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稿
多技術參與的教與學融合性變革--AECT 2022年會綜述……陳蕙若 程 醉 鐘 琳 唐恒濤 戴弘梧 王小雪(1,3-14)
人工智能促進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的國際經驗及啟示--2022年國際人工智能教育大會述評………………………………………………………………孟文婷 廖天鴻 王之圣 施宇熹 翟雪松 李 媛(1,15-23)
生成未來:教育新視界中的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變革--《2023 地平線報告(教與學版)》的解讀…………………………………………………………………………金 慧 彭麗華 王 萍 趙 衢 田新月(3,3-11)
智能時代教育信息科學與技術的戰(zhàn)略定位與發(fā)展方向………………………………………………鄭永和 王一巖(3,12-20)
論現(xiàn)代教育與教育眾籌……………………………………………………………………………………楊開城 張慧星(4,3-10)
建構心智化課堂:認知工具的視角……………………………………………………………陳 巍 孫洋洋 潘亞峰(4,11-26)
中國遠程教育研究的百年嬗變與前瞻……………………………………………………………………樂傳永 葉長勝(5,3-15)
論克伯屈的項目學習哲學…………………………………………………………………………………………張 華(5,16-27)
顯性直接教學的概念演進、核心內涵與實踐啟示………………………趙國慶 孫興艷 盛海曦 樊蓓蓓 周歆然(5,28-37)
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思維型教學理論引領“技術賦能教學”………………………胡衛(wèi)平 徐晶晶 皮忠玲 張 陽(6,3-9)
從技術創(chuàng)新到人文關懷--英國開放大學《創(chuàng)新教學報告》2023版解讀………………………………………李 青(6,10-19)
海外之窗
理解生成式學習…………………………………………………………………洛根·費奧雷拉著 盛群力 張恩銘譯(6,20-33)
終身學習
我國學分銀行政策變遷邏輯:基于歷史制度主義的解釋框架…………………厲 毅 呂長生 吳偉賦 張創(chuàng)偉(4,92-102)
基于成人技能調查數(shù)據(jù)庫的成人學習與教育證據(jù)驅動研究……………………………張 永 邵聰?shù)t 劉一鳴(4,103-112)
前沿探索
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應用于教育研究的國際文獻綜述--近十年研究圖景與未來展望……………………………………………………………………………………詹澤慧 楊欽晨 周俞君 曾笑科(1,24-36)
聚焦目標適性達成:自適應學習領域模型的國際研究進展…………………………………劉 桐 顧小清 王成龍(1,37-47)
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成熟度模型的構建與應用………………………………………………………………萬力勇 范福蘭(2,3-12)
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的技術預見:基于AIGC 的行動框架………………………………陳向東 褚樂陽 王 浩 金 慧(2,13-24)
數(shù)智時代的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基于社會變遷和組織變革的視角………………………………………舒 杭 顧小清(2,25-35)
學習元宇宙的圖景詮釋與建構路徑……………………………………………………………………閆君子 張家軍(2,36-47)
對話式通用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機理、場景、挑戰(zhàn)與對策…………………………………………陳凱泉 胡曉松 韓小利 牛翠琰 韓 羽 王憲廷 張 凱 呂偉剛(3,21-41)
智情雙驅:數(shù)字人的教育價值與應用研究……………………陳衛(wèi)東 鄭巧蕓 褚樂陽 田星蕊 劉小弈 宋星宇(3,42-54)
量子領導者: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下學校CIO 的能力轉變…………………………………………………郁曉華 王津鈺(3,55-64)
智能教育
教育對人工智能應用的反哺價值探究--基于生成式模型到世界模型的視角……………………………………………………………………………………翟雪松 吳庭輝 袁 婧 李 艷(6,34-41)
從“失序”到“有序”: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轉向及其生成機制………………………吳南中 陳咸彰 馮 永(6,42-51)
窺探機器之竅:機器心理學視角下的大模型教育應用………………………………………潘香霖 褚樂陽 陳向東(6,52-61)
學術視點
智能課堂分析的多維指標體系構建:面向開放教育OMO 智慧教學環(huán)境的研究…………李 玲 肖 君 顧小清(1,48-59)
國際視閾下教育發(fā)展增值評價模型的比較研究…………………………………朱 珂 張晨雨 劉玉瑩 高清慧(1,60-71)
學習元宇宙賦能成人教與學范式轉型:目標、場域與應用路徑……………………………周立潔 柳士彬 李嫣然(1,72-79)
虛擬現(xiàn)實技術與社會-情感學習融合的框架設計研究………………………………………………周 榕 郭佳瑞(3,94-103)
教育人工智能的倫理審思:現(xiàn)象剖析與愿景構建--基于“人機協(xié)同”的分析視角………………陳倩倩 張立新(3,104-112)
