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康有為

      • 康有為對顏真卿褒貶及其“卑唐”矛盾性摭談
        孫非關鍵詞:康有為;顏真卿;“卑唐”觀;矛盾性一、康有為的碑學思想與“卑唐”觀念1889年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著成,書中正式提出“碑學”與“帖學”兩個概念,他“尊碑抑帖”的思想得到完善。康有為的碑學思想并不是一日形成的,早期他跟隨祖父康贊修、老師朱九江專注于學帖,曾拒絕過張鼎華的學碑建議。在多次鄉(xiāng)試不中且上書不成的背景下,康有為受黃紹箕、沈曾植的影響轉(zhuǎn)向訪石購碑,由此開始建立碑學意識,逐漸形成尊碑思想。維新運動失敗,康有為潛逃出國,在游歷多國后再次改變了書

        書畫世界 2023年9期2023-11-30

      • 經(jīng)典與現(xiàn)代的承續(xù)與創(chuàng)新
        周瑤[摘 要]康有為詮釋儒家經(jīng)典的活動是在兵連禍結(jié)、國破家亡的危難之際作出的自救行為,他汲取西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精華,對儒家經(jīng)典文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闡釋。劉星教授《康有為儒家經(jīng)典詮釋研究》一書是其有關康有為研究的第二部奠基性作品,對康有為儒家經(jīng)典詮釋文本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對儒學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具有重要的拓荒性和前瞻性價值。以《康有為儒家經(jīng)典詮釋研究》一書為范例,展開康有為及儒家文化承續(xù)與創(chuàng)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xiàn)代啟示。[關鍵詞]康有為 儒家經(jīng)典詮釋 儒學現(xiàn)

        湖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05-30

      • 康有為、譚嗣同的佛學觀比較及其啟示
        近代哲學家中,康有為與譚嗣同的思想最為相近,表現(xiàn)在佛學觀上便是都熱衷將佛教與孔教、耶教比較,都推崇華嚴宗等。在這個前提下尚須看到,兩人無論對佛學宗派的取舍、對佛學經(jīng)典的選擇還是對佛學教義的闡釋都存在巨大差異。有鑒于此,康有為、譚嗣同佛學觀的比較具有重要意義——既可以從中體悟兩人佛學思想建構的異同,又可以直觀感受近代佛學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關鍵詞:康有為 譚嗣同 佛學觀 比較研究作者魏義霞,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近

        孔學堂 2022年3期2022-05-30

      • 康有為“碑帖并用”思想研究
        摘要:康有為作為我國近代“維新變法運動”的先驅(qū)人物,在書法領域也有著極高的眼光和境界。他在完善“碑”學理論的基礎上,以傳統(tǒng)“帖”學作為主導書法研究理論的前提,并通過碑帖統(tǒng)一的融合方式,實現(xiàn)了“碑帖并用”。本文以康有為“碑帖并用”書法理論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內(nèi)涵的研究與剖析,探討我國傳統(tǒng)書法中碑帖之間的關系,從而闡述“碑帖并用”思想對我國書法實踐的影響價值??梢哉f,“碑帖并用”理論的實踐化應用,為我國近代書法的發(fā)展提供了明晰的指導方向。關鍵詞:康有為;碑帖

        東方收藏 2022年4期2022-05-18

      • 梁啟超對康有為書學觀的繼承與超越
        :梁啟超學習了康有為的書法理論,但又與之相區(qū)別。他提倡高古渾厚的六朝碑,細化了北魏書法的分期,談到了康書未曾細究的東魏、北齊與北周書法,還進一步運用時勢造書風的規(guī)律從事書法史的研究,并對阮元《南北書派論》予以認可。此外,梁啟超在奉行康有為以形式為主的審美的同時,還對傳統(tǒng)的“個性的表現(xiàn)”予以認同。其所謂“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則顯然受到了西方藝術創(chuàng)作與理論的啟發(fā),預示著新的書法美學理論的誕生。關鍵詞:梁啟超? 康有為? 《書法指導》? 《廣藝舟雙楫》?

