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小盜龍
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距今約2.01億至1.45億年。侏羅紀的名字來自法國和瑞士交界處的侏羅山,而侏羅山來自凱爾特語,意思是“長滿樹木的大山”。侏羅紀也被稱為恐龍的世紀,因為恐龍在侏羅紀才真正成為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宰,而當時的海洋也被海生爬行動物所統(tǒng)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魚龍和蛇頸龍家族。
1848年,菱龍化石在英國的惠特比被發(fā)現(xiàn),惠特比是一座北海邊的小鎮(zhèn),位于大不列顛島東海岸的中部。但發(fā)現(xiàn)菱龍化石的地點并不在海邊,而是在一個明礬采石場里,礦工們在挖掘中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具巨大且完整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該化石被挖掘出來后,化石收藏家諾曼比侯爵花重金將其買下,收藏在馬爾格里夫城堡之中。1853年,在克蘭普頓的說服下,諾曼比侯爵將化石運到愛爾蘭的都柏林,在英國科學促進會上進行了展示。展示結(jié)束后, 化石并沒有被運回英國,而是留在了都柏林皇家學會博物館。博物館的幾個研究人員經(jīng)過初步研究,認為化石屬于蛇頸龍屬,并將其命名為克氏蛇頸龍,這個“克氏”正是獻給克蘭普頓的。
菱龍當然不是蛇頸龍了,雖然它們在分類上都屬于蛇頸龍目,但是菱龍和蛇頸龍其實是不同的屬種。由于早期的研究并不深入,再加上兩個物種整體外形上比較相似,所以研究人員才將菱龍誤認為是蛇頸龍。
1874年,英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哈利·西利研究了化石,認為都柏林皇家學會博物館中的化石與蛇頸龍明顯不同,于是將其正式命名為菱龍,本義是“強壯的蜥蜴”。
那么菱龍究竟長什么樣子,會讓研究人員錯認為蛇頸龍呢?整體來說,菱龍的外形比較粗短,腦袋大、脖子短,而蛇頸龍的體形則比較瘦長,腦袋小,脖子長。這種不同主要是生活習性和生態(tài)位上的差異導致的。
① 頭部:長度接近1米,從側(cè)面看很扁,但是從上面看卻很寬。
② 眼睛:長在腦袋頂部靠前靠上的位置,便于觀察上方和兩側(cè)的情況,眼睛很大,有非常敏銳的視覺。
③ 鼻子:鼻孔朝上,這是為了浮出海面時可以更好地呼吸,畢竟菱龍是用肺呼吸的。
④ 嘴部:菱龍有一張大嘴,雖然細長,但卻有極強的咬合力。嘴中長滿了長釘一般的牙齒,當嘴巴閉合的時候,牙齒向外交錯在一起,看上去非??植馈?/p>
⑤ 脖子:為嘴巴提供部分咬合力,讓腦袋靈活轉(zhuǎn)動。
⑥ 鰭狀肢:菱龍的身體兩側(cè)長有前后兩對船槳形的鰭狀肢,鰭狀肢與尾巴相配合,使得菱龍可以在海洋中快速靈活地前進。
菱龍是非常兇猛的掠食者,它是所處生態(tài)鏈中頂級的殺手,以大型動物為食,除了大型魚類外,魚龍甚至其他種類的蛇頸龍類都會成為它的“盤中餐”。它在掠食過程中,經(jīng)常是貼著海底緩慢游動,然后靠著向上的視野搜尋獵物。發(fā)現(xiàn)獵物之后,它不會立即發(fā)起攻擊,而是盡量從下方接近獵物,然后再猛然出擊。除了敏銳的視覺,菱龍還有強大的嗅覺。古生物學家對菱龍的頭骨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菱龍的鼻腔結(jié)構相當復雜,具有豐富的嗅覺神經(jīng),所以當水流進入鼻腔之后,強大的嗅覺感知能力能夠使菱龍從水中獲取氣味信息。也就是說,生活在淺海海域的菱龍,即便是在昏暗的環(huán)境中也能憑借靈敏的嗅覺發(fā)現(xiàn)獵物。而這種演化,讓菱龍以類似現(xiàn)代鯊魚的方式獵食。
菱龍的化石全部來自英國東南部,時間能夠追溯到侏羅紀早期,距今約2億至1.75億年。當時歐洲西部的許多地區(qū)都屬于熱帶淺海環(huán)境,海面之下不僅有各種魚類,還有海生鱷類、魚龍類、蛇頸龍類等,而菱龍憑借自己先進的身體結(jié)構成為淺海的掠食者,站在食物鏈頂端。但是菱龍并不是整個海洋的霸主,海洋中還有更大的海怪,比如泰曼魚龍,它比菱龍還要巨大。
從某種意義上說,菱龍是侏羅紀開始之后的第一批淺海水域的優(yōu)秀“獵手”。它消失之后,淺海中還會出現(xiàn)更大更兇猛的生物,但那就是侏羅紀晚期的事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