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安
內容摘要:用戶通過解除直播充值合同實現平臺退款訴求,面臨兩個法律適用障礙,即充值不退條款效力存疑以及合同解除依據不清。余款不退約定因排除了用戶重要權利而無效,故充值不退條款部分無效,這為合同解除提供了空間。由于債務具有強人身依附性、當事人家庭困頓、用戶成癮式意志薄弱等原因,充值合同債務被認為不適于強制履行,應適用司法終止合同規(guī)則。充值合同作為預付式繼續(xù)性合同,屬于定期合同,不能適用不定期合同的預告解除規(guī)則。用戶可以在符合條件時行使消費者后悔權,此時無需承擔違約責任。用戶因合同解除而承擔違約責任,確定返還額度應在尚未打賞的充值額度中扣除平臺的信賴利益損失,并基于高額充值與家庭困頓等因素適當調整。
關鍵詞:平臺直播充值合同充值不退條款合同解除消費者后悔權
中圖分類號:DF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039-(2023)06-0106-117
為滿足直播服務需求,用戶與平臺會訂立直播服務合同,當用戶有充值消費需求時,雙方還需訂立充值合同。實踐中,用戶后悔充值、希望解除充值合同實現退款的案件屢屢發(fā)生?!?"〕然而用戶解除直播充值合同面臨法律適用障礙,比如充值不退條款是否有效、選擇何種法律依據解除合同都存在疑難。認可充值不退條款效力,意味著用戶在合同中放棄了解除合同尋求退款的權利,甚至還會影響主播同意退還打賞額度之后的實現路徑。因為在邏輯上,打賞給主播的是虛擬財產,主播退還的也是虛擬財產,而退還的虛擬財產可能因充值不退條款無法逆向兌換成貨幣。因此有法院認為:“虛擬禮物不能兌換成貨幣,將虛擬禮物打賞給主播的行為也具有不可逆性,無法退還?!薄?"〕盡管司法裁判對理發(fā)、健身等預付式合同充值不退條款效力普遍持否定立場,〔3"〕然而在平臺直播服務領域,很多法院卻未貫徹這一立場,轉而認可充值不退條款效力。該問題尚未引起學界足夠關注,提到這一問題的少數學者也持肯定立場?!?"〕這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解除合同的空間,合同解除依據也無從說起。而用戶要實現由虛擬財產返還為貨幣的訴求,最主要路徑是合同解除。本文從充值不退條款效力爭議及合同解除依據不清兩方面揭示合同解除障礙,分析得出充值不退條款部分無效的結論,從而廓清充值合同的解除空間,進而論證用戶解除合同的合理依據及法律后果。
一、平臺直播充值合同解除的法律適用障礙
用戶通過解除充值合同實現退款訴求,需要掃清兩個法律適用障礙:一是充值不退條款效力爭議;二是合同解除法律依據選擇疑難。用戶只有否定了充值不退條款效力,并選擇適當法律依據,才可能在合同解除訴訟中勝出。
(一)充值不退條款效力存在爭議
很多直播平臺在充值協(xié)議中約定了充值不退條款,聲稱用戶一旦完成充值便不能將所充額度退還或者逆向兌換成貨幣。比如虎牙《充值服務協(xié)議》第4條約定:“充值成功后,充值所增加的賬號內虛擬貨幣可由用戶自由使用,用戶充值成功,即完成在線交付,虎牙不提供退還或逆向兌換服務?!背渲挡煌藯l款是否具有效力,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立場。
1.觀點一:充值不退條款有效
司法實踐中,很多法院認可平臺制定的充值不退條款效力。比如在許某與酷狗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可充值不退條款約定的效力,明確否定了逆兌換的可能。法院認為:“關于原告要求被告在直播平臺設置未消費星幣退款路徑和按鈕的問題。首先,《酷狗直播充值服務協(xié)議》第1.1條約定星幣不能逆向兌換成法定貨幣。原告該項訴訟請求,缺乏合同依據。其次,……被告已依約提供與原告充值金額相對應的星幣,未有證據顯示原告無法使用星幣進行消費?!薄?%〕簡言之,法院認為充值不退條款有效,不應違背,系爭案件未發(fā)生無法使用虛擬道具等根本違約情形,不具有退款的法律基礎。
有些法院雖然沒有專門提及充值不退條款的效力,但是將不可逆向兌換的約定條款有效視為基礎,且將該條款作為其推理內容的一部分。比如,在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與江某、鐘某贈與合同糾紛案中,法院基于鐘某與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之間簽訂的《充值協(xié)議》中的不可退還條款,認定鐘某的充值行為系購買用于在平臺進行相關消費的虛擬貨幣的行為, 而由于該虛擬貨幣不能兌換成貨幣,也不能交易或轉讓,僅可用于在平臺購買虛擬禮物等平臺上各項產品或服務,故鐘某充值行為的性質屬于網絡消費行為。〔6%〕相類案件的法院判決也有相似認定:“根據《用戶充值協(xié)議》不可逆向兌換的約定,孫某處分的僅是充值得來的紅豆的使用權,并不取得兌換款項的權利?!薄?%〕
一些學者也將充值不退條款的有效性作為一個先驗性的存在用以推理。比如狄行思推理認為,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但在通常情況下,用戶充值后平臺并不提供退還或逆向兌換服務,無法撤銷打賞,只能把打賞看作消費的實際發(fā)生行為?!?%〕
2.觀點二:充值不退條款無效
這類觀點認為充值不退條款作為格式條款,排除了充值主體解除合同的重要權利,應屬無效。比如在某健身公司與王某某服務合同糾紛案中,法院指出,由某健身公司提供的《私教協(xié)議書》中內容為“私教課程一經售出概不退款”的格式條款,因排除了王某某依法解除合同的權利,減輕了某健身公司在其構成根本性違約情況下雙方解除合同的責任而無效。值得注意的是,充值不退條款無效的立場在理發(fā)、健身等預付式合同中較為普遍,而在平臺直播充值合同中尚未發(fā)現持這一立場的裁判。這一矛盾本身頗值反思。
