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市雨花臺初級中學 周建
我們學校心理社團的“心隨影動”課程很受同學們的歡迎,我們邊看電影,邊學心理學知識。最近課上賞析的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就引起大家的熱議,電影中的“樂樂”“憂憂”“怒怒”“厭厭”“怕怕”這5 個卡通形象,分別代表了主人公的5 種基本情緒,也就是快樂、憂傷、憤怒、厭惡和害怕。電影中的這5 個動漫人物個性不同,都非??蓯郏惨松钏?。
下課后,有同學追著問我:“周老師,我們現(xiàn)實中的情緒有好壞之分嗎?”這個問題讓我陷入思考: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如果要區(qū)分,依據(jù)是我們的感受嗎?
于是,我忍不住問她:“電影中的5種情緒,你覺得誰好誰壞呢?”女孩開始撓頭:“老師,影片中的5 種情緒我都喜歡,它們沒有壞的,每一種都很特別,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但是,在生活中,我肯定只喜歡快樂呀?!?/p>
我順著她的思緒繼續(xù)提問:“就是說,憂傷、憤怒、厭惡和害怕在影片中是有價值的,那么,你喜歡它們什么呢?”女孩開始遲疑:“對呀,讓我想想,喜歡它們什么呢?它們明明就是‘壞’情緒啊!”
我笑著提出疑問:“等一等,你說什么?‘壞’情緒?是誰給它們定義的呢?一開始,你不是就在和我探討情緒的‘好壞之分’嗎?”女孩有點兒不好意思,狡黠一笑:“嘿嘿,是潛意識,憂傷、憤怒、厭惡和害怕被我的潛意識定義成了‘壞’情緒。”
我在心理課上提到的一個專業(yè)術語就這么被她活學活用了。原來,我們的潛意識會悄悄地給情緒貼標簽,認為它們是“好”的或者是“壞”的。
為了進一步認清情緒,我在上課時做過這樣一個小實驗,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來體驗一下。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深呼吸,然后跟著我的指導語來進行想象:“現(xiàn)在,你正站在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樓頂?shù)囊粔K小斜面的中央,同時請你想象那塊斜面沒有扶手。當你在那兒站著的時候,低頭看你的腳,注意一下,這個斜面是用什么造的呢?你是站在一塊大理石上、瓷磚上、水泥上、瀝青上、木頭上、石頭上,還是別的什么上面?注意一下,現(xiàn)在的天氣怎么樣?你能感覺陽光照到你的臉和手臂上嗎?你能聽到什么聲音嗎?現(xiàn)在,我想讓你走到斜面的邊緣,把你的腳趾放在邊上,記住:邊緣是沒有扶手的。接著,向下看下面的街道,它離你非常非常遠……當你這么做的時候,注意你的身體有什么感覺并記住這種感覺……現(xiàn)在,我希望你慢慢地走或者爬到斜面的中央……當你重新回到斜面的中央,我希望你能睜開眼睛,回到教室里來?!?/p>
隨著我的一聲擊掌,實驗結(jié)束。在分享實驗感受階段,有的同學似乎依然停留在恐懼中:“周老師,我的手心里全是汗,心還怦怦跳個不?!L呼呼地吹,我感覺身體搖晃得厲害,太嚇人了!”也有同學是亢奮快樂的:“全世界最高的大樓,我還是第一次上去,感覺棒極了,從那個角度俯瞰世界,好像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边€有同學平靜自在:“來到樓頂,我聽到鳥兒輕啼,感到微風拂面,剛剛那一刻,什么作業(yè),什么考試,統(tǒng)統(tǒng)不見了,所有的壓力都離我遠去,特別舒服?!蓖瑯拥囊欢沃笇дZ開始的冥想,大家感受到的情緒卻如此不同,而不同的情緒來自不同的思想。
高樓冥想實驗會讓人有不同的情緒體驗
如果你跟著一起體驗了,你會有什么情緒呢?我們通常以為心情不好是發(fā)生了糟糕的事情,但現(xiàn)在看來,情緒似乎和發(fā)生了什么關系不大。情緒到底是如何產(chǎn)生的?
