剩下雪聲和呼吸。我們張大嘴巴說笑,冰涼的空氣就趁機跑進我們的喉嚨,不一會兒臉蛋和嘴唇就凍麻了。我們不顧冷和凍,繼續(xù)朝著大河壩河道冰層最厚的地方小跑去。
滿河道的冰,躺在沙層里,順著歪歪扭扭的河道鑲嵌著。奇怪,那些平時看起來像趕路一樣心急的水,那些悄聲細語沒有一點脾氣的懶散的水,有一天也安靜了下來,沉默矜持起來,此時,稍峪河變得堅硬無比,好像消失不見,又好像從無形回到有形,變得具體可感。逝者如斯,水靜止了,時光也變得很慢很慢。河水的詩意變換了外形和顏色,時間它會不會停滯一下?
順著河堤,從不同方向趕來的孩子,花花綠綠的棉襖,讓寂靜素顏的河壩里一下子花哨喧嚷起來。冰面上,早有幾個大人用鐵鎬撬開冰層,在冰面上鏟出一些不規(guī)則的線條,順著這線條,鎬尖與冰面觸碰的瞬間,冰屑四濺,發(fā)出尖利刺耳的聲響,讓人聯(lián)想起鋼鉗與石塊撞擊碰觸之下火花濺起的瞬間。最后,咔嚓一聲,這塊最大最好的“臘八”打下了。幾雙寬厚有力的大手,整整一個冬天都沒有機會在土地上使力,他們從這一天開始,啟封冰層,也啟開大地。于是,我經(jīng)常牽強附會地私自認為這咔嚓一聲,在先于立春先于雨水先于驚蟄的臘八節(jié),成為我們小村莊提前讓大地啟封的一種濃重儀式。我看到冰層下面,沙礫干涸,大地還在沉睡狀態(tài)。可是稍微挖得深一些,就會看到沙土層里好像冒著熱氣,原來,被冰雪覆蓋的只是大地的表層,溫熱藏在大地內(nèi)部,農(nóng)人們把它叫做地氣,地氣潛藏在深厚的土地內(nèi)部,一點一點,隨著節(jié)序向上走。終有一天它會漸漸上升到地面,白紗一樣,浮在潮潤的曠野上田塊間,絲絲縷縷從地上飄蕩,那時,彎腰或跪行于田間的人,頭發(fā)被籠了一層霧水。埋頭勞作的人們,隔著霧談?wù)撽P(guān)于莊稼的話題,他們勞作的簡單動作在霧幔里若隱若現(xiàn),像一幅山水畫,遼遠空曠。這一幅畫在那里掛了千百年,好像都沒有改變,能有什么改變呢?只不過田野的顏色時濃時淡,外形有時豐厚有時寡淡,由此顯現(xiàn)著祖祖輩輩面朝黃土的姿勢所取得的成就并非虛無。田野里喧嚷起來,哞哞,首先是牛把春天喚來,緊接著,孩子們的笑聲也一層一層散開,一層一層的孩子在田野間變成少年人變成青年人變成老年人,他們勞作的姿勢一代代傳承不變,那幅畫好像也未曾改變。
三
我們扒拉著冰,它的底部,有一層沙子附著,顯現(xiàn)著水和大地的難舍難分,相依為命。還有一些水生植物的殘枝敗葉也粘連在冰層里,這時,大地之上被冰雪覆蓋,見不著一片存活著的葉子,這些殘枝敗葉是秋季的遺存,它像一種符號,封存在冰雪中,把不同季節(jié)順理成章地連接起來。村莊的習俗,就是要趕到冰層消解之前的臘八節(jié)這一天,把這種天地之間循環(huán)流動之后沉淀在大地之上的晶亮之物,以這種“打”的方式留住。同樣以“打”的方式迎來的還有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打春。動作鏗鏘的村莊俗語,把一些期盼烙在一些事物身上,讓春天來得轟轟烈烈擲地有聲。
打出來的冰,它有了一個土得掉渣的名字,臘疙瘩;也有一個喜慶豐美的名字,臘八。它讓人聯(lián)想起臘肉、臘八粥一些滿足口福的事物。