(二)充值合同解除依據選擇疑難
充值不退條款有效,意味著用戶通過意思表示處置充值利益,放棄回贖充值資金的機會和解除充值合同的權利。我們思考充值合同解除依據,其實是在充值不退條款無效或者部分無效的空間內,思考用戶通過解除合同尋求退款的依據。
用戶就選擇何種法律依據實現貨幣返還面臨疑難。未成年人充值可以通過行為能力規(guī)則實現訴求,〔9"〕但成年人尋求何種法律依據不無疑問。實踐中,用戶試圖基于平臺聯(lián)合主播欺詐消費者等理由否定合同效力,〔10%〕但并沒有得到法院支持。預付式合同基于不適于強制履行而被裁判終止的案件數量較有規(guī)模,這一做法能否用于直播充值合同,殊值探討。另外,消費者反悔權規(guī)則以及我國民法典新增的不定期合同預告解除規(guī)則,能否適用于直播充值合同也存在疑問。
二、解除空間:充值不退條款的部分無效
充值合同是否因充值不退條款而無法解除? 如前所述,充值不退條款有效,意味著用戶放棄回贖充值資金的機會和解除充值合同的權利。充值不退條款無效或者部分無效,則給解除充值合同留下空間。
(一)余款不退約定無效
鑒于充值不退條款效力爭議,尤其是直播充值合同相關司法實踐中認可充值不退條款效力的立場較為普遍,我們有必要重新反思充值不退條款無效的合理空間。在充值不退條款中,既包括已經利用虛擬道具完成打賞的額度,也包括尚未打賞消費的額度(本文簡稱“余款”)。其中,余款不退約定應屬無效。
1.余款不退約定因排除消費者重要權利而無效
根據民法典第497條第3款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第2款,格式條款如果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或者不合理限制對方主要權利,該條款無效。司法實踐中多有據此判定充值不退條款無效的判例。如有法院判決書認定,“私人教練課時費經售出概不退款”約定,明顯加重消費者的責任、排除消費者的主要權利,該條款應屬無效?!?1-〕
平臺充值合同的充值不退條款也應得到同樣的評判。平臺通過格式條款約定了余款不退的內容,未能遵循公平原則,平臺既享受到了用戶的資金帶來的經濟利益,又不合理地限制了用戶的財產權,尤其是用戶通過解除或者終止合同收回相應貨幣的權利,而這屬于消費者的主要權利,因而相關約定無效。韓世遠教授進一步指出,如果格式條款對基于重大事由的終止權的行使附加了額外的要求,這些要求妨礙了消費者行使該權利,便是不能允許的。〔12%〕確實,在一定條件下認可用戶終止合同并保有貨幣返還的權利,是有必要的。
首先,排除用戶退款可能并非實現充值打賞目的所必要。用戶提前預存虛擬道具是為了進行打賞時享受便利性,避免臨時充值對欣賞主播節(jié)目造成的干擾及因此而生的不愉快?,F用現存也能實現打賞目的,只是在便利性上稍有欠缺而已。然而,這點不便通常并非不可忍受,事實上平臺都為用戶現用現充設置了便利簡潔的方式,只要銀行卡里有貨幣,銀行卡信息已經留存于平臺,從點擊充值到充值完畢不過十幾秒鐘。充值額度不許退還并非共同目的之實現所必要。當用戶寧愿選擇放棄已經充值帶來的便利性時,這點便利性已經不被打賞目的所需要,也不被用戶所需要。
其次,排除用戶退款可能違背用戶的內心意思?!熬推跫s社會化而言,除非當事人之目的不當,須藉公共政策修正調整,否則目的因素仍應受到相當尊重”。〔13#〕對用戶來說,思考什么境遇對其最有利,其愿意選擇什么境遇,這是最正常最理性的選擇思路。當用戶未消費完畢全部額度欲就剩余額度退款時,賦予其選擇退款的權利或者機會,在經濟利益上對其是最有利的。用戶希望給自己留下“余額退款”之余地,有退路地享受利益是理性選擇,也符合效率原則。雖然用戶充值與打賞有時并不“理性”,但這不影響規(guī)則的正當化設計。
最后,排除用戶退款可能有悖誠實信用原則。我們“必須從這個合同的旨意和目的出發(fā),從這些參與訂立合同的人的個人狀況和個人利益出發(fā)。什么是當事人在此種具體情況下依據誠實信用原則可以和應當作為其約定內容而接受的東西”?!?4#〕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在合理成本范圍內兼顧對方當事人的利益,避免雙方利益關系的失衡。若允許用戶退款,用戶因此獲得了退款利益,平臺雖然失去了本由其保有的利益,但并非無所得。平臺已經在保有該利益期間享受到流動資金和資金聚集而生的規(guī)模價值,規(guī)?;Y金相比小股資金擁有更大的優(yōu)勢和力量,平臺能夠利用資金的規(guī)模價值推動自己的經營策略,可以說用戶的充值為平臺的規(guī)?;Y金提供了助力。另外,平臺還實際享受到用戶充值貨幣相應的利息利益,平臺手里有資金就能避免從銀行貸款的利息支出。平臺獲得資金占有的巨大利益,還可以獲得用戶因解除合同賠償的信賴利益損失,其遠遠超過解除合同帶來的凈損失,允許用戶解除合同符合誠實信用基本理念。
2.充值不退約定依不利于條款提供方的解釋
根據前述分析,充值不退約定至少有兩種解釋路徑:一種路徑認為該條款僅針對已經打賞消耗完畢的充值額度不予退還,而尚未用于打賞消耗的充值額度不應在不予退還的范圍內,否則便嚴重限制了用戶作為消費者的重要財產權利,這部分內容的約定便屬無效。另一種路徑認為該條款針對全部已經充值的額度,不論該額度是否已經打賞消耗完畢,均不予退還。第一種解釋路徑有利于用戶,在發(fā)生糾紛時會被用戶所堅持。第二種解釋路徑有利于平臺,會被平臺采用。如此,格式條款當事人雙方針對同一條款作出不同的解釋,根據民法典第498條的規(guī)定,對格式條款的通常理解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由此,充值不退條款的約定應作限縮解釋,僅限于已經打賞消耗的充值額度不予退還。
(三)充值不退條款效力的限縮解釋:部分無效
余款不退約定僅是充值不退條款的部分內容。從充值不退條款整體而言,該條款是基于余款不退約定而全部無效還是部分無效?
