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萱
自戊戌變法以來,多少愛國志士,為推翻專制暴政,解救民族危亡,拋頭顱灑熱血。自立軍起義領袖唐才常,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唐才常,字伯平,號紱丞(佛塵),湖南瀏陽人,1867年5月12日出生于瀏陽一個下層知識分子家庭。他與譚嗣同是同鄉(xiāng),“少同游,長同志”,情同手足。譚嗣同曾說:“二十年刎頸交,惟唐佛塵一人而已。”他們倆一起受業(yè)于瀏陽著名學者歐陽中鵠(現(xiàn)代戲劇家歐陽予倩的祖父)門下。歐陽氏崇拜王夫之,是一個比較開明的知識分子,重視自然科學研究,主張改革科舉制度,培養(yǎng)經(jīng)世致用之才。譚唐二人受老師影響,也都喜讀王夫之、顧炎武之書,這對他們種族革命思想的萌發(fā)影響至大。
唐才常
1894年春,唐才??既胛洳齼珊?。這是湖廣總督張之洞為培養(yǎng)洋務人才而設立的學府,以“中體西用”為辦學宗旨;為適應洋務需要,也安排一些西方自然科學課程。這使唐才常眼界大開,思想一變。譚嗣同父親譚繼洵,其時出任湖北巡撫,譚嗣同亦就讀兩湖書院。譚唐二人同居撫署中,砥礪學問,痛詆時政,經(jīng)常“徹夜不寐,熱血盈腔,苦無藉手”,乃至于痛苦流淚,“泣數(shù)行下”。甲午戰(zhàn)爭中清朝一敗涂地,全國上下潛伏已久的憤懣情緒,終于像火山爆發(fā)一樣噴發(fā)出來;一個志在改變中國歷史命運的政治運動,在古老廣袤的土地上蓬勃展開。譚嗣同和唐才常滿懷激情回到湖南,積極投入湖南新政。
陳寶箴是一位獨具見識的開明官吏,甲午戰(zhàn)爭后,邀集了一些贊同維新的同僚,如黃遵憲(湖南按察使)、江標(湖南學政)和一批立志變法的熱血之士,如譚嗣同、唐才常等,大張旗鼓地在湖南推行新政,設學會、立報館、開學堂、辦警局,一時天下人杰薈萃,新政如火如茶,大有“天下新政望湖南”之勢。譚嗣同和唐才常是湖南新政的兩位猛將,他們倆的學問才具乃至身材相貌都出類拔萃,且都習武,時人譽為“瀏陽雙杰”。
唐才常幾乎參與了湖南所有新政活動,其中在創(chuàng)辦《湘學新報》(后改《湘學報》)和時務學堂兩項出力尤多。他擔任《湘學報》總撰述,以“洴澼子”等筆名,撰寫了大量文章,宣傳西方民主政治,抨擊封建專制,鼓吹維新變法,分析問題莫不切中時弊。《湘學報》一時風靡省內外,有力地推動了湖南乃至于全國維新運動的發(fā)展。
1897年l0月,在陳寶箴等人支持下,譚嗣同、唐才常、熊希齡等在長沙創(chuàng)辦時務學堂,聘請梁啟超為中文總教習,唐才常任教習,先后招生3期,約200人,都是熱心革故鼎新的愛國青年。梁啟超不久赴滬,由唐才常和歐榘甲繼任總教習。唐才常以王夫之、顧炎武等人的思想啟迪諸生,揮宏其中民主、民權和種族革命思想,大受學生歡迎。時務學堂學風活躍,學生以維新救國為己任。后來自立軍起義骨干秦力山、林圭、沈藎等和護國戰(zhàn)爭發(fā)動者蔡鍔,都出自學堂。