一塊超大的“臘八”打出來了,河道里的冰層被破開,我們便掄起手中的各式農(nóng)具,順著冰層的裂縫,乒乒乓乓,呼哧呼哧,各自為自己家打起了臘八。那些冰層也就順著鐵锨?頭被截取成大小不一的塊狀。打好的臘八要往背篼里裝了,那臘八和背篼總是在捉迷藏,頑皮,不聽使喚,臘八好不容易滑到背篼跟前,背篼卻又在冰面上滑出老遠。臘八總也找不到背篼口。索性,我們赤手抱起一塊冰,“噌”一聲丟進背篼,手指有時被冰渣劃破,有時也會被冰粘住不放。
一塊塊臘八,順著一條條小道,被背篼送往村子的不同方向。孩子們四散離開,河道漸漸恢復安靜,打過臘八之后,遠處看,原本平整光滑的冰面,出現(xiàn)一個大窟窿,像大地之上突然睜開的一只眼睛,它提前蘇醒,窺視著人間的秘密。而我們,扯長脖子,拖著背上沉重的臘八,冰水從背篼竹篾縫里滴下來,變成掛在棉襖后襟的小冰柱,麻木的雙腳在浸滿冰水、冷硬似鐵的布鞋里,奮力向前邁,向前邁,把一條河堤走完,再爬一截陡坡,踉踉蹌蹌來到了我家的糞土堆跟前。
人和背篼,連同背篼里的臘八,一同仰面朝天,哐哧一聲,躺倒在糞土堆前。天上已經(jīng)出了太陽,陽光爬過東面的山頭,從糞場邊上的高大粗壯的酸梨樹枯枝縫里斜射過來,明晃晃的,正好刺著眼睛。糞土堆周圍的雪已被清掃,繞著糞堆集合成一圈,像給糞堆套了一件厚棉衣。
祖母的小腳踮過來了。她嘖嘖驚嘆著打回來的臘八,個大,厚實,又干凈,又方正。眼露喜色。我心里也就樂滋滋的。
糞土堆還在沉睡。哥哥拿著?頭攀爬上去,在尖頂上,挖出幾個眼,我們合力把一塊塊臘八搬上去,調(diào)整方向,讓它穩(wěn)穩(wěn)地立在糞堆上。那些高大的臘疙瘩在太陽照射下,閃著光,像一尊尊剛剛頒發(fā)下來的獎杯,冒著熱氣,發(fā)著亮光,精神煥發(fā),樣子威武地在冷風里站立著。
祖母在糞堆前,輕快地轉(zhuǎn)圈兒,喃喃喏喏,她跟糞土堆說著話。
此時,村莊里大大小小的糞土堆上,一塊塊臘八迎風而立,豐收的祈愿在人們心里和嘴里默默念誦。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槽頭興旺,雞鴨成群……
四
這一天,打臘八回來的我們,像得勝而歸的將軍,像勞苦功高的士兵,期待著一種想當然的獎賞。我知道,除了祖母會從她黑柜子上的編織籃里摸出幾顆糖作為獎勵之外,替代中午玉米面馓飯或者玉米面疙瘩子的將會是一種平素極少出現(xiàn)的飯食:白米飯。白米飯就像它高貴的膚色,不會輕易來到飯碗里,它只在特殊的日子才隆重登場。黑面面條和黑面饃饃,咽下去的時候,喉嚨會有澀澀的阻礙感,就像它黝黑的皮膚,看著就讓人沒有好感。而這一天,家里的氣氛和母親臉上的表情,可以證實臘八的飯食豐足,于是,我們兄妹端起碗一路小跑,躥進園子,在那里認領(lǐng)各自喜歡的植物,把碗里的第一口臘八飯喂給草木和果樹。用筷子夾幾粒米飯放進去,并在嘴里悄聲給樹說一番話,蘋果桃兒梨兒,我給你喂飯吃,吃了臘八飯,今年要給我結(jié)出繁繁的一樹果子。
