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鸚哥嶺奇觀(散文)

      2024-01-30 19:17:46李煥才
      椰城 2023年12期
      關(guān)鍵詞:鸚哥護林員

      ◎李煥才

      海外風(fēng)光別一家,

      四時楊柳四時花。

      寒來暑往無人會,

      只有桃符紀(jì)歲華。

      小時候,聽見有人吟誦這首詩,以為在唱山歌,長大后,知道是一首詩,再后來,又知道是明朝一個安徽桐城名叫方向的進士,到海南任瓊州知府時寫的一首七絕,一直傳誦至今,成為海南風(fēng)光的一張亮麗名片。

      南海浩瀚無垠,煙波萬里,碧浪連天,一座巨大的島嶼浮在漫漫碧水中,海浪擁抱她,海風(fēng)撫摸她,陽光又給她傾注無限的熱情……如此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她當(dāng)然風(fēng)姿綽約,亮麗迷人。

      我就生長在這座得天獨厚的島嶼上。

      我沒有踏出海南島之前,并不知道我們這座海島有啥特別,后來有機會到外邊走了幾遭,又在外頭小住了一些時日,才突然發(fā)覺,生長在海南島,原來是生活在斑斕的色彩中,天是青的、云是白的、海是藍的、山是綠的,還有五顏六色的鮮花和燦爛的陽光……這只是目光所及的感覺,在感受上,又是另一番景象。海水、海風(fēng)、海浪、雨水和陽光繽紛在我們的日子中,我們的生活活潑多彩,心里盛著快意,活得通透自得。

      大風(fēng)很恣意,呼啦啦從海上來,帶來了大海的氣息,也帶來了溫潤的熱氣,海浪受風(fēng)鼓動,歡欣鼓舞,天空上的驕陽也很興奮,將無限的熱情飄潑下來,島上的萬物當(dāng)然很激動,在熱鬧中欣欣向榮。熱鬧和熱情不受節(jié)制,變成了炎人的熱氣,但是別急,天空馬上飄來一塊黑云,涼風(fēng)乍起,你還沒回過神來雨水不由分說傾瀉了下來,雨鞭噼里啪啦抽打在你的身上,頃刻間,你全身都淋個透了。這時你才發(fā)覺,氤氳在身邊的暑氣無影無蹤了,剩下的只有涼爽,在這一熱一涼的變換中,感到無比的痛快。你再凝神四望,天地間被洗得干凈透亮,空氣也清新滋潤,沁人心脾,不得不驚嘆這天地的神奇。

      海南島四面環(huán)海,周邊地勢平緩,中部卻群山簇擁,奇峰突出,連綿起伏,這分明是山和海在這座島上天作之合呈現(xiàn)出來的默契狀態(tài),要連袂演繹出大自然的奇觀。是的,海邊的風(fēng)總是使勁地吹,送來的熱氣在海邊流連忘返,九百多年前到海南來的蘇東坡已經(jīng)有了真切感覺,寫道:無限春風(fēng)來海上……染得桃紅似肉紅。但是,從山上吹來的風(fēng)都很溫柔,帶來的涼氣戀戀不舍不肯離開。我的家在海南島西北部的儋州,老家在儋州北面海邊的一個漁村,新家在儋州的南面、靠近海南島中部山區(qū)的那大鎮(zhèn)。這一距離,讓我領(lǐng)略到海的熱烈和山的溫馨。在老家,還傲游于滾滾熱浪中,車往山區(qū)開,樹木漸多,熱氣漸漸消退,到了那大鎮(zhèn),涼絲絲的,好不舒暢;到了夜晚,涼風(fēng)駘蕩,更是愜意無比。開始時,我總是把涼爽歸功于那大鎮(zhèn)周邊的樹木,樹木擋住了熱辣的陽光,才留住了涼爽。沒錯,樹上的枝葉不停地搖曳,把炎熱搖散,因而抱住了涼爽??墒?,為什么山上吹來的風(fēng)總是涼的,特別是,一兩天就下一場雨,揚揚灑灑的雨水使暑氣無法落腳。我不得不問,這山風(fēng)從何處帶來涼爽?這雨水何以來得這樣頻繁?我終于在地理書中找到了答案。越過了那大鎮(zhèn),便是海南島的中部山區(qū),群山連綿,樹木鋪天蓋地,那莽莽蒼蒼的森林叫熱帶雨林。這熱帶雨林神奇地造就了一片片雨云,那雨云隨風(fēng)而至,慷慨地將雨水送到,就也送來了涼爽。我明白了,那大鎮(zhèn)旁邊有個大水庫,是全國十大水庫之一,幾十年前周恩來總理曾親筆題下“松濤水庫”四個大字,正是蓄積豐沛的雨水而成。我更明白,海南島之所以“寒來暑往無人會”,就是山和海共同演繹出的杰作,海上吹來了熱帶季風(fēng),山上的熱帶雨林又送來了涼爽的雨水,它們各自彰顯,又默契合作,于是絕妙地成為大自然的空調(diào)機。