        藝術評鑒 2022年7期2022-05-09

      • 包世臣《藝舟雙楫》和它的學術影響
        啟鄧石如,下至康有為等人,足以貫穿整個晚清書法家群體。若認為這還不夠,那么受他影響或者說與他相關的“陽湖—桐城派”書法家團體,則是真正以地方為基礎,變成了晚清書壇發(fā)展的中流砥柱?!娟P鍵詞】 《藝舟雙楫》;方圓二分;趙之謙;康有為【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4-0034-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1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14期2022-04-27

      • 康有為“帖學觀念”舊論考辨》再論
        :碑學和帖學是康有為書法思想中兩個重要概念,文章從康有為“帖學觀念”入手,進一步分析康有為“帖學觀念”的來由以及“抑帖”說的科學性。作者就之前《康有為“帖學觀念”舊論考辨》(《書法賞評》,2019年第6期)中未及的詳細說明和需要補充的內(nèi)容略作解釋。關鍵詞:《廣藝舟雙楫》;康有為;帖學;尊碑抑帖筆者在《康有為“帖學觀念”舊論考辨》①中從康有為“帖學觀念”入手,認為當前學術界對康有為帖學觀念“曖昧”的看法由來已久,因受“尊碑抑帖”論及晚清碑學興起的歷史大潮流影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9期2021-11-27

      • 淺析沙孟海的書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因此沙氏才能從康有為、沈曾植、吳昌碩等人的手中接過碑學大旗,以雄強書風融貫碑帖,著稱于世,堪為碑帖融合之集大成者?!娟P鍵詞】沙孟海;康有為;書學思想;當代價值【中圖分類號】J29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2-0095-02一、沙孟海的書學思想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號石荒、沙村、決明,浙江鄞縣人。沙孟海先生為二十世紀書壇泰斗,于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12期2021-09-10

      • 康有為碑學思想
        楊迎摘 要:康有為的碑學思想受其家學背景與西學知識的深刻影響。在帖學式微之勢下,康有為提倡碑學,取其雄強陽剛之風。康有為碑學思想的代表作為《廣藝舟雙楫》,此書的問世,標志著康有為碑學思想的成熟。在《廣藝舟雙楫》中,康有為總結(jié)了中國碑學史,提出書學應體現(xiàn)“求變”的社會規(guī)律,碑學正是借帖學的衰微之機發(fā)展起來的;書學應該“經(jīng)世致用”,而非一味無用或媚俗,在民族危機下應提倡碑學以提振民族信心;書學應該表現(xiàn)個人和民族的“氣力”,表現(xiàn)人的本質(zhì)力量。同時,康有為認為碑學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1年6期2021-09-06

      • 康有為“天下-個人”政治結(jié)構的雙重超越
        呂威摘 要: 康有為所設想的“天下-個人”政治結(jié)構模式是其大同社會的基本社會政治結(jié)構。通過公政府對于個人的全方位的保障,個體得以實現(xiàn)獨立與自主。這一設想既是對中國傳統(tǒng)“家-國”同構政治結(jié)構的超越,也是對現(xiàn)代民族國家政治結(jié)構的超越,建構理想的大同社會。康有為的設想具有創(chuàng)造性、超前性和空想性,值得進一步反思。關鍵詞: 康有為;天下-個人;政治結(jié)構;雙重超越中圖分類號: B258;D0-02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3/j.issn.1671-6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08-27

      • 公學與私學、成人與成己:康有為書學中的儒教理想及其現(xiàn)代意義
        關鍵詞:書學;康有為;儒家政教;古今之變康有為在《春秋》“三世說”基礎上,結(jié)合嚴復譯介的“天演論”,形成了一種帶有進化論色彩的歷史哲學和社會演變模式。在政治制度上,由君主制到民主制,由小康到大同,康有為給歷史的演進確立了一個終極的理想。[1]早于這套社會進化理想的設計,就民眾與個體的成長而言,康氏亦基于儒家政教傳統(tǒng),形成了一套“教學”理論與教化學說。這套學說在其《教學通義》《廣藝舟雙楫》等著作中,借書學得到了充分的表達,故書學是理解康有為儒教思想不可或缺的

        書畫藝術 2021年6期2021-08-25

      • 康有為與譚嗣同的華嚴因緣
        佛教中的顯學。康有為、譚嗣同都對華嚴宗倍加關注,致使華嚴宗成為兩人佛教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康有為、譚嗣同推崇華嚴宗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然而,兩人對華嚴宗的教義有著不同的選擇和詮釋。具體地說,康有為熱衷于華嚴宗的“圓融無礙”,并運用這一致思方向和價值意趣辨梳、厘定公羊三世之間的關系。在譚嗣同那里,華嚴宗的“三界唯心”“六相圓融”是解釋世界的制勝法寶,“六相圓融”也是解開世界和人我關系的一把鑰匙。康有為、譚嗣同對華嚴宗的不同側(cè)重和解讀表明了不同的佛教觀,也使兩

