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滿滄
天寶三載(744)二月,春寒料峭。李白來到長安宮廷為玄宗服務已一年有余,在供奉翰林的職位上,輕松瀟灑有酒喝,坊間到處流傳著他最新創(chuàng)作的詩歌和故事。一天中午,李白、賀知章和崔宗之等幾位好哥們在酒樓里小聚,酒醉狂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王維恰好也在此酒樓和裴迪吃飯,王維吃素、喝茶,裴迪吃肉、喝酒。隔壁房間不時傳來的吵鬧聲讓王維很不爽,就讓裴迪去看看是何人在此喧鬧。裴迪過去從包房門縫里瞄見是“醉中八仙”也。回到桌上,對王維說:“是李白、季真他們,您是否去打個招呼,敬上一杯?”王維白了裴迪一眼,嘴里吐出不屑一顧的“切”聲,立馬讓裴迪買單、打包、牽馬、走人,回終南山輞川別業(yè)家。
這一天,是盛唐時期李白和王維最有可能相見握手的時刻.很可惜.兩位天才人物擦肩而過。
長安元年(701),為辛丑牛年。這一年,李白(701—762)和王維(701—761)出生。王維祖籍山西祁縣,唐代山西王氏家族是著名的高門大族,王家曾先后涌現(xiàn)出王績、王勃、王昌齡、王之渙、王翰等著名詩人。王維和小其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時,均聰明過人。可惜,父親在其九歲時去世,幸運的是王維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母親。王維母親出身于名門望族博陵崔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高門”。崔氏知書達理,見識過人,一生敬佛,是禪宗北宗高僧大照禪師的弟子。王維失去父親時,母親只有三十歲左右,帶著王維的四個弟弟和還在吃奶的小妹共六個孩子守寡,艱難度日,全家不得不從祁縣搬到蒲州(運城)。在生活重壓之下,堅持禮佛三十多年,全力教育子女儒家經(jīng)典,希望通過科考延續(xù)和振興王氏家族的詩禮簪纓傳統(tǒng)。因此,母親對王維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深遠,王維和母親的感情也非同一般。后來,等王維有了條件,便在終南山購買了宋之問的“二手房”輞川別業(yè),把母親接過來,專門為她打造了一間念經(jīng)坐禪的精舍。
再看李白,就連出生地至今還有爭論。有些研究者認為,李白的父親李客是位富裕的商人,在全國重要城市連鎖經(jīng)營谷物、面料、葡萄酒等,生意很成功。李白四歲時跟隨父親越過天山山脈、沙漠戈壁,目睹“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壯觀和荒涼,從大西北的碎葉城遷到四川青蓮。李白的母親是少數(shù)民族,可能是土耳其人。故此,李白可能有胡夷血統(tǒng)。但是,在李白留下的詩文中,從來沒有提及過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尤其令人奇怪的是,他一個字都沒有寫過自己的母親。
按照當時的社會“潛規(guī)則”,有“貴人”推薦相助,方能出人頭地。
王維少年成名,十五歲離家到長安,成為岐王李范家里的常客,在達官貴人之間如魚得水。開元九年(721),王維剛二十一歲,就和前輩宋之問一樣進士及第,確屬青年才俊。這一年,李白還在四川家鄉(xiāng)思考人生之路該怎么走。王維有音樂天賦,在宮廷任太樂丞,管理宮廷音樂、舞蹈,深得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喜愛,如同藍顏知己。不久,因手下演員亂舞黃獅子,被貶到濟州司倉參軍正九品下的崗位上,干了四年的倉庫管理員。“微官易得罪,謫去濟川陰?!边@是王維第一次被貶,也是第一次真正接觸底層社會。濟州刺史裴耀卿為他的山西老鄉(xiāng),勤政為民,對王維幫助很大。王維在這一階段,曾做過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實事。濟州臨近儒家文化發(fā)源地鄒魯,王維把儒家思想和具體工作實踐相結合,試圖實現(xiàn)作為一個青年人的理想。離開濟州后,開元十六年(728)前后一段時間,王維經(jīng)常隱居在淇水和嵩山。開元二十二年(734),王維閑居長安,獻詩拜謁著名的宰相張九齡,張九齡很欣賞他。開元二十三年(735)回到長安,官拜右拾遺從八品上,成為仕途的轉折點。
