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曾任北京市副市長。袁震,清華園中的才女,大吳晗兩歲。他們在病床前偶然相識,并由此演繹了一段曠世戀情。
病榻相會
袁震,原名叫袁震之,出生于湖北老河口市袁沖鄉(xiāng)的一個書香之家。
1925年,袁震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歷史系。因交不起學費只好返聘到武昌女子師范任教。她一邊為生計而奔波,一邊繼續(xù)求學。1930年,袁震又考進了清華大學,一門心思地要鉆研學問。聰明伶俐的她一進清華就顯露出才華,成為清華園中有名的才女。1934年春,由于學習太刻苦,生活又太艱苦,袁震染上了肺病。因她病情嚴重,耽擱學業(yè)時間太久,清華大學不得不取消了她的學籍。但她并沒有因此而消沉。在病床上她一邊頑強地跟病魔搏斗,一邊刻苦自學。
有一天,袁震的好友蔣恩鈿到醫(yī)院來看她,身后跟著一個儒雅的年輕人。蔣恩鈿向袁震介紹:“這是我的朋友——吳晗。聽說我要來看你這個才女,便自愿跟來了。”
對吳晗這位校友,袁震早有所聞,他是清華歷史系的佼佼者,受到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的青睞,都爭相要他畢業(yè)后去學校任教。袁震笑著問:“吳先生,聽說蔣先生聘請你去北大任教,你去嗎?”吳晗答道:“我是清華培養(yǎng)的,首先應(yīng)該為本校效力呀!”
接著,袁震說起吳晗發(fā)表過的幾篇論文,吳晗驚異道:“你看過我的那幾篇文章?”袁震笑道:“非但看過,還頗有印象哩!”
吳晗便請她談?wù)剬δ菐灼撐牡目捶?,袁震也不推辭,侃侃而論。由于她學識淵博,發(fā)表的見解獨到,令吳晗這個一直關(guān)在書齋里的學子耳目一新。
超俗之戀
自這一次見面后,吳晗對袁震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吳晗心里再也放不下這位身臥病榻的才女了,隔幾天就到醫(yī)院去看她一次,每有新的學術(shù)著作也拿去讓她指點評說。
漸漸地,吳晗對袁震產(chǎn)生了一種難舍難分的愛慕之情,便托蔣恩鈿向袁震轉(zhuǎn)達。袁震盡管對吳晗十分有好感,但她又不愿以自己的重病之身拖累這位前途遠大的學子,于是她婉言拒絕了吳晗的求愛。
當蔣恩鈿向吳晗轉(zhuǎn)述了袁震的婉拒后,吳晗明白,袁震是怕連累自己,由此更堅定了追求袁震之心。吳晗在病榻前鄭重地告訴她:“不管你態(tài)度如何,我是鐵了心,這一輩子非你不娶的!”
吳晗短短的一句話使袁震這個性格剛強的女子熱淚盈眶,默默接受了吳晗的追求。
愛至永恒
正在吳晗和袁震熱戀之時,抗戰(zhàn)爆發(fā)了?!氨R溝橋事變”后,北京各大院校都已外遷,吳晗也應(yīng)云南大學之聘到昆明去,他很想帶著袁震同去??稍鸩荒芟碌匦凶?,為了不拖累吳晗,她毅然決定自己暫時留在北平。兩人只好依依惜別。雖然相隔數(shù)千里,但一封封兩地情書飛越重重關(guān)山,把昆明和北平的兩顆心緊緊地連在一起。
吳晗對袁震執(zhí)著的愛情像一副天下最好的良藥,使得袁震一天天康復(fù)起來。1939年春,袁震終于能下床行走了,她在姐妹的攙扶下,從天津乘船來到了越南海防,吳晗專程趕到這里來接袁震,分別兩年后,兩個相愛的人終于在異國他鄉(xiāng)重逢了。
1939年10月的春城,剛屆而立之年的吳晗和年已32歲的袁震在經(jīng)過種種磨難后,終于迎來了人生的春天,他們長期用心血澆灌、培育的愛情之蕾終于綻放。二人在簡樸的小屋里舉行了婚禮,向世人昭示了愛情的偉大和力量。
結(jié)婚后,袁震放棄了自己的研究,一心一意當起了吳晗的助手。她一邊精心照顧吳晗的生活,一邊為吳晗的文章潤色謄寫。吳晗終于成為全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的身邊有這么一位學識淵博、見解獨到、默默無聞的“家庭學術(shù)顧問”。
吳晗曾說過,在我的每一篇文章里都有袁震的心血。吳晗還說過,袁震對我傾向黨、傾向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
1943年,經(jīng)袁震的介紹,吳晗認識了董必武,開始為黨工作。北平解放后,吳晗參加了北京市的領(lǐng)導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袁震依然放棄了可以到大學當教授和到大機關(guān)工作的機會,默默地為吳晗整理文章,做好“賢內(nèi)助”。
特殊年代,當批判吳晗的聲浪鋪天蓋地的時候,吳晗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擔心袁震受到連累,勸她回到老家躲起來,袁震卻堅決地說:“即使天塌下來,我也要和你在一起,我們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1969年春,袁震也身陷囹圄,因病去世;同年10月10日,吳晗在獄中去世。
(摘自《世紀風采》 何小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