認定全部無效的觀點并不妥當。一方面,充值合同作為繼續(xù)性合同,〔15#〕已經完成打賞的額度通常認為屬于相對獨立的債權債務,隨著履行完畢而歸于消滅,不再無效率的影響既有利益的變動。另一方面,該合同的履行還涉及第三人即主播之利益,用戶一旦利用充值的虛擬道具基于打賞合同將財產利益轉給了主播,相應的財產利益就已被用戶消費完畢。如果允許打賞完畢的虛擬道具也因充值不退條款無效而恢復原狀,就會產生因基礎性合同無效而不當引發(fā)第三人利益在另一個合同(打賞合同)中的不穩(wěn)定性,對第三人并不公平,不利于交易安全。
相較之下,對充值不退條款的效力范圍作限縮解釋較為妥當?!胺ㄔ核紤]者,乃當事人間合理生活關系之理想形象所涉及之全面性問題,特別是法律規(guī)范體系之妥善評價;因之,契約解釋與當事人真意之間,事實上并非完全吻合,恐系事實”。〔16#〕“如按當事人的表示的原樣賦予法律效果,則會有悖事理的場合,法官不能不對合同的內容予以修正。”〔17#〕在充值合同內容的效力問題上,將因不當格式條款而無效的內容在效力上除去,即將余款不退的內容排除在效力范圍之外,并將基于繼續(xù)性合同特性而將已經打賞消耗完畢的充值額度包含在縱然解除合同也不予退還的范圍內,能夠既符合合同效力與終止規(guī)則體系的規(guī)定,又在合理范圍內保留了當事人意思的部分內容,難謂不妥。
三、平臺直播充值合同的解除依據
肯定了平臺直播充值合同的解除空間及用戶通過合同解除維權的價值,有必要明晰合同解除依據。在預付式合同情形的解除案件中,很多法院基于不能強制履行而判決解除合同,〔18#〕這一做法被總結在我國民法典的司法終止規(guī)則中。另外,作為解除合同依據的候選項,消費者反悔規(guī)則以及我國民法典新規(guī)定的不定期合同預告解除規(guī)則,能否用以解除合同,也需要我們一一分析甄別。
(一)合同司法終止規(guī)則之適用
根據我國民法典第580條的合同司法終止規(guī)則, 因債務不適于強制履行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終止合同權利義務關系,但是不影響違約責任的承擔。這一規(guī)定為違約方申請人終止合同提供了空間。朱曉喆教授認為,該規(guī)定提供了退出合同的依據,以承擔違約責任(違約金、損害賠償等)為代價,換取人身自由?!?9#〕用戶欲通過這一規(guī)定終止充值合同,就需要確認是否存在不適于強制履行的情形,從而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適用上述規(guī)定,認定債務“不適于強制履行”就至為重要。
1.不適于強制履行的常見情形
債務是否不適于強制履行需要在具體案件中具體分析,在實踐中,如下幾種情形較為常見,均可適用于平臺充值合同。
(1)債務具有很強的人身依附性質。學者認為不適于強制履行的通常是人身性質的債務。〔20,〕這一般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債務履行依賴于人身利益的付出,如勞力或者其他依賴身體機能的服務提供;另一種是債務對應的債權具有債權人專屬性,比如債務的履行依賴于債權人基于人身的配合。這兩種情形都不適于強制履行,否則,要么強迫了債權人的人身自由或者身體自由,要么強迫了債務人的人身自由或者身體自由,均被認為是違背公序良俗的。例如,法院認為美容合同具有很強的人身依附性質,服務對象需自愿接受服務,不能強制消費。〔21#〕何況在享受服務滿足精神利益的消費合同中,如果迫使消費者繼續(xù)忍受合同的長期捆綁,會使消費者抵觸、質疑、不滿等消極情緒加劇,這與消費者訂立合同的初衷相背離,亦應視為合同目的不能實現。
(2)當事人家庭困頓。作為付款人的一方當事人在尚未接受對方服務前,家庭經濟陷入困頓,希望通過解除合同“解放”尚未消費的合同款項,以便支撐家庭運轉或者其他債務清償,法院應當予以重視,作為利益衡量的重要因素考慮,以免造成悖于公序良俗的后果。在對一方當事人陷入家庭困頓而視而不見時,社會秩序過于失衡甚至極度失衡,這種失衡足以喚起法律基于公平原則的矯正功能。社會秩序過于失衡在當事人家庭困頓場合較為明顯。一方面,一方當事人接收了價款獲取了盈利,同時獲取了預付價款的利息利益。有法院就認識到這一點,指出:“被告已經占用了相對于后續(xù)商品或服務的大量資金,而被告無需提供后續(xù)商品或服務的對價,卻仍然將這些資金全部占為己有,不符合合同對價、公平的原則?!薄?2"〕而另一方面,對方當事人卻因此陷于家庭困頓。雙方在利益上明顯處于失衡狀態(tài),這種失衡狀態(tài)不僅不復雙贏,而且已經超出了意思自治與契約嚴守觀念下合同風險自擔的范圍,這容易激發(fā)人們產生對人生的悲憫和對弱者的適當扶助心理,于是公序良俗原則和公平原則開始發(fā)揮作用。