而公元735年的李白,還在為仕途“上下而求索”。他在嵩山和朋友元丹丘、岑勛喝酒大醉,吹?!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來”。公元737年,王維受到指派,策馬揚鞭,奔赴大西北涼州河西節(jié)度使幕府,任監(jiān)察御史兼節(jié)度判官,在路上目睹了“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壯觀景象。后來,張九齡被罷相,李林甫上臺,王維失去靠山,心情郁悶,決定人生轉軌,審時度勢,半官半隱。唐天寶三載(744),購買宋之問位于終南山藍田的輞川別業(yè),傾盡其精力和財力,把房子打造成世外桃源般的休閑地,與母親一起在此閑居,與世無爭,主動疏離官場中心?!胺e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保ā斗e雨輞川莊作》)
而此時此刻,李白已被唐玄宗趕出長安,繼續(xù)流浪,尋找屬于他自己的詩和遠方。王維在輞川別業(yè)住了十七年,仕途上不求進取,專心禮佛,但不斷得到重用、提拔,成為官場特例。天寶十四載(755),王維被提拔為給事中。這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王維被安祿山關押在洛陽菩提寺,逼迫王維做偽官。王維并沒有顏杲卿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氣節(jié),他未直接拒絕安祿山,假裝生病拉稀,消極對抗。裴迪去探望他,王維在手心里寫了兩首詩念給裴迪,并要求他心中熟記,盡快傳播出去。其中,“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這首《凝碧池》詩挽救了王維自己的生命和仕途,另外一首詩則道出他出獄后的想法:“安得舍羅網(wǎng),拂衣辭世喧。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唐肅宗收復長安后,王維連提兩級,直到六十歲時升為尚書右丞、正四品。綜觀王維一生,仕途基本順風順水,生活沒有吃過苦、受過累,更沒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擔當作為。他出于對朝廷和命運的感恩,把后半生苦心經(jīng)營的輞川別業(yè)捐獻給寺院,晚年成為簡樸、清靜的佛教徒。
李白出身商人家庭,按當時政策不能參加科考。沒有辦法,只有渴求名人推薦,才有機會人仕。
為此,唐開元六年(718)春天,十八歲的李白,在富商爹爹的資金支持下,第一次離家遠游。他乘船沿涪江而下,拜訪長平山中的道家高人趙蕤。李白自愿留下來,和趙蕤夫婦一起生活、學習兩年,主要功課是修道、煉丹、劍術、醫(yī)術、農(nóng)業(yè)、養(yǎng)鳥、彈琴、官場秘訣和治國理論。在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李白接受了趙蕤以道家為主的龐雜思想,決心要像古代的豪杰和縱橫家一樣,輔助明君,建功立業(yè),功成身退。離開趙師傅,李白來到成都,在大街上無證行醫(yī)、喝酒、吹牛等,留下不好的名聲。李白曾獻詩攀附益州長史蘇颋,但蘇長史并不喜歡李白的出身和張揚性格,不愿推薦。李白第一次嘗試就碰了一鼻子灰,郁郁寡歡,離開成都,來到渝州(重慶)。當時的渝州刺史是李邕,享有文名,尤善草書。李白以為都是本家,馬上獻上自己的詩歌:“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崩铉卟恍蕾p李白的張揚性格。李白很不服氣,抱怨道“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白第二次嘗試又失敗了。