      鸚哥嶺橫亙在海南島中南部,處于海南熱帶雨林的中心樞紐,總面積50464 平方公里,跨越白沙、瓊中、樂東、五指山、昌江五市縣,是全國連片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熱帶雨林,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一系列的說詞還是沒法讓我窺到鸚哥嶺的概貌。我站在高處遠望,目光所及,只見山巒奇峰聳起,又逶迤蜿蜒,連綿千里,隨著天上陽光強度的變化,那山色時而變成青綠,時而變成墨綠,甚至變成了黛色,有時,又通紅一片,金光四射,好像陽光在山上燃燒,更讓人詫異的是,那煙霧四時浮游在山上,飄忽不定,一忽抹去了山的一角,一忽山體變得朦朧詭秘,一忽又煙靄漫漫,全部山巒都隱蔽在霧海中,使人感覺,那里像是神秘莫測的仙界幻境。

      鸚哥嶺已被列為國家熱帶雨林公園。

      我找一輛越野小車,請一位經(jīng)常在野外開車的朋友當(dāng)司機,揣著海南省作家協(xié)會開具的采訪介紹信,興沖沖上路。車子往南開,很快便駛進了浩瀚的綠色中,公路兩旁的村莊、農(nóng)場、溪流、湖泊流光溢彩,迎面涌過來,又迅速向后邊滑去,涌過來的是美,滑過去的也是美。來到了一個卡口,向護林員出示我們的介紹信,算是正式進入了鸚哥嶺熱帶雨林保護區(qū)。我貪婪地把車窗打開,讓外邊的清氣撲進車來,感覺清爽、滋潤、涼快,好不舒暢。汽車行駛在盤山公路上,路面變窄了,曲曲彎彎,又掩蔽在高大密麻的樹木中,望不見來路,只能慢了下來。這個時候我也巴不得車開慢些,其實我們的車是開一會,停一會。我的目光一直拋在車窗外,路旁的景色連番沖擊我的眼球,又牽扯我的好奇心。突然,一片鮮花瘋狂地開在路邊,得意地張揚它的艷麗,我們按捺不住,停車欣賞,又拿手機拍攝;突然,幾棵大樹糾纏在一起,互相依附中站成了獨特的姿態(tài),車又停下,感嘆一番,又是拍攝;山那邊的大片梯田撲入眼簾,層層疊疊,相接相連,水光和綠色互相映襯,美不勝收,我們又停車觀賞。車子在一個拐角處停下,從山腰望去,山下的樹林莽莽蒼蒼,無邊無際,山風(fēng)掠過,跌宕起伏,呼啦作響,猶如浩浩綠浪翻滾,我們的車子頓時像一只漂泊在茫茫大海中的小舢板。我極目遠望,茫茫綠色中間鋪著一片白色,那就是松濤水庫。明白了,這個水庫之所以名為“松濤”,就是因為它嵌在這大莽林中,松風(fēng)浩蕩,濤聲飄揚。汽車穿行在大山中,越過了一個山頭,就換一種景象,或奇峰高聳,或峽谷幽深,或懸崖矗立,或江流蜿蜒……讓人目不暇接。

      汽車不厭其煩百轉(zhuǎn)千彎,跑過了很多座山,又是山,山外有山。其實,鸚哥嶺是群山,不識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依然興致勃勃,卻不跑了,不再舍近求遠,此山望見那山高。

      聳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山海拔1811米,是海南島的第二高度,偉岸而又渾厚,山頂崢嶸奇崛,尖峰秀削,直沖霄漢,呈現(xiàn)出不凡的氣度;山體磅礴壯闊,橫在我們的眼前擋住了半邊天。旁邊的護林員見我們的目光在山上留連,指著那云繞霧靄、煙氣蒸騰的陡坡說:鸚哥嶺周邊人煙稀少,開發(fā)程度低,留有不少值得窺探的地方,上邊,就是原始森林。我們望去,只見大樹小樹間雜生長,野草叢生,織成厚厚的綠色屏障,緊密地護住山體。

