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視覺文化視域下武術非遺的圖像敘事研究

      2024-01-24 13:08:40孫毅涵沈偉斌
      關鍵詞:武術符號圖像

      孫毅涵, 沈偉斌

      (1.河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2.河北科技大學 體育工作部,河北 石家莊 050018)

      一、文獻綜述

      目前,互聯(lián)網、數字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人們對事物“看的方式”發(fā)生了重大改變,主要體現為對所看事物的視覺性以及直觀性等方面的關注,這一改變促進了“視覺文化”的形成。電影、電視劇,尤其短視頻等各種圖像的出現,使圖像憑借強大的傳播力、滲透力以及影響力迅速融入大眾的社會生活當中。武術(尤其是傳統(tǒng)武術)具有保守性、傳統(tǒng)性、排他性等特征,在數字化時代其發(fā)展受到嚴重阻礙,處于一種“邊緣化”的境況。綜合學界關于視覺文化與武術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視覺文化與武術、武術非遺、武術圖像等方面。

      (一)關于視覺文化與武術的研究

      目前關于視覺文化與武術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武術的視覺性解讀。龔茂富等[1](P65-68)以武術套路為對象,揭示了武術套路的視覺特性。侯興羽[2](P27-29)闡述了在大眾媒介、審美現代化、消費社會的影響下傳統(tǒng)武術所展現的新形態(tài)等。二是視覺文化與武術審美研究。馬文友[3](P185-190) [4](P88-94)在分析視覺文化發(fā)展下武術審美轉變的基礎上,探討了傳統(tǒng)與時尚、內蘊與外顯、技術與藝術、教化與娛樂相結合的發(fā)展模式,同時分析了武術審美意識從古到今的標志性變化。李富剛等[5](P58-64)提出武術審美既要追求深層次審美體驗,也要向求新、求異的方向發(fā)展。三是視覺文化下武術的出路研究。冉學東等[6](P23-26)分析了現代生活方式以及異域體育形式對武術發(fā)展境遇的影響,武術強大的文化生命力使其在當代表現出強大的生存張力。龔茂富[7](P24-27)從視覺文化的視角,分析了武術文化傳播特征及國際化傳播障礙,從傳播機構、傳播內容以及反饋機制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劉宏亮[8](P464-468)在視覺文化視域下以體認的方式解讀了武術的意義。四是視覺文化與武術發(fā)展研究。梁瀟[9](P48-51)指出武術的傳播逐漸轉向視覺,并分析了武術傳播視覺轉向的原因及表現。馬文友等[10](P137-140)分析了武術在圖像化傳播過程、藝術化過程、審美化過程、時尚化過程中的發(fā)展路徑。

      (二)關于武術非遺的研究

      目前關于武術非遺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武術非遺的保護研究。胡昌領等[11](P72-78)在研究武術非遺系統(tǒng)性保護的基礎上,以太極拳為例,探索了社區(qū)系統(tǒng)性保護武術非遺的具體做法。張茂林[12](P14-20)提出建立多元主體共同保護地方傳統(tǒng)武術機制,并闡述了其生成邏輯、基本含義以及實施策略。二是武術非遺的傳承與發(fā)展研究。閻彬等[13](P7-13)從文化認同的視角,分析了武術非遺的基本特質,探討了武術非遺以實現文化認同為目標的發(fā)展路徑等。三是武術非遺的教育教學研究。童國軍[14](P79-82)在探討民族體育文化發(fā)展問題的基礎上,對傳統(tǒng)武術如何更好地融入校本課程提出相應對策。張奇娟[15](P53-56)以嘉興學院為例,探討了岳家拳與嘉興學院的融合性發(fā)展。

      (三)關于武術圖像的研究

      目前關于武術圖像的研究,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武術動作的圖像分析。李志田[16](P56-60)針對傳統(tǒng)武術圖像增強系統(tǒng)效率低、效果不佳的問題,通過設計武術動作三維圖像非顯著性區(qū)域自適應增強軟件,增強武術三維圖像的效果。二是武術圖像的社會性研究。苑城睿等[17](P88-94)從話語分析的視角,探討了中西結合話語下武術動作的圖像編碼與解碼。劉海金等[18](P63-68)從社會學視角分析了武術圖像傳播失范的規(guī)避路徑等。