        江淮論壇 2021年3期2021-07-14

      • 梁啟超的變與不變
        述生長環(huán)境以及康有為對梁啟超的影響,分析梁啟超思想中的變與不變。關鍵詞:梁啟超;生長環(huán)境;康有為“我若把我的矛盾去掉,同時怕把我做事的活力也去掉了。”這是梁啟超的一句自述。他是一個矛盾的人,在世人眼中他總是搖擺不定,他的信仰總是看似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然而,矛盾又讓他保持著對世界和人生的活力。那么對于梁啟超的“善變”,到底應該如何評價?他是否真的就是一個“善變”之人?在他的思想中,是否存在自始至終都在堅持的思想?而那些所謂變化著的思想,于現(xiàn)在的我們,是

        大觀 2021年5期2021-07-11

      • 康有為《大同書》中的女權思想
        歷史條件下,以康有為等人為首的維新派發(fā)動了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伴隨著民族危機被迫打開國門的同時,也有先進知識分子學習吸收了先進的西方思想,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康有為受此影響,創(chuàng)作了《大同書》,而書中所闡述的思想包含了含義極廣的平等觀念。在中國近代的時代特點下,康有為在其所著《大同書》中展現(xiàn)出先進的平等意識,大大超越了當時人們對“平等”這一概念的接受程度,不僅有別于中國傳統(tǒng),也有別于西方,其觀點甚至不亞于現(xiàn)代社會對平等的理解。在《大同書》中,

        錦繡·上旬刊 2021年6期2021-05-14

      • 康有為覆吳秋輝書始末考
        摘 要? 康有為曾于1923年致信吳秋輝,該信原件一直由吳氏后人保管,后捐予中國山東文學藝術博物館收藏,得為世人所知。信中康有為主要針對吳秋輝的來信,談論了治經(jīng)的原則和其對《尚書》《禮記》等部分篇章真?zhèn)蔚恼J識,并堅定認為《尚書》今真古偽。對該信來因去果進行詳細考釋可知,吳秋輝學識淵博但性格怪傲,學見獨特,與康有為在來往書信中學見頗有齟齬不合之處,尤其堅持《今文尚書》亦有偽書,并總結(jié)了自己治經(jīng)的心得。二人雖學見不一,卻皆有深厚的憂國情懷,同時二者的交鋒也在一

        歷史教學·高校版 2021年4期2021-04-27

      • 從合一到分離:康有為政教思想的嬗變
        中國的羸弱,使康有為提出重估和重構“孔教”以拯救時弊的思想主張。康有為對“孔教”必要性和優(yōu)越性的強調(diào),雖然是一以貫之的,但他對“孔教”的具體定位,則是隨時勢及自身思想遷移而不斷轉(zhuǎn)變的。這種轉(zhuǎn)變尤其體現(xiàn)在康有為從戊戌前到戊戌后對政教關系的差異化設定,進而為救亡尋求有效的推進模式、為“孔教”尋求適宜的合法性支持。[關鍵詞] 康有為;孔教;政教;嬗變[中圖分類號]B25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1763(2021)02—0118—07From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04-09

      • 康有為的外交思想研究
        雪萍【摘要】 康有為作為推動我國近代外交事業(yè)不可忽視的一個人,在晚清政府內(nèi)憂外患的關鍵時期,康有為提出改良政體的政治主張,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系列使中國獨立于世界其他國家外交政策的外交思想。本文重點對康有為在不同時期的外交思想進行研究,旨在為推動康有為外交思想現(xiàn)代化研究工作提供一點參考和幫助?!娟P鍵詞】 晚清;康有為;外交思想;外交政策【中圖分類號】K25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6-0

        今古文創(chuàng) 2020年46期2020-09-10

      • 康有為《古吹臺感別留題》行書條軸賞析
        鄉(xiāng)市博物館藏有康有為《古吹臺感別留題》行書條軸,該行書條軸為1923年康有為游覽開封古吹臺時有感而發(fā)賦詩所作,是凝練古拙的“康體”代表作品之一。詩作內(nèi)容與所處時代的政局息息相關,不失為重要的近現(xiàn)代文獻資料。關鍵詞:新鄉(xiāng)市博物館;康有為;行書;“康體”新鄉(xiāng)市博物館藏有康有為《古吹臺感別留題》行書條軸(圖1、圖2),縱150厘米,橫85厘米,紙質(zhì),未裱,略有損腐,為三級品,著錄1923年康有為游開封古吹臺時所作的長詩,文末有兩枚方印,上是白文方印“康有為印”,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0期2020-08-17