      跟著護林員,我們攀過一塊巨石,順著一條崎嶇小路爬上山去。說是“小路”,其實沒路,踩在樹木的縫隙,踩著厚厚的、濕漉漉的、軟綿綿的枯葉,攀援藤蔓艱難地爬行。突然間,我們進入了一個蔭蔽的世界。山風(fēng)搖著樹頂,陽光在高處閃爍,樹下的光線卻暗淡,也沒風(fēng),有些熱,可氧氣足,還是感覺很舒暢;空氣很濕潤,一片樹葉一片水,水從葉尖滑下,滴落在人的身上,透心的涼。深林里并不靜寂,鳥叫聲、蟬鳴聲、各種動物的喊聲,鬧得人耳朵發(fā)麻;那蝴蝶在樹上樹下、在我們的身前身后紛飛,還有竄去竄來的松鼠,好像要把我們弄得眼花繚亂。我們還是靜下神來,坐在一棵大樹旁邊的石頭上仔細地看。這里的樹木雖然密麻地擠在一起,可千姿百態(tài)各不相同,甚至找不到相同的樹種。有趣的是,樹木都像有意識似的,努力向上,爭奪高處的陽光,有的很霸氣,軀干粗壯高大結(jié)實,開枝散葉遮天蔽日;有的要急起直追,樹干修長纖細、不蔓不枝,迫不及待往上竄;有的無奈地長得矮小,干脆不爭,長出繁枝細葉,呈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那些海芋很有意思,趴在地上,卻張開比簸箕還大的葉片,以收集從樹木縫隙漏下來的陽光……我們都叫不出這許多樹木的名字。護林員說:原始森林的特點就是雜樹叢生,鸚哥嶺上尤其斑駁繁雜,植物種類繁多,是我國重量級物種天然基因庫,共有植物2323 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就有5 種,如坡壘、伯樂樹、海南蘇鐵、臺灣蘇鐵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28 種;另外有145 種和14 種分別被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及IUCN (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 紅色名錄的不同受威脅等級;還有科學(xué)新種4個。

      穿行在原始森林里要手足并用,抓住藤蔓以借力,又避免踩在苔蘚上滑倒。然而,藤蔓又成為阻礙我們前行的藩籬。面前的藤蔓太多了,有的還纏繞在旁邊的樹上,一直攀爬到了樹頂,更多的是密匝匝垂著,網(wǎng)一般縱橫交錯。特別是那樹枝上生出的氣根,有的比大腿還粗,有的像纜繩,有的只有手指大小,或垂下、或橫穿、或斜飄,有些索性搭在別的樹上,變成了連理枝……兩只變色樹蜥在我們面前攀緣藤蔓爬到高處去,在上邊跳躍攀爬嬉戲逗樂,我們抬頭望,半空中竟然是一個繽紛世界。那些藤蔓或氣根長著毛絨絨的苔蘚,有的還長著異樣的花草,周邊樹木的樹干或樹枝上長出各色各樣的小樹和花草,甚至有珍貴的蘭草和靈芝草,有的樹居然長著異種樹的果實,不遠處的一棵大樹,其樹冠和樹枝只有花和葉,腰間卻結(jié)出一串串無花果。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已經(jīng)枯死腐朽了的樹,樹干上卻長出另一種新樹,枝繁葉茂開花結(jié)果……我們弄明白了,這都是那些昆蟲、鳥兒,或者什么野獸制造出來的奇觀。昆蟲要捕捉陽光,可飛不了太高,只能在這個地方飛來飛去,也就不知不覺中在那兒傳授花粉,樹上的枝丫,或者有個鳥巢,就成了花草、小樹生長的支點,動物叼個果在樹上吃、鳥兒拉了一泡屎,也可能成為某種植物的種子,加上半空中陽光較充足,適宜植物生長,于是那兒小樹橫生、雜草繁盛、各色各樣的花爭妍斗艷,也就成為一個五彩紛呈的空中花園。

      有一棵經(jīng)常見人家拿來做盆景的五針?biāo)砷L得很高大,挺拔蒼勁繁茂,獨領(lǐng)風(fēng)騷,下面的樹根非常發(fā)達,高高隆起,像是四面砌著厚實的墻加固那粗壯的樹干。護林員說:這叫板根。這兒土層薄,凸起的板根呈三角板狀,起加固支撐作用,又增加水分和養(yǎng)分的吸收。不遠處又有一棵很大的樹,樹根向旁邊延伸,緊緊抱著一塊大石頭,樣子很親切。原來是樹下的泥土被水沖跑了,它只好伸出許多樹根抱住那石頭,以穩(wěn)固自己,變成了“樹抱石”奇觀。我們感嘆,原始森林就是奇特,以其獨有的方式呈現(xiàn)出異樣的景象。我們又來到一棵更大的榕樹下。它很霸道,獨占一片天地,獨木成林。它的氣根從樹枝垂下,落到了地面,又成了一棵樹,于是周邊數(shù)十、成百棵樹都與它血脈相連,或者成為它的子孫。但是很詫異,這棵幾人合抱不過的大樹主干竟然是空心的。護林員半開玩笑說:這就是絞殺的證據(jù)。何謂“絞殺”?是這棵榕樹后來才生長,可生長迅速,它依附旁邊的一棵大樹,氣根攀緣在那樹上,越長越粗,纏繞得越來越緊,不僅吸收那樹的養(yǎng)分,而且將那樹活活勒死了。榕樹的氣根把那棵被勒死了的樹緊抱在里面,成了榕樹的樹干,那死樹久而久之腐爛了,大榕樹的樹干也就變成了空心……雖然我們對大榕樹的橫蠻行為不屑,可不得不驚羨它強盛的生長力。

