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挑的不僅是毛主席著作,更是共產(chǎn)主義信仰,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p>
龍開富的孫女龍湘說:“在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給我們講紅色年代的故事,常讓我心潮澎湃……在離開毛澤東到基層部隊任職后,他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沒有絲毫特殊。直到1977年逝世,他一直都在教育家人,沒有黨就沒有龍開富,就沒有我們這個家,要對黨忠誠,干好工作,不能給黨提條件、添麻煩?!?/p>
“什么時候都要好好干,別給組織添麻煩”是龍開富對家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時光如梭,但這一信條在不斷傳承中凝結為樸實的家風,深深影響著后輩。
龍開富的三個子女都當兵,但畢業(yè)分配他從沒管過,都分得離家很遠,一家人常年聚少離多。女婿趙延平是開國少將趙國泰之子,穿粗布便服、軟底球鞋,極為樸素。他每次從大連去北京都坐硬座,從大連到山海關車票50元;然后要在山海關住一晚,住宿費不超過50元;他的上衣均為粗布,也不超過50元,這3個50元連在一起,加上自己是平民百姓,于是他自號“三五布衣”。“人的財富在哪里?不是在口袋里,而是在腦袋里?!壁w延平說,岳父龍開富樸素的家風影響了他一生。
龍鋼退役前,辦公桌上常年擺放著一尊龍開富生前最喜愛的毛主席全身瓷像,這是龍開富傳給他的。他說:“從爺爺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一個戰(zhàn)士,一生應該追求的是什么。在長征時期,爺爺挑的不僅是毛主席著作,更是共產(chǎn)主義信仰,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今天,要實現(xiàn)中國夢,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責任更大,更需要繼承‘挑夫’精神,勇敢地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擔?!蓖艘酆?,如果不是龍鋼主動講起,官兵們都還不知道,這位離開軍營的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倉庫原主任,竟是開國少將的后代。
2015年,龍家人響應組織號召,主動騰退組織上1954年分給龍開富的住房。龍湘回憶道:“家里人在那所老房子住了61年,它和我們有著太深的感情。搬出來的那天,小姑特地從大連趕回來,全家人認認真真地對老房子進行了打掃,逐個房間錄了像又合了影,才戀戀不舍地離開。面對別人的不理解,姑姑說:‘作為龍開富的后人,不能給部隊添麻煩,不能給他抹黑?!?/p>
龍開富和高玉清有個用了多年的小鐵皮柜,誰也不許碰一下。高玉清過世后,子女們打開了這個“寶柜”,結果大吃一驚:里面除了老人穿過的幾套舊軍裝、一只壞了的手表,就是一張家人從未見過的毛主席早年的珍貴照片!老人革命一輩子,沒給后輩留下什么財產(chǎn),但給后輩留下了值得代代傳承的紅色家風。
(責編/陳小婷 責校/劉靜怡 來源/《龍開富將軍家風》,韓紀民/文,《百年潮》2017年第7期;《子女回憶老紅軍龍開富:父親挑著主席文稿走完長征路》,王敏娜/文,《遼寧日報》2016年10月28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