開元八年(720)秋天,李白從渝州回到家鄉(xiāng),在縣衙謀了個小差使。不久,憤然辭職,在匡山大明寺又潛心學習兩年,專門研究了陳子昂的詩歌,與陳子昂產(chǎn)生了共鳴,強調文學的激情、悲壯.內在的質樸美和精神狀態(tài)的抒發(fā)及表達,卻不注重詩歌的技術規(guī)則和技巧。
與此同時,王維已中進士,721年秋天被貶濟州,并在濟州白云寺結識一位年齡相仿的僧人,談佛論詩。不久,僧人回到崇梵寺。王維曾寫《寄崇梵僧》詩:“落花啼鳥紛紛亂,澗戶山窗寂寂閑。峽里誰知有人事,郡中遙望空云山。”青年王維,慧根不淺,過早地滋生出對佛門清靜的向往。而在年齡相仿的青年李白心中,萬丈豪情正在又一次離家出走的路上醞釀、蓬勃和揮灑。
開元十二年(724),李白第二次離家,坐標中原。他經(jīng)萬州,過三峽,到達荊州。“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保ā抖汕G門送別》)這是他第二次離開四川家鄉(xiāng),從此李白再也沒有回來過。一絲鄉(xiāng)愁,涌上詩人的心頭。開元十三年(725)夏天,李白來到江夏(武漢),登上黃鶴樓,看到小自己三歲的崔顥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李白自愧不如,“眼前有景道不得”。秋天,到達九江廬山,看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飛濺。廬山以北十二公里處,上京小村子是陶淵明的故里和墓地,李白前去拜謁。但李白和陶淵明的性情相差太遠,他根本不想學,也學不來陶淵明。開元十四年(726)春天,李白到達金陵,住在他自家經(jīng)營的連鎖商店中,揮霍瀟灑,一年內“散金三十余萬”。他頻頻獻詩拜訪當?shù)氐墓賳T貴胄,并開始流連青樓歌伎,“楚歌吳語嬌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同年夏末,李白來到揚州,病倒在小酒館內。銀子花完,無好酒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句子從心里流淌出來。至今,身居海外的華人,在節(jié)日吟誦《靜夜思》,還會熱淚盈眶。揚州當?shù)?,有一位崇拜李白詩歌的小公務員孟榮,出資為李白買了單。孟榮順便把李白介紹給他在安陸的許氏朋友。安陸是安州首府,許家在當?shù)赜绣X有勢有名氣,祖上曾有人任過宰相。許家沒有親生兒子,有位知書達理的“剩女”。孟榮極力建議李白入贅許家。李白開始很猶豫,后來到襄陽征求在鹿門山隱居的好朋友孟浩然老兄的意見。“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孟浩然閱歷深,年齡大,說服李白與許家女結婚,這更有利于以后的仕途。再說,許家豐富的藏書更吸引李白。就這樣,李白入贅許家,當上“倒插門”女婿,許姑娘成為李白的第一任妻子。李白對妻子很滿意,為新婚妻子寫了不少情詩,夸贊妻子“氣浮蘭芳滿,色漲桃花然”。
有了許家做后盾,李白那顆不安分的心又騷動起來。
開元十八年(730)初夏,李白離開安陸的妻子,在路上游歷兩個多月,去往長安,投奔妻子的遠房表侄許輔乾。許侄兒在宮廷做小官,為皇家提供食材,好不容易幫助李白約到了宰相張說。李白興沖沖地自制名片,上寫“海上釣鰲客李白”,表示要“以虹霓為線,明月為鉤,以天下無義氣丈夫為餌,臨滄海,釣巨鰲”。張說宰相閱人無數(shù),看到李白如此狂傲,微微一笑,和其駙馬爺兒子張垍一起對李白虛偽客套一番,建議他去拜訪在終南山修煉道教的玉真公主。李白信以為真,急匆匆地來到終南山玉真別館求見,卻又吃了個閉門羹。原來,玉真公主不經(jīng)常來此地。李白苦等幾個月,也沒見到,垂頭喪氣地回到長安。此時,許侄兒看他成不了大器,已不待見他。長安已無處落腳,只好漫游到彬州。彬州長使李璨也愛詩歌,熱情接納李白。但沒過多久,李白自命不凡的性格讓李璨生厭,把李白推給黃陵縣的司馬王嵩。同樣,李白的性格又讓王嵩不爽,給他一點錢,打發(fā)李白回長安。