      • 古今之辯:劉師培與康有為的經(jīng)學距離
        學術立場出發(fā)對康有為變法理論進行了三個主要方面的詰難:一是古文經(jīng)作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不應被廢除;二是古文經(jīng)非“偽經(jīng)”;三是對孔子立教的問題提出質(zhì)疑和批駁。劉師培的《國學發(fā)微》通過梳理古今文經(jīng)的發(fā)展闡釋了劉氏對古文經(jīng)學的推崇以及想要復興諸子學,康有為則是極力“尊孔復古”。本文對比了二人不同的經(jīng)學態(tài)度,并分析其原因。關鍵詞:劉師培;康有為;古今之辯;國學發(fā)微本文擬以《國學發(fā)微》中的經(jīng)學史為主要依據(jù)從古文經(jīng)廢棄問題、孔子宗教問題入手對康有為的變法理論進行批駁,以對劉師培

        青年時代 2020年13期2020-08-14

      • 康有為與唐長?!叭勒f”的比較研究
        要:近代哲學家康有為系統(tǒng)的提出了公羊三世說的歷史進化論思想,使得近代哲學家對公羊?qū)W說的討論達到了巔峰,并將其作為了維新運動的哲學思想武器。而作為康有為的好友同樣也是維新派領袖唐才常對三世說也有所研究,本文從康有為與唐才常三世說為出發(fā)點,從具體內(nèi)容、理論基礎以及根本目的等方面來分析比較康有為與唐才常之間三世說思想的同與異,對了解兩者之間的哲學思想差異有一定的幫助。關鍵詞:康有為;唐才常;三世說;公羊?qū)W說中圖分類號:B2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6期2020-08-12

      • 書畫修復的系統(tǒng)性
        的國家三級文物康有為的書法作品《行書軸》為例,探討在書畫修復時如何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完整的保護性修復和裝裱,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同時也許能對書畫修復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參考。關鍵詞:修復;裝裱;系統(tǒng)性;康有為;《行書軸》中圖分類號:K87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2-0019-02一、前言書畫類文物是廣州藝術博物院館藏文物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古書畫年代久遠,綾絹、紙的自然老化很容易產(chǎn)生折裂、破洞、糟朽斷裂等問題,同時在保藏過程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4期2020-08-10

      • 論學書取法的專精與廣博
        代書家曾國藩與康有為的學書取法觀進行探析,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取法“專精”與“廣博”之間的辯證關系。關鍵詞:書法;取法;曾國藩;康有為古人十分重視取法,“取法乎上”幾乎是書家們的不二選擇。無論學習何種書體,都應擇上等墨跡或碑刻學之。而古人在取法“專精”還是“廣博”的問題上,卻未達成一致的意見。筆者試以曾國藩、康有為二人的學書取法觀為例,闡述取法專精與廣博之間的關系。一、曾國藩:專學一家,乃宜長進作為一代名臣,曾國藩在藝術上的成就往往被其事功的光芒掩蓋。就書法而

        書畫世界 2020年5期2020-08-06

      • 康有為與譚嗣同君主觀的共鳴與分歧
        品[摘 要] 康有為與譚嗣同在追求變法維新的道路上步調(diào)一致,二者都將君主專制制度作為批判對象;在君權的來源上,都認同君出于民;都以進化論、平等觀、契約論思想作為君主觀的學理依據(jù);在政治實踐中都積極投身變法,希冀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度。不同之處在于,康有為的君主觀中,君主是推動變法的動力,也是制度的保障,因而君主始終是其政治實踐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在思想上也呈現(xiàn)出深厚的“忠君”情結(jié);譚嗣同則對君權的正當性進行徹底的質(zhì)疑,認為社會變革的動力在心力而不在君主,體現(xiàn)出激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07-04

      • 從《致王仲猷書》看樂嘉藻的知人鑒
        京城的原因、對康有為的看法以及今后的打算等問題。同時,闡發(fā)他對戊戌之變的悲憤心情,對康有為等當事政治人物的客觀評述。在變法失敗、頑固派得勢,大肆詆毀維新人士之際,樂嘉藻仍對康有為等人持客觀公允之論,是十分難能可貴的。關鍵詞:樂嘉藻 王仲猷 書信 維新派 康有為光緒二十四年(1898),迫于外侮日深,國勢頹微,光緒皇帝于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詔書,開始維新變法,以圖救敝起衰,重振國勢。然而在頑固派的重擊下,變法歷時僅一百零三天就遭遇失敗。面對彌漫京城的肅