基于情境-認知-技術三重視角的智能測評診斷框架、實踐和應用………………………………………………………………胡盛澤 楊華利 黃 濤 耿 晶 朱 強 胡俊杰(4,45-55)
群體感知工具和適應性提示對在線協(xié)作學習平等參與的影響研究…………………………………蔣佳東 郭俊杰(4,56-69)
一種智慧課堂交互行為數(shù)據(jù)的標準分數(shù)常模計算方法研究--基于改進型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iFIAS…………………………………………………………………………………方海光 孔新梅 鄭志宏 黃穎文惠(5,67-75)
沉浸式虛擬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認知投入的自動測評研究………………………………張慕華 李 策 祁彬斌 白文倩(5,76-85)
交互地理分析法在智慧課堂互動分析中的應用……………………………………………吳貴芬 楊現(xiàn)民 趙路瑤(5,86-92)
人工智能課程中促進計算思維培養(yǎng)的場景設計研究…………………………………………………沈書生 翁子凌(6,94-103)
社會網(wǎng)絡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以老年開放大學學員為例………………劉彩梅 張恩慧 董及美(6,104-110)
學習新論
涌現(xiàn)的學習活動--ACAD 學習空間設計框架評介……………………………………………………………仇曉春(4,70-78)
聯(lián)通主義學習中交互行為驅動的多群體學習者注意力研究--基于集體注意力流網(wǎng)絡的分析視角……………………………………………………………………………………高 明 張婧婧 張 江 陳 麗(4,79-91)
具身認知視域下基于細粒度情感的深度學習發(fā)生機制研究……………………韓中美 唐韻琪 姚昕路 田 甜(5,93-103)
指向深度學習的數(shù)字教科書設計:內涵重塑、應然路徑與實踐策略………………………………胡嘉康 田 莉(5,104-112)
專題研討
可解釋學習者模型:可信個性化學習的技術關鍵……………………………………………江 波 丁瑩雯 魏雨昂(2,48-57)
教育智能體喚醒學習者積極情緒的發(fā)生邏輯與調節(jié)路徑--基于聽覺刺激對積極情緒的影響………………………………………………………………………………………………唐燁偉 郝紫璇 趙一婷(2,58-69)
ChatGPT 與教育變革--智能時代教育應如何轉型………………………………………王竹立 吳彥茹 王 云(4,27-36)
人機共生的復合腦: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寫作教學的應用發(fā)展及模式創(chuàng)新………………………………………………………………………………汪 靖 米爾外提·卡馬勒江 楊玉芹(4,37-44)
基于ChatGPT 的研究生人機協(xié)同學術寫作實踐研究及啟示……………………………李 艷 金皓月 楊玉輝(5,38-48+75)
人工智能時代在線學習新形態(tài)--算法支持的智適應社群化學習…………………………………王志軍 吳芝?。?,49-55)
智能素養(yǎng)的國際圖景與本土化發(fā)展框架……………………………………………………李世瑾 李 睿 顧小清(5,56-66)
實證研究
基于學習者評論數(shù)據(jù)挖掘的MOOC課程質量影響因素研究…………劉清堂 尹興翰 吳林靜 曹天生 陳 亮(1,80-90)
沉浸式虛擬現(xiàn)實對學習者知識遷移效果及效率的影響研究……………………高 楠 劉革平 謝 濤 張 領(1,91-101)
不同可視化實時互動界面對大學生同伴對話反饋的影響研究………………姚佳佳 李 艷 陳新亞 楊智超(1,102-112)
群體學習討論中認知-主題聯(lián)合建模及其對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基于討論引導方式的調節(jié)作用………………………………………………………………………………………………劉 智 穆 瑞 劉三(2,70-81)
情境投入縱向研究的理論、測量及分析方法的發(fā)展研究……………………………………盧國慶 劉清堂 謝 魁(2,82-94)
多模態(tài)協(xié)作學習分析理論模型、實踐邏輯和教育價值…………………………………………………………丁繼紅(2,95-104)
多元小組特征對協(xié)作問題解決的組態(tài)效應--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王辭曉 王小越(6,62-70)
教師人機協(xié)同教學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結構方程與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 旭 許 磊 姜 沛(6,71-83)
VR和情緒誘發(fā)對學習影響的腦機制及優(yōu)化策略研究………………王 雪 牛玉潔 賈薪卉 劉伊祉蘭 蘭翠玲(6,84-93)
教學實踐
開放教育場景式思政育人模式構建及其實踐路徑研究………………………夏現(xiàn)偉 鄭 煒 胡智標 饒冠?。?,105-112)
校企合作視域下人工智能課程開發(fā)與實踐的設計研究……………江豐光 梁曉妮 肖雄子彥 蔣竹君 周 赟(3,65-74)
新課標背景下教學思維的時代意蘊、現(xiàn)實困境與突破路徑…………………………………戴 嶺 張寶輝 楊 秋(3,75-83)
學習者深度學習何以發(fā)生:從行為序列到行動進向…………………………………………李璇律 田 莉 張向眾(3,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