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證成與實現(xiàn)路徑

      2024-04-14 21:54:22趙小芹秦瑞鑫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經營戶商事經營權

      趙小芹,秦瑞鑫

      (東北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我國是農業(yè)大國,農業(yè)的穩(wěn)步發(fā)展對確保我國經濟安全、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為調動農業(yè)生產經營者的積極性、解放農村土地生產力,我國確立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以農戶經營模式代替原有的集體經營模式。目前,農村承包經營戶在我國農村市場中仍占據絕對多數[1]。為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必須基于農村土地政策改革與農村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加快推進農村承包經營戶的規(guī)?;⑹袌龌l(fā)展。隨著我國農戶的負債問題日益凸顯、農業(yè)農村市場化水平持續(xù)提升,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制度的構建更具緊迫性。對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問題進行研究,不僅可以豐富和發(fā)展農村承包經營戶民事主體制度的理論內涵,推進我國破產法立法原則向一般破產主義轉化,同時可以為我國農業(yè)農村相關問題的解決供給法律制度和貢獻法律智慧。

      一、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問題的提出

      (一)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的現(xiàn)實需求

      1.農戶負債的比例數據管窺

      隨著我國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拓寬農村融資渠道等惠農政策的效應不斷顯現(xiàn)。2010—2020年,我國農戶貸款余額由26 043億元增至118 145億元,增幅高達353.65%。然而,我國農、林、牧、漁行業(yè)不良貸款率、農村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率與涉農貸款不良貸款率等數據顯示,我國農戶的債務問題不容樂觀。2015—2019年,我國的銀行業(y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與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率均未超過2.0%,而農、林、牧、漁行業(yè)不良貸款率從2015年的3.5%增至2019年的6.1%,農村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率從2015年的2.8%增至2020年的4.9%,且同期全金融機構涉農不良貸款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①。因此,我國在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過程中,既要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化解農村地區(qū)融資難的問題,也應清楚地認識到資本積聚與金融風險的伴生性、農戶負債問題的嚴峻性以及構建農戶破產制度的緊迫性。

      2.農戶化解債務危機的現(xiàn)實訴求

      通過對裁判文書網與Alpha法律智能操作系統(tǒng)數據庫中的相關案例進行分析,近年來我國有關農戶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其他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反映出我國農村熟人社會關系對資金流動風險的抑制作用減弱,民間資金流動風險不斷上升。然而,現(xiàn)行法律未能為農戶因民間借貸糾紛陷入債務危機提供制度供給。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缺乏市場退出機制,無法徹底解決民間借貸的高速增長問題。解決農戶的債務問題需要通過市場手段,即市場制度中解決市場主體出口的重要手段——破產制度,因而有必要賦予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化解我國農戶的債務危機。

      3.農戶對破產制度的支持態(tài)度

      通過對黑龍江省D市轄區(qū)內不同規(guī)模農戶的訪談調查②可知,絕大多數農戶對農村承包經營戶的破產制度持認可和支持的態(tài)度。農戶認可和支持的態(tài)度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破產制度可以讓債務人財產更加透明,有利于解決自身到期債權難以實現(xiàn)的問題;二是破產制度有利于幫助生產經營失敗的農戶早日擺脫債務困境,盡快回歸農村市場;三是破產制度可以有效化解農戶的債務危機,并且?guī)椭搨r戶早日得到精神上的解脫。因此,農戶破產制度在宏觀角度有利于推動農村土地要素的資源配置,促進農業(yè)規(guī)?;l(fā)展,在微觀角度有利于為處于上升期的農戶提供兜底保障,調動農戶的生產積極性。賦予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既是推動我國農村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的主觀心理訴求。

