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長寶
【摘 要】 精讀課文是習作單元最好的“例文”。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親身經歷、深入體會、內化語言,感受作者寄寓在文本的情感,進而實現(xiàn)自己認識上的突破和感情上的升華。教師應設置合適的語境,引導學生“參與”事情的發(fā)生,感受事情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明確閱讀方向,習得寫作方法。
【關鍵詞】 課文 例文 模擬語境 真實參與
《麻雀》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該作品語言簡潔樸實卻意蘊深刻,屬于課本中的“定篇”,具有較高的文學欣賞價值。因《麻雀》一文編排在習作單元中,相當于該單元的“例文”,對于學生學習借鑒寫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寫一件事情,把事情寫清楚?!本幷咭庠谕ㄟ^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感受文本表達的特點,學習具體的習作方法,其目標明確地指向提高學生“將事情寫清楚”的這一關鍵習作能力。究竟怎樣才能將事情寫清楚呢?結合文本特點與課后習題,我們可以梳理出相關學習目標:“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將事情寫清楚;通過寫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將重點場景寫清楚?!?/p>
“語境”與“語篇”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真正的閱讀,是不能脫離對語境的感知的。語文課標也著重強調閱讀學習須有“體驗感”,如注重“情感體驗”“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等。這些要求都是強調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親身經歷、深入體會、內化語言,感受作者寄寓在文本深層的情感,進而形成自己認識上的突破和感情上的升華。
因此,學生在閱讀時,如果在一定的語境下積極“參與”事情的發(fā)生,就能對事情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產生深刻感受,并在這種感受的強烈刺激下,激發(fā)自身表達的欲望。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習作能力的提升。
四年級的學生尚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其閱讀的積極性離不開故事趣味性的推動。況且,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尚沒有達到完全依據(jù)文字表面敘述賞析文本的水平。如果在課堂學習中,教師一味地讓學生賞析文章,勢必會阻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習難度。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該適當?shù)赝ㄟ^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文本中。
再談一談對文中重點片段的學習?!堵槿浮肥嵌韲骷彝栏衲蛴?878年4月創(chuàng)作的,原文系一篇散文詩。入選教材時,編者刪除了文章結尾的抒情部分,保留了原文的主體部分。如果從文體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并非標準的“寫一件事”的記敘文,而更側重于對具體情景的描繪。文章中的“我”是作者有意設置的觀察者和敘述者,并非事情的主要參與者。而“我”所講述的也并非一件具體的有明晰發(fā)展過程的事情。確切地說,只不過是一個動態(tài)的“情景”而已。“獵狗攻擊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獵狗退縮”都是這一動態(tài)情景中的一幀幀畫面。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辨析畫面”的學習活動,從而學會如何理清篇章的層次。只有對這一特殊篇章有深層次的認知,學生才能習得將一件事情寫清楚的方法:按照一定順序,有條理地寫。
語言都是有靈魂的,學生透過文字感悟語言所要表達的情感,才算是真正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通過設置問題,把學生帶到模擬的情境中去,親歷故事的發(fā)生。如:獵狗為什么放慢腳步?它嗅到了什么野物?能夠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講一講嗎?看到這只可憐的小麻雀,你想做些什么?獵狗為什么愣住了呢?“我”為什么喚回獵狗?通過這些問題的引領,學生可以走進故事的情境中去。故事是怎樣發(fā)生的?為什么會這樣?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部分?……這些需要重點品讀的問題,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無須過多講解。而且,這種感受是處在一定情境之下的“親身經歷”,學生能深入把握故事發(fā)展的內在必然性以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親歷者”的身份將關鍵情節(jié)表達出來,供大家賞析。這樣的賞析,是在語境中的品讀,學生也樂于參加并樂在其中。
學生在品讀文字的學習過程中,如果沒有習得作者具體的寫作方法,不但閱讀效果不佳,也難以實現(xiàn)習作能力的提升。那么,寫作的方法又該如何習得呢?對于這篇畫面感較強的課文,學生如果能夠以參與的方式進行閱讀,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文本所描繪的情景,自然會對作者的寫作方法有深刻的領會,更有利于進行方法的遷移。因此,教學的著力點應當放在對具體描寫方法的感知上。如:在參與式的閱讀中,先感受小麻雀的可憐,再感受獵狗的兇狠,兩相比較,就可以提煉“細致地進行外形描寫”這一具體的寫作方法。當通過具體的動作感受到老麻雀的“無畏”時,學生就可以提煉“準確地進行動作描寫”這一具體方法。有了具體的方法指引,學生在習作訓練時就有了抓手,就能夠實現(xiàn)將“知識點”向“能力點”的轉化。
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依賴于一定的實踐活動。學生如果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站在作者的角度,適當?shù)貐⑴c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會是一次很好的寫作實踐。這樣的實踐是有訓練目標的,是有一定語境支持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寬思維,訓練其構思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置如下問題情境:
1.“我”為什么急忙喚回獵狗并帶著它走開?如果是你,面對這一場景會做些什么呢?
2.如果“我”也遇到了這樣一只可憐的小鳥,“我”會想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呢?
有了明確的閱讀方向,學生就能習得精準的習作知識,也有助于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目標精準的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的能力。在品讀到外形描寫與動作描寫的精妙之后,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現(xiàn)文章描寫中的“空白點”——對于聲音的描寫不具體。文中有兩處關于聲音的交代:小麻雀“絕望地尖叫著”,以及老麻雀“發(fā)出嘶啞的聲音”。這兩處既沒有對聲音詳細地描繪,也沒有對聲音包含的具體內容的想象。教師可以把握這兩處“空白點”,進行言語訓練:先引導學生感知在描寫一定情景時,有必要進行聲音的描寫。接著訓練如何描寫一定情景中的聲音??梢試L試采用擬聲詞進行聲音的描寫,也可以采用擬人手法將聲音的具體內容展現(xiàn)出來。這樣不脫離語境進行的言語拓展訓練,學習成效也是十分顯著的。抓住“空白點”進行拓展訓練,既是對語文要素的進一步落實,又能夠延伸出新的學習生長點,從而實現(xiàn)一舉多得?!?/p>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成賢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