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的維度與思考

      2024-01-09 01:43:39汪朝光
      關鍵詞:體系國家

      汪朝光

      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是“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是個非常有意思也很重要的主題。最近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強調強有力的、富有成效的國家治理和良善有序的社會治理對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國際關系與國際交往,乃至無遠弗屆的網絡世界,我們都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一個平等化、民主化、本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的意義。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深入研究也不夠,只是從一個歷史學者的觀察出發(fā),就這個問題,從幾個方面談點個人意見,算是小小的引言,期待大家的討論和批評。

      第一,是討論的主題。

      我們今天說的是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當我們談到國家治理的時候,在多數情況下會理解為是中國的國家治理,是國家的內部關系;而后面談的全球治理,則主要是國際關系層面的概念,是國與國之間的外部關系。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國家治理,只是因為討論他國的國家治理,牽涉方面甚廣,往往力非能及,姑且不論。我們在這里談論的國家治理,更多談的是中國的國家治理,而當我們談全球治理時,更多感受到或者想到的是世界范圍的國際性體系下的治理。所以,如果我們談中國的國家治理,基本是一個中國史或中國政治的范疇;如果我們談全球治理,則是一個世界史或國際政治、國際關系的范疇。把這兩個不同的范疇或體系結合起來進行討論或者互動,在主題上或者選題上也就有了中國史與中國研究和世界史與國際研究相交融的意義,非常適合現代學科融合發(fā)展的潮流。當下,中國史和世界史研究之間的邊界已經越來越交融為一體了,理解中國離不開世界,理解世界同樣也離不了中國。這個主題實際具有相當廣闊的研究拓展性和可能性,其中的某個個案,就可以寫成博士、碩士論文,或者有更多研究的思考和發(fā)表。這是我們今天討論這個主題的選題意義。在學術研究中,選題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很多情況下,選題本身就體現了研究的眼界。好的選題、具有開拓性的選題,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做出來;反之,那就是事倍功半了。這個主題如果我們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有了更多的積累,甚而也不妨考慮可以做成系列性研究,出多卷本成果,立項為國家級的重大課題。也許那時我們再回望今天的討論,會覺得本身就是開拓,我們都與有榮焉。

      第二,從討論的主題——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出發(fā),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其評價標準如何?

      歷史觀察無非兩大主要維度,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如果我們從時間維度觀察,古代、近代和當代的國家治理是有明顯區(qū)別的。古代的國家概念還不完整,與近代民族國家興起之后的國家概念有很大分別。近代民族國家具有嚴格的邊界限定和主體(主權)意識,在這樣的前提下,近代的國家治理更具有我們當下所理解的國家治理的諸多要素。而隨著世界一體的發(fā)展,在全球化的時代,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體系的關系如何?當代國家治理與近代國家治理的異同何在?全球治理是從以國家治理為基礎、講究國家主權的國際關系出發(fā),還是可以超越這樣的國際關系而走向更廣泛、更平等、更民主的全球協調共治?這樣的時間線及其產生的問題,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當代,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

      再就空間層面觀察,雖然我們談的是國家治理,但是,國家是處在不同的空間之中的,而且這個空間的概念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例如中國,具有廣大的陸地空間,一般被理解為一個大陸國家。其實,中國是有著廣闊的海洋和漫長的海岸線的國家,我們的先民早就有過相當規(guī)模的出海史、出洋史,大規(guī)模的“下南洋”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中國也可以被定義為一個海洋國家。但是,因為我們對中國歷史空間的先驗性意識,在相當程度上約束了我們的思考,當我們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大陸國家之后,我們對國家治理、國家安全等的思考和應對,可能就會偏向于這個所謂大陸國家的體系,這對我們的發(fā)展其實是不利的。再比如說美國,因為其面對兩洋的地理環(huán)境,我們大多把它理解為一個海洋國家,其實美國也有廣闊的陸地空間,同樣可以被理解為一個大陸國家。導致美國最終成為面對兩洋空間的所謂海洋國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恰恰是它的西部開拓,也就是大陸擴張。而這樣的西部開拓和大陸擴張,在美國人的歷史記憶和精神生活中的意義,完全不亞于、甚至在相當程度上超過那些海洋開拓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我們或者可以這樣說,中美兩國在空間環(huán)境方面是有共通性的,既是大陸國家,也是海洋國家。不像日本或者英國,它們都是本土面積不大的島國,將它們理解為基本是一個海洋國家自有其理。也不像俄羅斯,雖然它有漫長的海岸線,但多半位于嚴寒的、一年中有大半年在封凍的極北方,如何獲得溫暖的、能夠全年自由進出的出??冢瑤缀跏桥c俄羅斯近代發(fā)展共始終的話題。再加上俄羅斯世界第一、橫跨11 個時區(qū)的廣袤大陸空間,其對俄羅斯的重要意義自在其中。由此觀之,空間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它對我們認識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諸問題的意義,也值得我們去思考。