      (二)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的法律邏輯

      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法院發(fā)布與個人破產制度相關的規(guī)范性文件,我國個人破產制度試點工作不斷推進,破產法的立法原則逐步向一般破產主義轉化。在我國自然人取得破產能力的立法態(tài)勢下,部分試點地區(qū)個體工商戶的破產能力已經得到確認。同樣,作為自然人一類民事主體的農村承包經營戶也應被賦予破產能力。有學者認為,農村承包經營戶從事農業(yè)生產經營活動是其家庭生產、生活的組成部分,因而不具備商業(yè)屬性[2]。但實際上,隨著我國農村市場的不斷發(fā)展,農村承包經營戶已經成為農村市場中的主要經營主體?!吨袊l(xiāng)村振興綜合調查研究報告2021》顯示,農戶種植糧食以銷售為主,惜售和儲糧行為不明顯。據此,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商事主體地位已毋庸置疑,理應具備破產能力。

      (三)實踐中土地經營權破產處置的先行探索

      農村土地實行“三權分置”制度后,土地經營權從土地承包經營權中剝離出來,為土地流轉創(chuàng)造了先決條件。在實踐中,部分地方法院已經展開了對土地經營權破產處置的積極探索。例如,在江蘇百德惠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破產清算的過程中,靖江市人民法院積極邀請村委會與資產買受人簽訂新的土地流轉協(xié)議,使資產買受人可以繼續(xù)使用流轉土地,解決了土地經營權再流轉與土地經營權的破產處置問題,提高了破產案件的辦案效率,同時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因此,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的實施與土地經營權破產處置的先行探索為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制度的構建提供了重要實踐基礎。

      二、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的經濟學基礎

      (一)市場資源配置理論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動力源泉,而全要素生產率本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效率[3]。我國“人多地少”的剛性土地資源稟賦條件與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實施直接導致了我國農業(yè)呈現(xiàn)出“大國小農”的樣態(tài)。因此,為推動農業(yè)市場化與現(xiàn)代化發(fā)展,必須解決好土地要素的配置問題。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就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xiàn)土地要素在結構和時空上的配置,從而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其經濟學本質是土地產權的賦予和流轉[4]。一方面,清晰的產權制度是土地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前提,其既可以使交易主體形成合理的預期,又能夠降低土地流轉成本;另一方面,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的主旨是土地要素的市場化流動。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制度是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屬關系的前提下,通過對土地經營權的處置和流轉,為我國農村集體土地的流轉提供可能路徑,以促進形成良性有序、制度完善的農村土地市場體系。

      (二)風險約束效應理論

      農業(yè)是典型的風險型產業(yè),農業(yè)風險會產生威懾、抑制和阻礙作用。為了規(guī)避或抵抗損失和風險,農戶會采取回避性決策和行為,產生風險約束效應[5]。近年來,全球自然災害頻發(fā),世界糧食和經濟作物產量受到較大影響。我國在整體上保證了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少、產能有提升、產量不下降,但個別農戶仍因自然災害的發(fā)生而減少收成,進而陷入債務危機。同時,部分農戶對市場供求變化的研判能力嚴重不足,導致其遭遇市場風險的概率不斷增加。此外,農村承包經營戶作為基本的生產生活單位,其流動資金既要投入到農業(yè)生產經營中,也要為家庭成員的生活做足準備,更易產生風險約束效應,而賦予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將有效縮減農戶責任財產范圍,從而削弱農業(yè)風險約束效應。

      (三)企業(yè)家精神理論

      企業(yè)家精神是以創(chuàng)新和責任為核心內涵的一種內在精神氣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在不確定性條件下就稀缺資源配置作出決策的能力;二是發(fā)現(xiàn)并利用市場非均衡信息的警覺能力;三是承擔風險、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6]。培養(yǎng)企業(yè)家精神,有利于提升企業(yè)家對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生產要素的經營效率,增強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意識。在組織生產經營與追求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等諸多方面,農村承包經營戶與企業(yè)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同等條件下,不同農戶對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生產要素的配置與利用效率往往不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企業(yè)家精神的影響。目前,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受到生產經營無限責任與農業(yè)風險約束效應的雙重作用,更易停止規(guī)?;l(fā)展。有學者指出,我國農戶自我改造和提升的動力不足[7]。因而,培養(yǎng)農村承包經營戶的企業(yè)家精神更為必要??傮w上看,企業(yè)家精神的培養(yǎng)與諸多因素相關,法律制度是其中的關鍵一項[8]。破產免責制度能夠給意欲規(guī)避風險的企業(yè)家?guī)硪欢ǖ呢敻槐kU,從而驅動其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9]。因此,賦予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具有培養(yǎng)和發(fā)揚農戶企業(yè)家精神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激活我國農村市場主體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活力。

