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泠菡
唐代博陵(今河北省定州市)有一位青年才俊,其人英俊瀟灑,才情出眾,他便是崔護。崔護曾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卻未能順利通過,一連數日,崔護都無精打采,于是他只身前往都城南門外郊游,意圖排解心頭煩悶。時值春日,長安城外陽光和煦、桃紅柳綠,崔護心中感到些許舒暢,忽然間他看到一處小小的宅院,院內桃花盛開,寂靜無人。崔護欲前往細觀,正準備輕叩門扉時,卻從門縫里瞥見一個女子靜靜地倚靠著桃樹,不知在思索什么。崔護看得入神,女孩子也注意到了風度翩翩的崔護,于是邀請他來院中休息,兩人短暫交談后,崔護起身告辭。
離別之后,崔護久久不能忘懷。到了來年春天,崔護的思念如潮水般襲來,不忍相思之苦的他直奔城南舊地。未曾想到的是,庭院依舊,桃花依然,只是院子的大門已經鎖上,那位女子一家不知去向。崔護失落地在門上題詩一首,正是這首后來被人傳頌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詞大意是: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長安南莊的這扇院門中,姑娘你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顯得分外緋紅。如今故地重游,你已不知去往何方,只有這滿樹桃花依然迎著和煦的春風,如微笑般綻放。
詩詞首句點明時間和地點,語言平實簡樸,像是娓娓道來。去年的今天,詩人在這扇門中偶遇了那位美麗的女子,開頭簡潔明了,一下子把讀者帶入到了詩歌的情境中。
詩歌第二句描繪了去年見面的場景。詩人用“人面”和“桃花”相互映襯,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女子的曼妙和春天的美麗?!跋嘤臣t”用得極為巧妙,既表達了桃花的紅艷,又暗示了女子羞澀的臉龐。美好的畫面讓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和生命的活力。
第三句筆鋒一轉,打破了前面的美好氛圍。第二年詩人再次來到此地,卻發(fā)現那位美麗的女子已經不見蹤影。詩歌表達了詩人內心的遺憾和惆悵,也讓讀者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常和短暫。
詩歌最后一句與前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桃花依然盛開在春風中,而那位美麗的女子卻已經不在。這里的“笑春風”以樂景襯托哀情,既表現了桃花在春風中的嬌艷,又采用對比的手法讓人深刻感受到人世間的物是人非。
整首詩歌詩風婉麗,語言清新。詩人用“人面”和“桃花”作為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對比映照,把詩人的相遇經歷和內心無比落寞曲折的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詩人在回憶中書寫失去所帶來的內心惆悵,或許正是這動情之處才讓這首詩歌傳唱千年。崔護后來進士及第,也身居高位,不過存詩不多,《全唐詩》中僅有詩六首,但這首《題都城南莊》足以讓他贏得不朽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