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馳
晨起,淘米煮粥,從春到冬,伴著朝霞,一天從一碗軟糯的白粥漸次鮮活起來?!懊朗尺_(dá)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說:“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后謂之粥?!?/p>
儒雅的粥,適合村莊人的胃。從記事起,每天清晨,在村莊的路邊,老墻根下,大樹底下,一個個鄉(xiāng)人捧著粥碗,稀里嘩啦地喝著,粥旁,一小堆咸菜,扒拉著一起下肚。吃完粥,抹下嘴,繼續(xù)站在路口聊著天,熱火朝天。母親說,粥養(yǎng)人。熬粥,是一個等待的過程,劈柴慢煮,需要耐心。熬粥需要慢性子,把心沉下來,不急不緩,心中要裝滿自信與篤定。黏稠的粥里,滿是幸福的滋味,流于腸胃間。
古人稱粥為“糜”“糊”,這種黏稠的食物老少皆宜。《禮記》中言:“仲秋之月,養(yǎng)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敝嗟牡匚蝗绱酥?,視為尊老敬老的禮儀賞賜?!吨芏Y》也說:“漿人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yī)、酏,入于酒府。”在周朝,酏食為薄粥,酏漿為粥湯,一碗粥,一度是王室的高端食品。如今,我們每天都在享受著王室的待遇,喝粥有如做王。
霜晨雪早,天寒地凍時,捧碗熱粥,縮頸而啜,周身俱暖。三九隆冬,灶房的大鍋里,粥響咕咚,暖暖的粥,驅(qū)散了冬日的苦寒,寒風(fēng)奈何不了人們。一碗粥,坐對清霜凌風(fēng),寒雀撩枝,粥,在寒天,有種慈悲的暖。臘月,村人會熬制臘八粥。用松子、紅棗、蓮子、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母親臘八這天總會熬一大鍋臘八甜粥,送給左鄰右舍們品嘗,當(dāng)然,鄰居們也會把自己家的臘八粥盛一碗送到我們家。一天清晨,熱鬧歡騰,迎來送往間,是溫暖,是喜悅,是驅(qū)散寒冷般貼心的暖。甜甜的一碗粥,解綁了寒冬的繩索,鼻尖暖暖。
母親做的和面粥堪稱一絕,大鍋里加好水,把淘洗好的大米、紅豆、綠豆、黃豆、紅薯,放入鍋中,這些食材都是母親自己地里種下留存的,夠一家人一年的食量。起火,用劈柴火煎熬,柴火先是大火猛燉,讓糧飯們在鍋中翻滾、融合。后剩下猩紅的小火,看不到火焰,但溫度很兇,慢慢地把豆們和米熬成花狀,如獲新生,爛而不泄,軟糯清香。待粥熬好,燜上一刻鐘,這時母親拿出大瓷碗,開始拌面了,面少水多,攪拌,面水呈稀水狀,不掛筷。再次起火,燒開,倒入拌好的面水,攪拌,水開后燜十分鐘,即可出鍋。盛一碗,芬芳馥郁,滿碗鄉(xiāng)野之味,香軟可口,繚繞唇齒間,兩大碗下肚,過足了食欲之癮。
寧人等粥,毋粥等人,美好的等待中,望極細(xì)波粼粼,沸騰滾滾,一碗粥,等出了紅杏出墻來的詫然喜悅?!对葡呻s記》中說:“白居易在翰林,賜防風(fēng)粥一甌,剔取防風(fēng)得五合馀,食之口香七日?!被实圪p賜白居易一碗粥,在唐代,粥為御品,在白居易心中彌散七日余香,可愛至極。
粥,能登大雅之堂,能進(jìn)尋常百姓之家,安穩(wěn)著慈悲的胃,過靜謐淺淡的日子。一碗粥,閃爍著質(zhì)樸的光澤,裝著人間煙火的美好,在光陰深處綻放安寧的花束,悠遠(yuǎn)清淡,回蕩舌尖,綿延心間。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