        貴州文史叢刊 2020年2期2020-06-08

      • 以“今古之辨”解“漢宋之爭”:一個考察《新學偽經(jīng)考》的視角
        皮迷迷關鍵詞康有為 晚清 今古之辨 漢宋之爭 經(jīng)學《新學偽經(jīng)考》自面世以來,一直備受爭議。此書雖為考證體例,但細究其中具體的考證內(nèi)容,多有難以自堅之處。朱一新早在1891年寫給康有為的書信中指出過這一點,而到了1936年,符定一撰《(新學偽經(jīng)考)駁誼》,對《新學偽經(jīng)考》中的三十一條謬誤做出駁斥,并評價此書:“其征引也博,其屬詞也肆,其制斷也武,其立意也無稽,其言之也不怍?!庇需b于此,不少當代研究者從康有為的政治用心著手理解此書的寫作意圖,認為康有為是想借由

        人文雜志 2020年5期2020-06-01

      • 對立與共生:康有為書法美學的三組審美范疇
        基本美學范疇。康有為對于這三組美學范疇的認識,具有相當?shù)拿苄院蛷碗s性。對于傳統(tǒng)書法美學范疇的繼承與突破,揭示了康有為的書學思想在“尊碑抑帖”過程中的撕裂與重生,同時亦反映出晚清時期碑學與帖學在激烈的碰撞中共生共融的歷史現(xiàn)實。關鍵詞:書法美學 ?康有為 ?方圓 ?疏密 ?氣韻中圖分類號:J292.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5-0046-03康有為的書法

        藝術評鑒 2020年5期2020-04-30

      • 晚清士人對意大利昔盛今衰的歷史對比與書寫意識
        文化形態(tài)史觀,康有為中圖分類號:K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7-6241(2020)08-0036-09羅馬帝國與中國秦漢有著太多的近似點。在中古時期,歐洲人就通過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的游記了解中國。在近古時期,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又一次把基督教引入中國,并讓中國人首次見到了五大洲地圖。意大利傳教士艾儒略的《職方外紀》一書也是第一部用中文寫成的世界地理著作。可以說,無論是歐洲了解中國,還是中國了解歐洲,意大利人都是其中至關重要的樞紐。關于秦漢與羅馬的

        歷史教學·高校版 2020年4期2020-04-26

      • 康有為、譚嗣同的比較看近代哲學的書寫
        近代哲學家中,康有為、譚嗣同的思想最為接近,因而呈現(xiàn)出諸多相同性。在這個前提下尚須看到,兩人的思想具有不容忽視的差異。如果說康有為、譚嗣同思想的相同性體現(xiàn)了戊戌啟蒙思想初級階段的鮮明特征的話,那么,兩人思想的不同性則顯示了迥然相異的學術意趣和致思方向。將康有為、譚嗣同思想的異同關系置于中國近代特定的歷史背景、文化語境之下予以審視,便引發(fā)了對中國近代哲學史的深入思考。[關鍵詞]康有為;譚嗣同;比較研究;近代哲學史[中圖分類號] B25[文獻標志碼] A[文章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20年2期2020-04-07

      • 從西樵山到萬木草堂
        李暢摘? 要:康有為是戊戌變法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他的維新變法思想對中國近代歷史的演變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佛教思想是康有為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端于其早期求學時期并且于他在萬木草堂辦學實踐中不斷傳播和發(fā)展。佛學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分支,為康有為大同思想和救世改良情懷的形成提供了理論淵源,并且對中國近代思潮演變也有重要影響。關鍵詞:康有為;西樵山;萬木草堂;佛學晚清時期,中華民族面臨內(nèi)憂外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和挑戰(zhàn),康有為就是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03-10

      • 淺析康有為的大同思想
         崔宇關鍵詞 康有為 大同思想 理論價值 現(xiàn)實意義作者簡介:王昭穎、崔宇,河北大學政法學院中國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中圖分類號:B2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234一、康有為大同思想的形成(一)時代背景——內(nèi)憂外患和救亡圖