      山上涓涓細流穿梭,不時傳來淙淙的流水聲,不一會,就看見一條小溪跌宕成瀑布,懸掛在我們面前。我們在一道大瀑布前駐足。一股潔白的激流從高處飛瀉下來,撞在下邊的石頭上,飛珠濺玉,嘩啦啦作響。那水很潔凈,清晰見底,我掬一把洗臉,冰涼冰涼的,好不爽快。我望著那奔瀉不息的水,在心里問,山頂沒有河流、湖泊,這么多的水從哪來?這時,突然下雨了,山風(fēng)搖著樹木,雨水隨之潑了下來,整座山猶如一架巨大的鋼琴,風(fēng)聲、雨聲、流水聲、松濤聲共響,像在彈奏一曲氣勢恢弘的交響樂。雨剛停,陽光馬上趕了回來,山上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有的霧靄彌漫在山頂,有的飄移在山坡,有的氤氳在山腳,有的游蕩在我們的身前身后,突然,那煙霧瘋了似的,奔涌翻騰,整座山黑朦朦的,我們都淹沒在霧海中。煙霧來得突然,去也迅速,很快便散開了。我們轉(zhuǎn)身要離開那瀑布,我突然想到李白的《廬山瀑布》,念道:疑是銀河落九天。旁邊的護林員說:這瀑布的水是雨水,也是山泉水。他又說,熱帶雨林猶如一座巨大的水塔,雨水積蓄在山上,就變成了泉水,也就形成湖泊或溪流,又匯集成江河。鸚哥嶺片區(qū),湖泊星羅棋布,江流縱橫交錯。海南島的第一大河流南渡江和第二大河流昌化江的發(fā)源地,就在鸚哥嶺;北坡形成南渡江水系,南坡形成昌化江水系。海南面積最大、蓄水最多、灌溉范圍最廣的松濤水庫和發(fā)電量最大、水壩高度長度堪稱亞洲第一的大廣壩水庫,都屬于鸚哥嶺水系……下山的路上,我還在想鸚哥嶺的水。原來這座山不聲不響的在滋潤大半個海南島,默默地給我們造福。難怪早期環(huán)保運動領(lǐng)袖、國際知名自然生態(tài)作家約翰·繆爾說:“森林是河流的源泉,也是生命的源泉?!笔堑?,森林不僅養(yǎng)育了人類,也孕育了人類的文明。

      鸚哥嶺周邊大多居住著黎、苗族同胞。海南的原住民就是黎族人。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伏波將軍路博德和樓船將軍楊仆領(lǐng)兵登上了海南島,將海南島納入大中華的版圖,此后漢族人陸續(xù)上島,到現(xiàn)在,漢族的總?cè)丝谝呀?jīng)超過了黎族,大都居住在沿海地區(qū),好不熱鬧,可黎族同胞還是無動于衷,依然堅守在深山老林里,讓人很想知道個所以然。后來,我似乎想明白了,應(yīng)該是黎族同胞的大山情結(jié)所然。他們讀透了大山的奧秘,大山無限的恩惠,使他們能夠在大山里營造出美好的生活。的確,深山里的黎族同胞有自己的快樂日子。我曾經(jīng)被黎族同胞的山歌聲感動,雖然聽不懂他們的方言,可那音符跳躍著快樂的節(jié)拍,歌聲出口婉轉(zhuǎn)悠揚,像春鶯鳴于幽谷,像泉水奔瀉在山澗,入耳生情;再看歌者的表情,沉浸在歌聲的旋律中,如醉如癡,那是幸福的情感在他們心間奔涌。那精美絕倫的黎錦更讓人嘆為觀止,可以從中看出黎族同胞對大山衷情和執(zhí)著的生活理念,看出他們的聰明勤奮和心靈手巧,看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熱愛和對幸福的向往。黎錦的用料是當(dāng)?shù)氐穆?、藤、葛和棉,通過紡、染、織、繡等四大技藝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又從當(dāng)?shù)氐乃{靛葉、板栗樹皮、黃姜莖等天然植物提取顏色作為染料。那高難度的雙面繡,準(zhǔn)確而又精細,正反兩面的圖案色彩相同,針法一致,輪廓層次分明,真是巧奪天工;其圖案原型來于自然,以大力神紋、龍紋、蛙紋為主,體現(xiàn)出生命的力量和對自然的崇拜。據(jù)說,一件黎族服飾需一位繡娘每天8 小時繡3 個月以上,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鸚哥嶺片區(qū)有黎族人口一萬多,大多居住在山的皺褶里,好不容易才望見一個黎寨。為了保護水資源,為了對熱帶雨林實施整體保護,處于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區(qū)域內(nèi)的村莊都整體遷移,更難以見到一個黎寨。下午,在護林員的指引下,我們的車停在山腳下的一個小山崗邊,步行了百把米,走過一塊緩坡,來到一個黎寨,只有幾戶人家,分散在樹林里。走進一間平頂房,有一對夫妻,都五十出頭了,穿漢族服裝,男的稍黝黑,女的長得水潤。屋里的陳設(shè)很簡單,除了桌、椅、床、柜,還有一臺電視機,卻沒有風(fēng)扇。男主人熱情地請我們坐下,見我們的目光在屋里巡脧,笑著說:山里四時涼爽,我們從不吹風(fēng)扇。我問:孩子們不在家嗎?他說:孩子在山外頭工作,讓我們也出去住,我們跑了回來。我問為什么,他說,舍不得離開這大山呀!我們是大山養(yǎng)大的,這山這水這草這木都很熟悉,哪能說離開就離開。我說,你們對大山真有感情。他說,祖祖輩輩得山神護佑,哪會沒感情。我問,山里的日子怎樣?他說,靠山吃山哩,吃的不用愁,有野菜、有野果,還有山薯、山芋、山蘭米,不過,我們還是吃自己種的,山里土地肥沃,不缺水,扔下個石頭都要發(fā)芽。我望見那緩坡上有番薯地、玉米地、花生地、蔬菜地,還有瓜棚豆架,緩坡旁邊又有一大片種水稻的梯田。我問,你們沒打獵嗎?他說,打呀,扛桿獵槍上山,就有野味吃,可現(xiàn)在不再打獵了。我問,為啥?他說,我們守住大山,動物也守住大山,與動物傷了和氣,山神發(fā)怒了,要有災(zāi)難的。我不相信有山神,但是知道,一旦鸚哥嶺的生態(tài)遭到了破壞,將從根本上影響海南島整體氣候,使海南島部分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遭到毀滅性打擊。我說,應(yīng)該保護大山。他說,是呀,十幾年前來了一批大學(xué)生,應(yīng)該是山神請來的,他們說山上一草一木、飛的、爬的、鉆地的都有用。后來我們不再打獵了,樹也不亂砍,現(xiàn)在又有幾百個護林員守著大山。此事我曾聽說,2007 年有27 名大學(xué)生走進鸚哥嶺,致力于熱帶雨林研究和保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們帶來快食面、餅干、八寶粥、火腿腸,可主人說我們是貴客,一定要吃他家的飯!他殺一只大公雞,到房前屋后摘來蔬菜瓜果,又煎一碟河里撈來的魚,把山蘭米酒拿了出來。