      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在視覺文化背景下利用圖像的再生產來促進武術非遺發(fā)展的研究較少?;诖?如何使武術非遺能夠利用圖像所再生產出的故事性來促進武術非遺的發(fā)展與傳承,便成為本研究的問題緣起。本文以圖像敘事為出發(fā)點,在對武術非遺圖像敘事形成原因、優(yōu)劣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闡述如何利用圖像講好武術非遺故事。

      二、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的概念與形成原因

      (一)圖像敘事的概念

      圖像敘事是敘事學的一個下屬概念。 圖像敘事包含著“圖像”和“敘事”兩個主題詞, “圖像”源自拉丁文“imago”,有“仿照”“擬似”之意,中國古代以“象”來表達所感知到的事物形態(tài)?!兑住は缔o上》有載:“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為之象”[19](P378)。隨著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圖像逐漸表現為所觀察對象的符號。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圖像被定義為“畫成、攝制或印制的形象[20](P1150)。伴隨著圖像學的出現與發(fā)展,圖像一詞有了更廣泛的含義。美國學者 W·J·T·米歇爾從跨學科、跨領域視角將圖像分為語言、視覺、造型、認知、心智等五種類型,從而勾畫出廣義的圖像全貌[21](P87-95)。敘事,通俗地說就是講故事。敘事與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交流密切相關。同時,敘事必須有敘事媒介,很多事物都可以成為敘事媒介,正如羅蘭·巴特所說:“對人類來說,似乎任何材料(媒介)都適宜于敘事:敘事承載物可以是口頭或書面的有聲語言、是固定的或活動的畫面、是手勢,以及所有這些材料的有機混合”[22](P3)。

      圖像敘事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圖像敘事以多種傳播媒介為載體,以繪畫、攝影、影視等圖像符號作為主要的表達方式,是一種廣泛存在于人類文化系統(tǒng)中的敘事形式。從廣義來看,圖像敘事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一種邏輯表述和思維模式[23](P12)。

      (二)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的形成原因

      1.圖像的獨特功能和地位的確立

      從人類閱讀方式的發(fā)展來看,發(fā)生了從口傳到印刷再到視覺的轉變。隨著視覺文化的發(fā)展,人們愛看圖像更勝于文字,文字具有抽象性和反思性的特征,是靜態(tài)的,需要人們一遍一遍地閱讀、理解、感悟,而圖像是直觀的、通俗易懂的,通過圖像人們可以直觀地接受圖像所傳達出的信息。由此可見,圖像的獨特功能迎合了當下視覺文化的發(fā)展,逐漸成為大眾認識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

      目前武術非遺保護僅僅是一種靜態(tài)的保存,大眾對其知之甚少,而大眾是武術非遺得以發(fā)展和傳播的內在活力。武術非遺若脫離了大眾,就缺乏了傳承和發(fā)展的活力。因此,武術的非遺項目需要與時俱進,利用圖像,以一種新的形態(tài)呈現在大眾的眼前,展現新的生機與活力。

      2.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

      新媒體是一種利用網絡科技、數碼科技以及移動科技進行信息的派發(fā)和接收的信息溝通平臺。其核心在于技術的運用和交互性,特點是平臺化,導向是人性化,并且這種媒體還表現出創(chuàng)新的形態(tài)[24](P5)。新媒體的出現,給圖像的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從空間看,圖像的傳輸變得非常便捷,空間距離遙遠的人與人之間可以近在咫尺的交流。從時間看,新媒體的發(fā)展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和效率。新媒體塑造了圖像的多元形態(tài)展現,通過圖像掌握信息,使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方式逐漸拓展。

      武術非遺項目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集體智慧的結晶,承載著內蘊深厚的文化記憶,對于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新媒體的出現,使中國武術不再是僅僅停留在紙面上的文化遺產,而是“活”起來、“動”起來的文化生命,助推中國武術實現當代轉化和發(fā)展[25](P66-72)。因此,武術非遺項目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等新興技術,利用多元形態(tài)的圖像,充分挖掘武術非遺項目的內在活力,以自身特有的魅力,結合新媒體所塑造的圖像,拓寬展現形式,增強吸引力。

