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南師附中新城小學 高 陽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遵循全面覆蓋、保證時間、提高質量、強化保障的工作方針,體育特色社團建設在此階段有了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將體育特色項目學、練結合,同時結合體育教師專業(yè)特長及校外資源輔助,探索出適合的體育特色社團建設路徑,是應勢之舉,也是應然要求。
“雙減”政策實施之前,學校體育特色社團建設遇到三個方面的難題,綜合表現為體育教師工作量認定不充分、學生在校訓練時間難以保證、項目選擇單一低覆蓋。這三個方面的限制性因素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特色社團的開展。具體分析如下:
體育教師工作量認定不充分。大部分學校在績效考核中對教師額外工作量的認定都有較為明確的內容界定和標準認定,但這部分的費用非常低。筆者綜合調研過幾所學校發(fā)現,最高認定為30元每次,最低認定為8元每次,且存在無法完全兌現的情況。體育教師普遍課時任務較重,這樣的工作量認定形式,不利于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此外,根據學校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學校特色項目發(fā)展專項經費不允許對在職在編教師進行補貼。這兩項因素的限制,對體育特色社團建設的延續(xù)性產生很大的影響。
學生在校訓練時間難以保證。學校體育特色社團的訓練和比賽的時間基本都在課后,在課業(yè)負擔較重、校外學習任務較多的情況下,學生時常出現訓練遲到、請假的情況。家長時常會提及如“如果作業(yè)沒完成,就不要參加社團” “如果考試表現不好,就不要參加比賽”“老師,本周我們要參加補課,訓練請假”等類似的情況。以“啦啦操社團”為例,一組動作教完后,可能因為部分學生沒到,教師要單獨花時間指導和整體磨合。向家長要時間和空間的現象在很多社團都會出現,這樣的限制因素,對體育特色社團建設的系統(tǒng)性產生影響。
項目選擇單一低覆蓋。體育特色社團項目開設的前提是學生的參與率得到保證。如筆者在學校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學生同時被足球隊、啦啦操隊、田徑隊通知參加訓練和比賽,每個社團的理由都是“要比賽了,要抓緊時間排練”,最后是按照比賽的先后,安排這名學生到相應的社團。問題根源在于社團項目單一,日常沒有訓練,有比賽任務了,召集身體素質好的學生臨時組隊、加急訓練、完成任務。沒有足夠的教師參與到更多的項目中,沒有足夠的學生參與或分配到項目中,這樣直接導致學校社團項目開展單一、覆蓋率低。這樣的限制因素,對體育特色社團建設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產生影響。
“雙減”政策的落實帶來的最直接的變化是學生的學業(yè)任務減輕了,學生在??梢园才艆⑴c社團的時間增加了,結合經費管理辦法,體育教師的工作量認定也有跡可尋了。應該說,“雙減”政策給體育特色社團開展帶來更多的利好。
國家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后服務的時間執(zhí)行“5+2”模式,即每周開展5天,每天不低于2小時且結束時間不早于各地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下班時間。各學校在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一般將學生正常放學時間后的時間劃分為3個時段,每個時段為一小時。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 15:00—16:00為第一時段,16:00—17:00為第二時段,17:00—18:00為第三時段,18:00以后為集中看護。根據作業(yè)管理的要求,第一時段,在任課教師的集中管理下,學生能基本完成作業(yè),為后續(xù)兩個時段參加體育特色社團活動提供更多的時間保障,與傳統(tǒng)模式下學生在校參與社團訓練后再回家完成作業(yè)任務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減少了家長的顧慮。
學業(yè)負擔的減輕、在校時間的增加,讓原本放學就要趕作業(yè)、趕培訓班的學生能留在校園內。與此同時,家長給予孩子在校參與活動的空間更大了。校內體育社團選材有兩個方面的明顯變化:一是因為留在學校的學生多了,學校開設體育社團的數量多了。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擴大了參與面,選材基礎的增加,為后續(xù)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是學校的特色社團活動可以更好地結合年齡需要、學段需要進行人才的選拔和提升。人才的保障對于特色社團建設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課后社團的教學與訓練一直是體育教師在工作量認定上熱議的話題。各學校在認定標準、參照文件、實際發(fā)放等層面的差異非常大。課后延時服務執(zhí)行以后,學校通過家長交費、政府支持、學校保障三方結合的形式,充分保障了體育特色社團的開展經費,具體表現:校內體育教師參與社團教學與訓練的,參照延時管理課時費給予認定;校外資源引入的結合校內教師課時標準和學校總體經費情況給予綜合認定。這兩種形式的認定帶來三個方面的好處:明確了體育教師在學生課后延時服務管理中的角色,提高了體育教師在體育特色社團教學中的課時待遇,降低了學校公用經費在體育特色項目的支持上的壓力。
