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心房顫動ABC綜合管理路徑影響老年房顫缺血性卒中結(jié)局的病例對照研究

      2024-04-22 10:21:48周黎黎王偉竇毓熊亞晴
      實用老年醫(yī)學 2024年4期
      關(guān)鍵詞:瓣膜房顫抗凝

      周黎黎 王偉 竇毓 熊亞晴

      目前,在中國≥45歲的成年人中,心房顫動(房顫)病人大約800萬[1]。其中,非瓣膜性房顫約占87%,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老年心律失常類型[2]。在中國人群中,非瓣膜性房顫病人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率是非房顫病人的6~8倍[3-4]。國內(nèi)外循證研究證明,進行有效干預可明顯降低房顫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規(guī)范抗凝可使相關(guān)缺血性卒中發(fā)生率下降近60%[5]。

      對合并多種慢性疾病的房顫病人進行有效管控,能進一步降低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風險[6-7]。據(jù)此,2020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指南提出了房顫綜合管理,即ABC路徑[8]:“A”是抗凝管理,“B”是更好的癥狀控制,“C”是心血管危險因素及其他伴隨疾病的管理。中國在《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2021)》[9]中推薦了該方案。國外研究顯示,相比抗凝管理,ABC路徑將進一步降低房顫病人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但對于是否能進一步降低缺血性卒中發(fā)生風險尚存在不同的結(jié)論[10-13]。在中國,對于ABC路徑的相關(guān)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通過病例對照研究,探討ABC路徑與老年非瓣膜性房顫病人缺血性卒中發(fā)生結(jié)局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病例對照研究設計,研究對象來自2019年8月至2023年3月南京一家三甲綜合醫(yī)院與一家三級老年病醫(yī)院明確診斷為非瓣膜性房顫的住院病人。納入標準:(1)年齡≥65歲;(2)有住院資料和12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結(jié)果;(3)非瓣膜性房顫者:長程持續(xù)性房顫或陣發(fā)性房顫病史≥12個月。排除標準:(1)曾行房顫射頻消融術(shù)者;(2)腫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疾病病人;(3)既往病史不詳者。病例組為研究對象中新發(fā)生缺血性卒中者,而對照組則為未發(fā)生缺血性卒中者。病例組與對照組的匹配條件為:年齡±2歲、性別相一致,匹配頻數(shù)為1∶2。根據(jù)Wang等[13]的研究估算樣本量,病例組129例、對照組258例,共計387例,本研究樣本量符合要求。病例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分別為(78.2±5.8)歲和(78.6±5.8)歲,女性均占比46.5%。

      1.2 診斷標準 房顫的標準按目前普遍公認的診斷方法[14],即12導聯(lián)心電圖表現(xiàn)為P波消失,代之以不規(guī)則的心房顫動波,頻率350~600 次/min,RR間期絕對不規(guī)則,QRS波形態(tài)多正常。缺血性卒中的判斷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中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15]。

      1.3 研究方法 通過醫(yī)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收集病人的相關(guān)信息,包括年齡、性別、血壓、心率等一般資料,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既往卒中等疾病史,口服抗凝藥物(華法林或新型抗凝藥物)及其他藥物使用情況[抗血小板、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血管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NI/ACEI/ARB)、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胰島素/口服降糖藥],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FPG、HbA1c、LDL-C等實驗室指標與12導聯(lián)心電圖診斷結(jié)果。研究對象抗凝管理分為“未抗凝”、“抗凝”、“ABC路徑”3類。

      1.4 ABC路徑的定義 根據(jù)2020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指南[8]及《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2021)》[9]對ABC路徑的定義如下。

      符合“A-抗凝管理”:(1)CHA2DS2-VASc評分為0分的男性或評分為1分的女性,不使用抗凝藥物;(2)CHA2DS2-VASc評分為1分的男性或2分的女性,如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應予抗凝藥物治療(心力衰竭病人≥35歲、糖尿病或高血壓病人≥50歲、血管疾病病人≥55歲、病人年齡≥65歲);(3)CHA2DS2-VASc評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均給予抗凝藥物治療。如未按照上述3條執(zhí)行,認為不符合“A”。

      符合“B-更好的癥狀控制”:根據(jù)歐洲心律協(xié)會(EHRA)房顫相關(guān)癥狀進行分級,無癥狀或輕度癥狀并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的病人(即EHRA評分Ⅰ或Ⅱ級)。如EHRA評分為Ⅲ或Ⅳ級的病人認為不符合“B”。

      符合“C-心血管危險因素及其他伴隨疾病的管理”:病人電子病歷資料顯示根據(jù)指南接受了基礎疾病的特異性治療或相關(guān)指標達到標準目標:(1)高血壓,基線血壓<140/90 mmHg;(2)心力衰竭,使用ARNI/ACEI/ARB和β受體阻滯劑進行治療。(3)冠心病,使用ARNI/ACEI/ARB、β受體阻斷劑和他汀類藥物治療;(4)既往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5)糖尿病,控制FPG低于7.0 mmol/L或HbA1c低于6.5%。未按照上述標準執(zhí)行認為不符合“C”。

      如果病人全部符合A、B、C 3項臨床路徑,則被定義為符合ABC路徑。

      2 結(jié)果

      2.1 病例組和對照組的臨床資料比較 病例組和對照組的病人在心率、CHA2DS2-VASc評分、房顫類型、eGFR、HbA1c水平,華法林、ARNI/ACEI/ARB、胰島素/口服降糖藥物及抗血小板藥物使用率,高血壓、糖尿病及心力衰竭患病率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的抗凝率,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物、非維生素K拮抗劑(NOAC)使用率,FPG明顯低于對照組,血壓、LDL-C水平、冠心病及既往卒中占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病例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比較