李白在長安無所事事,仰天長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開元二十年(732年)春天,李白決定返回安陸家中,轉道來到東都洛陽,在大街閑逛溜達,聽到酒樓歌女演唱小曲的笛聲,一絲鄉(xiāng)愁襲來?!罢l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聞笛》)屈指一算,已離家三年,一無所獲,不得不重回妻子身旁,想好好過日子,“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當李白在外漫游奔波的幾年里,王維則時常隱居淇水和嵩山,思考著人生的終極意義何在。
李白天生一顆不安分的心,他需要在大地山川上不停地奔走,生命才有激情。開元二十三年(735)春末,洛陽的朋友元演來信邀請李白,同去太原投奔在太原府尹任將軍的父親,看能否在軍隊建功立業(yè)。兩人在太原,元將軍送給李白一匹“五花馬”,一件“千金裘”。不久,李白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當兵的料,便離開太原,又轉道洛陽,遇到好朋友元丹丘。經(jīng)元丹丘介紹,結識崇拜自己詩歌的岑勛。三個人來到岑勛位于嵩山的家中,徹夜擼串,喝酒狂歡,陷入醉酒后的狂躁狀態(tài)。李白揮毫寫下“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第二天醒來,三人驚訝地回憶不起李白怎么寫出來這么豪情的《將進酒》呢?看來,幾人已喝“斷片”了。
開元二十五年(737)春天,李白又回到安陸家中。此年,李白已經(jīng)三十六歲。
過了而立之年的李白待在家里,如坐針氈。打點行裝,又重新上路,靠詩歌、名聲掙路費,朋友越來越多。在揚州,度過一段快樂日子。李白沿著大運河,往南到無錫、蘇州、杭州、溫州后,又想返回安陸。中途拐彎,去襄陽看望孟浩然。但是,孟浩然剛剛因為接待好朋友王昌齡,不遵醫(yī)囑,吃魚喝酒,舊病復發(fā)去世了。李白很傷心,參加完孟夫子的葬禮,來到洞庭湖散心,遇到王昌齡,告知孟浩然去世的消息和原因,王昌齡后悔不已。
辭別王昌齡,李白回到安陸。
開元二十七年(739),李白的第一個女兒出生。此時,李白已結婚十二年,絕對晚育。李白很高興,女兒取名“平陽”?!皨膳制疥枺刍ㄒ刑疫?。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保ā都臇|魯二稚子》)“平陽”名字,來源于漢武帝妹妹叫平陽。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公主也叫平陽。平陽公主一生傳奇,為李淵打天下,戰(zhàn)死沙場。不久,李白岳父去世,家族有些矛盾,李白不勝其煩,決定全家從安陸搬到山東魯郡。
在魯?shù)?,李白欲向山東著名的劍術高手裴曼學習劍術,裴并不教他。李白還嘲笑魯國的儒生迂腐,“魯叟談五經(jīng),白發(fā)死章句。問以經(jīng)濟策,茫如墜煙霧”。公元741年,李白第二個孩子“伯禽”出生。不久,妻子因病去世。為照顧家庭,撫養(yǎng)孩子,方便他流浪江湖,他先后與兩位鄰家女同居?!棒斉畺|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清香隨風發(fā),落日好鳥歸。愿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無由一攀折,引領望金扉?!保ā对佮徟畺|窗海石榴》)
李白一生,曾與四位女性有過家庭關系。
天寶元年(742)夏末,李白正在泰山周邊游玩,收到皇帝宣他人朝的信,喜出望外,內心膨脹:“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李白能夠得到唐玄宗的青睞,或許是朋友元丹丘通過道友玉真公主推薦的。其實,玉真公主更喜歡王維,她比王維大九歲,和王維成為“忘年交”,親自幫助少年王維在長安解決住房、吃飯、科考和當官等問題。王維經(jīng)常在玉真公主府上談詩、論畫、聊天。后來,有學者認為王維和李白為玉真公主爭風吃醋、互不往來。這簡直是胡扯淡!