1898年6月11日,光緒下《明定國是詔》,宣布實行新政,維新運動達到高潮,譚嗣同因徐致靖之薦入職軍機。光緒皇帝在一次召見時問他有無人才,可薦為國用,譚嗣同推薦了唐才常,光緒特旨征召,譚嗣同電唐入京。唐才常匆匆就道,方抵漢口,警電飛來,京中變作,皇帝遭囚禁,康梁亡命海外,六君子喋血,新政悉被推翻。茫茫神州一時烏云密布,萬馬齊喑。唐才常錯愕悲慟,感到前路茫茫,《戊戌八月感事》詩中“殷憂耿耿在神州,時事如斯孰與謀?”表達了這種情懷。此時,擺在他面前的路有兩條:要么俯首貼耳,自甘為奴隸;要么舉兵起義,推翻黑暗暴政。他選擇的當然是后者。他本欲北上為譚嗣同收殮,旋聞烈士骸骨已南歸,便折回湖南,匆匆料理了家務,隨即奔赴上海,準備聯(lián)絡同志,發(fā)動起義。
唐才常在上海作短暫停留后,南下輾轉香港,新加坡,最后到日本,第一次晤見康有為。唐才常政見上與康有“不敢茍同”之處,但康有為幾次上書,敢言人所未敢言者,使唐非常敬佩??涤袨樵诤M?,聯(lián)絡華僑,呼吁歸政光緒,頗有聲勢,但僅僅搖唇鼓舌,畢竟無力,他正需要一個人“勤王”,扶持光緒復辟。唐才常的起兵打算,正合他意,于是納入門下,以“勤王”大任相委。唐才常對光緒,從個人感情上說,自然不無好感,在保護光緒個人擺脫大難這一點上,與康沒有分歧,而且康有為在海外人多勢眾,是一支可資為用的力量,所以唐才??淮饝?。1899年2月,唐才?;貒欢仍谏虾V鬓k《亞東時報》,同時秘密進行起義準備。當時流亡海外的愛國志士,除了維新黨,還有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康梁剛到日本時,孫中山曾派陳少白去看望慰問,并勸康有為改弦易轍,兩派合作,共圖大業(yè)??滴唇邮埽f:“惟有鞠躬盡瘁,力謀起兵勤王,脫其禁錮瀛臺之厄,其他非余所知。”
任職時務學堂時與教習合影,右二為唐才常
1899年夏,唐才常南下香港、南洋諸島,聯(lián)絡豪杰、購置軍火,又到日本見康有為,陳說清政腐敗、國勢危殆,宜犧牲小異,與中山合作,共救國難??滴创饝?,唐又勸他從長計議,做出決定。同年秋,由畢永年介紹,唐才常拜會孫中山于橫濱邸寓。唐把自己在長江流域起兵的計劃告訴了孫中山,得到孫中山的肯定。當時孫中山正致力于兩廣起義,他與唐才常約定,兩湖、兩廣起義互為援應,殊途同歸。這次會見,唐孫兩人還討論了起義勝利后政治、經(jīng)濟、社會諸問題,彼此頗為融洽。為此,唐才常重新向孫中山提出兩黨聯(lián)合問題,孫中山說:“倘康有為能皈依革命真理,廢棄保皇成見,不獨兩黨可以聯(lián)合救國,我更可以使各同志奉為首領?!睂O中山的姿態(tài),又鼓起唐才常的熱情,他約梁啟超一起向康有為進言,仍不見納。唐梁等人一度想踢開康有為自己干。據(jù)說康門有十三得力弟子,人稱“十三太?!?,其中有梁啟超、唐才常、林圭等,由梁啟超領銜聯(lián)名上書康有為,說“國事敗壞如此,非庶政公開,改造共和政體,不能挽救時局。今上(指光緒)賢名,舉國共悉,將來革命成功之日,倘民心愛戴,亦可舉為總統(tǒng)。吾師春秋己高,大可息影林泉,自娛晚景,啟超等自當繼往開來,以報師恩。”康有為見信怒不可遏,嚴辭痛斥,并命梁啟超赴檀香山辦事,將“十三太保”拆散。合作一事雖終未果,唐才常卻得到了孫中山的理解和支持。
1899年11月,唐才常準備回國,梁啟超在東京紅葉館設宴餞行,孫中山、陳少白出席,日人宮畸滔天、平山周等人作陪。隨行回國的還有林圭、吳祿貞和傅慈祥等人。其時正值暮秋,紅葉凝血,高風作悲,大家開懷痛飲、縱情笑談,氣氛既悲壯又高昂熱烈。席間梁啟超還殷殷提及合作話題。臨別,孫中山把興中會漢口秘密聯(lián)絡點容星橋住處告訴林圭,以便聯(lián)系(容星橋是容閡之侄,漢口俄行買辦)。唐才常與康梁約定:唐回國籌兵,康有為、梁啟超在海外籌款,源源救濟。