      太陽下來了,落在山上,一片通紅,像是漫山楓葉,又像遍野鮮花。我們在那平頂房前喝酒,又吃著飄過來的彩霞,興致勃勃,全身泛著霞光。桌上的菜都很可口,那雞肉甜美、脆香、有韌勁,尤其那豆角、蘿卜、白菜鮮嫩爽口。男主人看見我們吃得香,得意地說:這菜不施化肥,不打農(nóng)藥,都是純天然的。女主人補充說:這里的菜有山野清氣滋養(yǎng),味道就是好。女主人很健談,三杯下肚便打開話閘給我們講山里的故事。她說,他們家以前住船形屋,后來住茅草房,現(xiàn)在又住水泥平頂房。她說,以前都穿黎族服裝,上幾輩的女人還紋臉,現(xiàn)在的穿著打扮和山外的漢族同胞都一樣了。我說,你穿上黎錦一定很漂亮。她說,可漂亮了,逢年過節(jié)或者有大活動,就拿出來穿。

      天黑了,我們在那平頂房前面的空地上搭帳篷睡。女主人很細心,過來關(guān)照說:你們放心睡,山上的野獸不來騷擾的,有野豬過來偷吃地里的番薯,見有人,就跑開;我家養(yǎng)兩只鵝,平時在屋前屋后吃草,蛇都不敢靠近,觸碰到了鵝屎,蛇皮就爛了;我在旁邊燒一把香草,蚊蟲也都躲遠遠的。

      半邊月亮斜掛在天邊,星空燦爛,山野朦朦朧朧,偶爾掠過一道淡淡的光,很神秘。夜晚并不清靜,蟲鳴蛙叫鬧得歡,偶爾還聽到野獸在吼叫。山風(fēng)來得很隨意,不知不覺就到了,搖著周邊的樹木,搖著我們的帳篷,把天上的月亮和星星都抹黑,雨水跟著趕了過來。山雨不是那種隨風(fēng)潛入夜?jié)櫸锛殶o聲的狀況,屬于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的勢態(tài),嘩嘩啦啦,噼噼啪啪,把我們堵在帳篷里。但是,風(fēng)雨急急地來,也急急地停。一個夜晚風(fēng)雨來過許多次,我們只能待在帳篷里,臥聽“瀟湘夜雨聲”。

      我們是被鳥吵醒的。鳥起得比我們早。從帳篷里探出頭,天才蒙蒙亮,鳥兒們歡快地跳躍在枝頭,把天幕撞破了,漏出一道道曙光。早上的煙霧很著急,翻騰奔涌,可是擋不住陽光的腳步,很快,彩霞從空中落下,飄在山上,漫山姹紫嫣紅。像是哐啷一聲,山頂沖出一顆大太陽,紅彤彤的,山上好像燃燒著熊熊的火焰。隨著太陽冉冉升起,顏色漸漸變淡,變成了白色,天地間無比開闊光亮。