魯郡距離長安一千多公里,通常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李白接到皇帝的召喚,僅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便飛馬而至。
繁華如夢的長安,至高無上的朝堂,我李白終于來了!
李白這一路曲折、悲辛的長安之路,王維是沒有機會體會的。
王維在朝堂之上,得到宰相張九齡的欣賞。但李林甫上臺,張九齡被貶,王維內心雖然郁悶,可從詩文和人情交往中,看不出他有任何感情起伏和怨恨。
官場總是以人站隊劃線,王維明顯是張九齡的人,是李林甫的政敵。眾所周知,李林甫為人陰毒刻薄,口蜜腹劍,心狠手辣,李白曾求推薦的渝州刺史李邕是位能臣、書法家和著名詩人,就是被李林甫所殺。王維感恩張九齡,周旋李林甫。在與李林甫一同扈從唐玄宗臨幸溫泉官時,李林甫寫了首馬屁詩《扈從溫湯》,王維寫有《和仆射晉公扈從溫湯》與他唱和?!爸\猷歸哲匠,詞賦屬文宗。司諫方無闕,陳詩且未工。長吟吉甫頌,朝夕仰清風?!蓖蹙S肉麻地稱贊李林甫宰相“無為而治,五谷豐登,智謀過人,文才出眾”。王維雖然不需要攀附他,但也沒必要得罪他,這就是情商。“安史之亂”中,王維表現(xiàn)更是突出。安祿山不殺他,讓他做偽官,他也做了。唐肅宗不但不追究,還提拔重用他。他在官場周旋中,或許看透了官場的險惡,職位越高,退隱的決心越大,經(jīng)常曠工,往返于終南山輞川別業(yè)和長安之間。輞川別業(yè)有二十多處風景點,每一處都留有他與裴迪唱和的詩作,收錄在《輞川集》中。王維在李林甫的手下,左右逢源,先后升任侍御史從六品下、庫部郎中從五品上、給事中從五品上的職位。在長達二十多年半官半隱的時間內,既不主動辭職,也不積極履職擔當,按照今天的KPI系統(tǒng)考核,絕對不稱職,卻能連續(xù)受到重用和升遷,這不是一般的情商所能達到的結果?!敖K年無客長閉關,終日無心長自閑”,王維在外表散淡、無爭之下,隱藏著自己的機敏和判斷。審時度勢,以退為進,在佛經(jīng)中找到靈魂的歸處,透過裊裊升起的香火煙霧,人們看到的是一位與世無爭、不嗔不怨的高人,對其失去了防備和攻擊的沖動:“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最傳秀句寰區(qū)滿,未絕風流相國能?!保ǘ鸥Α督鈵炇字恕罚?/p>
王維在當官、隱居和禮佛、寫詩、繪畫之間,聲名遠揚,杜甫也不得不佩服王維為當代“高人”。
天寶元年(742),李白進入宮廷后,很快就顯露出性格缺陷和情商不足,并在酒醉后不斷放大。
當初,李白聽到唐玄宗的召喚,興奮異常。為感皇恩,連夜趕寫一篇《宣唐鴻猷》長文,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最終,這篇文章被李林甫當廢紙扔掉了。李白自己以為“供奉翰林,隨時待詔”的崗位職責很重要,飄飄然起來。翰林院的負責人是以前就看不上他的宰相張說的兒子張垍。李白拎不清自己的位置僅是個寫詩討皇帝高興的伶人而已,總想干預朝政當宰相,又不懂官場的潛規(guī)則?;实壅{羹、貴妃研墨、力士脫靴等行為,他不知是愚蠢透頂,還津津樂道,不知不覺就得罪了李林甫和高力士等人。在私人小圈子里飲酒作樂,杜甫戲稱“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醉八仙形象在社會上流傳開來,為他的仕途沒帶來什么好處。唐玄宗給李白個人鑒定為“此人固窮相”。天寶三載(744)春天,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君王雖愛峨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崩畎赘緵]有弄明白為什么皇帝、大臣都不喜歡他。離開服務過兩年的朝廷時,頭戴方巾,身穿道袍,招搖過市,好像是在表演一場行為藝術,一點也不注意收斂。