        法制與社會 2020年2期2020-02-19

      • 康有為南洋詩歌中華夷觀念的嬗變
        李嘉嘉摘 要:康有為的南洋詩基于忠君興國的思想內(nèi)核,在抒發(fā)民族主義及世界秩序構想的同時,糅合其經(jīng)學視角下的華夷觀,于各學界皆為重要參考。經(jīng)過初至南洋、環(huán)觀世界、光緒逝世的時空進程,康有為的華夷觀念由天朝上國遺留的貴華輕夷態(tài)度,轉(zhuǎn)變?yōu)橛螝v南洋后相對淡化的華夷之辨,再到重審世界格局后,借夷力以強華的救國思想。其觀念的嬗變本質(zhì)上是因南洋從屬關系的轉(zhuǎn)移而做出的調(diào)整,始終伴隨著康氏的忠君思想。關鍵詞:康有為 南洋 華夷 海外詩一、引言自1900年2月2日踏上新加坡的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10期2020-02-04

      • 朱次琦與“九江學派”的歷史價值探究
        ”思想對其學生康有為、簡朝亮等人有著深遠的影響。除此之外,他建立的“九江學派”在學術上影響了整個嶺南學派;而他的思想通過其弟子康有為、簡朝亮以及“簡氏后人”和“康氏后人”,影響了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改良與經(jīng)濟、教育、文化思想的發(fā)展。關鍵詞:“九江學派” 朱次琦 康有為 簡朝亮 經(jīng)世致用朱次琦(1807—1882),廣東南海九江人,時稱朱九江、九江先生。他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詩人、學者、教育家,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作為康有為的老師,他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11期2020-02-04

      • 康有為的“國族”構建說探究
        一大核心問題。康有為“國族”構建說的出發(fā)點,源于他對“保全”中國的強烈沖動。依托“去種界同人類”的烏托邦設想及“天下主義”的理論框架,并輔以文化、政治、物質(zhì)整合之具體對策,康有為堅信,作為“國族”的動態(tài)、開放、融合的“中華民族”之構建,是完全有可能實現(xiàn)的。康有為顯然是文化族群主義譜系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揭示了一條新的“國族”構建之路——強調(diào)文化價值的整合,將“中華民族”視為超越族群關系的政治和文化象征,通過漸進的方式克服帝國內(nèi)部多元族群及其政治體制所造

        理論探索 2020年1期2020-02-03

      • 東傳科學對康有為今文經(jīng)學影響成因微探
        〔摘要〕 康有為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先進的中國人不斷向西方汲取智慧,不斷追求文化革新、制度建構、政治變革的集大成者,同時也代表了力圖改變中國命運的一批士大夫階層向西方學習新知的時代高度。康有為今文經(jīng)學思想與其說是對西方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移植,不如說是東傳之西方科學影響下中國傳統(tǒng)儒學文化發(fā)展的近代模式。東傳之西方科學對康有為所開顯的今文經(jīng)學體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碴P鍵詞〕 東傳科學;康有為;今文經(jīng)學;影響成因〔中圖分類號〕B2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6期2019-12-30

      • 淺談康有為其人其事
        王偉楠摘 要:康有為當算是中國近代史中較著名的歷史人物之一了,他的那些作為,如“公車上書”、“百日維新”、“啟蒙運動”這些是他一生中輝煌的成就;但往往真實的歷史并非如此。揭開歷史的面紗我們能看到另一個欺世盜名的“圣人”-康有為。關鍵詞:康有為;戊戌變法;“圣人”正如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也是文學家的杜蘭特夫婦所說:“大多數(shù)歷史都是猜測的,剩下的小部分是偏見”。歷史原本沒有絕對的真實,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將歷史的事件人物能一一了解。即使回到過去,不是事件的參與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2019-10-21

      •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學書觀念摭談
        摘要:康有為,中國近代史上的標志性人物,尤其在書法領域中,貢獻最為突出。其書學理論《廣藝舟雙楫》的問世,一掃晚清書壇疲糜之風,對晚清書法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引導性的作用。處于時局動蕩下的《廣藝舟雙楫》,雖然存在部分偏激言論,但其“尊碑抑帖”“尊魏卑唐”等一系列書學思想引起了大家對書法的更深層次的探索。本文就其《廣藝舟雙楫》這一書學理論著作為主要依托,了解康有為尊碑思想,并結(jié)合其學書觀念進行梳理,以期對康有為書法學習觀念有更為透徹的掌握。關鍵詞:康有為;《廣藝舟