      三、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的政策依據

      (一)我國農業(yè)農村發(fā)展的政策驅動

      在我國的改革實踐中,農業(yè)相關制度的產生往往采用政策先行而后確立法律的模式。因而,對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問題進行研究,需明確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重心,明晰相關政策的未來走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優(yōu)先發(fā)展意味著主動賦能、資源傾斜,而非被動等待工業(yè)化與城市化的外溢效果[10]。因此,農業(yè)農村發(fā)展,既要促進資本向土地流入,也要增強農村內生發(fā)展動力。而賦予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既可以促進農戶規(guī)?;l(fā)展,加速農村土地要素流轉,拓寬農戶的收入渠道;還可以促進農村土地確權相關制度不斷完善,加快建立制度完善的農村土地市場,吸引更多的資本投入土地,提升土地生產力。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目標導向

      2020年我國按計劃消除絕對貧困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成為未來扶貧開發(fā)的核心任務之一[11]。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既要對已有的脫貧成果進行后期跟蹤服務,防止大規(guī)模返貧現(xiàn)象發(fā)生;也要著眼于未來的鄉(xiāng)村振興,不斷豐富、完善農村市場建設制度體系。在此背景下,應著力緩解農戶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的不利地位,避免農戶向機會主義的行為方式演變;也應為農村承包經營戶構建起相應的市場退出機制,賦予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避免脫貧人口在市場競爭中長期陷入債務危機,提升農村市場中的資源配置效率,以期更好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三)加快建設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的任務要求

      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加強國內市場的經濟流通、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huán),而且有利于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順利銜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快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市場制度規(guī)則”,“堅持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因此,為建設高標準的市場體系,必須給予農戶平等的市場機制保障,包括市場退出機制保障。此外,我國農村市場建設還包括農村市場與城市市場的對接以及國內農村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目前,域外多數破產法治發(fā)達的國家,均賦予商個人、商合伙與商法人三類主體破產能力。按照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的規(guī)定,僅有商法人具備嚴格意義上的破產能力。農村承包經營戶等市場主體破產能力的缺失,將導致其在國際市場中處于劣勢地位,難以實現(xiàn)市場競爭失敗后的生存和發(fā)展。為加快建設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構建全面、平等、有效的市場制度規(guī)則,必須賦予農村承包經營戶相應的破產能力。

      四、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的法律證成

      (一)農村承包經營戶的民事能力

      自然人權利能力范圍基本涵蓋了《民法典》的權利體系,農村承包經營戶民事能力的內容和范圍主要規(guī)定在《民法典》“物權編”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一章中?!睹穹ǖ洹返?31條規(guī)定了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享有的基本權利,包括對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從事種植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等農業(yè)生產的權利?!睹穹ǖ洹返?32條、第334條、第338條與第340條規(guī)定,農村承包經營戶還享有承包期限屆滿后依法繼續(xù)承包的權利,依法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的權利,因承包地被依法征收而獲取補償的權利,以及在合同約定期限內占有承包地、自主開展農業(yè)生產經營并取得收益等權利。因此,農村承包經營戶可以從事農業(yè)生產經營相關的民事活動,并且作為農村市場的主要民事主體,應具備相應的商事能力。