1899年冬,唐才?;貒螅⒓赐度刖o張的籌備工作。首先在上海租界設立了起義秘密機關“正氣會”,為避人耳目,對外假稱“東文譯社”,由跟隨唐才常來中國參加起義工作的日本志士田野橘次掛牌主持。后正氣會改名“自立會”,寓自立新國之意。工作重點放在聯(lián)絡會黨和發(fā)動新軍兩個方面。
唐才常通過畢永年、林圭等中介,聯(lián)絡了兩湖會黨諸幫會頭目楊鴻鈞、李云彪、張堯卿、辜天佑等,“激之以義,動之以財,感之以信誠,餌之以爵位”,使幾乎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會黨力量悉為所用。
新軍為清朝以西法訓練之軍隊,張之洞訓練的湖北新軍,到1900年已達五六千人,成為兩湖地區(qū)主要武裝力量。自立會領導人在新軍身上下了很大工夫,許多軍官,如張之洞的親信黃忠浩、武功全軍軍官辜人杰、安徽撫署衛(wèi)隊管帶孫道毅等,都秘密加入自立會,湖北新軍已有相當一部分被自立會控制。
但是,自立會內部組織是松散的。唐才??渴滞舐?lián)絡各方:對激進者言“革命”,對溫和者言“勤王”,對下層會黨則以名利相誘。這使自立會缺少一種精神力量的維系,真正與唐才常志同道合者僅數(shù)十人。這就為后來起義的瓦解和失敗留下了致命的隱患。
孫中山與自立軍領導人在日本合照,左二為唐才常
對起義提什么口號,自立會領導層內也有分歧。章太炎認為“一面排滿,一面勤王”不妥,要唐糾正,唐未采納,章太炎即剪辮以示決裂,拂袖而去。畢永年則因宣言中一些詞句與唐才常大吵,最后竟披剃入山,遁入空門。
為了起義事業(yè),唐才??思悍罟粤嗽S多苦。1900年,他與師中吉(原譚繼洵之衛(wèi)隊長,譚嗣同至友)等一起去香港募集經(jīng)費,為省錢,乘船時竟擠在船尾貨艙角落里安身。沿途三天三夜未進食,到港后四處游說,唇焦舌敞,但所得不多,與所需之數(shù)相去甚遠,后幸得新加坡華僑資助,才稍解燃眉。
1900年春,北方興起義和團運動,政局動蕩,唐才常加快了起義部署。當年7月,他以挽救時局為辭,召集避居上海的維新名流,如嚴復、容閎、文廷式等近百人,在張園召開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國會”(后改為“中國議會”),公舉容閎為會長,唐才常任書記,提出:不承認慈禧為首的偽政府;聯(lián)絡外交;平定內亂;保全中國自主;推廣中國未來之文明進化。唐才常此舉之目的,在于一旦起義成功,即以此暫作議政基礎。其實參加“中國國會”的人中,多數(shù)只掛個名,借以號召人心,真正知曉起義機密的,只有少數(shù)幾個人。
“中國國會”成立后,唐才常即將自立會并入,各地自立會分會均改為中國國會分會;在此同時,唐才常與林圭等一起,創(chuàng)建了自立會的武裝自立軍。以中軍為自立軍本部,林圭掛帥,集結武漢;唐才常任自立軍總指揮和總糧臺(負責后勤),坐鎮(zhèn)漢口,總會親軍與自立先鋒軍歸其調度。大通、新堤、安慶、常德各置一軍,由秦力山,沈藎、吳祿貞、傅慈祥等主持;起義部署:以武漢為中心,五路并舉,一旦發(fā)難,先占武漢,長江中下游幾十萬會黨群起響應,兩湖兩江即入版圖,宣布東南諸省獨立,自造新國,然后提兵北上,直搗幽燕。武漢起義的步驟也做了周密安排。