      今天我們要在山上看動物。這座山很特別,以動物命名,我們當(dāng)然要探個究竟。海南人把鸚鵡叫鸚哥,說是山上有成千上萬只緋胸鸚鵡,人們才叫鸚哥嶺。又說,《海南紀(jì)行》 一書有記載,1882 年美國傳教士香便文來海南旅行考察,路過瓊中的什運鄉(xiāng)地區(qū),看到漫山遍野飛舞著緋胸鸚鵡,景象十分壯觀。我們當(dāng)然也想目睹這一奇觀,何況鸚鵡會說話會唱歌,看見、聽見成千上萬只鸚鵡說著唱著,那將是怎樣一個奇異的景象。卻有人說,之所以叫鸚哥嶺,是因為險峻的峰頂聳起一塊巨大石壁,傲對四野,遠望酷似鸚哥的嘴,因而得名。不管怎樣,鸚哥嶺已經(jīng)激起我們濃烈的好奇心,山上的植物千姿百態(tài)使人眼界大開,我們還要進入動物的世界,窺探它們的行蹤,目睹它們的活動狀況和生活風(fēng)貌。

      進山之前,我已翻閱相關(guān)資料,又讀過了著名作家楊海蒂的熱帶雨林名作《這方熱土》,得知鸚哥嶺不僅具有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其優(yōu)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尤其適宜動物繁殖生長。動物不用忍受寒冷,不愁食物匱乏,不必遷徙當(dāng)候鳥,因而物種豐富繁多,且數(shù)量很大,僅脊椎動物就有512 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9 種,如云豹、海南孔雀雉、圓鼻巨蜥、大靈貓、小靈貓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65 種;昆蟲有1607 種,單單蝴蝶就有407 種,金斑喙鳳蝶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可以說,這里是植物的天堂,動物的樂園。

      大早,那位護林員便來和我們匯合。早上動物要在山上覓食,我們須趁早進山。我們順著鸚哥嶺金礦瀑布下游的山澗一路尋覓。昨天那位黎族同胞已經(jīng)告訴我們,動物多活動在近水的地方,他曾經(jīng)在山谷的一條河流邊見到一條兩米多長的大蟒蛇。護林員也如是說,他經(jīng)常巡山,的確河谷兩旁多有動物活動。護林員對山上的動物了如指掌,我和他說鳥類,他如數(shù)家珍般一口氣便說出幾十種鳥兒的名字,如:黑枕王鹟、印支綠鵲、銀胸絲冠鳥、紅頭咬鵑、褐胸噪鹛、栗頰噪鹛、黑喉噪鹛、灰喉山椒、白喉冠鵯、灰頭鴉雀、山雞、紋胸鷦鹛、紅尾歌鴝、斑尾鵑鳩、塔尾樹鵲、純藍仙鹟、綠鵲、冕雀、山皇鳩、大盤尾、小盤尾、黃冠啄木鳥等,另外又點到海南特有的鳥類,海南畫眉、海南柳鶯、海南孔雀雉,以及極為罕見的、全球性易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山鷓鴣、海南虎斑鳽……有觀測記錄的鳥類,超過海南森林鳥類總數(shù)的百分之九十,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這里花很多,紅黃粉白紫、形態(tài)各異,點綴在綠色叢中,表現(xiàn)出別樣的美。穿行在樹林間,眼睛很辛勞,五顏六色的蝴蝶、千姿百態(tài)的蜻蜓、奇形怪狀的蜘蛛、古怪離奇的蛙類、丑陋不堪的鼠類,讓人目不暇接……雖是讓人詫異不已,可仍滿足不了我們的獵奇欲望,往更隱蔽深幽處尋覓。為避免驚擾動物,我們走得很慢,小心翼翼,又東張西望,但還是驚動了一些動物,松鼠迅速往樹的高處爬去,有的野兔在我們的跟前溜走,一只大鳥在我們前面撲棱棱飛起,身旁常聽到窸窣的聲響,分明是有動物在悄悄地躲開。這里并不清靜,各種鳥的聲音不斷地傳來,叫得很歡,又很悠然,也許是它們在交談,也許是在賽歌,或許是它們發(fā)出招引異性的求偶信息,但是,它們都躲在枝葉繁茂的樹上,很難看到鳥的身影。可幸的是,我們終于看到了幾只鸚鵡,綠綠的,比樹葉還綠,分散站在枝頭,吱吱叫,可惜不是成千上萬成群結(jié)隊。我們看見幾只叫不出名字的小鳥在樹上一邊啁啾一邊啄吃山果,又看見一只赤色的鷓鴣躲在樹頭旁邊的草叢里傻乎乎伸出個頭,眼睛滴溜溜瞧著我們。我躡手躡腳靠近去,一腳踩在身邊一塊長滿青苔的石頭上,腳底一滑,一趔趄,險些跌倒,情急中抓住了旁邊的一棵小樹。這一抓不得了,樹上一窩蜜蜂嗡嗡飛起,朝我蜂擁而至,有的叮我的臉,有的蜇我的脖子,有的咬我的手臂,我嚇壞了,一邊啊啊的喊,兩手來回驅(qū)趕,又急忙跑開,幸好蜜蜂們沒有朝我追過來。我身上被蜇了許多處,麻辣麻辣的。護林員說:小蜜蜂叮沒事,過一會就好了,黃蜂,或者排蜂,就厲害了。我要看身上的叮痕,卻看不清,原來著急地拍打蜜蜂時,把鼻梁上的眼鏡也拍掉了。好在是老花鏡,沒眼鏡也能看路行走。護林員過來把蜜蜂趕跑,取下了蜜巢,我回頭去找,發(fā)現(xiàn)眼鏡就丟在距離蜜巢不遠的樹根邊。戴回眼鏡,躲在草叢里的那赤色鷓鴣不見了,樹上那些小鳥卻依然快活地在啄吃山果。