在郝某與丹東某健身服務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案中,案外人王某患腦血管疾病導致行動不便情況發(fā)生后,作為妻子的郝某無論從心理、體力、家庭經濟狀況等方面都將承受較重負擔。即便郝某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其丈夫需要護理的級別, 法院認為仍應考慮其丈夫生病后對郝某家庭造成的綜合性負面影響,根據公序良俗原則,郝某面臨的現實狀況可以視為符合涉案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情形。〔23"〕
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家庭困頓主要是指經濟困頓,而不針對情感上的困頓,哪怕是因家庭經濟困頓而導致的情感困頓。情感困頓與合同沒有任何關系,不在對方當事人的預期之中,不應由對方當事人承擔。當事人單純大額支出款項也不能證成家庭困頓,須有家庭經濟入不敷出的事實。家庭困頓也不必是本合同支付款項所導致,只要確實存在家庭困頓的現實即可。
2.不適于強制履行的特別情形:顯著意志薄弱
(1)存在充值合同中的成癮式意志薄弱。用戶個人充值打賞成癮已經成為并不鮮見的現象。比如,在高某與李某某、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中,用戶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里累積充值打賞金額達200萬元,單次充值最高達2萬元。用戶李某某在庭審中承認:“直播很像鴉片,一沾上便不能自拔。我當時就像著魔了一樣,每天瘋狂地打賞,當時根本不知道打賞了多少錢……(平臺)差點毀了我,差點毀了我們一家人幸福生活?!薄?4"〕
這種成癮現象在法律上被稱為顯著意志薄弱,是指當事人雖然知道法律行為的內容及所帶來的不利益,但因其心理抵抗力較弱以至于不能抵制該法律行為的締結?!?5"〕在意思表示受到內在的壓力時,當事人所作的締約決定很有可能是不理性的。〔26"〕充值打賞成癮便會產生這種內在壓力,用戶在強烈欲望驅使下,寧愿舍棄某些具有長遠價值的個人及社會活動而沉溺于體驗虛擬網絡空間的短暫陶醉。對當前價值的過度敏感性和對長遠價值的“短視”性可能是導致用戶持續(xù)沉溺于網絡虛擬環(huán)境追求即時性滿足的重要原因。〔27+〕
遺憾的是,個人成癮現象雖然進入法律視野,然而對個人成癮的法律調整還沒有引起法律界的重視。在有關充值打賞的案件中,尚未發(fā)現法院面對動輒涉及幾萬、數十萬元的充值打賞標的(這正是成癮式顯著意志薄弱的重要體現), 在選擇適用法律規(guī)則和進行法律推理中將充值打賞成癮的意志薄弱事實作為考量因素影響裁判思路和結果的判決。比如在前述高某與李某某、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中,法院在認定充值合同性質的基礎上認可合同效力,盡管注意到用戶每次充值金額由數元到2萬元不等,而且打賞行為具有長期、小額、高頻特點,但認為用戶每次充值、打賞均系獨立的消費行為,不應累計后評價。在論證用戶無權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問題時,法院認為,平臺在接受用戶支付的對價時,并無法定義務也無能力對其每一筆資金的來源進行審查,原告無法證明平臺知道或應當知道用戶李某某的資金來源存在不合法、不正當的情形,原告不能對抗作為善意第三人的平臺。〔28"〕在這一推理中,法院并沒有注意到用戶成癮式意志薄弱對合同效力或者合同解除的任何影響,只是將該合同作為一種普通的合同情形來對待。
(2)成癮式意志薄弱的調整:不適于強制履行而終止合同。將打賞成癮的用戶強制“鎖在”充值合同中又是不公平的。成癮式意志薄弱宜被解釋為不適于強制履行的情形,理由如下:
首先,強制履行基于成癮式意志薄弱而生的合同,會導致借意思自治之名行不公平之實。識別能力和意志力均是意思自治原則順暢運行的前提。因此法律有行為能力規(guī)則。在用戶打賞成癮時非無行為能力,而是其有限意志力導致其作出了意思表示,這是其“自我綁架”的惡果。成癮式意志薄弱者在簽訂充值合同時雖然能理解行為后果,但無法真正控制自己的理性意志,所簽合同的意思自治光環(huán)是非常暗淡的。法律無法否定該合同的效力,一是不符合行為能力規(guī)則,畢竟用戶非無行為能力;二是平臺直播打賞本身為法律所容許,如果因用戶成癮而否定合同效力,如同否定該業(yè)務樣態(tài)一般,從而造成法律規(guī)則內在價值觀的沖突。但是在用戶請求時宜賦予其解除合同的機會,適當限制合同內容對當事人利益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其理性選擇時的利益狀態(tài),恢復意思自治的本來樣態(tài),是較為可取的路徑。
其次,強制履行基于成癮式意志薄弱而生的合同,等于放任作為精神障礙者的當事人病態(tài)沉淪,不符合法律所奉行的現代文明觀念。成癮式意志薄弱者在充值合同的簽訂和履行上無法堅持堅強的意志力,過度屈從于自己的欲望,從而失去了正常的自我。其后果甚為不堪。此時他們幾乎只能依靠外力救贖,而家人朋友都難以有效發(fā)力,法律才是被寄予眾望的救贖手段。法律應當對此予以適當回應,幫助當事人矯正悖亂狀態(tài),從而彰顯其人文關懷之溫度。