        藝術大觀 2019年31期2019-10-12

      • 淺析康有為書法的藝術特點及成就
        杜開立摘要:康有為是清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書法家。本文對康有為關于中國書法的理論主張、產(chǎn)生背景等進行闡述,一則緬懷一代大師,二則借鑒中國傳統(tǒng)書法,明確當代中國書法的發(fā)展道路。關鍵詞:康有為;中國書法;理論主張中圖分婁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021-01康有為祖籍廣東南海,號長素,字廣廈。清代末年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力主資產(chǎn)階級改良,是?;逝深I導人。康有為提倡尊崇魏碑,對清末民國初年的書風影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9年6期2019-08-12

      • 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潮的“兩面性”
        徐興燕摘 要:康有為的思想理論是晚晴資產(chǎn)階級維新思潮的重要組成部分,毋庸置疑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和研究空間。康有為作為晚晴維新變法的發(fā)起人之一,其思想在晚晴晚新思潮中極具有代表性。一方面, 康有為受過多年的傳統(tǒng)教育,并且有著科舉出身的身份,難以避免其思想具有相對保守的一面;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有思想、有志氣、心系國家生死存亡的愛國青年,在內(nèi)憂外患的壓力下,不得不放下“天朝大國”的優(yōu)越觀,尋求“師夷長技以制夷”[1]的救亡圖存的進取方法。正是因為如此,康有為

        學理論·下 2019年3期2019-07-08

      • 康有為進士身份及科舉制度相關問題考辯
        名錄的缺失導致康有為的進士身份受到質(zhì)疑的問題,并且以康有為進士身份的澄清探討科舉制度相關。關鍵詞 康有為 進士身份 科舉制度 考辯中圖分類號:D691 文獻標識碼:A科舉制度已經(jīng)被廢除了一百多年,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對于科舉制度有著許多不同的看法,部分學者認為科舉制度的發(fā)展給底層文人提供了一個進入仕途的機會,打破了官員壟斷,也有人認為科舉制度一定程度上選拔出來的官員過于迂腐,只會讀書本上的知識,不懂得如何在實際中變通,沒有實用性。由于這些人員對于科舉制度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年2期2019-04-08

      • 清末英國君主立憲史之書寫及其政治意涵
        顧少華關鍵詞康有為 梁啟超 君主立憲 革命17世紀中后期,英國逐漸完成政治體制變革,君主立憲制得以確立,并由此“從一個文明邊緣的小國走向了世界的中心”。英國的成功模式,無疑對此后世界的政治文明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清末中國的知識精英面對內(nèi)憂外患的困局,為尋求國家變革與前途的進路,不斷向外尋求可供憑借的歷史經(jīng)驗和思想資源。誠如有時人觀察說:“外國史事,多可取法。”英國展現(xiàn)出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實力,使當時國內(nèi)的知識群體開始思索英國富強的原由,英國君主立憲制及其歷史,

        人文雜志 2019年12期2019-01-07

      • 從《廣藝舟雙楫》淺論康有為的書學思想
        宋婷婷摘 要: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是一部在中國書法史上極有理論特色的著作。書中集中反映了他的書學思想。他在政治上的觀念對書學影響甚大,并在其書學思想及實踐中表現(xiàn)的十分明顯。康有為書學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堅持以退為進的原則,著眼于書法藝術的表現(xiàn)性特征,確立了以變?yōu)楹诵牡幕緝?nèi)容。欲用多變的體勢,取代陳舊保守的書風,意在通過對秦、漢、魏、晉、南北朝碑刻文字的倡導,進行書風的改良。因而提出了“尊卑抑帖,重魏卑唐”的根本主張。關鍵詞: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書學思想;

        世界家苑 2018年9期2018-09-18

      • “九江學派”的變遷
        1933年)、康有為(1858-1927年)是“九江學派”發(fā)展的重要成員。簡、康以其開館講學、學術著述在傳承、嬗變兩個方面延續(xù)“九江學派”的學術生命。1902年以后,簡氏門人黃節(jié)、鄧實,康門弟子梁啟超,以儒西學結(jié)合、倫理學、史學與子學新變等大論爭走向合流,既為簡、康學術思想融入嶄新的內(nèi)容,也使簡單、絕對的學術分歧變得復雜化。黃、鄧、染以比較一致的學術思想,將康有為開啟的廣東學術近代轉(zhuǎn)型引向深入,“九江學派”在他們手中走向消亡。[關鍵詞]“九江學派”;朱次琦