      3.武術自身的圖像傳播經驗

      從歷史發(fā)展來看,圖像作為武術重要的傳播載體由來已久。原始社會的武術圖像主要是原始先民記錄和認識武術的一個工具,巖畫與武術的結合反映了原始人民生活中理性和感性的完美融合,并對研究武術文化的演變過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26](P77-90)。其中廣西花山巖石中的武舞圖像、肅北大黑溝巖畫中的圍獵圖像便是最好的證明。到了奴隸社會,武術圖像逐漸成為統(tǒng)治階級進行政治教化的手段,統(tǒng)治階級利用圖像來傳播其統(tǒng)治思想,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如,與射禮有關的圖像。封建社會的武術圖像在表達禮教方面進一步擴展,統(tǒng)治階級的核心價值理念,如,三綱五常等,通過多樣的武術圖像形式展現出來,如,以武入仕的忠臣形象。近代社會,武術通過圖像表達尚武思想。進入現代社會,圖像越來越成為人與人交流的主要媒介。

      從武術的發(fā)展進程來看,武術的圖像傳播自古有之,只是在不同時期所展現的作用有所差異。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在對武術非遺進行挖掘保護的過程中,會通過拍視頻、錄像等方法保留珍貴的文化記憶。由此可見,武術圖像對于武術記錄、收藏、表達、傳播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4.視覺范式的轉變

      侯勝川按照視覺范式的發(fā)展將其劃分為四種模式:原始視覺模式、古典視覺模式、現代視覺模式和后現代視覺模式等[27](P130-135)。作為重要的文化遺產,武術承載著寶貴的歷史文化記憶,但從目前的發(fā)展現狀來看,武術非遺還缺乏一定的內生發(fā)展動力。通過圖像的傳播既可以適應視覺范式的轉變,又可以將武術非遺以一種新的形式展現在大眾的眼前,對武術非遺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機遇。

      三、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的優(yōu)勢與不足

      (一)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的優(yōu)勢

      1.圖像敘事能夠直觀地表達武術非遺的抽象性內容

      圖像敘事可以用一種象征式的手法將“看不見”的抽象概念用“看得見”的文化符號表達出來。圖像的表達方式與文字的表達方式相比有其獨特優(yōu)勢,通過具體的圖像,不僅可以將武術非遺內部的文化因子進行本體化轉化,化抽象為具體,而且符合當下人們的一般認知習慣和認知方式,如,身體符號、服飾符號、兵器符號等。將武術非遺的文化因子寓于“看得見”的文化符號中,更有助于促進大眾對武術非遺的理解和掌握。

      2.圖像敘事能夠引導大眾對武術非遺的關注

      圖像已經逐漸成為人們交流情感、獲取信息、認識世界以及了解世界的工具,利用圖像講述故事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趨勢。圖像在故事的講述者以及故事的傾聽者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通過圖像故事的講述者將信息傳遞給故事的傾聽者,使故事的傾聽者更容易理解。

      利用圖像,結合特定的武術文化符號,加上武術非遺項目傳承人的講述,不僅可以使武術非遺項目以一種新樣式、新業(yè)態(tài)展現在大眾的眼前,而且能夠引導大眾主動關注武術非遺項目。

      3.圖像敘事能夠隱喻式地傳遞武術非遺的價值寓意

      隱喻主要是指用一種事物暗喻另外一種事物。關于圖像的隱喻,有學者明確指出:“包括照片在內的任何圖像的本質都是隱喻”[28](P190)。圖像能夠更直接地將抽象的價值寓意隱喻于具體的形象之中,將“無形”的價值理念轉變?yōu)椤坝行巍钡膱D像,用直觀可見的圖像來隱喻事物內部的價值理念。