      第一次讓蜜蜂蜇傷,雖然沒事,多少也有些嚇人。不過,這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護林員不再領(lǐng)我們穿密林,沿著一條山間小路行走。平時山上沒人,這小路其實是護林員巡山時踩出的一條羊腸小道。我們邊走邊撥開橫在前面的樹枝,我的手伸了過去,嚇一跳,啊一聲縮了回來,又急忙退了幾步。前面那樹枝上纏著一條腳拇指那么粗的青竹蛇,綠綠的與樹葉的顏色相近,蛇頭伸著,瞇著小眼睛看來。這通體翠綠的青竹蛇很毒的,我嚇出了一身冷汗。護林員卻不在乎,說:別怕,它不主動攻擊人的。這位護林員就是黎族人,對蛇很熟悉,又很友好,他是“美孚黎”,也叫“蚺蛇美孚”,認(rèn)為蛇有神力,視蛇為圖騰,他們的祖先紋身或紋臉,就刺上蚺蛇狀的花紋。護林員抓手中的竹竿敲打旁邊的樹枝,來個打草驚蛇,那蛇慢慢地爬開了。我們繼續(xù)尋覓,更小心了,不僅要注意動物的動靜,還要看旁邊的樹枝有沒有蛇。前面一棵猴頭杜鵑很繁茂,樹上那粉紅色的杜鵑花有碗口那么大,熱烈地擁抱枝頭,一片燦然。我們站在樹下,看一只圓鼻巨蜥,說是它兇猛好斗,可爬在一棵枯樹上卻慢吞吞的。我那司機驀地啊一聲,拉住我。我回頭看,見一條眼鏡蛇王纏在樹枝上,吐著紅紅的長信,正虎視眈眈瞧著我們。眼鏡蛇劇毒,一招斃命。我本來就怕蛇,嚇得身上的肌肉在彈動。護林員說:沒事,它身纏樹枝,無法攻擊人。護林員見我仍怯怯的,又說:其實,動物更害怕咱們?nèi)四亍?/p>

      是不是我們在侵犯動物的領(lǐng)地?

      我們從另一條小路往回走。突然,一只孔雀雉從旁邊走了出來,好漂亮,羽毛一層蓋一層,銀灰色,還有好看的斑紋,靜靜地站在我們跟前??兹革舨惑@不憂,像是特意出來讓我們一睹它的尊容,它轉(zhuǎn)了幾轉(zhuǎn),接著得意地開屏,突然,搧動翅膀飛走了。來到一棵高大的坡壘樹下,一頭好大的獼猴蹲在樹頭邊,突然掉頭,噼里啪啦三兩下便躥上樹去。它又回頭來瞧我們,見我們都望著它,頭晃兩下,做出高興的樣子,接著在樹枝間跳去躥來,又一只手抓住樹枝,吊墜身子,悠來晃去,像是要給我們展示它那矯健的身材和攀爬技巧,又像在逗著我們玩。也許是它進化得比較接近我們?nèi)祟悾o我們一種親切感,我們友好地朝它擺擺手,它居然嗷嗷叫幾聲,可惜,聽不懂是什么意思。

      動物都藏在深山的隱蔽處,不易找見它們。我們回到了車上。車子穿行在山間公路上,我的思緒卻仍牽掛在動物身上。我想,這森林里的動物應(yīng)該活得很自在吧,應(yīng)該的,世界是大家共有的,它們應(yīng)該有個安逸生活的地方,我們和它們應(yīng)該和睦相處,和諧地活在這個地球村上。

