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琪峰
摘要:梨是一種常見水果,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例如蘋果酸、蛋白質、胡蘿卜素等,受到了廣大消費者青睞,占有較大市場份額。我國很多地區(qū)都在種植梨樹,梨樹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可以給種植戶帶來較為可觀的經濟收益。但是,在梨樹種植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栽培管理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梨產量以及質量。尤其是病蟲害,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控制,會給種植戶帶來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掌握梨樹栽培管理技術要點,種植戶必須掌握科學、先進的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以實現梨樹高產的目標。據此本文分析了梨樹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關鍵詞:梨樹;種植;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
科技發(fā)展推動了農業(yè)技術的進步,如今果樹的種植已經逐漸呈現出規(guī)?;?、產業(yè)化的發(fā)展趨勢。為了提高梨樹產量以及質量,就需要種植人員不斷學習最新栽培管理技術,要對危害到梨樹的病蟲害有充分了解,根據實際的生產情況制定出相應防控措施,從而減少病蟲害對梨樹的侵害。傳統(tǒng)種植模式管理通常較為粗放,這是無法提升品質的主要影響因素。個體種植戶更多的是依賴自身種植經驗,而不是根據梨樹的生長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栽培管理方案。
1 梨樹的生長習性
梨樹具有較強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在根部破損或斷裂的情況下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長出新根。已經結果的成年梨樹每年通常會出現兩次生長高峰期,在這個階段要及時補充水分以及養(yǎng)分,讓根系能夠吸收到更多的養(yǎng)分,有利于后期梨樹的生長。梨樹具有較強的干性,枝條的分枝角度較小,處于幼樹生長階段的梨樹樹冠通常為緊密型的圓錐狀。當梨樹進入到盛果期階段后,樹冠就會開張下垂。梨樹的樹冠具有較為明顯的層次性,頂端的萌芽率較高,成枝力較低。梨樹在春季時生長速度較快,當結出果實后樹干、樹梢基本已經停止生長,不會出現樹干與果實爭奪養(yǎng)分的現象。梨樹的隱芽壽命較長,當枝條抽梢后側芽中的副芽就會成長為隱芽。隱芽在梨樹的復壯中十分關鍵,是梨樹后期生長的必備條件。梨樹的樹齡、經濟壽命都普遍較長,萌芽率也較高,梨樹的結果時間相對要早。結果枝主要有腋花芽枝、長果枝、中果枝、短果枝等。在結果的過程中新梢會膨大成為果臺,如果情況較好可以連續(xù)生花芽結果,但是在實際的種植中,結果后第2年生花芽隔年結果的情況居多。短果枝群的結果能力最長的可達10年,一般會維持在2~6年這個范圍內。果樹的營養(yǎng)、品種等因素會影響結果能力以及品質,樹齡越大結果能力通常會越低。如果果樹的受精不完全或者缺乏營養(yǎng),在果實發(fā)育階段可能會出現生理落果現象[1]。
2 梨樹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2.1 科學選址
梨樹種植地點的選擇會影響梨子的生長發(fā)育情況以及最終的產量,在選址時要從多個方面綜合進行考慮。首先是土壤問題。透氣性、保水性、肥力是決定梨樹生長狀態(tài)的關鍵因素。土層的厚度應適中,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一旦地塊中出現積水就會影響梨樹的生長發(fā)育。在施肥之前需要對土壤進行檢測,了解當前土壤中各種養(yǎng)分的含量,采用測土配方施肥的方式合理施肥。其次是光照問題。梨樹喜陽性,對光照時間有一定的要求,果園應遠離各種遮擋物,選擇陽光更加充足的位置。光合作用是促進梨樹生長、果實發(fā)育的關鍵要素。再次是病蟲害問題。要盡量遠離果園、林場這類區(qū)域,可以有效避免病蟲害的發(fā)生以及傳播,遠離一切干擾因素,讓病蟲害的發(fā)生風險降到最低。最后是地勢條件問題。要選擇地勢平坦、不易積水的位置。低洼地段更容易聚集水分,土壤也更容易流失,不利于梨樹的生長。在選擇完成后要清除雜草并平整土地,提前建設排水設施,行間距要根據實際種植情況進行規(guī)劃和布局[2]。另外,應保證用水能夠及時供應,在選址時也要考慮到水源這一因素。
2.2 合理定植