最后,強制履行基于顯著意志薄弱而生的合同是無效率的。在充值合同中,用戶已經完成充值預付,對于合同的履行而言,用戶僅享有權利,而不承擔任何其他的實體義務。此時,所謂強制履行合同,只能將用戶強制困在合同內,形成合同僵局。而且從社會經濟效果看,對用戶薄弱意志與經營者瘋狂逐利不受轄制的后果是不可接受的。一方面,直播業(yè)者往往通過刺激用戶的感官之欲等賺得盆滿缽滿,彰顯著平臺直播經濟的繁榮。另一方面,一些用戶在極盡誘惑之下沉淪自陷、累及家庭,兩相對照殊為刺目,法律如果無動于衷不作適當調融,只會任由直播經濟走向畸形。此時,法律就有必要發(fā)揮其社會調控功能,民法在其能力范圍內也應有此考量。
(二)消費者反悔權規(guī)則之有限適用
用戶在平臺直播充值合同中能否行使消費者反悔權,從而實現解除合同之目的,值得深入思考。
1.充值合同對消費者反悔權規(guī)則的適用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5條針對遠程銷售和無固定營業(yè)地的銷售規(guī)定了消費者的反悔權規(guī)則,該規(guī)則賦予消費者無理由退貨的合同解除權?!?9&〕充值合同能否適用該規(guī)則存在疑問。難點有三:其一,充值合同交易的是商品還是服務;其二,充值獲得的商品是否屬于例外情形中的數字化產品;其三,在繼續(xù)性合同中如何理解退還的商品完好。分析這些難點之后,我們會發(fā)現充值合同具有適用反悔權規(guī)則的余地。
(1)充值合同用戶既獲得了作為商品的虛擬道具,又獲得了服務,符合反悔權規(guī)則在商品上的限定。用戶通過充值合同獲得了平臺提供的虛擬道具及平臺服務,虛擬道具屬于數字化商品。不過用戶主要目的是享受平臺提供的服務,虛擬道具只是享受服務的媒介。所以說充值合同內容的重心是購買服務。當然,將充值獲得虛擬道具解釋為購買商品在邏輯上是可行的,不能因享受服務是充值合同的重心而否定反悔權規(guī)則的適用。
(2)充值合同中虛擬禮物的購買不屬于反悔權規(guī)則中的例外情形。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5條第3項,如果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一旦被下載或者拆封即可能被無限復制,會對經營者的權利造成極大損害,不適用反悔權。《斗魚魚翅充值服務協(xié)議》第1.2條就據此載明:“魚翅屬于在線交付的充值類商品,因其特殊屬性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有關反悔權及網絡購買商品7日無理由退貨等條款的約束,用戶一旦充值成功,充值即確定完成,斗魚不提供任何退還或逆向兌換服務?!比欢?,充值合同雖然與數字化有關,卻不屬于這里規(guī)制的數字化情形。該條法律針對的數字化情形,是一經下載即可能被無限復制、直接享受到數字化商品帶來的使用利益,為防止消費者享受完數字化利益而退款的不公平性作出了例外規(guī)定。而充值合同并不存在一經下載即可享受到數字化利益的空間,充值額度的享受只能通過平臺的實時配合方能實現,因而不屬于排除反悔權的情形。
(3)虛擬道具部分消耗與商品完好的關系。反悔權規(guī)則要求退貨的商品完好,比如未經使用或者不影響二次銷售。充值合同中,用戶通過打賞消耗了部分虛擬道具,還屬于商品完好嗎? 反悔權規(guī)則的設立應該是以一時性合同為典型,所謂商品完好也相應地是指百分之百完好。而充值合同本質上屬于繼續(xù)性合同,用戶有權分批就虛擬道具進行打賞消耗,從而要求平臺分批為用戶提供服務。在繼續(xù)性合同中,每一批的履行都是相對獨立的,前面已經發(fā)生的履行不影響后面義務的履行。在剩余批次相對獨立性的特點上看,將剩余的虛擬道具完好解讀為屬于反悔權規(guī)則中的商品完好,在邏輯上是說得通的。不過如要就剩余額度的退還直接適用反悔權規(guī)則可能有障礙,需要在解釋上對“完好”有一個恰當的定位,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妥當的推理方案,或者通過類推適用,或者通過擴張解釋將繼續(xù)性合同的剩余給付納入進來。
2.充值合同適用反悔權規(guī)則的局限
用戶解除充值合同的目的在適用反悔權規(guī)則時會受到很大的局限。
首先,用戶會受到7天冷靜期的限制。根據反悔權規(guī)則,消費者只在收到商品之日起7天內享有無理由退貨的權利。充值合同用戶充值后獲得平臺提供的虛擬道具,用戶可以長期持有直至打賞消耗完畢。超出7天的限制,用戶便無法通過反悔權規(guī)則解除合同。