      從物質、制度與精神三個維度對武術文化進行考察時,精神維度無疑是武術文化的核心所在。武術文化所內涵的無形的價值寓意是精神層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武術“活”的靈魂。因此,圖像可以隱喻地表達武術非遺的價值寓意,這無疑為武術非遺項目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機遇。

      4.圖像敘事能夠情景式地引導大眾對武術非遺的價值認同

      武術非遺文化具有抽象性、復雜性等特征,大部分都留存于傳承人的記憶中,抑或是用語言、文字的形式進行籠統(tǒng)的理論闡釋,很少被人們所熟知。加之多元文化的沖擊,人們傳統(tǒng)價值觀念逐漸發(fā)生改變。武術非遺也逐漸淡出公眾的視野,對其價值認同也在不斷地消解。

      利用圖像講述武術非遺故事,將武術文化以一種新的方式展現在大眾面前,可以擴大傳播的受眾范圍,引起受眾的視覺注意,使不同的受眾在闡釋和理解圖像的過程中,了解武術非遺故事,感受武術非遺的魅力,理解故事里的武術文化,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形成并強化文化認同、身份認同及價值認同。

      (二)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的不足

      1.武術非遺圖像敘事中感性的突出

      武術非遺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需要通過嚴謹的邏輯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圖像是一種直觀的形象表達,將抽象的文化轉化為直觀的圖像符號,通過視覺體驗便可快速獲取圖像信息,通俗易懂,不需要受眾過多的深入思考和思維碰撞。但單純感官上的娛樂并不等于精神上快樂[29](P92-96)。所以,運用圖像講述武術非遺故事,雖有助于大眾對武術非遺項目的接受和認同,但由于圖像所表現出的感性認知沖擊理性思考,消解了大眾的理性思辨能力,不利于大眾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武術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

      2.武術非遺圖像敘事中娛樂性的放大

      隨著短視頻平臺不斷發(fā)展,娛樂元素逐漸滲透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給武術非遺項目的敘事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武術非遺項目的突出特征,借助圖像進行敘事,能夠契合現代社會與大眾的需求,更好地發(fā)揮其社會功能和時代價值。然而,有些敘事者為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和關注度,將價值觀內容過度娛樂化,消解了武術非遺項目的文化因子,使其在圖像敘事的過程中缺少了“活”的靈魂。

      3.武術非遺圖像敘事中虛擬性逐漸替代真實性

      圖像的虛擬性取決于圖像符號的相似性,隨著圖像處理技術的發(fā)展,圖像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圖像構成的虛擬世界常常讓人分不清真假與虛實,進而導致了“脫域”現象的出現,對武術非遺項目的圖像敘事帶來困擾。武術非遺項目不僅有相關的心法理論基礎,還有其相應的體悟性練習方式,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然而,在運用圖像表達時,圖像的虛擬性容易讓人產生一種不真實感,從而拉開與現實世界的距離,容易遮蔽武術非遺項目的實踐性,降低武術非遺項目的真實性與可信度。

      4.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碎片化的沖擊

      圖像處理技術的發(fā)展使圖像越來越碎片化,碎片化的圖像能夠滿足人們快速獲取大量信息的需要。然而,碎片化的圖像既不利于系統(tǒng)化信息的獲取,也不利于邏輯思維的形成。對于武術非遺項目來說,圖像敘事內容的碎片化分散了武術非遺項目的整體性。武術非遺項目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因而,武術非遺項目傳播應遵循整體性思維,保證敘事的邏輯性和完整性。

      四、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的路徑

      (一)提升武術非遺敘事者圖像運用水平,發(fā)揮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的優(yōu)勢

      在武術非遺項目傳承與傳播的過程中,傳承人是決定性因素,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武術非遺項目傳承與傳播的效果。隨著圖像在視覺文化發(fā)展中的普遍使用,武術非遺項目利用圖像講述故事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武術非遺由傳統(tǒng)敘事轉向圖像敘事,武術非遺項目傳承人從傳統(tǒng)敘事者轉變?yōu)閳D像敘事者。而運用圖像進行武術非遺敘事的關鍵在于充分發(fā)揮圖像的敘事優(yōu)勢,完整、準確地把抽象的武術文化轉變?yōu)樯鷦拥木唧w形象,并為大眾所理解和接受,這就要求武術非遺圖像敘事者必須具備相應的圖像運用能力。那么,如何使武術非遺敘事者提升圖像運用的能力?