離開長安,李白轉道洛陽,遇到三十三歲的杜甫。杜甫寄住在洛陽仁風里的二姑家中,科舉不中,到處求人推薦。杜甫祖父是唐高宗時的進士,著名的詩人、書法家,當過洛陽丞等小官,比李白的家庭出身好。但此時,李白在民間已成為“桂冠詩人”,江湖有不少傳奇,令杜甫很羨慕,“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杜甫為李白寫有十五首詩,但李白對杜甫沒有太多的熱情,“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戲贈杜甫》)。后來,李白、杜甫和高適在開封相會,飲酒作樂,騎馬狩獵,快活了一陣子。三人在商丘分手后,李白回到了山東兗州家里。天寶四載(745),四十四歲的李白在濟南正式加入道教,杜甫和高適也曾到李白家中相聚一段時間?!白韯e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保ā遏斂|石門送杜二甫》)有一段時間,“吾將營丹砂,永與世人別”(《古風五十九首·其五》),煉丹成為李白的業(yè)余愛好。
天寶五載(746)夏天,四十五歲的李白又一次離家出走。一路向南,到達揚州、金陵。在金陵,寫下“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又轉到賀知章的老家,憑吊恩人后,去了天臺山。東游西蕩,沒有主業(yè)幾年。天寶九載(750)左右,李白到開封重訪梁園時,認識了小自己二十多歲的第二任妻子宗氏。宗氏的祖父宗楚客曾三次擔任宰相,因為和韋皇后反對當時未登基的李隆基,被上臺后的李隆基報復處死?!版胰飨?,失勢去西秦?!保ā蹲源鷥荣洝罚├畎自俅巍暗共彘T”入贅宗家。宗氏自幼讀書,頗有見識,還是虔誠的道教徒,與李白有共同語言。天寶十載(751)秋天,李白來到元丹丘在南陽鎮(zhèn)石門山上的隱居處,想在此建房,與元丹丘相鄰而居,一塊無主人的平地也看好了。但是,第二年夏天,李白一接到朋友的信,立刻改變主意,馬上出發(fā)去了東北幽州節(jié)度使幕府所在地薊縣?!靶碾S長風去,吹散萬里云。羞作濟南生,九十誦古文。”李白想當兵,“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來到部隊,恰遇長安時的酒友崔宗之的兒子崔度。崔度告訴李白,安祿山有造反企圖,李白也發(fā)現(xiàn)疑點,趁機逃了出來。隨后,接到宣城親戚李昭的來信,便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商量,去宣城看看,全家是否搬到宣城去住。“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就寫于宣城。在宣城,李白遇到自己的粉絲汪倫和族叔李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在宣城悠哉悠哉,閑逛到揚州,遇到一路追隨李白一千六百多公里的崇拜者魏顥。小魏一路收集李白的詩歌,一路追尋李白的足跡。后來,李白的詩集就是他編輯出版的??上?,遺失在兵荒馬亂之中。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當時在金陵。李白的弟子武諤自告奮勇去山東去接兒子伯禽,李白去河南開封接妻子宗氏,兩人約定在金陵會合。唐肅宗至德元年(756)一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至德二年(757)年初,李白夫婦在廬山時,經(jīng)多次邀請,李白不顧妻子宗氏反對,加入永王李磷的陣營,寫詩稱贊永王東巡。最后,永王的軍隊和曾經(jīng)的好朋友高適對陣失敗,李白進了潯陽的監(jiān)獄,成為階下囚,高適則成為唐朝詩人中職務最高者。這年年末,五十七歲的李白被流放夜郎。第二年早春,走到奉節(jié)白帝城時,被皇帝赦免,“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但他并不想回家,他希望新皇帝能宣他人京為官,結果等來一場空。