      2.2 病例組和對照組房顫管理情況比較 病例組中符合A、符合C的病人占比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在房顫管理方式中,病例組未抗凝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抗凝、ABC路徑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病例組與對照組房顫管理方式比較(n, %)

      2.3 ABC路徑與缺血性卒中發(fā)生風險的關(guān)聯(lián) 在校正了冠心病、既往卒中/TIA、LDL-C等因素后,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與未抗凝管理的病人相比,抗凝管理的病人缺血性卒中發(fā)生風險下降63%(OR=0.37,95%CI:0.17~0.82),符合ABC路徑的病人缺血性卒中發(fā)生風險下降81%(OR=0.19,95%CI:0.08~0.47)。LDL-C及既往卒中病史是非瓣膜性房顫病人新發(fā)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非瓣膜性房顫病人發(fā)生缺血性卒中的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流行病數(shù)據(jù)顯示,預計到2050年,亞洲至少有7200萬人被診斷為房顫,其中約有300萬人將患有房顫相關(guān)性卒中[16]。大量研究證實,房顫綜合管理(ABC路徑)可顯著降低房顫相關(guān)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風險[10-13,17-19],但ABC路徑相比于抗凝管理能否進一步降低房顫缺血性卒中的風險,仍然存在爭議。

      最近一項納入美洲、亞洲等不同地區(qū)共計281 929例房顫病人的薈萃分析顯示,ABC路徑可降低58%的全因死亡率、63%的心血管死亡率和45%的缺血性卒中發(fā)生率[19]。而一項來自中國20家醫(yī)院急診室共計2015例房顫病人的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相比于未實施ABC路徑,ABC路徑可顯著降低病人房顫相關(guān)的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但并沒有降低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率[20]。Wang等[13]的研究也顯示,ABC路徑并沒有顯著降低非瓣膜性房顫病人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風險。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相比于抗凝管理,ABC路徑有進一步降低老年非瓣膜性房顫病人缺血性卒中風險的趨勢。因此,推薦在中國實施具體且有效的ABC路徑。

      先前部分研究未發(fā)現(xiàn)ABC路徑能更有效地降低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風險,可能的原因有:研究人群包含了瓣膜性房顫病人,且整體年齡偏年輕,共病情況不多,因此從C管理中獲益較小。

      此外,多元回歸分析顯示,LDL-C及既往卒中史均為非瓣膜性房顫病人發(fā)生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與既往有關(guān)研究[21]結(jié)果一致,可能的機制如下:隨著LDL-C血漿濃度不斷升高并積聚于血管內(nèi)皮細胞下,氧化后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與細胞受體結(jié)合,通過激活基因表達,生成大量促炎癥的細胞因子,導致炎癥反應發(fā)生[22]。肝細胞受到炎癥性刺激,合成多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CRP濃度增高。而CRP能通過單核細胞產(chǎn)生組織因子來影響房顫病人左房內(nèi)血流狀態(tài),從而導致房顫病人缺血性卒中的發(fā)生[23]。有既往卒中史的房顫病人的左心房存在附壁微血栓及異常血流,且血液中平均血小板體積(MPV)增高,促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這些都與卒中復發(fā)風險相關(guān)[24]。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和不足:(1)本研究受樣本量及抽樣調(diào)查的局限,并不能代表中國整體老年非瓣膜性房顫人群的情況;(2)對于使用華法林的病人,因缺乏治療目標范圍內(nèi)的時間百分比(TTR)數(shù)據(jù),因此不能明確是否規(guī)范抗凝;(3)可能存在病例對照研究中常見的入院率偏倚和時間效應偏倚情況,且因為樣本量有限,可能存在潛在的統(tǒng)計學上的不穩(wěn)定,今后需擴大樣本量進行前瞻性研究。

      綜上所述,對于中國老年人群,相比于抗凝管理,ABC路徑可進一步降低非瓣膜性房顫病人發(fā)生缺血性卒中的風險。

      猜你喜歡
      瓣膜房顫抗凝
      老年房顫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項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對心房顫動相關(guān)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
      心瓣瓣膜區(qū)流場中湍流剪切應力對瓣膜損害的研究進展
      “爛”在心里
      大學生(2017年10期)2017-10-23 18:35:06
      預防房顫有九“招”
      大眾健康(2017年8期)2017-08-23 21:18:22
      陣發(fā)性房顫應怎樣治療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0
      中藥影響華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進展
      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尿酸與CHADS2CHA2DS2-VASc評分的關(guān)系
      STA Compact血凝儀在肝素抗凝治療中的臨床作用
      疏附县| 元谋县| 巴青县| 玉溪市| 辽宁省| 邹平县| 墨竹工卡县| 和田县| 鸡泽县| 罗甸县| 建瓯市| 台中市| 崇左市| 宿迁市| 定日县| 廉江市| 二连浩特市| 黄大仙区| 汉沽区| 凌源市| 古丈县| 丹阳市| 宽城| 扶余县| 界首市| 新密市| 灵石县| 太仓市| 江达县| 屯昌县| 清流县| 包头市| 崇明县| 富川| 若羌县| 定兴县| 什邡市| 景德镇市| 芦山县| 曲沃县| 蓝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