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霞 賈銀華 朱繼杰 王士杰 賈曉昀 杜雄明 李妙 王國印
收稿日期:2023-06-09? ? ?第一作者簡介:趙紅霞,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棉花遺傳育種研究,jifengzhhx@163.com。*通信作者:李妙,研究員,主要從事棉花遺傳育種及配套技術研究,limiao2003@sina.com
基金項目:河北省現(xiàn)代種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專項(21326314D)
Th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cotton variety MH410433
Zhao Hongxia, Jia Yinhua, Zhu Jijie, Wang Shijie, Jia Xiaoyun, Du Xiongming, Li Miao*, Wang Guoyin
摘要:MH410433于2021年通過河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在河北省冀中南植棉區(qū),其生育期122 d,植株塔形,葉片中等偏大,鈴卵圓形,吐絮肥暢,纖維品質達到河北省審定Ⅲ型棉花品種標準,早熟不早衰,抗枯萎病,耐黃萎病。主要介紹了MH410433的選育過程、生物學特性、產(chǎn)量表現(xiàn)、纖維品質及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棉花;MH410433;品種選育;露地栽培;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1 選育過程
MH410433是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和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共同培育的適于露地直播的棉花品種。2007年以纖維品質優(yōu)異、豐產(chǎn)性突出的邯4104為母本,以抗枯黃萎病、高產(chǎn)、優(yōu)質轉蘇云金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抗蟲棉冀棉616[1]為父本組配雜交組合,2007年冬在海南進行加代,2008―2010年在枯萎病、黃萎病混生病圃進行抗病性篩選,用卡那霉素涂抹真葉并全程不防治棉鈴蟲鑒定抗蟲性,在露地直播模式下鑒定抗逆性(主要是抗旱性和抗寒性),經(jīng)過對雜交后代多年多代的定向選擇,于2011年篩選出具有父母本性狀優(yōu)良、表現(xiàn)突出的株系。2012年在露地直播種植模式下對入選株系“中410433”進行品系比較試驗,2013年進行復試,鑒定結果:該株系在早熟性、豐產(chǎn)性、抗病性、適應性及纖維品質等方面表現(xiàn)突出。2014年將該株系命名為MH410433,申請并獲得了在黃河流域棉區(qū)生產(chǎn)應用的國家農(nóng)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農(nóng)基安證字(2014)第057號、農(nóng)基安證字(2019)第059號]。2016―2017年在河南省安陽市和河北省邯鄲市、河間市、石家莊市、南宮市、邢臺市等地進行多點試驗,2019―2020年參加河北眾創(chuàng)棉花試驗聯(lián)合體冀中南春播露地棉組區(qū)域試驗和生產(chǎn)試驗,2021年通過河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冀審棉20218003。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學特性
MH410433植株塔形,莖稈在日光下呈紅色,莖葉茸毛密度中等;葉片中等偏大,葉色中綠;鈴卵圓形,吐絮肥暢;早熟不早衰(參見中心插頁彩版展示)。生育期122 d,株高95 cm,單株果枝12.4個,單株結鈴數(shù)15.0,第一果枝節(jié)位7.7,鈴重6.6 g,衣分42.0%,籽指10.7 g,霜前花率89.9%。
2.2 產(chǎn)量性狀
2019年在冀中南春播露地棉組區(qū)域試驗中,MH410433的每666.7 m2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產(chǎn)量分別為281.6 kg、116.8 kg、107.9 kg,比對照冀豐1271[2]分別增產(chǎn)0.0%、7.8%、5.5%;2020年在冀中南春播露地棉組區(qū)域試驗中,MH410433的每666.7 m2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產(chǎn)量分別為230.9 kg、98.2 kg、85.9 kg,比對照冀豐1271分別增產(chǎn)6.5%、15.1%、10.7%(表1)。
2020年生產(chǎn)試驗中,MH410433的每666.7 m2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產(chǎn)量分別為247.0 kg、105.5 kg、91.1 kg,比對照冀豐1271分別增產(chǎn)9.1%、17.9%、12.9%(表2)。
2.3 纖維品質性狀
2019―2020年冀中南春播露地棉組區(qū)域試驗中取樣,經(jīng)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原農(nóng)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HVI校準棉花標準校準),2年結果平均: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9 mm,斷裂比強度30.2 cN·tex-1,馬克隆值5.2,長度整齊度指數(shù)85.2%,斷裂伸長率6.5%,反射率80.7%,黃色深度7.4,紡紗均勻性指數(shù)145,纖維品質達到河北省棉花品種審定Ⅲ型標準。
2.4 抗病性
MH410433經(jīng)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鑒定,結果:2019年枯萎病病情指數(shù)7.38,黃萎病相對病情指數(shù)32.82,抗枯萎病,耐黃萎??;2020年枯萎病病情指數(shù)5.30,黃萎病相對病情指數(shù)11.70,抗枯萎病,抗黃萎病。
3 適宜種植區(qū)域
適于河北省冀中南植棉區(qū)春播露地種植。
4 配套栽培技術
4.1 播期和密度
適宜播期為4月20-30日;高水肥棉田適宜種植密度為每666.7 m2 3 000~3 500株,一般棉田適宜種植密度為每666.7 m2 3 500~4 000株。
4.2 水肥管理
播前施足底肥,澆足底墑水,每666.7 m2施45%(質量分數(shù))棉花專用肥(N、P2O5、K2O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15%、13%、17%)50 kg、硫酸鉀(K2O質量分數(shù)為50%)15 kg;重施花鈴肥,花鈴期結合降雨或灌溉每666.7 m2追施尿素15~20 kg。
4.3 全程化學調控(化控)
化控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根據(jù)棉花長勢適當增減化控次數(shù)。每666.7 m2縮節(jié)胺(純品)用量:蕾期為0.5~1.0 g,初花期為1.5~2.0 g,盛花期后2.5~4.0 g,若遇雨或旺長棉田適當增加化控次數(shù)。
4.4 蟲害防治
2代棉鈴蟲一般不需防治,3代、4代棉鈴蟲當百株2齡以上幼蟲超過5頭時應及時防治;全程防治棉花蚜蟲、紅蜘蛛、盲蝽、煙粉虱等蟲害。
參考文獻:
[1] 崔淑芳,李俊蘭,金衛(wèi)平. 兼抗枯萎病和黃萎病高產(chǎn)棉花新品種冀棉616的選育及評價[J]. 河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1,15(1):60-63,89.
[2] 朱繼杰,趙紅霞,和劍涵,等. 轉基因抗蟲棉冀豐1271早熟不早衰特性[J]. 中國棉花,2015,42(3):6-10.
(責任編輯:付毓? ? 責任校對: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