      (二)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商事能力

      商事能力是商主體獨立從事營業(yè)活動,依法享有商事權利和承擔商事義務的資格和能力。商事能力以民事能力為前提和基礎,是民事能力的延伸。商事能力是民商法中的重要概念。由于我國采取民商合一的立法例,“商事能力”僅為學理概念。通常認為,商事能力的要素包括意思能力與財產能力。首先,農村承包經營戶可以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決定生產經營方式,按照自身意愿,對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進行配置與利用,具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因而農戶具備意思能力。其次,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為實現(xiàn)農業(yè)生產經營活動,對管領和支配的財產享有財產權。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9條明確了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以土地經營權為基礎的經營資格,第17條細化了農村承包經營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基點而展開的權利范圍,包括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的權利,自主組織生產經營和處置產品的權利,依法互換、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依法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權利,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時依法獲得相應補償的權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權利。對比《民法典》中的相關規(guī)定,農村承包經營戶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與《民法典》所享有的權利在范圍上基本相同??梢?農村承包經營戶的民事能力與商事能力范圍具有一致性,即農村承包經營戶民事能力與商事能力實質上是相統(tǒng)一的。

      (三)商事能力與破產能力

      “破產能力”是商法中的一個法律概念,指法律賦予具有破產原因的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的資格[12]。破產法是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破產能力與商事能力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理論層面,商事能力的概念涵蓋破產能力的概念。正如江平教授在論述個人破產能力時指出:理論上講,自然人獲取經營資格,則當然享有破產能力[13]。換言之,商事主體只有同時具備營業(yè)資格與破產能力,方能形成市場進入與市場退出的完整鏈條。實踐層面,破產能力亦是商事能力的伴生物。從世界各國的破產法發(fā)展歷史來看,絕大多數國家在商品經濟發(fā)展初期均采取商人破產主義,即只有商人才具有破產能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各國破產法逐步趨向一般破產主義立法原則,承認自然人與商人一樣普遍具有破產能力??梢?破產能力在商事能力的概念中獲得了更好的演進和延展。

      整體上看,各國破產法的主體適用范圍取決于本國的立法政策?,F(xiàn)階段,我國針對執(zhí)行難采取的專項性的民事執(zhí)行措施與限制高消費等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債務糾紛,并且存在缺乏債務人保障機制等問題,難以達到與個人破產制度相同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隨著個人征信制度與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已經具備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的良好基礎和條件[14]。如今,我國已經展開對個人破產制度的積極探索,未來將逐步賦予自然人和“兩戶”破產能力,確立一般破產主義立法原則。因此,無論從商事能力角度看,還是從民事能力角度看,農村承包經營戶均應具備破產能力。

      (四)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的破產法視角

      1.符合破產法的立法演進趨勢

      破產法誕生之初,破產制度的適用范圍僅限于商人債務人。時至19世紀,英、美等國家逐步將非商人的債務人納入破產制度的適用主體范圍,隨后這些國家的殖民地陸續(xù)通過了類似法律。20世紀70年代,歐洲國家放開對消費信用貸款的限制,個人過度負債的問題凸顯。此后,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法國,各國立法機構開始考慮作出法律回應[15]。事實上,隨著個人消費和投資的增加,債務違約現(xiàn)象愈發(fā)普遍。我國同樣存在個人過度負債問題。在世界各國普遍采用一般破產主義立法原則的趨勢下,我國破產法的立法原則也正向一般破產主義轉化,賦予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正是實現(xiàn)轉化過程的重要一環(huán)。

      2.體現(xiàn)個人破產制度的人道主義理念

      17世紀初,為了防范破產欺詐現(xiàn)象的發(fā)生,促使債務人配合債務清償工作,英國率先確立了破產免責制度。此后,隨著社會文明不斷進步,各國開始注重個人破產制度中的人文主義關懷與社會的整體利益。在此過程中,免責制度的理念也發(fā)生了變化,逐漸融入了社會效用理論與寬恕理念。在化解個人負債問題的過程中,應注重平衡保護債權人與債務人雙方的利益,引導債務人盡快回歸正常社會生活。個人破產制度融合了債務人拯救、債權人利益保護、債權人利益公平分配以及維護社會秩序等多元價值。在此背景下,賦予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拯救陷入債務危機的農戶,將更能充分體現(xiàn)對農村承包經營戶債務人的人道主義關懷。