起義準備工作已經(jīng)基本就緒,但軍餉一項,還有待海外匯款。唐才常在上??嗫嗟却?,林圭在漢口則頻頻電催,要唐速赴漢口坐鎮(zhèn)。唐才常遂于8月初到漢口,商定于8月9日發(fā)動,由于海外匯款遲遲不至,軍餉無著,起義時間只好推遲,于是全盤計劃都被打亂。
當時秦力山主軍到達,因長江封鎖,消息不通,不知起義改期,8月9日如期發(fā)難,清軍重兵鎮(zhèn)壓,義軍孤軍血戰(zhàn)兩晝夜,寡不敵眾,只好撤至九華山,待漢口接應。漢口方面,起義先推遲到8月13日,后又推延。8月14日,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慈禧挾光緒西逃,清朝統(tǒng)治有崩潰之勢,各地會黨紛紛派人到漢口請命,由于軍餉無著,唐才常不敢妄動,但一些會黨頭目有脫離之勢,發(fā)展下去后果不堪設想,唐才常無法,只得決定在23日發(fā)動起義。在這緊要關頭,湖廣總督張之洞先一步下手,在8月22日凌晨,派兵查抄了自立會總機關,自立會領導人幾乎被一網(wǎng)打盡,起義印信、旗幟、名冊等悉入敵手。張之洞在武漢大肆搜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南巡撫俞廉三也各在屬內搜捕自立會黨徒。起義軍瓦解。
位于瀏陽市金港鎮(zhèn)的唐才常紀念館
與唐才常同時在漢口寶順里被捕的有十余人,其中有兩個日本人。自立會另一處秘密機關李慎德堂也同時被抄。被捕的領導人有30多人。8月23日夜,唐才常與十多位同志一起,被殺于武昌紫陽湖畔。據(jù)載唐被捕時“坦然自若,笑而受縛”,系獄時題壁一聯(lián):“七尺微軀酬故友,一腔熱血濺荒丘”,臨刑之際,神色不變,“慷慨如平生,臨絕大呼‘天不成吾事’者再”,時年僅34歲。
烈士故去已近百年,由于自立軍起義借“勤王”旗號,參加起義者橫跨?;?、革命兩大營壘,起義失敗后,?;逝捎挚錇榧汗Γ嗌倌陙?,唐一直受“?;省敝I,甚至有人指責他偽裝革命,“借革命行?;省保瑢⑺鳛槠茐母锩年幹\分子,這是很不公平的。近年來,史學界撥亂反正,自立軍起義也重新獲得評價,但僅將它歸于戊戌變法的余緒,認為它介于?;逝c革命二者之間,這也沒有真正揭示自立軍起義的實質??匆粋€歷史人物或事件屬什么性質,不應該拘于表面口號,這僅僅是個策略問題,唐才常領導的自立軍起義,目的是推翻清朝統(tǒng)治、建立資產(chǎn)階級民主新國家,他采取的手段是武裝起義,無論從目的還是手段上看,都應納入革命范疇。當時中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政治上還沒有成熟,同盟會尚未成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綱領也還沒有明確提出來,唐才常企圖自立一軍,獨當扭轉乾坤之大任,其勇氣可嘉,其精神可佩。革命雖然流產(chǎn),卻在如何建立軍隊,如何籌建國家政權、如何部署大起義諸方面,為以后的革命起義提供了經(jīng)驗和教訓,甚至可以說,為10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演習。唐才常,應作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先驅而載入史冊,昭昭信史,方不枉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