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新媒體《該不該給“雪球產品”生存空間》發(fā)表后,網友熱議如潮。
由于敲入的集中出現(xiàn),A股市場上的“雪球產品”成為投資者和大眾的關注焦點?!把┣虍a品”存在與實體經濟無關,而且與券商/銀行成為交易對手的投資者,容易處于弱勢地位。監(jiān)管層應認真考慮該不該給“雪球產品”生存空間。
@終點:前兩年一直有客戶經理熱情推薦“雪球產品”,我當時覺得門檻太高、流動性不可控沒敢買,當時好多人是想辦法一起湊錢買的?,F(xiàn)在想來,我慶幸逃過一劫。
@23582:“雪球產品”下跌,波及中證1000指數(shù)、中證500指數(shù)波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中小散戶被動受影響。
@金柏松:“雪球產品”是金融產品應該被監(jiān)管。
@蕩魔:“雪球產品”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以后即便再發(fā)行也很難有人買。
@普通人:“雪球產品”太坑人,最好取締。
@小豬快跑:“雪球產品”本質是對賭,而且機構知道“子彈”在哪個位置,他們可能會操縱盤面。
@散仙:不應該給“雪球產品”生存空間。
@通你我:呼吁管理層關閉“雪球”類金融產品。這不僅是投資者與券商機構間簽署的不平等條約,而且引發(fā)資本市場波動。
@牧羊人:證券公司發(fā)行了這個產品,然后股民和證券公司做對手盤,底層邏輯就有風險。
@hada:“雪球產品”本身風險有限,但如果引發(fā)“踩踏”,風險就放大了。
@edh:應該控制發(fā)行規(guī)模。
@西柚26:應該監(jiān)管發(fā)行“雪球產品”的機構。
@yili噢:不單只是監(jiān)管,而且還要處罰相關方。
@不說人家:誰家孩子誰家抱,裁判員加強監(jiān)管就好。
@隨風飄蕩:這種對機構有利、散戶受傷的金融衍生品,是股市波動的原因之一。
@端莊:這些金融衍生品盯上高凈值人群,客戶賠了,中介卻賺了不少。
@北狐:股票市場是通過股票、上市公司與實體經濟發(fā)生聯(lián)系。多層嵌套的金融衍生品,純粹是金錢游戲,與實體經濟發(fā)展太遠了。應該禁止對實體經濟有害無益的偽金融創(chuàng)新。
@年代:資本市場應該服務實體經濟。短時間內推出很多金融衍生品,不利于巿場健康發(fā)展。
@順其自然:一些加高杠桿的金融衍生品,徒增賭性和監(jiān)管難度,沒啥益處。應該禁止類似產品。
@普通人:我們確實沒必要把其他市場的金融產品“一鍋端”都拿來,應根據A股特點推出新產品。
@沉寂:在股票市場一些制度尚未完全成熟之前,短時間內不宜引入過多金融衍生品。
@陳酒:機構和個人信息方面完全不對稱。對不懂行的金融產品,謹慎介入。
@智慧:大家要提高對金融產品的認知。
@黃花兔:有些股民也自我反思一下。賺了的時候啥也不說,虧了開始找各種理由。
@微山語:提防它下次重新包裝忽悠一下,“雪球產品”換個馬甲叫“藍球”“花球”“冰球”“風球”,繼續(xù)出來騙人。
@小豬快跑:天天反詐,依舊有人中招。
@和風:貪婪會讓許多人重蹈覆轍,不取締,還有人會上當。
@自強不息:監(jiān)管一些做空工具。讓A股股價的漲跌,和公司業(yè)績相關,業(yè)績好股價漲,業(yè)績差股價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