其次,充值合同能否適用反悔權規(guī)則的爭議性限制了該規(guī)則的適用前景。雖然有學者認為,預付式消費規(guī)制上的法制缺位決定了后悔權制度的存在空間,〔30&〕但充值合同中是否包含購買商品、商品是否完好以及數字化商品是否屬于反悔權規(guī)則的例外情形,都是認定能否適用該規(guī)則的難點所在。盡管本文從解釋的角度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但不能否認其爭議風險。只要有一點被法院否認,充值合同便無法適用反悔權規(guī)則,因此這一進路能否經住實踐中的裁判檢驗,其實是有很大疑問的。
(三)不定期合同預告解除規(guī)則不適用
直播充值合同作為繼續(xù)性合同,屬于定期合同還是不定期合同不無疑問。如果將之認定為不定期合同,用戶則可以適用民法典第563條第2款規(guī)定的預告解除規(guī)則解除合同且不承擔違約責任。因此,直播充值合同的法律性質有必要辨明。
1.基礎:直播充值合同屬于繼續(xù)性合同
用戶一次充值的虛擬道具往往是通過分批次不定額地打賞而消費完畢,何時在哪個直播間打賞則全由用戶決定,平臺只需在用戶需要時提供相應服務即可。雙方的這一交易模式屬于一時性合同中的分期給付還是繼續(xù)性合同的履行,頗值思辨?!胺制诮o付的合同是單一合同,總給付自始確定,時間因素對于給付的內容和范圍并無影響,因此也屬于一時性合同”?!?1&〕可見,分期給付合同自始有一個確定的總給付存在,而繼續(xù)性供給合同,其依一定時間而提出的給付,不是總給付的部分,而是具有某種程度經濟上及法律上的獨立性,不是“部分履行”,而是在履行當時所負的債務?!?2&〕可從如下兩方面把握兩者的區(qū)別:其一,是否有一個自始確定的總給付存在? 其二,各批次履行是否在經濟上及法律上是獨立的?
(1)充值合同不存在自始確定的總給付。這是由當事人的意思所決定。用戶并沒有明確承諾將所充值額度全部消費完畢。一方面,從現實交易上看,用戶承諾消費完畢全部虛擬道具是不必要的。用戶通過平臺直播實現精神利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他可能一次性將充值額度全部打賞完畢,也可能分批次進行打賞。事實上分批次打賞的可能性更大。因為用戶完成打賞需要用虛擬幣購買虛擬禮物,而虛擬禮物根據種類標有不同的價格, 除了用戶為購買該虛擬禮物以等值貨幣現買虛擬道具之外,多數時候虛擬禮物標值與剩余虛擬幣的數值是不一致的。另一方面,用戶也沒有主動承諾全部消費完畢的動力,因為這么做是與其自身利益相悖的。理性的用戶是希望給自己留下“余額退款”之余地的。相反的解讀相當于對用戶重要利益的剝奪,是不公平的。
(2)充值合同各批次服務在經濟和法律上是獨立的。在經濟上看,各批次服務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一次給付并不以任何方式影響另一次給付。平臺的每次給付都是在用戶提出單次打賞要求之后完成的,每次給付都對應著用戶的打賞要求,平臺不會因用戶其他批次的打賞要求而實施這一批次的平臺服務。這正符合繼續(xù)性合同的本質特征, 即時間因素對合同給付內容的確定具有決定性意義?!?3$〕
在法律上,各批次服務之間的關系也是相互獨立的,并沒有被統(tǒng)攝在一個總給付之下,這一點對認定充值合同的繼續(xù)性合同性質至為關鍵。如前,該觀點符合當事人間的意思表示的合理解讀,不再贅述。此外,該觀點符合當事人利益在法律機制中的合理配置。已經給付完畢的內容涉及已經依照打賞合同而生的第三人(即主播)利益變動,不是純粹的用戶與平臺間法律關系,因充值合同的解除而生的恢復原狀請求不應影響打賞合同的效力以及第三人利益的變動。在充值合同中,平臺的每一次給付都意味著用戶向主播進行了打賞,用戶基于與主播的打賞合同將虛擬道具的財產利益轉讓給了主播,而且打賞合同基于目的已實現而終止,與這一批次打賞有關的一切權利義務都已結束。這正符合繼續(xù)性合同在效力上的特點。在繼續(xù)性合同中,各批次給付的獨立性意味著已經發(fā)生的給付確定地產生效力,合同解除也不能影響這些既已完成的給付,只能面向將來產生影響,這一點與一時性合同明顯不同。
2.充值合同屬于定期繼續(xù)性合同
繼續(xù)性合同分為定期與不定期兩個種類。兩者在構成上的核心區(qū)別在于,合同是否約定了確定的終止機制,定期繼續(xù)性合同約定了確定的終止機制,而不定期繼續(xù)性合同則沒有。在這兩類合同中,當事人脫離合同綁定與約束的機理不同。定期合同有終止機制,當事人已經依其意志安排了終止事宜,則按照該機制處理解除權事宜。不定期合同沒有終止機制,當事人可能受綁定約束而無法脫離,因此法律會根據情況準許當事人隨時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請。
充值合同沒有約定合同終止的具體時間,但是約定了平臺給付的最大量,即用戶充值對應的服務。這一約定明確了期限的確定方式,合同屬于定期的合同。
