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威海市第二中學 黃金杰
新課程改革的宗旨為:在重視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貫徹此教學理念,采取何種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yǎng)呢?筆者在本文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歷,從彈性教學的角度加以分析闡述。
彈性教學是指與傳統(tǒng)的、“一言堂”的教學相對的一種教學模式。彈性教學的靈活性比較大,與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如出一轍,集分層教學、任務驅(qū)動教學、賞識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的特點于一身。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地理素養(yǎng)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評價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在多年的教學基礎上,筆者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略談如何采用彈性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
1.學情的具體分析。
在采用彈性教學模式時,首先要對學情進行具體分析,然后再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和教學任務,實施具體的教學過程。根據(jù)學生對地理的愛好程度、學習地理的興趣、掌握地理知識的程度等,筆者把學生分成了三大類:A類、B類和C類。A類學生屬于優(yōu)秀生,此類學生對地理極其愛好,地理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學習地理非常主動;B類學生屬于中等生,此類學生對地理的愛好一般,掌握了一定量的地理知識,學習地理時能夠認真聽講,能夠按時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C類學生屬于學困生,此類學生不喜歡地理,在學習地理知識時極其不主動,地理知識掌握得不扎實,對老師所講的知識基本上是一知半解。
2.彈性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
學校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個體的知識體系、學習方法和學習動力皆不一樣。新課程改革指出:教育要回歸本質(zhì),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和尊重,不要歧視任何一位學生,挖掘?qū)W生潛在優(yōu)勢,采用彈性教學模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使學生經(jīng)過長期的學習提升地理能力和素養(yǎng)。
(1)A類學生的地理彈性教學。
A類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學習能力強。針對此類學生的地理教學,重在培養(yǎng)他們的拓展能力,而不是基礎知識的講解。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時,先讓他們自學基礎知識,如大氣圈和大氣運動的概念,然后再要求他們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去思考本課的教學重點——熱力環(huán)流,把抽象的問題與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使之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如可以讓他們看“燒開水”的視頻,了解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再與大氣受熱運動的過程聯(lián)系起來。為了提升A類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在授課結(jié)束后,要求學生回家之后繼續(xù)探究山頂和谷地白天與夜晚之間的熱力差異,從而提升探究地理現(xiàn)象的能力。
(2)B類學生的地理彈性教學。
B類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太扎實,他們學習高中地理時積極性不高,學習方法也不太恰當,所以給這些學生授課時,重點是通過問題教學法,舉一反三,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法,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例如,魯教版地理選擇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jié)《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隨緯度和季節(jié)的變化規(guī)律及成因”,為了讓B類學生掌握這個知識點,在導入新課時結(jié)合我國在南極科考站的具體情況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國南極科考站的科學家在冬季進駐各個科考點?以這個問題來激發(fā)B類學生學習地理的欲望。在講授新課時,筆者會通過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和軟件讓學生了解地球公轉(zhuǎn)的更多知識點,然后再提出問題,引導B類學生思考,鞏固所學的知識點。
(3)C類學生的地理彈性教學。
C類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對于此類學生,應該采用賞識教學法。在教學時,設計一些簡單的教學問題,當學生能夠正確地回答這些問題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評價,以表揚的語言、肯定的目光以及欣賞的表情去鼓勵這些學生,使之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從而增強信心,克服自卑,不放棄自己,逐漸提升自己的地理素養(yǎng)。
彈性教學模式綜合了多種教學模式,不僅僅重視知識的傳播,還重視學生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基本上貫徹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