      進而言之,當我們在一定的時空范圍中討論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用什么樣的方式去進行這樣的治理。比如說制度的作用。制度在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我們都可以理解的。再有,和制度相關的,組織的作用。或者也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制度和組織,就會有與之相適應的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還有,我們現在越來越感受到技術的作用。尤其是經過新冠疫情,全世界都能理解并感受到技術在國家治理甚至全球治理中能夠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而技術的作用發(fā)揮又是與一定的制度和組織密切相關的,全球的新冠疫情防控可以說是這方面情況的一個驗證。再比如說,文化傳統與思想認知能在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舉個例子,20 世紀上半葉中國已經有了比較發(fā)達的電影市場,從時空層面而言,對上海這樣近代興起的沿海大都市、北京這樣的數朝古都、成都這樣的內地省會、合肥這樣當時甚少為外界感知的內地城市,其電影觀眾在看時裝片時有相當的感受差別,有不同的愛好,但是,所有這些城市的電影觀眾也有著基本共同的愛好,就是他們都愛看武俠片,這說明武俠片中反映的文化傳統和思想認知,在相當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是代表了當時中國人所具有的共通性價值觀的。至于這個價值觀是什么,我們還可以去探究,究竟是義氣豪氣,還是忠孝仁愛,還是信義和平,也就是歸結到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但無論如何,這個事實的表象及其蘊含的內容,說明中國人是有共同的文化傳統與思想認知的,這也是中國歷數千年歷史而從未中斷并始終屹立于世界的內在因素,而這一定會反映在中國的國家治理中。至于全球治理,同樣如此。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立場出發(fā),確立平等而民主、非強權而霸凌的全球治理觀,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我們具體討論這個話題時,我們還是要回到特定的歷史時空,確定討論的原則。不同的時空可能有不同的判斷標準,用今天的標準去套古代的國家治理或者全球治理未必適用(甚至古代就不存在我們現在理解的全球治理)。同樣,在今天的制度、組織、技術、文化、認知等方面,也需要有新的適應這個時代的判斷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良善與否的標準。在這方面,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應該大力弘揚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確理念指引”。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 卷,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475 頁。這也是我們評價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時的題中應有之義,歷史學者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更應當有一份責任。

      第三,學以致用,以史為鑒,我們從中國的實踐,更多是從近代中國的實踐來看我們在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參與這兩方面究竟做得怎么樣?

      比如說全球治理,中國在參與20 世紀上半葉的全球治理體系方面是有成功之處的,兩次世界大戰(zhàn)就是其表征。

      20 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國人的感受可能沒那么深,但我們也是參戰(zhàn)國,并且是勝利方。就“一戰(zhàn)”的起源、進程和結局來說,可以理解為是資本—帝國主義的全球爭奪所致,即便是西方學者也不否認這一點。本來這場戰(zhàn)爭發(fā)生在遙遠的歐陸,與中國并無多大關系,但是,日本和德國的帝國主義利益爭奪,卻使中國的山東成了戰(zhàn)場,后來又由于種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中國也被裹挾進這場戰(zhàn)爭。既然中國參戰(zhàn)了(雖然并未出兵),就有個站隊的選擇問題。而中國的選擇使自己在戰(zhàn)爭結束時站在了戰(zhàn)勝國這一邊,這是有它的意義的。近些年來,近代史學界關于“一戰(zhàn)”的研究取得許多進展,認為中國在戰(zhàn)時和戰(zhàn)后的外交可圈可點,雖然是被動參戰(zhàn),但在戰(zhàn)后收回了德奧的特權;雖然在巴黎和會期間遭遇外交屈辱,但通過一定的外交運用,還是在后來的華盛頓會議上收回了山東主權;同時,中國通過在戰(zhàn)后參與國際聯盟的活動,也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獲得了表達的可能。所以,“一戰(zhàn)”本身是資本—帝國主義矛盾的產物,但是中國在被動卷入之時,做出了于己有利的合理選擇,對中國的國家民族利益來說,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