      1.武術非遺圖像敘事者要轉變觀念,學習并掌握圖像相關知識

      武術非遺敘事者首先應轉變思想觀念,逐步克服對武術非遺傳統(tǒng)敘事的過度依賴,創(chuàng)新敘事方式。通過培訓,加強武術非遺傳承人關于圖像相關知識的學習,深入把握圖像的構成要素、表達方式及特征,了解圖像的價值、功能、敘事方式以及敘事原理,掌握其特殊的敘事規(guī)律,積極開展圖像敘事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在實踐中強化圖像運用意識,促進武術非遺項目與圖像敘事的有機融合。

      2.武術非遺圖像敘事者要加強武術非遺的“編碼”和“解碼”能力

      編碼是以特定形式組合并借助符號進行展現的各類意義和信息[30](P12)。解碼則是在編碼結束后,觀眾產生的涉及感知、理解、情感、理念或行動等多層面的復雜反應[30](P14)。通過新媒體傳遞的圖像信息揭示武術非遺的深層次內涵與文化意義,需要圖像敘事者對各種武術非遺項目的符號進行編碼和解碼,不僅要理解其價值內涵,更要強調不同武術非遺項目的獨特之處。同時也要明確敘事對象身份、生活環(huán)境、教育背景、認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觀眾的生活背景、社會地位、教育水平和職業(yè)角色不同,思維方式和理解水平也會存在差異,造成了其應用圖像符號和編碼方式的差異。通過個性化的編碼手段展示武術非遺圖像中的文化內涵,可以進一步提升武術非遺項目文化認同度。

      3.武術非遺圖像敘事者要具有一定的圖像創(chuàng)新能力

      運用圖像對武術非遺項目進行敘事時,武術非遺傳承人不僅要具有圖像的相關理論知識、圖像的“編碼”與“解碼”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圖像創(chuàng)新能力,在保持不同武術非遺項目特色的基礎上,拓寬武術非遺圖像的表達方式,通過元素的多樣化挖掘、圖像的多樣化處理等方式表達武術非遺項目的文化底蘊,使得武術非遺項目通過圖像以不同的姿態(tài)展現出來。

      (二)打造新時代武術非遺的圖像敘事文本,提升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的品質

      武術非遺圖像敘事文本是連接武術非遺敘事者與武術非遺敘事對象的橋梁,是武術非遺項目圖像敘事的重要載體。構建武術非遺圖像敘事文本不僅要體現其特色與時代的融合,還要提升武術非遺項目的敘事質量和敘事效果。在構建武術非遺敘事文本時,文化符號的選擇和使用十分重要,其主要表現為具有某種特殊意義或特殊內涵的標示[31](P21)。對于武術非遺項目的符號選擇與使用來說,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整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符號

      武術非遺項目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因子。構建武術非遺圖像的敘事文本時,必須深入探索富有意義且代表性強的傳統(tǒng)文化符號,借助圖像處理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性轉換和發(fā)展。

      2.精用武術身體文化符號

      武術非遺項目作為一種身體文化,身體符號是構建武術非遺圖像敘事文本的核心,由身體延伸出的文化符號在武術發(fā)展過程中展現了重要的文化價值內涵。因而,武術非遺圖像敘事文本的構建,不同武術非遺項目身體文化符號的打造也十分重要。

      3.利用好地域武術文化符號

      武術非遺項目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具有地域性特點,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不同風格的武術非遺項目。因此,武術非遺圖像敘事文本的構建,要考慮不同地域文化符號的選擇,展現不同地區(qū)武術非遺項目的不同風格和特征。第四,要選用武術非遺“生活化”符號。社會生活是武術非遺項目存在和發(fā)展的基本場所,也是傳承和發(fā)展武術非遺項目的現實平臺。運用通俗的生活符號,可以讓武術非遺的圖像敘事更貼近人民生活,使受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和理解武術非遺的價值內涵,增進受眾傳承和發(fā)展武術非遺的意識。