體育特色社團有了政策保障、人才保障、師資保障,在落實層面應始終以管理和訓練品質提升為核心,以學生受益為根本,以學校體育社團文化建設為根本任務,厘清各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科學有效地開展相關活動。
處理好“減負”與“增效”的關系。從邏輯角度分析,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和作業(yè)負擔為校內特色社團開展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在落實層面,我們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結合學校場地特點,提升活動開展的效率;如何結合教師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提升活動開展的效果;如何做好校內、校外資源的結合,提升活動開展的效能。這需要體育教師在訓練活動開展中認真?zhèn)湔n、耐心溝通、不斷突破;需要體育教研組結合項目開展情況,積極研討、科學開展;需要學校在監(jiān)督與評價層面提高維度、及時反饋、多方面結合,將效率、效果、效能放在社團發(fā)展的第一位。
處理好學校教師內化與外化的關系。在特色社團項目選擇上,學校既要考慮體育特色項目發(fā)展上的需要,也要兼顧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特長。體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決定了社團發(fā)展的程度,普及層面關注培養(yǎng)和基礎素質,提高層面更多地關注技能點的掌握與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體育教師在力不能及的地方,需要校外資源的補充和幫助。就體育教師而言,從內化角度來說,要認真研究教學與訓練的關系、班級教學與社團訓練的差異,將自己的專業(yè)特長運用到社團的訓練中;從外化角度來說,對于校外資源(教學團隊)的引入要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總結,研究哪些好的訓練方法、手段可以“為我所用”,哪些前沿的信息可以“為校所用”,發(fā)現自身還有哪些可以提高的能力點,充分借助校外資源反哺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在此過程中,校內、校外發(fā)揮雙方的優(yōu)勢,填補存在的不足,保障體育特色社團活動開展的科學有效。
處理好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從課后延時服務的視角去審視,體育特色社團是全校特色社團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在體育特色社團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思考:(1)社團管理與學校管理的要求吻合。如活動時長、放學管理、通知播發(fā)、班主任溝通、參與時段銜接等方面的問題;(2)社團管理與班級管理要求吻合,如去向報備、請假制度、作業(yè)完成與社團訓練協(xié)調等;(3)優(yōu)秀苗子的多元化參與,體育優(yōu)秀的學生有可能在其他特色社團活動中也表現出一定的優(yōu)勢,校內社團內部的協(xié)調便于學生和家長更加全面和科學地對社團進行選擇。
對于“雙減”背景下的體育特色社團建設,教師應研讀好政策、利用好政策,以“減負增效”為核心,切實將增強學生體質、豐富學校體育特色項目發(fā)展作為目標,系統(tǒng)性地關注到體育項目的發(fā)展和學校特色體育文化的凸顯。在做好校內外資源協(xié)調的同時,體育特色社團的授課教師,一定要結合運動項目特點、授課對象特點、場地設施特點、競賽交流需要等方面的要求,科學設計社團發(fā)展的全過程。同時,在體育特色社團建設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活動開展中存在的不足,及時尋求解決策略,更為重要的是,要善于總結優(yōu)秀的做法和先進的經驗,為社團活動的持續(xù)性發(fā)展不斷提供動力。最后,在特色社團活動中,教師還要注意加強交流溝通,一方面要增進與同事及兄弟單位的交流學習,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感受,尋求社團全面發(fā)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