      “二戰(zhàn)”的情況則與“一戰(zhàn)”根本不同,“二戰(zhàn)”有明確的正義、文明、民主的陣營和非正義、野蠻、專制的陣營之分別。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日本在“二戰(zhàn)”時期的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的野蠻對外侵略擴張,比如說納粹的屠猶和日本的戰(zhàn)爭暴行,使它們成為全人類文明的公敵,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在“二戰(zhàn)”前,當時的中國同樣也有選擇站隊的問題。例如,戰(zhàn)前中國和德國的關系還不錯,尤其是雙方有密切的軍事合作,所以可以選擇和德國站在一邊,而且看上去德國似乎也很強大。中國和日本更是所謂“一衣帶水”的近鄰,日本在中國有很深的利益糾葛,培養(yǎng)出不少親日派。在當時中國的執(zhí)政者內部,比如汪精衛(wèi)這一派,便傾向于選擇和日本合作。但是,歷史事實說明,中國既沒有選擇站隊德國,更不會選擇站隊日本。在面對日本入侵時,大多數中國人選擇的是堅定地抵抗。共產黨人堅定抗日,一切愛國的中國人也都是如此。中國通過堅決抵抗日本的侵略,打響了世界范圍的反法西斯侵略擴張的第一槍,不僅成為反法西斯陣營的中堅力量,“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 卷,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445 頁。而且參與形塑了戰(zhàn)后國際體系,成為以聯合國為中心的戰(zhàn)后國際體系也就是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成員,并負有維護戰(zhàn)后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規(guī)則的重要使命。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論述的,“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 卷,第477 頁。當我們討論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不僅對中國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各國皆然。這也就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如上所述,客觀而論,20 世紀上半葉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形塑或者互動方面,有其成功的一面,但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還缺少深層次的討論。作為一個大國,也是弱國的中國,當時為什么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如何從中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當時外交的主事者,如顧維鈞等新一代外交家,自青年時期起即長期留學歐美,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對西方文化有深層次的了解,知道如何與西方打交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但是問題絕不止于此,就像顧維鈞表述的那樣,他是一個中國人,他有堅定的中國立場,無論何時何地,他都是堅定地站在中國立場上的。因此,對他們?yōu)槭裁磿龀鲞@樣的選擇——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選擇,其實我們還可以有更深透的研究。當然,他們的作用可能更多是在技術層面的運用,在更重要的戰(zhàn)略決策層面,我們會注意到,作為領袖人物的孫中山,具有相當的國際視野,關注國際局勢對中國的影響。而井岡山和延安時期的毛澤東,雖然身處山野偏僻之處,但他從來都是將中國革命與世界形勢相聯系的。無論是他論述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還是論述抗日戰(zhàn)爭的持久戰(zhàn)為什么最終能夠勝利,以及中國為什么必須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其中對國際關系和國際體系的敏銳觀察和睿智思考,都是不可或缺的方面。而說到底,如何理解這個世界,正確定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也就是如何理解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中國地位及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中國的作用。

      但是,在國家治理這方面,中國近代確實不那么成功,這是一個事實。舉個簡單的例證,1937年全國抗戰(zhàn)爆發(fā)以前,中國從來沒有進行過現代的、科學的人口統計,自己有多少確切的人口都不知道,還怎么實行現代征兵制度,怎么實行人力資源在戰(zhàn)時的高度動員?結果國民黨的征兵只能靠“拉壯丁”。本來是大家動員起來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爭,卻因為國民黨治理體系的低效無能搞到民怨沸騰。日本戰(zhàn)敗時全國有七八千萬人,但有700多萬軍隊,說明其動員能力相當之高。相比之下,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數倍,但軍隊總數卻差不多,說明我們當時的動員力嚴重不足。盡管日本的治理體系發(fā)展到了法西斯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一面,但是它在社會動員力方面當時確實高于我們。所以,這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去思考??箲?zhàn)時期,我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參與形塑了體現公平、正義、民主的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格局及其戰(zhàn)后體系和秩序,但是,一個良好的或者相對成功的融入世界的過程,一個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選擇,其正面效應為什么沒有能夠相應地傳導到內部,反而是國民黨政權戰(zhàn)后不久就在革命浪潮中垮臺了?這對我們理解20 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歷史進程,理解外部關系與內部關系之間的復雜互動,也具有啟示意義。