臘月八前后,心急的農(nóng)人把大地催醒,把春天逼出土層。土地像爐灶上的蒸籠,勤快的農(nóng)人們給爐膛里生火添柴,慢慢地,熱氣上來了,人們早早地叫來了春天。地氣上升,糞堆上的臘八慢慢變小,一點一點滲進糞土,直到最后完全消失,變成糞土的一部分。此時,糞土堆首先蘇醒了,農(nóng)人們提前開始為土地做準備。年關(guān)近了,人們準備年事,并為土地上的事做謀劃。地上的腳步散亂起來,原本潮潤的土地很快又被踩出一層虛土。
祖父選擇天色好的早晨,挖開糞堆。原本緊抱一團的巨大糞土堆,表皮的一層被分割成糞土疙瘩,這些疙瘩還緊緊地抱成團,四散滾落,躺在糞場上,在陽光下晶亮晃眼,冰碴子裝點的糞土疙瘩閃著金銀的色彩,接受陽光。午后,我們被分派了任務(wù),揮舞木奅子打糞。奅子這種農(nóng)具,有著憨厚敦實的外形,嘭、嘭、嘭的聲音在每個糞場上次第響起,讓生硬的一部分土或者糞變得服帖,柔軟。砸細的糞土重新堆成一個糞土堆,一锨一锨累積起來,每一鐵锨糞土撲向尖頂,細碎的糞土粒接受檢驗,自然形成一個圓錐形。站在圓錐體的上斜面上的是細碎合格的糞土,沒有砸細的部分便沒有資格站在上斜面,它們在圓錐體的斜面上做自由落體運動,自然順勢向下滾落,這種公平的篩選方法讓所有的糞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細碎的糞土越堆越高,維度越堆越大,不夠細密的糞土疙瘩順從地在圓錐底部統(tǒng)一集合,圍成一圈,再一次接受奅子,錘,砸,篩選,如此反復。所有的糞土疙瘩最后都以一粒糞土的身份站在圓錐體的某一個點上。整個臘月,一座冰凍的糞土被破解,砸細磨平,變成一個整齊美觀的黑褐色的圓錐體。一個巨大的圓錐體,是土地最先蘇醒的一部分,祖母踮著小腳,用捆好的玉米秸稈保護它。一捆緊緊挨著一捆,直到高大茂密的玉米秸稈圍成枯黃的一圈,讓糞土沒有裸露在外的部分。玉米秸稈伸出長長的臂膀,聯(lián)合起來給糞土穿上一層厚外套。
五
人在土地上耕作,土地長出糧食,糧食養(yǎng)活人。人作務(wù)土地,人和土地互相供養(yǎng),互相養(yǎng)活。一種有形或無形的往復循環(huán)讓人和土地無法割舍,人就是離不開土地,人和土地相依為命。
這一天,臘疙瘩,承擔著一種美好的寓意。由河水演變而來的冰,擁有了一個豐美富足又無限喜慶的名字。臘八本是一個表示時間的名詞,指臘月初八這一天,而我家鄉(xiāng)人把它變成一個表示事物的名詞,指臘月初八這一天早上河道里的冰,它是由特定的臘月八這個時間演變而來的一項具體可感有著特定寓意的事物。一塊冰就是一塊臘八。村莊祖祖輩輩在這一天打臘八,你只要去打,這一天,就會打得到,不擔心會把臘八打完,就像他們不會擔心山上的土地不長出莊稼和糧食。臘八打不完,莊稼就會年年生長,因為臘八是莊稼的油。
(呂敏訥,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簽約作家,魯迅文學院研修班學員。作品見于《散文》《散文海外版》《湖南文學》《黃河文學》《散文選刊》等,著有散文集《傾斜的瓦屋》《試燈與踏雪》《霜生四野》。)
特約編輯:劉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