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一切為了孩子”,這一句震天響的口號中的“一切”到底指什么?
我理解“一切為了孩子”并不是多么高大上而難以企及的教育目標,所有的教育工作難道不都應該為了孩子嗎?這本來就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啊?;蛟S曾經有過“目中無人”的教育,但是現(xiàn)在就“教育學就是人學”“人就是教育的目的”這樣以人為本的理念達成共識,應該不是什么難事。
然而,在實踐中,多少學校卻把這一原則異化為“一切為了學?!薄耙磺袨榱朔謹?shù)”或者“一切為了穩(wěn)定”……這些,都不是為了孩子。試論三題。
其一,孤注一擲地育分不是“一切為了孩子”。
我總是想起于漪老師關于“育人還是育分”說的一段話,她憂心忡忡亦無可奈何:“辦教育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育人,但現(xiàn)在是怎么樣呢?淡化了人,強化了分。我們育人的方針是相當程度異化為育分?,F(xiàn)在我們很荒唐,我們是為考而教。我不要說那些冠冕堂皇的話,你實地去考察考察,有多少人是為了培養(yǎng)我們的德智體美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而教。很多老師是不愿意的,但是不得不為之。教師忙什么?忙造分。加班加點加練習。家長呢?追分,逼分,逼孩子。教師確實也沒有辦法……”
于漪老師理解老師們的無力??纯匆恍W校的會議,要么是高大上的思想政治學習,要么就是冷冰冰的數(shù)據(jù)分析,很少談論具體的學生,很少欣賞生命成長的美好。育分不育人,結果就是出現(xiàn)了許多不完整不健康的人。
我當然無力改變什么,只是努力在可能的情況下,不成為一個“育分不育人”的教書機器。面對我的學生,不引誘不嚇唬不威逼,試著引領他們養(yǎng)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愿意拼搏,也勇于面對,永遠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二,沒有底線地維持穩(wěn)定不是“一切為了孩子”。
我想起了一些學校在安全事故發(fā)生之后,總是習慣性地捂著蓋著拖著瞞著。學校不及時公開消息,很明顯是“一切為了穩(wěn)定”,怕家長鬧事怕出現(xiàn)社會輿情。發(fā)生了事故,家長有情緒很正常,群眾議論也是必然,學校要做的是尊重事實、尊重生命、尊重每一個關心的人,把一切坦誠相告。
如果一開始以“一切為了孩子”為準則辦事,很多事故本不會發(fā)
生;如果事故發(fā)生后記得“一切為了孩子”,信任感也不會坍塌。
其三,挖空心思地掐尖不是“一切為了孩子”。
我們的教育初心應該是什么?其實2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有教無類”。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溫柔以待。少數(shù)幾所學校因其高質量的辦學而獲得當?shù)卮蠖鄶?shù)家長、學生的肯定和青睞也屬正常,但是由此(更多學校是享受政策照顧)走上高位的學校從此“高處不勝寒”,戰(zhàn)戰(zhàn)兢兢,害怕走下神壇,于是挖空心思甚至不擇手段地掐尖挖人,這就不是“一切為了孩子”
了。
掐尖,不是為了培養(yǎng)什么“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只是為了保住學校的所謂名譽地位,為了學校分數(shù)的“生命線”,為了某些人的面子工程。一所學校,特別是中小學,不該花大力氣招生,力量應該放在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開發(fā)特色課程上,讓校園生活真正能夠滋潤孩子們的生命,確保孩子們成為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人。
不必列舉了,當下校園存在許多與“一切為了孩子”相左甚至完全相反的做法。也許,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意識到卻裝作不知道、死不承認,做著反教育的行為,還一邊高喊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