      相比較之下,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后,幾乎是毫無障礙地融入了西方體系,擺脫了與西方之間曾經的不平等地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一躍而崛起為亞洲強國。應該說,日本在國家治理方面有其成功之處。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其野心膨脹,軍國主義興起,開始了野蠻的對外擴張,成為穩(wěn)定的全球治理體系的非正義挑戰(zhàn)者,最終站在了人類公平正義的反面,導致其軍國主義對外戰(zhàn)爭的徹底失敗。也就是說,日本看上去相對成功的內部治理,也沒有傳達到其外部關系,在“二戰(zhàn)”前的全球治理方面,日本只是留下了失敗的記錄和可資汲取的教訓。

      所以,怎么理解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關系,其實不那么簡單,其間的互動,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可能?!岸?zhàn)”前日本相對成功的國家內部治理,并沒能傳達到日本融入世界體系之后的全球治理中,反而使其成為一個挑戰(zhàn)世界既有秩序的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國家。而“二戰(zhàn)”前的中國已經在融入全球治理的世界體系,并且通過自身抵抗日本的侵略,參與形塑了一個代表歷史正確的戰(zhàn)時和戰(zhàn)后全球治理體系;但這樣一個歷史過程所產生的正面效應,也沒能相應傳導到國內,國民黨政權還因站在中國民眾的對立面而失去民心并最終垮臺。由此觀之,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的關系,其實是一篇大文章,其異同何在,如何互動并揚長避短,如何兼容并蓄,等等,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最后,談談對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的未來展望。

      最值得關注的是,當高科技日漸發(fā)展,并越來越多地融入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之時,我們怎么去面對?高科技有非常方便的一面,利于每個人的生活,也就是利于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我們已經充分享受到其成果。但是,其也確實有值得我們警惕的一面,而且其發(fā)展存在諸多可能影響我們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可能需要我們保持必要的警惕。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國家治理還是全球治理,未來的發(fā)展都需要有更高的自由度、更大的創(chuàng)造度、更廣泛的平等度,這也是國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達到良治善治的必由之路。中國是一個大國,未來國家全方位的發(fā)展,不僅僅是我們理解的經濟發(fā)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也包括精神層面的發(fā)展、價值觀的塑造,也就是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一個致力于民族復興的大國,經過改革開放的40 多年,我們在國家治理方面有了豐富的成果和經驗,在當下的新時代以及未來的發(fā)展中,還能夠給世界提供什么樣的新成果,總結出什么樣的具有普惠性的經驗,也是學者的應盡責任。

      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大體上仍然是“二戰(zhàn)”以后,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全球治理體系。這是反法西斯戰(zhàn)爭同盟國陣營的勝利成果,需要我們大力尊重并維護,反對脫離這個體系另搞一套。當然,這個體系也需要與時俱進,因為有許多事情可能超越了過往國家治理或者全球治理體系的經驗,在原有體系下不一定能夠完善地解決,比如說近三年的疫情,還有其他一些事關全球和全人類的問題,如環(huán)境問題等。日本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貿然決定向公海排放核污水,如何去應對,對現行的全球治理體系就是個挑戰(zhàn)。因此,我們就要思考新的全球治理體系應該有什么樣的與時俱進的發(fā)展,同樣,也應該思考國家治理體系在各國如何有新的發(fā)展。

      馬克思說得好,未來世界或者共產主義的目標,就是實現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毛澤東也說過,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今天我們談論國家治理或全球治理的話題,也是為達成這樣的目標而思考、貢獻。這個話題是可以不斷擴展的話題,值得去不斷深究。

      猜你喜歡
      體系國家
      國家公祭日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chuàng)新應用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14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如何建立長期有效的培訓體系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中國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
      北安市| 兖州市| 高陵县| 斗六市| 天津市| 新营市| 仁化县| 克拉玛依市| 都兰县| 闸北区| 两当县| 漳州市| 雅安市| 吴旗县| 襄垣县| 灵山县| 丽江市| 侯马市| 车致| 集贤县| 和田市| 榕江县| 临颍县| 绥芬河市| 连城县| 邵武市| 金门县| 崇明县| 涿州市| 璧山县| 南通市| 礼泉县| 盘山县| 永州市| 酒泉市| 徐州市| 大港区| 台前县| 贵州省| 屏边|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