      五、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的實現(xiàn)路徑

      (一)公法視域下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的基本遵循

      1.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性地位不動搖

      我國《憲法》第8條規(guī)定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表明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是我國未來長期堅持的基本農業(yè)經濟制度。為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發(fā)展,必須注重激活農戶的內生動力,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為保障我國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順利實施,促進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的良性發(fā)展,需要從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土地承包權與土地經營權兩個維度進行考量,既穩(wěn)定土地承包關系,也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促進土地流轉。

      2.兼顧土地承包關系的穩(wěn)定與土地經營權的放活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基本法?!掇r村土地承包法》第1條指出要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wěn)定并長久不變,第27條和第33條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互換的對象限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的其他農戶范圍內,明確了土地承包權的身份性,彰顯了穩(wěn)定土地承包關系的立法宗旨。此外,《農村土地承包法》深化了以放權賦能為導向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將“三權分置”農村土地政策通過立法的方式予以固定,為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制度資源配置作用的發(fā)揮開辟了適用空間。農村承包經營戶家庭承包地的破產處置僅涉及土地經營權部分,并不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權。因而,賦予農戶破產能力,既不會破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身份屬性,又有利于促進農村土地的高效流轉。

      3.嚴守農村土地保護紅線

      我國《土地管理法》側重于對土地使用的規(guī)制,為農村承包經營戶承包地的生產和經營活動劃定了紅線?!锻恋毓芾矸ā穲猿忠酝恋毓兄茷榛A,第1條明確規(guī)定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在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過程中,僅對土地經營權進行流轉,不會觸及農民集體的所有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因而不會對我國土地公有制產生沖擊。此外,《土地管理法》以耕地保護為目標,對土地用途進行了嚴格管制。例如,《土地管理法》第33條規(guī)定國家實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既能夠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也能夠保障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實施。事實上,只有承包土地不被破壞,土地基本用途不被改變,農戶才可能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應在破產過程中對土地經營權作出合理安排,嚴守農村土地保護紅線,不得違背《土地管理法》中的強制性與禁止性規(guī)定。

      (二)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的立法模式選擇

      由于企業(yè)破產法與個人破產法立法的價值目標不同,個人破產法難以被企業(yè)破產法完全吸收。但是,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制度與個人破產制度在價值理念與制度構建上存在諸多共性。例如,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與個人破產不會導致破產主體的滅失,而且更加注重債務人利益的保障。因而,將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與個人破產合并立法具有可靠的前提和基礎。此外,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與個人破產合并立法,更有利于我國破產制度的體系化構建。首先,合并立法可以統(tǒng)一協(xié)調相關立法工作,簡化對立法草案的審議程序,節(jié)約人力、物力資源。其次,合并立法可以在確立共同原則的基礎上,避免共同適用條款的立法重復,有利于我國破產領域立法的體系化發(fā)展。最后,合并立法更符合域外立法的通常模式,有利于我國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統(tǒng)一規(guī)則,便利我國市場主體與國外市場主體的雙向流動和國內農村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對接。

      (三)個人破產法中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規(guī)則的特殊性

      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與個人破產可以共用多數破產規(guī)則。但是,將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制度納入個人破產法,還需明確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規(guī)則的特殊性。首先,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原因的局限性。以《個人破產條例》為例,申請個人破產的原因為“生產經營、生活消費導致喪失清償債務能力或者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的民事能力范圍限于農業(yè)生產經營相關的民事活動。因此,農戶破產原因應為“從事農業(yè)生產經營導致喪失清償債務能力或者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其次,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程序的吸收性。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最終由參與生產經營的家庭內部成員承擔。當農戶成員無法清償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全部債務時,農村承包經營戶與農戶成員將面臨破產。此時,農村承包經營戶的破產程序將吸收農戶成員的個人破產程序,即農戶破產與農戶成員的個人破產做實質合并處理。最后,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財產主要為財產性權利。由于土地經營權兼具生產資料與財產的雙重屬性,通常情況下農戶成員會以個人財產償還農戶債務,導致農戶在破產時的可分配財產一般僅為以土地經營權為核心的財產性權利。因此,土地經營權的破產處置是構建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制度的關鍵一環(huán)。

