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該如何閱讀才更有效呢?
本期中,張曉燕老師在《返璞歸真》一文中寫道:
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大形勢下,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出與強調(diào),它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最重要手段……每個人的閱讀習慣、閱讀速度甚至閱讀順序等都是不同的,怎見得他人的閱讀方法就一定適合每位學生呢?既然如此,為什么要剝奪學生自己總結(jié)閱讀方法的權(quán)利?如果同學們用一種方法或幾種方法去閱讀,會大大消解閱讀興趣和閱讀期待。因此,筆者認為,在閱讀方法上,我們要做的是“引導”而非“指導”。
編者深以為然,如跟隨《〈我要的是葫蘆〉的藝術(shù)魅力淺析》可以學習如何寫得有趣,景物描寫如何寫出感情,如何寫出哲理,如何把篇幅不長的作品寫得語言極富魅力,帶給人無限的想象和哲理啟發(fā)。在《〈刷子李〉寫作手法解讀》中,老師重點分析了作者運用生動的描寫、緊湊的敘事節(jié)奏和幽默的臺詞的特點。本期共收錄32篇文章,你在閱讀時是怎么想的呢?覺得哪篇寫得真不錯?針對哪篇你有不同見解呢?只有這樣思考后閱讀才更有效。每個人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感受存在著巨大差異,我們所選擇的文章都是每位老師的一家之言,僅提供一個角度而已。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耐心積累,大量閱讀并積極實踐,語文學習非一時之功,長久地堅持必有收獲!
隨著“大語文時代”來臨,對語文學習重視程度有所增強,語文學科地位正在廣泛提高,語文教材難度有所升級。隨著改革政策的逐步實施,教材中增加了9年義務(wù)教育階段文言文和現(xiàn)代文閱讀的詞匯量,高考必背文言文篇目由14篇變成當下的72篇。語文考試題型也發(fā)生諸多變化,增加題目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方式;語文考試題型中的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增加閱讀字數(shù),古文閱讀考查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這些都是為了讓大家逐步意識到我國語文對于國家的重要性和影響性。未來,閱讀能力強、閱讀積累量多的學生將在考試和日常交流中得到更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