      (三)培養(yǎng)武術非遺敘事對象的圖像素養(yǎng),提升武術非遺圖像的辨別力

      武術非遺圖像敘事者既包括武術非遺項目的習練者、繼承者,也可以是社會受眾群體。對于武術非遺敘事對象來說,若想更好地利用圖像敘事,提高敘事圖像素養(yǎng)至關重要。敘事圖像素養(yǎng)或視覺素養(yǎng)主要是人們通過觀察并結合其他感官體驗,從而培養(yǎng)出一種集合了多種視覺技能的品質[32](P85-89)。眾所周知“看”是人具備的一項能力,雖然每個人都有“視覺”,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懂”?!翱吹降摹敝皇鞘挛锏耐庠诒硐?“看懂的”才是其內在本質,因此,應用圖像講述武術非遺故事就需要提高敘事對象的圖像視覺素養(yǎng)。

      一方面,提高敘事對象的“看圖”能力。不同武術非遺項目的習練者、繼承者以及社會大眾都要理性看待圖像所傳達的信息,敢于批判、否定錯誤的圖像信息,還要不斷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思想認知水平,了解圖像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提高敘事對象的“解圖”能力。應當理性地理解圖像所反映的文化內涵,辯證地對待圖像傳播,通過圖像來客觀地理解武術非遺的內容,抵制不良的圖像信息。

      (四)改善武術非遺圖像敘事條件,優(yōu)化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環(huán)境

      新媒體為武術非遺的圖像敘事提供了有利條件,改變了武術非遺的敘事環(huán)境的同時,也使敘事環(huán)境更加復雜,出現了虛假信息等問題,因而要想更好地利用圖像進行武術非遺敘事,必須優(yōu)化武術非遺圖像敘事環(huán)境。

      一方面,充分融合新媒體平臺,打造武術非遺圖像敘事板塊。通過將武術非遺項目制作成特點突出的短視頻,講述武術非遺故事、歷史記憶和文化記憶等,以優(yōu)質內容吸引敘事對象的關注。另一方面,加強對網絡信息空間的治理,營造良好的武術非遺圖像敘事氛圍。加強網絡信息空間法治建設,強化媒體平臺以及媒體人的責任意識。完善圖像信息的審核機制,加強對網絡信息空間的監(jiān)督與管理,為武術非遺的圖像敘事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五、結語

      隨著視覺文化的發(fā)展以及新媒體的普及,圖像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相互交流、傳遞信息、認識和了解世界的工具。從敘事的角度看,傳統(tǒng)敘事方式轉向圖像敘事方式已成為必然。武術非遺項目傳統(tǒng)的敘事方式是以口傳身授為主,在當下需要隨著時代發(fā)展而進行敘事方式的變革,即圖像敘事。因此,武術非遺項目要在當下能夠更好地利用圖像講述非遺故事,則須從敘事的主體—敘事者、敘事的核心—敘事內容、敘事的客體—敘事對象、敘事的載體—敘事環(huán)境四個方面多方考量,缺一不可。

      猜你喜歡
      武術符號圖像
      改進的LapSRN遙感圖像超分辨重建
      學符號,比多少
      幼兒園(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中華武術
      黃河之聲(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術產業(yè)的回顧與瞻望
      武術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有趣的圖像詩
      “+”“-”符號的由來
      變符號
      武術
      小主人報(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圖的有效符號邊控制數
      遙感圖像幾何糾正中GCP選取
      任丘市| 康乐县| 贵州省| 丽水市| 张家界市| 商丘市| 福鼎市| 铁岭县| 铜山县| 平陆县| 新和县| 鲁甸县| 北海市| 马鞍山市| 新竹市| 赤壁市| 辽阳县| 屯昌县| 盱眙县| 葵青区| 孝感市| 连城县| 淳安县| 隆子县| 郎溪县| 松潘县| 时尚| 缙云县| 综艺| 屏南县| 黔西县| 颍上县| 中方县| 织金县| 泗水县| 湟中县| 印江| 高碑店市| 睢宁县| 邻水|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