李白一生都行走在路上,憑借天生的詩歌才華和想象力贏得了很多朋友。他不清楚自己并不屬于官場,他屬于大地和山川河流及日月星辰,他不屬于人間煙火,他屬于仙山瓊閣。性格和情商決定了他不會和官員打交道,他不管不顧別人的感受,蘇颋、李邕、張說、唐玄宗、楊貴妃等,都很欣賞他的詩歌天才,但對他的言行舉止嗤之以鼻。李白只活在自己的精神和自我想象的世界里,不會察言觀色、逢迎獻媚和口是心非。對欣賞自己的朋友杜甫、高適、孟浩然、孟榮、魏顥等,也缺乏足夠的熱情回應和真誠交流?!鞍彩分畞y”后,被投進監(jiān)獄,曾經(jīng)的朋友高適都不愿搭救他。雖僥幸被赦免,但不愿回家隱居,還想著當官入長安。王維則不然,主動疏遠權力中心,半官半隱,和朋友裴迪的關系密切得如同“同性戀”。裴迪則也成為“安史之亂”中,挽救王維生命和仕途的關鍵人物。
李白和王維在智商上差距不大,但在情商上差距何止千萬里也。
李白從青年到老年,詩風中流淌著汪洋恣肆的天才想象力,蘊含著感情飽滿的創(chuàng)造力,張揚著自負炫耀的沖動力。這種詩風,他一生從沒有變化過。
開元十九年(731)春天,李白在終南山寺廟寄宿時,也曾與山人斛斯隱士為鄰。“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人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保ā断陆K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隱居田園,并不是李白想要的生活?!拔覐拇巳メ灃|海,得魚笑寄情相親?!保ā睹突⑿小罚╇[居山林,也只是嘴上說說而已?!鞍彩分畞y”中,頭腦發(fā)熱、沖動,慷慨激昂地從廬山家中沖向戰(zhàn)場。“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保ā队劳鯑|巡歌十一首》)永王被殺,李白被赦免后,居然還不甘心。唐肅宗乾元三年(760)春天,李白來到江夏,秋天來到巴陵,遇到在長安時期的朋友賈至和自己的遠房叔叔李嘩,三人登上岳陽樓,遠望洞庭湖?!叭章溟L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想到屈原,李白心中涌起悲涼滄桑之感?!坝浀瞄L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李白回到南昌,終于和妻子團聚。妻子宗氏卻已投奔廬山的道教老師李騰空。李騰空就是奸相李林甫的女兒?!熬龑をv空子,應到碧山家?!薄叭魫塾木雍?,相邀弄紫霞?!保ā端蛢葘]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李白把妻子宗氏送上廬山,又踏上旅程,先去南京,決定投奔在當涂當縣令的親戚李陽冰。年底,李白病重,李陽冰任期滿,需到長安復命。李陽冰擔心李白的病情,派人尋找李白的妻子和孩子,伯禽來到當涂照顧李白,妻子宗氏卻從未下山看李白一眼。李陽冰幫伯禽在當涂鹽場找到一份差事,給李白留下一些銀子,回長安復命。李白把自己所有的詩稿交給李陽冰。后來,李陽冰幫助李白出版詩集,并撰寫序言,稱李白“千載獨步,為公一人”。李白在臨終時,還在感嘆命運不公?!按簌i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臨路歌》)誰能傳說我的故事?誰能為我的不幸哭泣呢?
