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S·L·基履
紐約中央火車站詢問亭上的時鐘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差六分鐘六點(diǎn),高個兒的青年中尉仰起他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瞇著眼睛注視著這個確切時間。他心跳得渾身震動,再過六分鐘,他就會看到13個月以來一直在他的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那個女子了。雖說他從未見過她,她寫來的文字卻給了他無窮無盡的力量。
勃蘭福特中尉尤其記得戰(zhàn)斗最激烈的那一天,他的飛機(jī)被一群敵機(jī)團(tuán)團(tuán)圍住了。
他在信里向她坦白承認(rèn)他時常感到害怕。就在這次戰(zhàn)斗的頭幾天,他收到了她的復(fù)信:“你當(dāng)然會害怕……勇敢的人都害怕的。下一次你懷疑自己的時候,我要你聽著我向你朗誦的聲音:‘對,縱使我走過死亡籠罩的幽谷,我也一點(diǎn)不害怕災(zāi)難,因為你同我在一起。”他記住了,這些話給了他新的力量。
現(xiàn)在他可要聽到她本人的說話聲了。再過四分鐘就六點(diǎn)了。
一個年輕姑娘擦身而過,勃蘭福特中尉心頭一跳。她戴著一朵花兒,不過那不是他們約定的紅玫瑰。而且,她說過,她已經(jīng)不年輕了。
他想起他在訓(xùn)練營里念過的那本書——《人類的束縛》,整本書寫滿了女人的筆跡。他一直不相信,女人能這樣溫柔體貼地看透男人的心。她的名字就刻在藏書印記上,賀麗絲·梅妮爾。他弄到一冊紐約市電話號碼本,找到了她的住址。他寫信給她,她復(fù)了信,第二天他就上船出國了,但是他們繼續(xù)書信來往。
13個月里她都忠實地給他回信,沒有接到他來信的時候,她還是寫了來?,F(xiàn)在呢,他相信了:他是愛她的,她也愛他。
但是她拒絕了他請她寄贈照片的要求,她說明,“要是你對我的感情是真實的,我的相貌就無關(guān)緊要。要是你想象我長得漂亮,我就會總是擺脫不了你不過心存僥幸的感覺。我憎惡這種愛情。要是你想象我長得不好看(你得承認(rèn)這是更有可能的),那么我會老是害怕,害怕你之所以不斷給我寫信,不過是因為你孤零零的,沒有別的選擇罷了。不,別要求我給你照片。你到紐約來的時候,就會看到我,那時你再作決定吧”。
再過一分鐘就是六點(diǎn)了……猛吸一口香煙,勃蘭福特中尉的心情更緊張了。
一個年輕女子正朝他走來。她高高的個兒,亭亭玉立,淡黃色頭發(fā)一卷卷地披在她纖柔的耳朵后邊,眼睛像天空一樣藍(lán),她的嘴唇和臉頰顯得溫文沉靜。她身穿淡綠色衣服,像春天活潑輕盈地來到人間。
他迎上前去,沒注意到她并沒戴什么玫瑰??吹剿邅淼臅r候,她唇上露出一絲微笑。
“大兵,跟我爭路走嗎?”她喃喃地說。
他朝她再走近一步,就看到賀麗絲·梅妮爾。
她幾乎正是站在這位姑娘后邊,是一個早已年過40的婦女。她就快變白的頭發(fā)卷在一頂殘舊的帽子下面。她身體過于豐滿,一雙肥厚的腳塞在低跟鞋里。但是,她戴著一朵紅玫瑰。
綠衣姑娘快步走開了。
勃蘭福特中尉覺得自己像是被劈成了兩半,他追隨那位姑娘的欲望有多么強(qiáng)烈啊,然而,對這個在精神上曾經(jīng)真摯地陪伴過和激勵過他的婦女,他的向往又是何等深沉,她就站在那兒。他看得出來,她蒼白、豐腴的臉是溫柔賢惠的,她灰色的眼睛里閃爍著溫暖的光芒。
勃蘭福特中尉當(dāng)機(jī)立斷,他抓緊那冊用來讓她辨認(rèn)的《人類的束縛》。這不會是愛情;然而是可貴的東西,是他曾經(jīng)感激過,而且必定永遠(yuǎn)感激的友誼……
他挺直肩膀,行了個禮,把書本伸到這個婦女面前,然而就在他說話的時候,他感到了失望的苦澀。
“我是約翰·勃蘭福特中尉,你呢——你是賀麗絲·梅妮爾小姐吧。見到你,我很高興。我——可以請你吃頓飯嗎?”
她咧開嘴寬厚地微笑了?!拔也幻靼走@都是搞的什么,孩子?!彼卮鹫f,“穿綠衣裳的那位年輕小姐,她要求我把這朵玫瑰別在衣服上。她還說,要是你請我同你到什么地方去,我該告訴你,她在街那邊的飯店里等你。她說這多少是個考驗?!?/p>
(選自《文苑》, 陳世伊譯)
讀美文·話寫作
1 讀語言 “反復(fù)”修辭的有機(jī)運(yùn)用,使小說語言大為增色。文中不僅反復(fù)渲染勃蘭福特中尉“心跳得渾身震動”“心頭一跳”“心情更緊張了”,更將相見時間作倒計時處理,精確到“再過六分鐘”“再過四分鐘就六點(diǎn)了”以及“再過一分鐘就是六點(diǎn)了……”,這樣不避重復(fù),就把“他”焦急地等待、迫切地希望早點(diǎn)與對方見面的心情及當(dāng)時的場景逼真而傳神地描畫出來,令讀者身臨其境,如同聽到了人物“砰砰砰”的心跳聲。
2 讀構(gòu)思 文章巧妙運(yùn)用了誤會法——“他朝她再走近一步,就看到賀麗絲·梅妮爾”,因眼前人與“心中人”反差極其強(qiáng)烈,故而“勃蘭福特中尉覺得自己像是被劈成了兩半”,甚至當(dāng)他鼓起勇氣“把書本伸到這個婦女面前”,“就在他說話的時候,他感到了失望的苦澀”。前文愈是強(qiáng)化急于見到本人之心切,此處的反差也就愈加強(qiáng)烈,而“早已年過40的婦女”“戴著一朵紅玫瑰”的特寫鏡頭也愈加“觸目驚心”。
3 讀形象 文章中寫道:“她身穿淡綠色衣服,像春天活潑輕盈地來到人間?!薄盎顫娸p盈”四字,正是賀麗絲·梅妮爾性格的絕佳寫照。正是她,精心導(dǎo)演了這一出令中尉大喜復(fù)大悲、大悲又大喜的悲喜交集的“約會”劇。
4 讀意蘊(yùn) 所幸,勃蘭福特中尉經(jīng)受住了特殊的“考驗”,盡管內(nèi)心無比沮喪,但畢竟“他看得出來,她蒼白、豐腴的臉是溫柔賢惠的,她灰色的眼睛里閃爍著溫暖的光芒”(這主要是一種心理作用),經(jīng)過瞬間的掙扎,他終于說出了“我——可以請你吃頓飯嗎”,由此,也才有“她還說,要是你請我同你到什么地方去……她說這多少是個考驗”的回應(yīng)。小說以此啟示我們:生活中處處有考驗,面對大大小小的考驗,心若向陽,必生溫暖;心若向寒,必生凄涼。
5 讀情感 無疑,作家對筆下三個人物——勃蘭福特中尉、賀麗絲·梅妮爾小姐以及那位“早已年過40的婦女”,全都飽含著喜愛、贊美之情。