20 世紀50 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也在苦苦探究情緒的來源,他提出了著名的情緒ABC 理論。
其中,A 代表的是activating event(應激事件)的第一個英文字母,B 代表的是belief(認知)的第一個英文字母,C 代表的是consequence(行為結(jié)果)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艾利斯認為,同樣的情境在不同人內(nèi)心引發(fā)的情緒感受是不同的,我們身處的世界、發(fā)生的事件不是影響我們心情的直接原因,我們怎樣去看待世界以及發(fā)生的事件(對事件的認知),往往才是導致情緒產(chǎn)生的真正原因。
在情緒ABC 理論的基礎上,艾利斯進一步提出了合理情緒療法,想通過調(diào)整和改變?nèi)藗儗κ挛锏牟缓侠碚J知來改善、管理情緒。
再回到影片中,看看“樂樂”“憂憂”“怒怒”“厭厭”“怕怕”這5 個情緒小人。
“樂樂”每天都想讓主人保持好心情,是帶來愉悅感受的天使,我們都很喜歡她。
“憂憂”在主人難過的時候會哭泣,哭泣會引來關注,那是一個無助的人釋放了一個信號,在呼喚別人的回應。同時,淚水喚醒了感受,當憂傷情緒出現(xiàn)時,主人內(nèi)心的壓力也得到了釋放,逐漸接受和適應當下。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做情緒的主人
“怒怒”在主人受到不公平對待時會據(jù)理力爭,在宣泄不滿的同時也為主人確立了不可侵犯的邊界。它還可以激發(fā)主人的行動,以消除造成威脅的因素。
“厭厭”讓主人對所有事情保持更高的要求,也明確表達著主人的態(tài)度,感受著主人的審美,讓主人成為有獨特個性的人。
“怕怕”則提醒主人警惕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險,無形中保障了主人的安全。
原來,每一種情緒都有積極意義。所以,同學們會認為影片中的5 個情緒小人都很可愛。這樣看來,情緒哪有什么好壞之分呢,我們需要做的是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看見情緒背后的需求,發(fā)現(xiàn)情緒的積極意義。這也是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理念。
艾利斯的發(fā)現(xiàn)非常偉大,讓我們明確了情緒的來源并且找到了調(diào)整情緒的捷徑。愛思考的同學也許要提出疑問了:情緒ABC 理論告訴我們要調(diào)整不合理的認知,調(diào)整即改變,改變的就是不合理的;而積極心理學強調(diào)接納一切,能被接納的都是合理的。我們要獲得幸福和快樂的感受,到底應該改變還是接納呢?這兩種心理學觀點是不是彼此矛盾呢?
我認為,這兩種關于情緒的理論其實并不沖突。它們都認同情緒和人類的認知有關,改變不意味著否認,接納本身就是在調(diào)整,都是為了讓我們有一個自恰的狀態(tài)。什么叫“自恰”?我的理解是一種舒服和自在,能夠真正地和自己在一起,哪怕不是一直很快樂,會體會淡淡的憂傷,會有憤怒的時刻,會清楚自己在厭惡,偶爾也會害怕,這本身就是幸福快樂的狀態(tài)。這樣的解釋,同學們能領會嗎?
通過一部影片,我們學到了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同學們要想做情緒的主人,首先是要學會擁抱自己的所有情緒,在這個基礎上,轉(zhuǎn)變不合理的觀念,學會暫時地轉(zhuǎn)移注意力、合理地發(fā)泄、尋求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幫助……對了,別忘記,我們還可以嘗試專業(yè)的幫助——心理咨詢。調(diào)節(jié)情緒有很多具體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和個人的特點,靈活地加以運用。
人人都是自己最好的醫(yī)生,我們能使自己痛苦,也能使自己快樂,生活的主宰者就是我們自己。希望同學們都能理解自己的情緒,學會和情緒的相處之道,做人生的贏家。祝大家都擁有幸??鞓返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