比較王維和李白的詩風,基本能夠印證這兩位天才人物迥異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
王維早期的詩風,少年老成,感情豐富,仿佛一生下來就成熟持重。青年時期,隱居淇水、嵩山,與僧人交往甚密,禮佛吃素。三十歲妻子去世后,沒再續(xù)娶,沒有女友,沒有子女。在王維的詩歌里,從沒有寫過愛情。清心寡欲,心如枯井。母親對他的影響很大,他與母親深情相依。王維性格溫潤如玉,不激烈、不偏執(zhí)、不放縱。這種性格特質,大都來自先天基因,而不是后天客觀改造。王維一生和裴迪交好,與弟弟王縉情深如后來北宋的蘇軾和蘇轍?!鞍彩分畞y”后,弟弟甘愿降職,以抵王維當偽官之罪。后來,王縉做了宰相,收集并出版哥哥的詩集,母子和兄弟情深,滋養(yǎng)著王維的內心。王維的送別詩、思鄉(xiāng)曲也是感情內斂,意味深長,哀而不傷,傷而不怨。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都已成為千古絕唱。中年之后,王維的詩風,以輞川別業(yè)的二十多處山色水景為意象,與裴迪唱和,寫出《輞川集》。平時讀經(jīng)、作畫,詩風固定在空靈冷寂、禪意佛鏡、清靜無為和簡古高遠的境界?!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薄八娠L吹解帶,山月照彈琴?!薄扒G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边@些詩歌,都是白描眼前和心中的風景,沒有用任何典故,文字簡單,但詩歌所表達的意境美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好,讓人品味無窮。有人說王維是學習東晉陶淵明的田園詩,其實不然。陶淵明寫的是“閑”和“貧”,王維寫的是“閑適”和“滿足”。王維在官場富貴和退隱清靜之間平衡,他絕對受不了陶淵明的貧苦。饑餓冷凍感比仕途失意更難忍受!在貧困狀態(tài)之下,誰也寫不出禪意的詩來。陶淵明貧困潦倒,有時靠乞食、討酒過生活,陶詩在平淡中充滿哀傷和苦痛。王維的詩則沒有抱怨、憤懣,只有冷寂,沒有熱情,更無激情,沒有人間煙火氣。王維在輞川,也會到田野山川去看看野花、綠草、溪水,也會主動唱和陶詩,但他絕不會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王維曾寫詩嘲諷陶淵明“小不忍”,則成饑寒交迫之狀。李白則不會去耕地,也不會去唱和陶淵明的詩。
李白崇道教,煉丹,一生先后有過四位女人,但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分居狀態(tài)。李白病死在當涂,最后一任妻子宗氏不在身邊。李白很愛自己的女兒平陽、兒子伯禽。與王維不同,李白詩文中,從沒有提及自己的母親和兄弟。李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激情四射,我行我素,自以為是,不知進退,不懼規(guī)則,自負沖動。這些性格,成就了李白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在心態(tài)上,李白是一位永遠也長不大的青年,詩風從沒有,也不想,也不會改變。李白的詩歌,很多以月亮為意象。月亮高潔、純粹與永恒,是仙境,是鄉(xiāng)愁,是夢幻。在皎潔的月光之下,李白幻化為“謫仙”。在尋找人生理想的艱苦跋涉中,他從歷史真實的李白,變化為詩人自我創(chuàng)造的李白,再到后人和今天的人們從歷史文化想象中所創(chuàng)造出的立體、豐滿、可愛、可憐的李白。
王維和李白的詩風,都是文人士大夫“仕”和“隱”內心矛盾沖突的文學反映?!斑M”或“退”,構成他們個人成長的印證。王維在淇水、嵩山、輞川隱居,遠觀和放下,很好地解決了自己的內心沖突,成為一位在音律、詩文、繪畫、書法、佛教、古琴等藝術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天才。他能把自己的生活安頓成清寂、禪意的詩風樣子,又能得到朝廷的喜歡和提拔,確實是后人不可復制的成功典型。李白的性格與追求、志向遠大而情商低下的矛盾,一直沒有解決,也不可能解決。他在大地上不停地奔走,走南闖北,一生流離,活得自由。
他們兩位天才,都活得很自我。
今天,假如穿越到唐代,您若是王維,是否愿意和李白真心誠意地喝上一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