        北方論叢 2018年5期2018-09-10

      • 論宮崎寅藏在康有為赴日過程中所起作用
        藏所回憶的有關康有為避難日本的情況與其余各方的記錄與陳述相對照,試圖分析各方對此事件陳述的差異,理清事件的始末,并借此進一步明確宮崎寅藏在此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關鍵詞:宮崎寅藏 康有為 日本中圖分類號:K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9-0232-03有關宮崎寅藏這一傳奇性人物的研究,中日兩國史學家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研究多局限于宮崎寅藏與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關系上,而對宮崎寅藏與其他中國政治團體的關系

        現(xiàn)代交際 2018年9期2018-08-31

      • 康有為大同思想的哲學淺析
        司永慧摘要:康有為的大同思想是在19世紀末期形成的,他所著的《大同書》,主要體現(xiàn)了他憤世嫉俗的社會現(xiàn)實批判思想和空靈玄妙的“大同”世界理想。康有為的大同社會思想雖是烏托邦式的空想,但又是超越時代的文化晶體,其中不乏合理成分,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關鍵詞:康有為 大同思想 哲學意義康有為的大同思想是中國近代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史上的一個突出的理想重鎮(zhèn),是康有為思想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他試圖建立一個雄偉廣闊的社會主義烏托邦,在徹底和激進的社會原則上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

        消費導刊 2018年1期2018-04-14

      • 康有為對朱熹思想淵源和傳承譜系的探究
        關鍵詞: 康有為;朱熹;思想淵源;傳承譜系;近代哲學摘 要: 如果說被抨擊、貶損是朱熹在近代的宿命的話,那么,朱熹在康有為那里的際遇則可以說是一個例外。無論康有為對朱熹的關注之廣還是評價之高都在近代哲學家中獨樹一幟,亦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康有為對朱熹的關注和考辨集中在先秦和北宋兩個時期,為朱熹找到了諸多的理論來源,其中最為重要的莫過于荀子。在康有為的視界中,如果說源頭眾多預示了朱熹思想的博大精深的話,那么,與荀子以及曾子的密切關系則決定了朱熹之學偏于一隅而不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17年6期2018-02-09

      •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ouwei (康有為) had reinterpreted Confucianism in radically new ways. Kang argued that if Confucius was living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he would not have favored a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traditions, but would have encouraged r

        漢語世界 2016年2期2016-03-14

      • 翁同龢“薦康”之說考辨
        戌政變發(fā)生后,康有為逃亡香港,光緒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康有為接受了《中國郵報》的采訪,后上?!渡陥蟆忿D(zhuǎn)引了康有為的采訪記錄:“我由湖北人御史高燮曾所薦,翁同龢及禮部尚書李端棻亦留意于我……翁、李二臣屢欲薦我在皇上左右以備顧問?!边@是康有為首次提出翁同龢“薦康”之說,由于戊戌政變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影響力,加之康氏此番采訪記錄被多家報紙轉(zhuǎn)載。自此,翁同龢“薦康”之說便廣泛傳播開來。但進一步細究,翁氏“薦康”之說源于何處?這當從翁同龢挽留即將南歸的康有為說起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 2014年2期2014-03-31

      • 變法功臣康有為名不副實
        僧在后人眼中,康有為是無視權貴、大義凜然的正人君子,剛直不阿、忠君愛國的改革家。然而,史料背后的他卻另有一副面孔。仕途不順的康有為一直沒有中斷在京的政治活動:一是攀附權貴,請求政治推薦;二是打著愛國救亡的幌子,向各級官僚籌錢。為攀附翁同龢,康有為游歷北京時寫了《廣藝舟雙楫》一書,將翁同穌父子吹捧為大書法家。翁同穌因此接見了康有為,還把他推薦給了光緒帝。除了攀附高官外,康有為每次進京都會給各級京官寫信討錢。若有人給他12兩銀子,他就稱其為“大賢”;給他八兩、

        百家講壇 2014年10期2014-02-11

      昌邑市| 连云港市| 望江县| 翁牛特旗| 田林县| 古蔺县| 阜阳市| 莫力| 左云县| 合阳县| 康平县| 凤冈县| 巨野县| 桦川县| 虞城县| 潼关县| 巩义市| 介休市| 武乡县| 增城市| 南开区| 阳东县| 盈江县| 瑞丽市| 靖江市| 福建省| 墨竹工卡县| 旌德县| 博爱县| 湘西| 潮州市| 盘锦市| 东乡族自治县| 堆龙德庆县| 西丰县| 乐都县| 德江县| 交城县| 云安县| 伊宁县|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