      鸚哥嶺是個神奇的地方,我們在尋找更多的神奇。

      白沙黎族自治縣境內(nèi)有個巨大的隕石坑,直徑3.7 公里,從遠處望去,可見一個完整的盆形凹坑,是70 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墜落爆炸而形成,科學(xué)家估算,那墜落的隕石直徑約380 米。這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第一個隕石坑,比著名的美國亞利桑那隕石坑、蘇聯(lián)愛沙尼亞隕石坑還久遠。神奇的是,在隕石坑內(nèi),手表被磁化停止了走動,攝像機也不能正常使用,離開了,就神奇地恢復(fù)正常??茖W(xué)家測算,隕石撞擊地球所產(chǎn)生的能量相當(dāng)于360 顆投放在日本廣島上的原子彈,造成巖石碎裂熔化、巖漿濺射,此處礦物質(zhì)相當(dāng)豐富,一塊數(shù)平方厘米的樣品居然檢出48 種礦物。我猜想,這或許與手表被磁化的現(xiàn)象有關(guān),也可能有更神秘的原因。我非常驚訝,這里的植被居然覆蓋得很好,膠林莽莽蒼蒼,茶樹遍野青翠,特別值得炫耀的是,此地產(chǎn)出的白沙綠茶質(zhì)優(yōu)、色美、口感好,飲譽海內(nèi)外。殊不知,隕石坑四周的連綿綠色恰好和鸚哥嶺的漫山蒼翠連成了一片,融為一體。源頭在鸚哥嶺的南渡江就從隕石坑的旁邊流過,得益于鸚哥嶺熱帶雨林氣候的溫澤和豐盈水系的滋潤,才生機勃勃,遍野泛綠,出奇地玉成了上天和大自然的完美聯(lián)姻,共同演繹出奇觀。

      鸚哥嶺半山腰聳起一座豐碑,那高大厚實的基座上站立著一位英姿颯爽、氣宇軒昂的戰(zhàn)士,猶如一棵直插蒼穹的青松,基座刻著“瓊崖抗日先鋒” 六個金色大字。這里就是白沙起義發(fā)源地,又是瓊崖縱隊司令部舊址所在地。我從繚繞在深山密林中的縷縷煙霧讀到了一部讓人熱血沸騰的紅色歷史。1942 年,國民黨當(dāng)局對當(dāng)?shù)匕傩者M行殘暴統(tǒng)治,激起了黎、苗族人民極大憤慨,1943 年6 月,國民黨當(dāng)局集體屠殺苗族同胞1900 多人,黎族首領(lǐng)王國興等人領(lǐng)導(dǎo)4000 多名黎、苗族群眾于8 月12 日揭竿起義,至26 日,參加起義的黎、苗族群眾達2 萬多人次,后來,退回鸚哥嶺,堅持抗暴、抗日斗爭……1945 年,瓊崖縱隊司令馮白駒和王國興在鸚哥嶺會師,在便文村建立了革命根據(jù)地……1947 年1 月,瓊崖黨政軍機關(guān)遷移到便文村,這里成為瓊崖縱隊司令部,當(dāng)年5 月9 日至26 日在這里召開瓊崖第五次代表大會,10 月20 日至11 月30 日又召開瓊崖縱隊首次代表大會,確定瓊崖革命斗爭從游擊戰(zhàn)自衛(wèi)轉(zhuǎn)向運動戰(zhàn)反攻,拉開解放海南島的序幕……不難看出,發(fā)生的這一切,都依托一個強大的背景,那就是深山密林。就是說,深山密林能抵御槍林彈雨,保護需要保護的人,又給他們以野果野菜填腹,讓他們?nèi)プ鰬?yīng)該做的事。

      我在鸚哥嶺的半山腰上躑躅,吹著清爽的山風(fēng),望著這座不言不語的大山,越看越覺得它氣度不凡。它以博大的愛讓海南島風(fēng)調(diào)雨順,為人們謀福祉,又散發(fā)山野清氣,孕育出這許多有浩然正氣的人,悉心庇護他們堅持23 年紅旗不倒,終而迎來了新時代的曙光。

      猜你喜歡
      鸚哥護林員
      俗文學(xué)中鸚哥孝母故事演變及文化意蘊
      珙 縣召開生態(tài)護林員視頻培訓(xùn)會
      綠色天府(2021年1期)2021-12-03 08:50:20
      第三屆甘肅最美護林員(草管員)
      護林員巡山路上“偶遇”獼猴
      光影視界
      第二屆甘肅最美護林員(草管員)
      平?jīng)鍪谐雠_生態(tài)護林員管理實施辦法(試行)
      鸚哥的故事
      紅嘴綠鸚哥——紹興尖葉菠菜
      長江蔬菜(2016年10期)2016-12-01 03:05:27
      小白妮
      幼兒園(2015年9期)2015-08-16 08:44:57
      宽甸| 楚雄市| 抚松县| 台南县| 化德县| 鸡东县| 六枝特区| 理塘县| 绵阳市| 巫山县| 松原市| 偃师市| 平邑县| 阆中市| 榆树市| 盘山县| 大埔县| 乃东县| 青浦区| 萍乡市| 呼玛县| 黎平县| 罗定市| 麻栗坡县| 洪雅县| 临沧市| 衡南县| 龙山县| 旌德县| 营口市| 新乡市| 临洮县| 庐江县| 武定县| 丰都县| 亳州市| 营口市| 乡宁县| 江川县| 枣阳市|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