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東
民革中央這次中心組集體學習, 通過實地參觀學習的形式紀念中共中央發(fā)布“五一口號” 75 周年, 幫助我們進一步深化政治共識, 提高思想認識, 十分重要, 很有意義。 再次來到革命圣地西柏坡、“統戰(zhàn)故里” 李家莊, 深受感動、 深受教育。 下面, 結合這次參觀學習, 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第一, 通過學習, 進一步堅定了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念, 堅定了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歷史自信。
75 年前, 中共中央發(fā)布紀念“五一” 勞動節(jié)口號, 拉開了波瀾壯闊的協商建國序幕。 中共中央“五一口號” 迅速得到各民主黨派的積極響應, 為新政協運動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 思想基礎。 可以說,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長期穩(wěn)定全面發(fā)展的合作格局, 是在中國革命、 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的, 但其基礎則是“五一口號” 鑄就的。
回顧和總結我國多黨合作的光輝歷程和成功經驗, 可以深刻認識到, 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 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得到了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一致認同, 從而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多黨合作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領導地位, 并成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鮮明特色。
70 多年來,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 在促進生產力發(fā)展、民主實現、 社會政治穩(wěn)定、 人民利益維護等方面發(fā)揮出突出的制度效能, 在當今世界政治舞臺上獨樹一幟, 顯示出蓬勃生機。 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站在治國理政的戰(zhàn)略高度, 推動新型政黨制度不斷發(fā)展完善, 并使其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讓我們對這一制度既滿懷自豪, 又充滿信心。
第二, 通過學習, 進一步深刻認識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西柏坡是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象征。 這里是“兩個務必” 的誕生地、 “赴京趕考” 的出發(fā)地, 是中共中央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 在這里, 我們從歷史中產生共鳴, 切身感受和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和寶貴經驗。 70 多年前,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運籌帷幄, 描繪新中國的宏偉藍圖。1949 年3 月,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這里召開, 毛澤東主席在會上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兩個務必” 的要求。
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向全黨提出了“三個務必” 的要求。 “三個務必” 與“兩個務必” 既一脈相承, 又與時俱進, 充分彰顯了百年大黨堅定的戰(zhàn)略自信和高度的戰(zhàn)略清醒, 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自警自勵的政治智慧和求真務實的政治品格, 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責任擔當。
重溫歷史, 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 回顧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 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克服一切困難和風險挑戰(zhàn)的自信, 增強了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我們堅信,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 中共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必將成為現實, 我們必將繼續(xù)創(chuàng)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我們一定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繼承“五一口號” 背后所蘊含的偉大精神, 進一步傳承和發(fā)揚民革前輩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優(yōu)良傳統, 把多黨合作所長與中心大局所需結合起來, 充分發(fā)揮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優(yōu)勢和作用, 努力為多黨合作事業(yè)作出我們民革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