(1)從構成上看,充值合同通過約定充值額度確認了平臺給付的終止機制,即在全部充值額度消費完畢時合同終止。此時,合同終止的時間點不是某一具體確定的時點,而是視給付任務的完成而定。誠如朱虎教授指出的,繼續(xù)性合同的期限本身可能是固定的,例如2年租期,也可能是不固定的,例如以完成特定事務或者某一不確定事實發(fā)生的時間為期限。以完成特定事務為期限的繼續(xù)性合同,不應當被認為是不定期合同?!?4$〕合同有可能因用戶沒有提出打賞要求而長期處于未完成狀態(tài),因而長期處于合同綁定中。此時雖然在時間上看,充值合同有些類似不定期合同,但二者有本質不同。畢竟合同中存在預先埋設的終止界限。
(2)充值合同當事人主觀方面符合定期合同的特點。定期合同的當事人對于合同的繼續(xù)履行能夠預見,并基于合同效力的規(guī)則而產生了合同內容繼續(xù)履行完畢的合理期待。在定期繼續(xù)性合同中,對方當事人單方解除合同受到很高的限制,成功解除合同難度很大,即使解除了合同也會承擔適當責任。而不定期合同卻是相反,只要一方當事人在合理期間內提前通知對方解除合同,合同就能夠實現終止。此時,當事人享有合同解除權,不會因此承擔違約責任。因此,不定期繼續(xù)性合同的當事人對既定合同內容能否順利走到終點,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充值合同當事人提前約定了充值額度及對應的服務內容,平臺對其服務的提供具有明確的預期,而且款項已經掌握在自己手里,其對最終履行債務實現充值的“落袋為安”抱有很高的期待。這顯然不符合不定期繼續(xù)性合同的主觀狀態(tài)。
3.充值合同不適用預告解除規(guī)則
從法條邏輯來看,預告解除規(guī)則是以不定期合同的性質為前提的,而直播充值合同屬于定期合同,不具有適用預告解除規(guī)則的前提條件。該條背后的理由也不難理解。預告解除規(guī)則在不定期合同中也才得以必要。畢竟不定期的繼續(xù)性合同自身并不會自動走向合同結束,否定單方解脫的權利也就等同于肯定一方永久束縛另一方的權利。〔35$〕在繼續(xù)性合同場合,作為合同自由的一個組成部分,應當承認當事人的解約自由。〔36$〕而定期合同自帶合同解除條件,當事人也抱有合同完全履行完畢的合理期待,如果適用預告解除規(guī)則會破壞對方當事人的合理期待利益,辜負對方當事人的信賴,與合同法追求的合同穩(wěn)定高效、有約必守等目標相悖。
四、平臺直播充值合同的解除后果
充值不退條款的效力被限縮于繼續(xù)性合同已經履行完畢(即打賞完畢)的部分,而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受充值不退條款的法律約束。這意味著充值合同終止不影響尚未履行部分的額度返還。
(一)返還基數:尚未打賞的充值額度
充值合同作為預付式服務合同,本質上是繼續(xù)性合同,已經打賞完畢的充值額度屬于完成消費,平臺也完成了相對獨立的給付。繼續(xù)性合同的解除不能溯及既往,主要是因為通過履行已經發(fā)生了不能回復的事實,若堅持溯及既往,除了增加不必要的迂回外,對當事人并無好處;還有一個原因是解除時已經履行的“個別給付”,由于可以保持其獨立性,因而不必與尚未履行的部分一并消滅?!?7$〕何況在合同終止前雙方當事人一直是按照約定以令對方滿意的方式履行合同義務,所以也就更不存在返還的合理事由?!?8$〕因此打賞完畢的數額應當在應返還的基數范圍內予以扣除。預付式服務合同中價款雖一次性給付,但履行內容因服務項目、次數等相對獨立,具有可分割性,由此能夠認定已經履行部分?!?9$〕
可以確定的是,尚未打賞完畢的充值額度屬于應予返還的充值額度。而應予返還的充值額度并不包含平臺贈送的虛擬道具額度。首先,用戶就平臺贈送的虛擬道具并沒有支付貨幣。平臺贈送的虛擬道具是福利性的贈與,本質屬于平臺的付出,往往是平臺基于對用戶充值額度贊賞和鼓勵而決定的利益讓渡。在合同解除時,用戶沒有繼續(xù)保有他人利益讓渡的法律上理由,何況根據法律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要發(fā)生恢復原狀之效果,被讓渡的利益自然要恢復到讓渡之前的狀態(tài)。其次,被贈送虛擬道具的使用目的決定了其不具有逆向兌換的合理性。虛擬道具的贈送動機是對用戶大額充值的贊賞和鼓勵,相應虛擬道具的使用目的是根據直播平臺運行規(guī)則消費,使用目的定然不包括允許用戶逆向兌換為貨幣、沖擊平臺自身利益,相反的認定是與平臺的理性意志相悖的,是荒謬的。
(二)違約責任的承擔
對于充值合同,后悔權的行使不需要用戶承擔違約責任,退款產生的費用如匯費、手續(xù)費等由經營者承擔,〔40#〕他不能在消費者行使后悔權后從應退還消費者的款項中扣除這筆費用?!?1#〕其他情形所致的合同解除或終止都可能導致用戶承擔違約責任,除非案件符合不可抗力等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抗辯事由。諸如成癮式意志薄弱與家庭困頓并不構成免除違約責任的正當理由。它們都是基于用戶自身原因所致,不屬于不可抗力等免除違約責任的特殊情形。有法院指出,在充值合同場合,用戶系因自身客觀原因造成合同不能繼續(xù)履行,應承擔相應的責任?!?2#〕如果用戶自身原因屬于主觀原因,更應是如此。平臺不應為用戶自身原因所致的合同履行障礙埋單。