      (四)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后土地經營權的處置

      土地經營權兼具社會性和財產性,高效、妥善處理農村承包經營戶宣告破產后的土地經營權意義重大,否則不僅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還會對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產生消極影響?!秱€人破產條例》第87條規(guī)定,管理人處置破產財產應當按照人民法院關于拍賣和變價的有關規(guī)定,以網絡拍賣等方式在公開的交易平臺進行。由此,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清算程序中對土地經營權的處置主要包括兩個步驟:一是管理人通過公開交易平臺對土地經營權進行拍賣或變價,二是村委會與買受人簽訂新的土地流轉協(xié)議?!掇r村土地承包法》第38條規(guī)定,土地經營權流轉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余期限。當前我國農村土地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土地交易平臺日益完善。地方法院應與村委會合力推動土地經營權交易與簽訂土地流轉協(xié)議之間的高效銜接,以促進農村土地的流轉效率持續(xù)提升。

      六、結語

      我國立法需要適應當今國內的產業(yè)變革,并努力為推動我國高質量發(fā)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貢獻力量。在農業(yè)市場化日趨成熟的今天,賦予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正當其時。這能補實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民事主體制度的短板弱項,助力我國農村承包經營戶的規(guī)模發(fā)展,持續(xù)推動國內統(tǒng)一市場建立,加快營造穩(wěn)定公平的營商環(huán)境;亦能進一步化解農村市場風險,增強農村經濟抵御風險的能力。因此,在我國“三農”法律制度體系中,應當賦予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能力,并盡快展開相關具體制度規(guī)則的構建。

      [注 釋〗

      ①參見《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6》《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18》《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2020》。

      ②D市是黑龍江省首批農民人均純收入過萬元市(縣級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多年位居全省首位,2021年被黑龍江省委農辦確定為黑龍江省鄉(xiāng)村生態(tài)振興典型案例。本研究訪談調查時間為 2023 年3月至2023年4月,訪談內容包括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基本情況、當下生產經營面臨的農業(yè)風險,以及對未來構建農村承包經營戶破產制度的態(tài)度與建議等。在調查過程中整理的訪談材料系研究的主要實證依據。

      猜你喜歡
      經營戶商事經營權
      ◆連云港:推動農藥經營戶健全電子臺賬 實現(xiàn)農藥市場“說得清管得住服務好”
      隨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經營戶
      民族大家庭(2021年6期)2021-11-24 10:41:22
      深入市場調研,推進“以展榮市”
      歡迎登錄中國商事仲裁網
      仲裁研究(2019年3期)2019-07-24 07:38:54
      論國際民事訴訟中《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的明示選擇適用
      土地經營權入股您怎么看?
      新農業(yè)(2016年20期)2016-08-16 11:56:22
      遙感技術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中的應用
      河北遙感(2015年2期)2015-07-18 11:11:14
      公司資本制度改革與商事登記制度——登記的考察日本商事
      商事法論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9:22
      商事信托的新發(fā)展與法律應對
      商事法論集(2015年1期)2015-06-27 01:17:12
      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機制的探討
      河南科技(2014年14期)2014-02-27 14:12:11
      白水县| 鄂尔多斯市| 务川| 新泰市| 尼玛县| 广河县| 梅州市| 南皮县| 临高县| 玉溪市| 龙州县| 赞皇县| 英超| 西丰县| 昌平区| 鄂托克旗| 镶黄旗| 苗栗县| 文昌市| 潞城市| 石景山区| 故城县| 南郑县| 犍为县| 河南省| 远安县| 古丈县| 林芝县| 汤原县| 弥渡县| 潢川县| 航空| 临洮县| 巴林右旗| 东阳市| 黄陵县| 开平市| 临湘市| 长武县| 贵溪市|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