定植是梨樹獲得高產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其中包含了苗木以及種植時間的選擇、植株間距、栽培方法等;要選擇健壯、生長狀態(tài)良好、沒有病蟲害的苗木;要觀察苗木的根系是否發(fā)達、有沒有病斑,選擇主干筆直、樹冠均勻、分枝適中的苗木。優(yōu)質的苗木是梨樹能夠獲得健康的生長以及較高產量的基礎。苗木選擇工作完成后,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合理確定定植時間。通常春季更適合梨樹的生長和根系的發(fā)育,秋季定植則更有利于梨樹在來年的生長以及產果。在定植時要注意避免極端、低溫等天氣,要科學確定植株的間距,不同品種、土壤條件以及栽培管理要求都會產生不同的間距。大部分情況下植株間距需要控制在4~6 m,要預留出樹冠展開的空間,另外要考慮到光照、管理、采摘等條件。定植之前要對根系進行檢查,注意保護植株的根部,讓根系與土壤盡可能地貼合。要對苗木的根系進行修剪以保證其整齊性,在這個過程中將破損、枯死的根部全部去除。為了讓根部能夠更加濕潤,需要將根系放到水中進行浸泡。要注意控制移栽深度,苗木的嫁接處應該在土面以上。完成后要及時補充水分,促進根系的恢復以及生長。
2.3 施肥管理
要合理控制氮肥的用量,過量使用會影響果樹的長勢以及果實的口感,反而會增加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優(yōu)先選擇有機肥,施肥數量要結合當前的種植情況以及土壤中各種養(yǎng)分的含量綜合考慮。要減少速效鉀肥的用量,必要時可補充微量元素。為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要合理控制施肥深度。當梨樹處于幼樹生長階段時,可以局部施加肥料。當進入盛果期后根系需要吸收大量的養(yǎng)分來滿足生長需求,這時就需要全園施肥。要均勻施加讓肥料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梨樹開花之前需要施加?;ǚ蕘硖岣咦?。開花后需要施加穩(wěn)果肥來降低落果率。為了提升果實的品質同時增加產量,進入生長后期階段要施加壯果肥[3]。
2.4 整形及修剪
在種植過程中為了調整梨樹的生長形態(tài),需要定期給梨樹進行整形修剪,通過修剪來優(yōu)化梨樹的營養(yǎng)分配,促進果實的生長發(fā)育。在修剪之前要對梨樹的生長特點、樹形類型有充分的了解,梨樹的樹形結構通常由中央主干與分枝組成,這種結構更利于空氣的流通,同時可以獲得更多光照。一個穩(wěn)定的骨架應該有筆直、結實的主干和分布均勻的分枝。為了調整梨樹的形態(tài),首先需要對主干、分枝進行修剪,被病蟲害侵害過的部位、生長雜亂、分叉交叉的枝條都要去掉。在修剪時要注意選擇修剪位置,剪口應在分枝、葉芽的上方位置,有利于新的分枝、分芽的生長。如果梨樹生長得過高,就需要截短梨樹的頂端來控制樹高。如果枝條、花芽生長得過密,就會影響光照、養(yǎng)分等資源的分配,就需要進行疏除以促進果實的發(fā)育。在對側枝進行整形時,要保證樹冠能夠均衡發(fā)展,對側枝進行適當修剪。該工作通常是在梨樹進入休眠期或者生長季節(jié)時進行。在生長期進行調整,主要是為了讓梨樹的骨架結構能夠更加穩(wěn)定,同時可以對樹冠的形態(tài)進行調整。休眠期的調整則主要是針對受病蟲害侵襲的部位。為了避免出現刺傷、裂口等現象,修剪口要做到平滑工整,修剪工具也要足夠鋒利。
2.5 花果管理
在梨樹的生長過程中要注意適當進行疏花疏果,如果花量大、坐果率太高的話就會增加大小年結果的概率。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利用疏花疏果這種方式來促進果實的生長,從而實現豐產高效的目標。在花序的分離期到初花期這一階段是最佳的疏花時間,要去掉多余的花朵以及花序。在謝花后兩周左右的時間就可以進行疏果。為了提高果實的品質,更好地保護果實,減少灰塵、風雨、農藥等因素給果實帶來的不利影響,讓果實能夠有更加好看的外觀以及顏色,就需要給果實進行套袋。套袋后果實出現銹斑、果點的概率也會明顯降低,果實會擁有更加均勻的蠟質層,果實的表皮看上去也會更加細膩有光澤。套袋后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也會明顯降低,農藥的使用劑量、使用次數也會減少,有效避免了農藥殘留問題。套袋后還可以減少果實因外界不利因素而帶來的損耗,例如鳥食。
3 病蟲害防治措施
3.1 梨木虱
梨木虱是梨樹種植過程中一種常見的蟲害,會啃食梨樹的嫩葉、嫩枝,葉片被侵害后就會逐漸凋零、卷曲、黃化,嚴重時會出現葉片脫落、枝條枯死等現象。嚴重影響梨樹的生長發(fā)育速度以及果實的產量??梢圆扇《喾N方法來防治梨木虱。首先是利用生物防治辦法,引入梨木虱的天敵進行防治,目前引入較多的昆蟲主要有芽蜂、瓢蟲、螞蟻等,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梨木虱的數量,降低梨木虱對梨樹的傷害。也可以噴灑藥物進行防治。藥物防治是較為常見的防治方法,無論是發(fā)病初期還是已經大范圍滋生,都可以使用殺蟲劑進行控制。要挑選低毒、高效的藥物,嚴格按照使用要求用藥,不可過量使用;同時要減少用藥次數,減少對環(huán)境、土壤以及梨樹的傷害。果園中的雜草和落葉常被梨木虱用來當作繁殖和棲息的場所,為了更好地預防梨木虱,同時切斷傳播途徑,對于果園的落葉、雜草要及時進行清理,可以有效降低蟲害的發(fā)生概率。要加大對梨木虱的檢測力度,多留意葉片、枝條以及果實的生長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并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尤其是梨樹的新梢、嫩葉等位置,梨木虱經常滋生、活動在這些位置。為了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還需要合理控制種植密度,如果栽植得過密就會影響通風以及采光,病菌及害蟲就更容易產生;要通過修剪來清除蟲害及感染部位;要對防治情況進行總結,及時調整防控方案,避免因防治無效而錯過最佳的防控時機[4]。