1.平臺信賴利益的扣除
合同終止后,用戶應賠償平臺因違約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損失。合同解除意味著無法實現期待利益,這也正是用戶解除合同的目的所在。否則合同解除就失去了意義。司法終止相當于法院強制要求平臺方退讓、“返利”。但平臺因此而生的信賴利益損失,用戶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平臺為了實現用戶享受平臺直播的精神利益,需要付出一系列成本,如直播平臺的搭建、維護與監(jiān)管,與主播或者主播經紀公司的合作等,這些成本的保障是直播行業(yè)存續(xù)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構成了其在眾多充值合同中的信賴利益,應當得到法律的適當保護。
充值合同終止時的平臺信賴利益如何確定? 從邏輯上講,系爭案件中的合同信賴利益作為在該合同成立時已經存在并有效存續(xù)的(與所有用戶簽訂的)全部充值合同信賴利益總和中的一分子,應當是該信賴利益總和除以系爭合同成立時有效存續(xù)的全部充值合同數所得之數值。這一計算方式取決于幾個特殊的事實:作為信賴利益總和的全部平臺運行費用,當時有效存續(xù)合同的數量。然而這些都是平臺方的商業(yè)秘密,平臺沒有動力據實提供,甚至有動力盡量夸大其詞。何況平臺運行費用本身的確認也會引發(fā)爭議,比如運行費用是為了包括當時有效存續(xù)的合同而付出,同時也是為了已經完成的充值合同以及即將開啟的充值合同而付出, 何以都算在系爭合同成立時有效存續(xù)的合同“頭上”? 根據運行費用計算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不過可以作為參考。
實踐中,法院往往根據合同標的酌定信賴利益的數額。如在預付式合同解除而返還費用時,法院往往根據合同尚未消費的數額確定10%至20%的比例作為信賴利益的數值予以扣除。如在某健身公司與王某服務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由于雙方沒有在合同中明確約定解除合同的違約責任,考慮到王某因個人原因解除合同,某健身公司對合同解除不存在違約行為,故原審酌情確定王某按合同總額的10%承擔違約責任合法合理。〔43#〕而在雙方有約定的違約金可以參照的情況下,如果違約金的比例未超過20%,法院通常也會準允。如杜某某與力加公司服務合同糾紛案中,法院認為杜某某因其工作原因離開都江堰解除了雙方的合同,對于力加公司的損失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參照《會員章程》中關于轉卡手續(xù)費的約定,本院酌定杜某某承擔20%違約金。〔44#〕法院的這種做法可資采用。當然,如果違約金或者手續(xù)費約定過高,則同樣會因違反格式條款的規(guī)定而無效?!?5+〕
2.消費折扣情形的處理
用戶可能因符合平臺促銷鼓勵的條件而獲得消費折扣的獎勵,從而在購買虛擬禮物打賞時獲得低于原價的價格。在合同終止需要計算消費額度與返還額度時,經營者可能要求按照原價計算消費額度,這一要求能否支持? 這一問題雖然尚未在平臺直播充值合同中顯現,但在其他充值服務實踐中并不鮮見?!?6+〕法院一般都給出否定的態(tài)度?!?7+〕如有法院論證道:“關于被告提出的原告購買的項目系折扣價格服務、即使退款也應按單次購買價格扣除原告已實際消費次數的金額問題,本院認為,5677元享受55次服務是雙方合同的內容,被告方價目表中單次服務價格并非雙方合同的內容,原告無此履行義務,被告要求以此價格扣除相應費用有違誠信和公平原則。”〔48+〕法院的觀點是正確的。用戶的消費按照其與經營者的合同約定享受折扣,這等于雙方就用戶的剩余消費利益作了一致安排,而后者就成為合同終止時的返還額度??v然經營者在格式條款中約定退款時重新計算消費額度,這種約定也會因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而無效。
3.扣除額度的考量:高額充值與家庭困頓
在酌定具體的比例時,除了考慮通常的運行費用,還宜考慮用戶因成癮式意志薄弱而累積高額充值和家庭困頓的特殊情形,確定能否適當減免。在已經累積高額充值的情形,用戶的付出能在很大程度上抵充平臺的信賴利益,適當降低信賴利益的確定比例,對平臺真實信賴利益的影響較小。在用戶家庭困頓情形,用戶與平臺的經濟實力差異處于極端分化狀態(tài),用戶正在經歷家庭困頓和人生低谷,而平臺資金雄厚且仍有大量盈利入賬。對于平臺而言,適當減免比例不一定能夠降低真實信賴利益的賠償,即使平臺因信賴利益賠償不足而有一定損失,也是在其承受范圍內。出于公平原則的考慮,適當減免用戶賠償數額是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