3.2 梨銹病
梨銹病是種植過程中一種常見的病害,梨樹在感染銹菌后就會發(fā)病。葉片、果實上會出現銹紅色的斑點,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葉片會逐漸脫落,枝條變得十分干燥,果實也會出現畸形。在特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病菌會更容易發(fā)生和傳播。在防治該病時首先要控制濕度,及時、定期進行通風。也可以通過修剪枝條、疏松樹冠等方式來加大通風量,降低疾病的發(fā)生概率。病菌可能會依附在果實、葉片上度過冬天,會經由病殘物傳播給其他植物。對于果園中的落葉、病殘物要徹底進行清理,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在挑選梨樹品種時要優(yōu)先選擇抗病性更強的品種;也可以選擇相應的殺菌劑進行治療,但要合理控制用藥劑量以及用藥的時機,通過多種方式來抑制病菌的繁殖與傳播。同時,為了提高梨樹的抗病能力,就需要滿足梨樹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各類營養(yǎng)成分,掌握科學的施肥及灌溉方法。
3.3 黑星病
黑星病對梨樹的新梢、葉片、花序、果實的影響較大,患病部位可以觀察到黑色霉狀物,葉片會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逐漸開始脫落。果實在患病后會出現畸形、龜裂等現象,果實也會較早掉落。病菌通常會依附在枝條、病果上來度過冬天,來年則主要是利用風雨進行傳播,所以該病的發(fā)病情況與當地的降水量有較大的關系。為了不讓病菌依附在枝條、病果等載體上面,就需要對枯枝、落葉、病果進行全面清理,及時摘除病梢、病花叢,以此降低傳播概率;也可以噴灑藥物進行治療。種植人員要及時關注天氣變化,根據發(fā)病情況合理控制用藥頻率。
3.4 梨園介殼蟲
梨園介殼蟲的蟲體較小,發(fā)育為成蟲后常見于果實、葉片、枝干等位置上面,會影響到枝條的生長發(fā)育速度,嚴重時會導致枝條枯死。果實在感染梨園介殼蟲后,會出現龜裂、紅色暈斑等癥狀,嚴重影響果實的品質。如果是在萌芽前的階段進行防治,可以使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種植人員也可以刮掉梨樹主干上的老皮,使用40%氧化樂果加水后噴霧治療,之后使用塑料薄膜進行包裹,可以降低梨園介殼蟲的危害性;另外,也可以通過引進天敵的方式進行防治,引進天敵后就需要控制藥物用量,注意保護好天敵[5]。
4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獲得更高的梨樹產量以及質量,就需要不斷提高栽培管理技術,掌握科學的病蟲害防治辦法。要對每一個生長環(huán)節(jié)的栽培管理要點進行明確;相關部門可以組織種植人員定期進行培訓,通過多種方式來防控病蟲害;合理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量,減少對環(huán)境、土壤的污染;同時可以避免出現藥物殘留,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此外,相關人員要及時總結成功的種植經驗,推動梨樹種植產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曉霞.高效梨樹栽培管理技術分析[J].農業(yè)災害研究,2022(2):167-169.
[2] 馬曉春.梨樹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探析[J].果農之友,2021(8):11-12+43.
[3] 陳洪文,鄭智龍,林垚.梨樹栽培管理技術初探[J].農村實用技術,2020(9):81-82.
[4] 薛麗君.探析梨樹栽培管理技術[J].種子科技,2020(12):63+66.
[5] 姜殿鳳.梨樹高效栽培管理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9(21):59+72.
[6] 孫銘澤.論抗寒梨種——南果梨樹的栽培與無公害管理技術[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9(9):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